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蹈教案幼师班专用文档格式.docx
《汉族民间舞蹈教案幼师班专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族民间舞蹈教案幼师班专用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此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有限的教学时数,我们本着代表性、实用性和训练性原则选择了以下内容:
—、简介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
又是古代华夏族和许多古代民族同化、融化而成的主体民族,直至秦汉时,始有此族称。
汉族民间舞蹈和汉族形成一样,在广泛吸收其他民族乐舞文化之优长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没,形成纷繁的舞蹈体系个地域性的风格特点。
如北方的舞蹈古朴、刚劲、场面壮观。
南方的舞蹈以纤巧秀丽见长,而且载歌载舞。
最有代表性的“秧歌”本源于插秧劳作,产生于我国中原一带,流传地域广阔形成不同风格特点的秧歌,如:
东北秧歌、陕北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河北地秧歌等。
秧歌舞中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进行舞蹈。
在表现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
大场为变换队行的大型集体舞。
小场是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
扇子和手帕是秧歌舞普遍常用的道具。
秧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当今人们健身娱乐的,普及性极广的民间舞蹈,秧歌舞蹈中的丰富技巧动作又是舞蹈创造中常用的舞蹈词汇。
本部分选编了东北秧歌、陕北秧歌个云南花灯为基本选材。
二、东北秧歌
(—)简介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东北秧歌源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
因而东北秧歌的那股泼辣劲儿、稳劲儿、美劲儿正是东北大平原粗犷质朴的的人民精神素质、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艺术概括和美的表现。
东北秧歌有三种类型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
秧歌表演常用的道具是手帕和扇子,也有用手玉子、花棍,还有提花灯,东北秧歌是通过走相、稳相、鼓相和各种手巾花的表演变化体现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
东北秧歌的音乐很有特点。
唢呐和小钹对秧歌舞蹈特色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唢呐吹的委婉亢长,小钹(板儿)紧促,必然赋予动作急出稳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的韵律,为其舞蹈的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色彩。
旋律上出现上下对句或相同对句(称为句句双),使舞蹈动作也常出现相互对答状。
音乐演奏中的即兴加花(如装饰音、滑音)给舞蹈表现俏皮、幽默、华丽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体态动律练习
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多是保持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屈。
动作时要求脚型略勾,脚腕有控制力,膝部良住劲儿。
秧歌的基本动律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动作上:
1、带良劲儿的“步”;
2、带动腰鼓的“扭”;
3、手腕的“花”。
1、双压脚跟:
不同脚位,不同节奏的提压脚跟。
如:
正步、大八字步、小踏步、弓箭步等。
动作时双膝关节要良住劲儿,提踵要快,落要慢稳。
2、双腿屈伸:
软硬两种特点的双膝屈伸活动。
硬屈伸应脆而富有弹性,软屈伸应柔而富有韧性。
两种屈伸中的挺膝应良而富有俏丽特点。
3、上体动律:
1、左、右横摆身:
身体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摆动。
2、左右前后拧身:
由左右肩带动上半身直线前后拧身转体90度或180度。
3、前后扭身:
以腰为轴为发力点,带动双肩和上半身前后交替画圆。
(三)手巾花
手巾花有两种,1、正方形(边厂为一尺二寸)2、八角形(中心圆直径四寸,镶有亮片。
手巾有三种握法:
A全把握巾: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B、单指贴巾:
拿法基本同上,只是食指伸直贴在手巾边上,用于片花,挽花或扔巾等。
C、握巾角:
用手握住巾角或中心处,多用于碎绕花)。
手巾花有四种做法:
1、挽花(里挽花、外挽花);
2、片花(里片花、外片花);
3绕碎花(里碎花、外碎花);
4、小王花;
里挽花—单指贴巾手胸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
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360度,掌心向下。
后半拍,压腕挑指。
挽花速度要快,压腕要慢,不能架肘。
外挽花—单指贴巾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
前半拍,翻腕或掌心向下,手指带动手腕由外经下向里挽成掌心向后,后半拍,手掌经上向前甩出,或掌心向山。
挽花肘时手的动作旋转360度,甩手指时要有力。
里外花—全把握巾于胸前,掌心向上,以腕为轴,手掌向里平移,同时小臂抬起,然后从小臂下掏出或指尖向旁,接着继续向上转腕360度,或掌心上。
动作要连贯。
外片花—单指贴巾于胸前,做法同上,方向相反。
碎绕花—握巾角于胸前,以手腕带动由外向里连续绕手巾,称里碎绕花。
由里向外连续绕手巾,称为外碎绕花。
绕花时,手臂要松弛,但不能随之摇动。
绕巾越碎越好,一般一拍绕两次。
小王花—做法同舞蹈基本训练中双手连接动作小王花。
拿手巾动作时,要求两手腕始终不分开。
如右手里片花,左手外片花,手巾花要圆,肘部随动但不能架起。
常用手巾花:
单臂花:
全把握巾,单手做里挽花。
交替花:
全把握巾,双手交替做单臂花。
双臂花:
全把握巾,双手同时做里挽花。
盖分花:
全把握巾,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位里挽花,双手同时盖至胸前架起,掌心向前,向左拧身,然后双手外挽花向上分掌,同时向右拧身。
十字花:
全把握巾,双手交叉于胸前里挽花,向右摆身,然后双手经下弧线于体两侧里挽花,身体还原。
展翅花:
全把握巾于体两侧45度角位置,预备拍双手抬至扁担位里挽花,左拧身对八点,正拍双手压腕于展翅位,手臂要伸直,落下双臂有向里夹的感觉。
后半拍仍做预备拍动作。
扁担花:
全把握巾,双手同时在扁担位做里挽花。
※在手巾花的四种做法和常用手巾花介绍学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舞蹈形象的表现创造出许多具有个性,富有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手巾花。
(四)基本舞步
1、前踢步:
预备拍双膝微屈,动作时脚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
正拍时,动力脚稳落双膝弯屈。
出脚落脚同时半拍,但节奏和内在用力不同,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的步子,上身的扭摆和手巾花的配合充分体现东北秧歌的艮俏风特点。
2、后步踢:
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
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
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泼辣的特点。
3、走场步:
是一种流行步法,多配合交替花。
动作时。
身体重心略前倾,膝关节微屈的一步一顿和脚腕稍有控制的后勾。
走场步不同于圆场步,不受步子大小约束。
这种步态中变换各种路线,体现出洒脱、流动的美感。
4、秧歌垫步:
右脚为例,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向前迈一步,脚跟先落地,后半拍左脚掌在右脚跟后垫一步。
第二拍前半拍右脚又向前迈一步,后半拍,左脚离地,准备向前迈步,起步的脚左右交替进行。
5、墩步:
双腿挺膝,身体直立,两脚全脚掌交替碎步,半拍或一拍一步,前后移动,身体有如木偶的梗劲。
6、踢毽步:
第一拍前半拍原地双腿蹦跳一次,后半拍,左脚提膝,小腿内翻,左脚内抬成踢毽动作。
同时右腿小跳起。
第二排前半拍原地双腿蹦跳步一次,后半拍,右掖腿踢毽状,同时左脚小跳起。
踢毽步的组合可以灵活。
(五)组合训练
1、组合音乐
2、组合基本动作:
不同脚位压脚跟、摆身、拧身。
4、组合动作顺序:
第一遍音乐:
双手一子叉腰(四指卷起,拇指伸直向后,拳心向下于腰间),正步脚位,每两拍双脚压脚跟一次。
音乐重拍双脚跟落地,此动作重复做一遍音乐。
第二遍音乐:
动作同上,只是加上身的横摆联系
第三遍音乐:
1—4:
上右脚成左小踏步,右手叉腰,左手托掌指尖向外于托掌位。
左脚每两拍压脚跟一次,同时上身作扭身一次,此动作重复做四次,眼看2或8点。
5—8:
动作同1—4一样,左右相反。
第四遍音乐:
1—4:
脚成大八字脚位,双手掌托于双托位,指尖向外掌心向上,双脚每两拍压脚跟一次,身体做横摆身。
舞姿不变,做前后拧身,同时压脚跟。
第五遍音乐:
左弓箭步,双山膀立腕。
双脚两拍压脚跟一次,身体做前后拧身四次。
右弓箭步,动作同1—4一样。
※组合练习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加强或加入一些身体动律练习内容。
舞蹈音乐也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