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234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古文里,德就是得,得礼乐之真谛,就是有德之人。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

”把礼乐的文化意义抓住,就是抓住了中华文化的真谛。

我们如果能时刻铭记,以礼自律,以乐自化,就有君子风范。

子路问怎样的人才算是完人?

孔子回答说: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理想中之完人,则须于技能、智慧、德行之上,更有礼乐一项。

唯有礼乐人生,始是经过文化教育、文化陶冶的人生中之最高境界。

礼乐,非技能,非智慧,亦非品德。

乃在三者之上,而亦在三者之内。

若使人类日常生活没有了礼乐,纵使各人都具备才艺、智慧与品德,仍不理想。

我们在生活里看到,有的人特别真诚、厚道,技术也不错,但总觉得身上少了什么。

现在我们明白了,缺一份身心的高雅。

未经礼乐陶冶的个人,不得为完人。

无礼乐的社会,将是一个不安的社会。

无礼乐的天下,将是一个不安的天下。

《乐记》里说,治理国家,要有礼、乐、刑、政四样东西: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的作用是引导民众之志,使之努力成为君子,甚至成圣、成贤。

乐的作用是和谐民众的心声。

刑的作用是防止极少数人作奸犯科。

政的作用是统一民众的行为,加强文化认同。

这四样东西朝向一个目标,就是“同民心而出治道”。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心看不见,摸不着,要改变人心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古人发现音乐与人的喜怒哀乐之心情紧紧相连,乐可以改变人心。

B.“德音之谓乐”,因此“乐”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孔子将乐与礼看得同样重要,并合称为“礼乐”,开设了礼乐课。

C.情动于中,就会形于声,用七声音阶,加上旋律、调门、乐器等来表达心情,效果就会更加鲜明、生动,富于审美情趣。

D.若使人类日常生活没有了礼乐,纵使各人都具备才艺、智慧与品德,仍不能成为理想中的完人,因为理想中的完人须有技能、智慧、德行,有礼乐。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两次提到古希腊,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对音乐理论的研究不比西方差,对音乐功能的认识、开发有自己的特点。

B.引入“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目的是论述“知乐”的地位与意义。

C.文章为了论述乐、礼、仁、义的区别,引入了“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

D.“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表现了孔子对礼乐的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礼乐文化的社会意义在于从“身”“心”两个方面改变人:

言行举止得到规范,心性情感趋向和谐。

B.“乐”的思想是纯正的,节奏是舒缓的,风格是高雅的,人听完以后,就会为它所化,这体现了“乐”的道德教化作用。

C.礼乐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文化的真谛,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礼乐文化的传统,开展礼乐文化教育,培育君子风范。

D.礼乐人生,是经过文化教育、文化熏陶的人生当中的最高境界,礼乐既在技能、智慧、品德之上,亦在三者之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

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

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

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

信上说:

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

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

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

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

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

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

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

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

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

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

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

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

”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

“发错了,这是谁干的?

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

这不是乱弹琴吗?

”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揿她飘了回去。

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

这歌真好听啊!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

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因为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所以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C.作者善于以形写神,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眼泪夺眶而出”“泪流满面”“脸红红的、眼亮亮的”等。

D.“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忽与失误后的尴尬与歉疚。

5.小说标题“蒲公英的歌唱”有何意蕴?

请简要概括。

(5分)

6.有人说小说的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02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选自202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

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

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

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

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

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

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

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

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汝训,字古师。

隆庆五年进士。

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

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

汝训抗疏数其罪,言:

“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

每疏一出,受贿狼籍。

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

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天下惟公足以服人。

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

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

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

”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

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

“臣未尝诋与郊。

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

”乃调汝训南京。

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

孟秋,飨庙,帝不亲行。

汝训极谏。

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寻进太仆卿,调光禄。

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

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

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

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

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

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

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

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

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

召改工部,署部事。

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

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

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

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

在部岁余,力清夙弊。

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

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

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

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

“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汝训正直果敢。

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

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

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

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

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

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每琉一出,受贿狼籍。

(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顷在黄州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横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可与《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B.“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C.“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景的喧闹和生机。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诗句:

,。

(2)《蜀道难》中描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江春入旧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国高景一号01组4颗0.5m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组网运营后,可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重访1次,这就意味着天气状况良好时卫星可一览无余全球任一区域。

②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

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③中国消费者协会2020“双11”网购体验式调查报告指出,144款调查商品中有34款商品的测试评价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部分平台商家的职业操守每况愈下。

④许多人正是看中了车牌上附着的经济利益都来学车考驾照,导致一时间洛阳纸贵,约个教车的都很困难。

⑤近日,由于楼市投机者东山再起,为给仍然躁动不安的楼市继续降温,上海、重庆同日发布新政,由此可知未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是大概率事件。

⑥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当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式,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B.有网友认为,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其若当选,与美国有这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如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

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C

可是

倘若

那么

D

固然

而且

因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一旦报废被丢弃后,①。

卫星亦是如此,当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后,就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

当然,②,太空垃圾还包括发射时火箭脱落的碎片、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外出作业时丢弃的工具以及卫星肢解或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等,其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碎片撞击损坏航天器及坠落地面伤人两种情况。

③,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航天大国颇感棘手的挑战。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