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5970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竹箭坪煤矿西风井斜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西行15公里在正东接321国道,33公里至叙永县城,147公里到泸州与长江航道、隆(昌)泸(州)铁路、隆(昌)纳(溪)高速公路相连。

二、矿井气象及地震烈度

井田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与云贵高原的过度地带,在地貌分区上属于川南山地.井田地形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为大尖山,标高1478.14米,东部最低处为德跃河,标高752米,高差726.14米.一般标高在1000米左右.区内山脉走向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属构造剥蚀地形.山峦与沟谷相间,沿地层走向并行排列.飞仙关组地层形成横贯井田中部的长梁山脊和单面山,在山脊北侧为嘉陵江组地层形成的宽缓槽地、坡地和单面山;

山脊的南侧是龙潭组煤系形成的狭窄槽地,槽地以南为茅口组、栖霞组地层形成的分布宽广的单面山.嘉陵江、茅口组、栖霞组灰岩中,发育有溶蚀槽谷、洼地、溶洞、漏斗、暗河等岩溶地貌.

区内仅在南部有一条德跃河,其余均为小溪沟.德跃河呈东西向分布,源头为井田中部茅口组灰岩的暗河出口鱼洞,沿煤系地层槽谷南侧从西向东汇集沿途的溪沟水、泉水及暗河,经烟地湾斜穿飞仙关组地层而出区外.该河是古蔺河的源头,古蔺河在太平镇汇入赤水河.

井田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南靠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常有雷雨、暴雨和冰雹,冬季和初春有积雪和霜冻.据古蔺气象站1991年-1993年初的观测资料,年降雨量750.4-1033.9毫米.4-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90%;

最高气温为40.8℃(1991年5月24日),最低为-1.9℃(1993年1月24日),年平均气温17.6℃;

年蒸发量为1230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相对温度为76%,风向以西风为主,最大风速17米/秒.

井田地处古蔺西部山区,标高比古蔺县城高,气候存在较大差异,其特点是气温比古蔺县城低,降雨量较县城大.降雨量随地形高度而变化,约百米增加16mm.

本区属云南和四川雷波、马边地震波及区,最大烈度6度.

在井田拐点坐标以南的露头浅部,登记有采矿权的小煤矿16个,其中有7个因规模小与其他矿井合并现实有9个,从西向东分别是:

田坝煤矿(田坝、岩足两矿合并),玉坪煤矿(玉坪、大山两矿合并)、园建煤矿、沙坝煤矿(沙坝、顺风、罗发红三矿合并)、沿河田坝煤矿、箭竹三井(箭竹、濂溪两矿合并)、富民煤矿(富民、富蔺、罗成三矿合并)、沿河煤矿、益民煤矿。

三、矿井地质及水文情况

1、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A、构造

此矿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北翼的柏阳坪向西段,呈一近东西向单斜构造,向北倾斜,地层走向大致以20号勘探线为转折点,该线以西为80~85°

,以东90~110°

地层倾角在井田西部由浅到深逐渐变缓,为31~13°

东部由浅到深部逐渐变陡,为26~34°

井田内褶曲不发育,断层稀少,简述如下:

(a)、F1逆断层:

位于芳草坪以西,走向86°

,倾向北西,倾角35°

,地表出露长度约120m,落差8米左右,地表表现为T2L/T1j4地层界线被错断。

(b)、F2逆断层:

发育在向阳坪~核桃坪附近的T1j(1-2)+2地层中,走向334°

,倾向北东,倾角56°

,落差9米左右,地表出露长度约500米,两端消失于T1j1-2地层中。

井田内构造节理发育,J1:

走向北15~30°

东,倾角75~85°

,间距10~20厘米,J2;

走向北40~70°

西,倾向南东,倾角45~65°

,间距5~20厘米,两组呈共扼“X”节理,岩石被切割呈碎块状,在较陡边坡地带常形成坠落、坍塌等地质灾害。

另外,在20号勘探线西侧的马鞍山附近见一正断层,发育于龙潭组地层上部,走向北51°

东,倾向北西,倾角61°

,断距5~8米,延伸长度约150米。

此外,在箭竹坪三井C20煤层969米水平巷中,见一断距3米左右的正断层,延伸不远。

B、地层

区内出露最新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三叠系嘉陵江组上部,最老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东区斜井将穿过如下系层:

(1)、第四系(Q)

主要由坡、残积和冲、洪积物等组成,多分布在坡麓、低洼地、沟谷及河床边滩部位,成份为杂色粘土、亚粘土、砂粒和砾石等。

厚度0~34.76米,一般2~5米。

(2)、三叠系(T)

a、中统雷口坡组(T2l)

出露于勘探区北部外围,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二段:

(a)、主要灰色、褐灰色石灰岩和黄灰、灰绿色钙质泥岩。

上部为中厚层状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白云岩、泥灰岩。

动物化石,厚80~150米,平均142米。

(b)、第一段(T2l1)

上部、中部为黄灰、黄绿色薄层状钙质岩、泥灰岩及白云岩;

下部为灰、褐灰色灰岩夹白云岩,近底部夹薄层盐溶角砾岩。

底部为厚0.5~2米、紫红色、翠绿色水云母土岩,俗称“绿豆石”,具腊状光泽,贝壳状断口。

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发育。

产动物化石。

厚20米。

b、下统嘉陵江组(T1j)

(a)、第四段(T1j4)

上部为灰、绿灰色白云岩夹泥质、灰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灰岩、灰岩等,风化后呈刀砍状沟痕;

下部为灰、灰绿、黄绿色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亦具刀砍状沟痕;

底部为厚13米紫色、灰黄色白云质盐溶角砾岩,为与下伏地层分界标志。

厚72.93米。

(b)、第三段(T1j3)

上部和中部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钙质泥岩;

下部为灰、深灰、浅黄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钙质泥岩。

顶部各有一层厚数米的棕红色盐溶角砾岩。

厚174.56米。

(c)、第二段(T1j2)灰绿、紫红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灰岩、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及灰岩互层。

厚10米。

(d)、第一段(T1j1)

上亚段(T1j1-2)

以浅灰、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灰岩为主,中、上部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内碎屑灰岩,顶部夹灰色鲕粒灰岩,为与上覆地层分界标志。

厚199.95米。

下亚段(T1j1-1)

上部和下部为灰、褐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石灰岩,中部为灰绿、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泥灰岩夹薄层灰岩。

厚46.95米。

C、下统飞仙关组(T1f)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四段:

(a)、第四段(T1f4)

紫、紫灰及灰绿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紫色薄层状含钙粉砂岩及灰色泥灰岩。

底部有一层平均厚2.8米的灰绿色泥灰岩,为与下伏地层分界标志。

产动物化石:

Neoschizoduslaevigata(光滑新裂齿蛤)、LingulaPolaris(北极星舌形贝)、Asoellasubillyrica(近琴式麻生海扇)。

厚43.25米。

(2)第三段(T1f3)

浅灰、紫灰、紫红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紫灰色泥岩。

下部夹数层薄层状绿灰色泥灰岩、钙质泥岩。

底部为一层厚1.69-6.67米,平均5.24米的厚层状砂质泥岩,风化后呈浅绿灰色,为与下伏地层的分界标志。

Pleuronectitesdifformisstviatus(双型肋海扇细线亚种)、Leptochondriacf.illyrica(琴式弱海扇比较种)、L.cf.subillyrica(近琴式弱海扇比较种)、Eumorphotismultiformis(多饰亚海扇)等。

厚77.47-97.65米,平均87.56米。

(3)第二段(T1f2)

上、中部为紫、紫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灰色灰岩、绿灰色泥岩、钙质泥岩。

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

下部为紫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含钙泥岩、泥灰岩、钙质泥岩。

镜下鉴定全段为紫色、紫灰色含铁泥质长石粉砂岩、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夹含铁泥质粉晶灰岩。

Claraiaconcentrica(同心克氏蛤)、C.hubeiensis(湖北克氏蛤)、C.aurita(带耳克氏蛤)、Neoschizoduslaeuigata(光滑新裂齿蛤)、Claraiaundulata(波皱克氏蛤)、C.guizhouensis(贵州克氏蛤)、C.yunnanensis(云南克氏蛤)。

厚144.25-149.21米,平均146.73米。

(4)第一段(T1f1)

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下亚段。

上亚段(T1f1-2)

灰、灰绿色中厚层至块状泥灰岩、灰岩、泥晶灰岩,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

顶部一层厚米,平均米的浅灰色亮晶鲕状灰岩,为与上覆地层分界的标志。

底部为一层厚米,平均米的绿灰色泥灰岩,镜下鉴定为深灰色泥质粉晶灰岩,为与下伏地层分界标志。

该亚段镜下鉴定为灰、深灰色粉晶灰岩夹泥质灰岩、球粒灰岩。

Asoellahupehica(湖北麻生海扇)、A.illyrica(琴式麻生海扇)、Bakeuelliacostata(棱贝莱蛤)、Palaeoneilosp.(古尼罗蛤)等。

厚56.92-70.0米,平均63.02米。

下亚段(T1f1-1)

上部为浅紫、紫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绿色薄层状泥灰岩;

下部为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灰岩、泥灰岩。

底部为一层厚米,平均米褐灰色块状石灰岩,含较多泥质及少量生物碎屑,是区域性标志层。

镜下鉴定全亚段为紫、紫灰色长石石英岩屑粉砂岩,夹深灰色粉晶灰岩及绿灰色含泥质灰岩、粉砂岩、高岭石泥岩,底部具粉晶结构。

Lingulatenuissimaacuminata(细弱舌形贝夹锐亚种)、Claraiawangi.(王氏克氏蛤)、Leotochondriasp.(弱海扇)等。

厚39.89-57.30米,平均49.16米。

-----整合-----

(三)二叠系(P)

1、上统长兴组(P2c)

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镜下鉴定为深灰色泥晶灰岩;

上部与中部之间有一层厚0.76~3.85米,平均1.46米的深灰色砂质泥岩,含黄铁矿晶粒,有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中部和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镜下鉴定为粉晶灰岩,含沥青质;

底部夹薄层状泥灰岩、砂质泥岩,含星闪状黄铁矿晶粒。

Orthotetinasp.(准直形贝)、O.ruber(红色准直形贝)、Spinomarginiferasp.(刺围脊贝)、Neoschonetessp.(新戟贝)、Athyrissp.(无窗贝)等。

厚40.76~52.49米,平均47.08米。

2、上统龙潭组(P2l)

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岩系,含煤10~18层,其中可采和局部要采6层。

岩性主要由灰、浅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少量动物化石。

顶部夹0-3层薄层状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灰岩;

底部为浅灰色高岭石粘土岩,富含星闪状、结核状、树枝状黄铁矿,最底部局部见残积角砾岩,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厚83.59---98.61米,平均92.00米。

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说见本节含煤岩系和第四章第一节含煤性。

-----假整合-----

3、下统茅口组(P1m)

上部为灰、浅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镜下鉴定为褐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中、下部为深灰、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灰岩、棕灰色厚层状细至粗晶灰岩,含较多沥青质条带及燧石结核;

底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和薄层泥灰岩。

产支物化石:

Neoschwagerinasp.(新希瓦格蜓)、Fauositessp.(蜂房珊瑚)、Cancrinellasp.(蟹形贝)、Tyloplectasp.(疣褶贝)、Ipciphyllumsp.(伊泼雪珊瑚)、Wentzelellasp.(文采尔珊瑚)、Productussp.(长身贝)、Athyrissp.(身无窗贝)、Orthotetinasp.(准直形贝)等。

厚256米。

4、下统栖霞组(P1q)

上部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质纯性硬,部分结晶好;

中部为灰、深灰、棕灰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条带,含量少量沥青质及较丰富燧石结核。

Neoplicatiferesp(新轮皱贝)、Productussp.(长身贝)、Spirifersp.(石燕)、Orthotichiasp.(直形贝)等。

厚127米。

5、下统梁山组(P1l)

灰、深灰、灰绿色薄导状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富含植物根茎化石,并含团块状黄铁矿。

厚5米。

2、西风井斜井地质情况

(2)、下统飞仙关组

a、第二段(T1f2)

此段中上部为紫、紫灰色中厚层状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灰色灰岩、绿灰色泥岩、钙质泥岩;

下部为紫色中厚层状细粒岩砂岩、砂质泥岩。

厚度为17.37m。

b、第一段上亚段(T1f1—2)

此段为灰、灰绿色中厚层至块状泥灰岩、灰岩、泥晶灰岩;

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

厚度为42.721m。

c、第一段下亚段(T1f1—1)

此段上部为浅紫、紫灰色薄层状泥灰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下部为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灰色灰岩、泥灰岩;

厚度为37.557m。

(3)、长统长兴组(P2Q)

此段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镜下鉴定为绿灰色泥灰岩,中部和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厚30.985m。

(4)、上统龙潭组(P2I)

灰绿、此段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岩系,岩性主要由灰、浅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厚78.871m。

(5)、+900水平为茅口灰岩,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

炭质泥岩和煤炭组成。

,期间局部有断层或岩溶。

3、水文地质

此矿水文地质条件是地表、地下水排泄条件好,补给条个差,水文地质属于以底板微弱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类矿床,即三类一型。

矿井最大坑道涌水量:

15570m3/日,649m3/时;

一般坑道涌水量:

12812m3/日,533m3/时;

最小坑道涌水量:

11649m3/日,485m3/时;

井筒涌水量预计小于5m3/时。

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矿井属高沼气矿井。

(2)煤尘:

煤尘无爆炸危险。

(3)涌水量:

井筒预计涌水量小于5m3/h

三、工程概况

1、西风井斜井

坐标位置X=3101698Y=35560407Z=+1110α=40°

长度452.061m(包括引风道与斜井交岔点长度),坡度28°

,S掘1=10.15m2(混凝土支护段),S掘2=8.38m2(喷浆支护段),S掘1=8.93m2(锚网喷支护段),设计规格3.2×

2.9m,宽度3.2m,直墙半圆拱型,墙高1.3m,拱高1.6m。

支护形式以喷浆为主,0—2m段采用钢筋混泥土支护,支护厚度为400mm、250mm;

2—42.904m采用锚网喷支护,喷浆厚度为100mm;

42.904—133.904段133.904—213.904m段采用锚网喷支护,喷浆厚度为100mm;

213.904—279.904m段为素喷段,喷浆厚度为30mm;

279.904—452.061m段混泥土支护段,支护厚度为250mm;

斜井落平后与+900m回风巷贯通,贯通之间有三个交岔点施工;

支护之中,喷射混泥土强度等级M10;

发碹混泥土支护强度为C25。

斜井间距40m设1.8×

2m规格的躲避硐;

水沟净尺寸为300*300mm,人行梯步尺寸为320*170*320mm。

其技术特征及工程量见下表。

2、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

坐标位置X=3101698.659Y=35560421.390Z=+1115.03α=40°

长度28.15m,坡度30°

,S掘=5.70m2,设计规格2.0×

2.4m,宽度2.0m,直墙半圆拱型,墙高1.3m,拱1.0m。

支护形式为砼支护,砼支护厚度250mm,砼强度等级C25。

3、引风道:

引风道上坡落平点坐标位置X=1696.326、Y=60392.106Z=+1109.970α=355°

施工长度11m(只含交岔点至上坡落平点),巷道为半圆拱,坡度为38°

,掘进断面积为9.2m2,净宽2.8m,净高2.9m,墙高1.5m,采用发碹混泥土支护,支护厚度为250mm,强度为C25;

引风道与斜井交岔点长度为12.51m,交岔点中心坐标为X=1681.768、Y=60393.379Z=+1099.797α=40°

,采用发碹混泥土支护,支护厚度为250—500mm,强度等级为C25。

第二章施工组织及布署

第一节指导思想

箭竹坪煤矿建设项目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安全、优质、高效建设箭竹坪煤矿是我公司的奋斗目标。

我公司将选调优秀的施工队伍,配备精良的装备,编制先进的施工方案,精心组织,周密计划。

以干一番事业、拓一方市场、树一方信誉的指导思想,坚持一流的施工速度、一流的施工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力争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任务。

第二节施工目标

保质量、保工期、重合同、守信誉、安全文明施工、井巷工程一次性验收达到合格,争创优质工程。

第三节项目法管理

本工程我公司实施项目法管理制度,抽调本公司第二十一施工项目经理部全权承担施工任务,全面履行合同条件规定的承包商职责,实行独立的工程管理和成本核算、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对业主负责、对企业本身经营效益负责。

本工程设置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经理部人员配备如下表。

项目组织机构图见附图。

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序号

数量

职务

职称

备注

1

项目经理

工程师

2

项目总工程师

助工

3

项目副经理

4

矿建工程师

5

机电工程师

6

地测工程师

7

财务

助理会计师

8

安全管理人员

9

预算员

中级造价员

10

采购人员

第四节劳动力组织

根据工程需要,配备齐全各熟练工种、熟练掌握施工操作技术、质量标准和安全知识的人员;

根据施工准备期和井巷开工的工程排队,组织精悍施工队伍,按工程需要及时进场。

为实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施工,施工组织上实行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为使这种作业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有秩序按计划均衡地进行,必须坚持以工种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组织方法,成立综合工程队,在施工中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1、成立综合工程队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组织一个综合工程队,担负东进风斜井及西风井斜井的施工任务,每个工程队包括若干个专业化班组。

(1)掘进班:

负责打眼、爆破、出矸等工作。

(2)喷浆班:

负责工作面喷浆成巷,收回弹物、砌筑水沟、台阶等工作。

(3)砌碹班:

负责立模砌碹工作;

(4)运输班:

负责矸石、材料提升运输工作。

(5)机电班:

负责绞车、压风机、耙岩机、通风等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工作面机电工作,包括非标件的加工制作。

(6)绞车班:

负责井筒工程绞车操作。

(7)通瓦班:

负责井筒施工通风及瓦斯检查、监测。

2、劳动力安排

组建一个综合掘进队。

劳动力计划见附表。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场区布置

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

该工程施工工期紧、工程量大,因此在施工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质保量建设好本工程,为开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实施计划目标,严格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施工准备原则

施工准备安排的原则是:

进场快、开工快、边准备、边安家、边施工。

二、组织准备(见下表)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人)

宣传工作

接中标通知书后

公司

建立现场组织机构人员就位

接中标通知书后7天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开工前3天

项目部

确定劳动力并有序组织进场

开工前2天

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及准备其他小型机械

随工程进度

周转材料进场

公司项目部

施工许可证等有关手续的办理

按“招标文件”要求

与主管部门等周边关系的协调

三、技术准备(见下表)

在项目总工程师人的主持下组织施工技术人员阅读和熟悉施工图纸,准备本工程需用的施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

工程内容

执行部门或执行人

熟悉与会审施工图

施工图到后1天

公司总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程师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交底后3天

编制施工图预算

设计交底后5天

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开工前

编制材料计划

进场安全培训、技术交底

开工前5天

四、施工现场准备(见下表)

施工场地的移交接收

现场临时设施的搭设

项目部、技术员

现场搅拌站设施的建设

消防器材的落实

开工前1天

五、施工资源准备

1、机械设备准备: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附表。

2、物资准备

(1)物资准备工作应充分:

材料计划要详细、准确,并加以落实,保证施工进度,要求做到及时、充足。

(2)工程开工需要安装的施工设备,在准备内完成安装任务。

(3)常规物资的准备:

如办公桌椅、施工用具、劳保用具、照明灯具等。

(4)施工所用材料:

井巷开工需要的钢材、木材、水泥、土产材料和二、三类物质,工具,仪表等编制好计划,落实供应渠道,确保按时到货。

向质量好、信誉高供货方订货。

主动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并按规定使用前需进行检验的材料,主动递交检验结果。

经审核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场,分类堆放,并作好标识。

第二节施工场区布置

一、现场施工条件

1、公路:

有通往工业场地的施工公路。

2、工业场地:

施工现场业主方方已平好;

2、供电:

来至于甲方变电所。

3、供水:

施工用水取自业主修建的200t永久水池;

4、现场现无通讯系统,可以使用手机,后期可敷设通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