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205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国有施工行业的研究是基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这一行业的组织结构要求实行管理层和操作层相分离的人力结构,无论是现有的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承包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即将要实行的以综合承包为龙头,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为基础的建筑协助生产体系,都体现了整个行业的人力结构上呈现分离的”管理层和“操作层”结构。

本文就有关B公司的培训与开发现状,分析出企业的培训与开发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就B企业培训与开发的方式方法,及所出现的工学矛盾,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与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员工培训与开发已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起步较晚,并存在有多的不足之处。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员工的绝对量大大超员,另一方面是各种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当然创新人才更是匮乏,再者,国企老资格,高水平员工正在步入老龄化阶段,而新员工又不能及时挑起大梁,以至于企业员工平均年龄30左右,缺乏足够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中驾驭企业的能力不足,对科技兴企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认识。

有许多成功企业的案例表明,企业只有足够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把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视为一项投资,将会回赠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每年用于培训的开支超过10亿美元,而美国企业界把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作为相当重要的企业战略,他们认为把培训与开发作为一笔没有风险的最重要、最安全、最合格的投资,他们认为职工掌握知识和技能与其说是个人财富,不如说是企业资产。

在国有企业,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如何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工学矛盾,如何能使企业在培训后做到人岗匹配,以及如何能留住人才、减少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等,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

第一、国内研究

近年来,在学术界对人力资源规划引起了关注,但是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学习阶段。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能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初,廖泉文、王通讯、赵曙明等学者较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教材。

在引进和吸收的同时,许多学者结合国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证分析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吴持平(2002)认为,人本管理即是把人视为管理的要素与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

许小东则研究了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职能、特点与转型;

许庆瑞(2002)等人研究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员工培训与开发。

主要研究人才选聘与测评,培训的作用、方法、效果、职业生涯管理和学习型组织。

张文松(2002)认为内部选拔有助于维持现有的强势组织文化,外部招聘则利于改善或重塑现有的弱势组织文化;

刘宇辉(2002)则指出,人才选拔以心理测评为主要依据的信度和效度都是有一定限度,因此测评的结果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同时还必须结合如面试、笔试等更多的手段。

在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

谢中平、纪少英、刘晨辉等对培训进行料研究,给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把握基础、机制、对象、思想道德的教育及开发效果的检验五个要素。

3.绩效考评、薪酬与激励。

主要探讨绩效考评的作用与方法、企业员工普遍的激励方式和对企业家的激励方式。

任大荣(2008)认为应将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综合进行考评;

施能自(2001)指出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体系应与个人观念的转变相适应;

陆昌勤(2001)等研究了360度绩效评价反馈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用;

李劲松(2001)指出360度绩效评价反馈优劣是进行分析,指出若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和不必要的浪费,在交叉文化背景下实施该系统必须谨慎;

方振邦(2002}分析了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个性化的绩效评价。

张建国(2003)提出应给予真正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合理的回报,且必须拉开差距,以期在企业内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孟莉阐述了企业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应主要从薪酬的对外竞争性、薪酬对内公平性及公司本身的支付能力等方而来考虑。

杨东涛、朱武生(2001)研究表明:

一个稳定的基本薪酬体系会使员工放心,减少抱怨。

故设计一个以基本薪酬为中心的、具有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的薪酬体系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企业最为关注的。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研究尚不完善,相关的理论还需要深化,有待经过实践检验。

第二、国外研究: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一词,,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具有“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的素质,该素质是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

怀特·

巴克在1958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其他管理如会计、生产、营销等职能一样是至关重要,其涵盖人事行政管理、劳工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的开发等各个方面“它必须适应、理解、保持、开发、雇佣或有效地利用以及使这些资源成为整个工作的一个整体”的标准。

通过分析彼得·

德鲁克和巴克等人的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可以看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人事管理发展而来的:

罗宾森、海勒曼、施瓦伯、弗塞姆等人则在论著或论文中不加区别分的使用“人事/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可以证实上述观点。

20世纪80年代,学者提出把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战略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计划的制定必须与组织的总体战略计划相联系。

比尔(Beer)等人于1984年提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统一管理个体的不同方面,综合了组织行为学、劳动关系以及人事行政管理等学科的特点,在决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时应从四个方而加以选择:

即员工影响、人力资源流动(包括组织内和组织外的流动)、报酬制度!

工作系统。

弗布鲁姆(Fombrum,1984)则从战略的视角出发,把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多个方关联,如文化、结构、雇员资源化及发展。

纵观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学派:

一是以弗布鲁姆(Fombrum,1984)为代表的密执安学派,该学派坚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会趋向一致;

二是以比尔(Beer,1984)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该学派认为个体需要与组织需要并不总能取得一致,组织可以努力平衡需求差异。

而斯托瑞(SLorev,1992)在两学派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硬模式与软模式。

认为两种模式在解决问题和决策过程中均可应用,其中硬模式的问题含义、解决手段、解决方案均明确,与密执安学派的人力资源管理观点相似。

而软模式的问题含义模糊,解决方法、潜在答案不唯一,如“如何激励下属”为软问题,软模式与哈佛学派的人力资源管理观点相似。

沃顿(Walton,1985年)阐述人力资源管理旨在:

明确共同目标,相互影响,相互尊重、相互奖励和相互责任。

斯托瑞(SLorev,1992)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内在特征及与人事管理的不同点,并把不同点归结为三大类:

信念和假设、战略领域以及重要程度。

在实践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招聘、报酬管理、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价、员工激励等各个领域成果颇丰。

目前,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集中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政治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这些研究正在完善或改变已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分析框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⑵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具体说明课题研究内容、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要取得的成果):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B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将国企的培训与开发做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B公司现状及人力资源概况

B公司于1971年初,为兴建*水利枢纽工程,集全国各路送变电、水利水电专业精英组建而成,是特大型中央企业。

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送变电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以及大型水电站施工供电管理。

目前,公司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在全国电力工程施工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截止8月份,公司共有正式职工14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56人,职工平均年龄31岁。

公司中层干部94人,其中机关管理部门45人,分公司班子成员49人,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2岁。

专业技术人员557人,其中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职称71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409人。

技能人员481人,其中高级技师(技师)131人,高级工169人。

各类注册类人员129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70人,二级注册建造师26人,注册造价工程师4人,注册安全工程师5人,注册质量工程师2人,申特工作引进注册类设计人员23人。

公司基层现有1239名职工主要分布在13家分公司151个项目部上。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B企业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训,对员工的在职培训,职称培训,继续教育都较为重视。

作为一个大型国企,公司注重人才培养,每年的培训投入约占公司员工投入总额的2%,每年的大学生培训中,该公司注重专业技师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穿帮带”作用,推行岗位的轮换‘试岗学习制度。

该公司注重引进成熟人才,解决经营所需。

为切实改善公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有效解决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

同时该公司通过统筹培训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优化培训流程、加大培训投入、规划和统一培训计划、分层实施培训管理等措施,着力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

通过多层次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结合纵向的晋升、横向的通道转换和向核心岗位的水平流动,为公司营造了的良好人才成长氛围,发掘一批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到一线技术管理岗位。

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

通过对B公司的培训投入与产出跟踪,对国有施工行业的培训与开发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设计出适合该行业最优培训方案。

第二:

通过笔者在两个国企的工作经验,基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对国有施工行业的培训与开发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并拿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所面临的风险做较为详细的分析。

利用成本收益分析用于预测与评价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分析其投资和经济收益的关系,进而优化整个企业的企业竞争力。

投资风险分析是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投资风险的类型、对企业经营培训产生的影响、方法措施等加以阐述。

第三:

通过B企业的现状,找出企业培训与开发中国企所面临的共性及个性,研究企业培训与开发中,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激励制约机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做后盾,培训结果不会太理想。

国有企业的培训与开发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职工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职工中特别是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文化程度偏低的、年龄偏大的职工不愿参加培训。

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有的培训尽管计划周详,并花费大笔资金投入,但由于缺乏一套培训与岗位相结合的工资晋升、晋级相联系的制度来约束,使得培训效果达不够理想,也没有从根本上让职工变成“我想学”

第四:

通过对B企业培训现状的研究,研究立足于国企得天独厚的培训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健全雄厚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并针对建筑施工这一行业找出优化培训方式。

因为国企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优势在于,国企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可以为自己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形成一对一的人才投入。

因此企业有更多灵活的方式来体现培训与开发为企业所带来的福利。

企业培训大多以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为主,对职工的现场操作能力的培训不够,考核也不严。

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大多数往往满足于从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现有技师中抽离任课。

而由于其自身工作任务重,授课往往缺乏系统性,应付式的教学比较普遍,很少有企业与其它企业相联系,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是针对性的解决员工和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

第五:

通过对B企业培训与开发的研究,强调国有施工企业的人力培训计划必须很好地与员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计划。

国有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培训效果,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如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是否需学习一些新技术,是否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是否有新员工入厂或企业内部员工变化,其次,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从而确立具体培训内容及目标。

培训计划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考虑员工个人的反展因素,员工本人的意愿、员工个人的素质等。

为培训而培训,企业在落实培训计划中,有人把甲需要参加的培训最后让乙去顶替,原因则是因为不敢兴趣或者是不值得长距离跋涉。

第六:

解决B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工学矛盾的最优方案,进而研究这一行业的特性

第七:

培训的后期跟踪,采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评估模型

1.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是否合适,看是否改变了受训者的工作行为,看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2.观察学员的反应,看看学员是否喜欢该培训课程,对培训师及培训设施有何意见等

3.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看受训者学习和掌握哪些东西看受训者是否把培训中学到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

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有的研究基础:

本文将立足于本人在国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之上讨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与开发问题。

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1、文献研究法:

本文主要利用各种网络电子资源、数据库、书籍著作等收集、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实证分析:

本文对B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B公司和国企培训与开发的共性与个性。

第3、分析与归纳:

对上述个案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第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具有较强的归纳性和逻辑推理性,定量分析则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拟就通过大量数据的定量分析,揭示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分析其成本收益及其风险,并得出较为科学的理论。

第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了解员工想要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通过问卷调查做课程设计,针对不同的人员结构做不同的培训。

⑷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石金涛,员工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金艳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曹振杰.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顾英伟著.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1:

7-8页.

[6]啸鸣政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210-214页.

[7]崔明礼著.人力资源管理一国际通用规范文本[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9月:

85-87页.

[8]堪新民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237-242页.

[9]金延平著.人员培训与开发[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10]于虹著.企业培训[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9.

[11]魏杰,赵俊超.人力资本应作为企业制度要素.工业企业管理,2001(7):

30-32

[12]吴建国.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3):

41

[13]马长潇.关于国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1(04):

49-54

[14]刘春林,施建军.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1(03):

21-24

[15]陈汝彬.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13(03):

45-49

[16]李维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05):

51-57

[17]周传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对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50-51

[18]安应民.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

121

[19]堪新民.员工培训成本收益分析,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0][美]约翰M.伊万切维奇,赵曙明著.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21][美]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2版)[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2][美]西奥多·

舒尔茨,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3][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版),2009.4.

[24][美]西奥多·

舒尔茨,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5]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6]方健强,吴进强.如何做好企业绩效计划[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8期.

[27]李宁.试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28]李生权.陕西省电力公司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9(6).

[29]田恒念.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6).

[30]李志刚.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仁[J],经济研究,2008(9).

[31]祁丁.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经济论坛,2006,(5).

[32]郭耀文,朱宏霞.人力资源在电力企业中的战略管理[J].科技与经济,2006

(1).

[33]徐芳.企业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效用的途径[J]8.中国劳动杂志,2001年第4期.

[34]曹炜杰,王彦军.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宁夏电力,2005(3).

[35]王学军,陈武,彭开宇.人力资本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

2004(12).

[36]华美风.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2007,12.

[37]邹秀明.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范例[M].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2002.

[38]范俊.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安徽:

安徽大学图书馆,2004:

5-6.

[39]李万宝.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16.

[40]安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J].财经界,2006,

(2):

39-40.

二、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论文工作的具体进度与安排(含调研、完成时间等)

起止日期

内容摘要

备注

2014年7月—9月

阅读文献,形成论文文献综述并做好理论铺垫工作。

2014年9月—10月

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10月—2015年3月

完成论文初稿。

2015年3—4月

根据已有的初稿与相关材料修改并完善。

2015年5月

继续修改第二稿,完成三稿。

2015年6月

修改完善,得出最终定稿并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议小组评价意见:

开题报告考查成绩:

评议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学院审查意见: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