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596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假期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7月29---8月4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

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

3、如何认识友情?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我们要珍惜友谊;

对于友情,我们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谊。

4、交友的原则:

(1)平等互惠,

(2)宽容理解;

(3)交友时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乐交诤友,善交益友。

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1)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

(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

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6、青春期的情感

(1)认识: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对待?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要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8月5—8月10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认识老师

(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生交往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即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的作用仍不可代替。

(3)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解除我们的烦恼和忧愁,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我们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2、师生交往新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4、与老师沟通的具体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6)把握好分寸。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肯德基——美国郁金香——荷兰埃菲尔铁塔——法国

长城——中国和服——日本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燕窝——泰国金字塔——埃及泰姬陵-——印度

通心粉——意大利探戈——阿根廷足球——巴西

2、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3、如何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

P60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时空1、网络交往的特点:

无限性、两面性、先进性、危险性。

2、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1)优势:

快捷、方便,扩大了交往面,开阔了眼界,实现自身价值等;

(2)负面影响:

长时间上网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诱惑欺诈、违法违纪等

3、网络成瘾者的心里成因:

(P71)4、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

(P72)

5、网络交往要遵守哪些规则?

(1)网上不能为所欲为,

(2)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3)上网要遵守法律.。

6、如何文明上网?

(P74~75)

7、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

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空间。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P79)

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

(P84)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

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

(P87、P88)

必背:

第四课:

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唯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

2、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

3、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具有血缘关系的直系血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

4、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

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2)为人子女者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3)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长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等等。

(2)孝敬父母长辈就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3)我们应该时刻不忘父母的恩情,多孝敬父母。

选背:

1、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

2、我们无须为“有能耐”的父母而感到骄傲和荣耀,也无须为“没本事”的父母感到自卑和怨恨。

3、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怎么认识并跨越代沟?

1代沟的存在是正常的完全可以通过两代人沟通去预防或填平,代沟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

逆反心理的危害?

1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淡,这种逆反心理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等后果。

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1)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2)同时提高文化素养。

(3)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4)理解父母把握自己尝试换个角度去思索问题。

如何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1)父母长辈不应该是我们的假想敌,而应成为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2)谅解父母的过失,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

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吧与父母好好沟通真诚地听取他们的劝告必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1、在暑假期间请大家按要求完成作业,把任务每天完成一点点,你会很轻松哦!

每一周知记一课的内容,并整理笔记。

希望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勿忘本职工作,更希望大家注意各方面的安全事宜!

祝大家假期愉快!

月日留

暑假作业每天背一课,并整理每课的笔记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1、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低位,许多白银流入中国,英国决定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2、鸦片带来的危害:

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中国的贫弱;

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制;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3、时间:

1839年6月3日-25日;

领导人:

林则徐.当时的皇帝是道光帝。

4、措施:

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

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地点:

广州虎门海滩

5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时间(1840.6——1842.8)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

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在虎门之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关天培。

4、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5、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2、主要侵略者:

英法联军帮凶:

美、俄两国

3、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①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②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③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3、影响: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李秀成率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这次农民起义。

第3课

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19世纪60-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恶果企图争夺新疆。

新疆面临危机。

2、过程:

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邓世昌

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接着侵略中国。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战役:

黄海大战---邓世昌;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挽联

《马关

条约》

1、1895年4月,中国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2、条约内容: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

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侵华战争。

8月中旬,攻占北京。

《辛丑条约》

1、时间国家: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洋务

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内容: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1862年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8、结束:

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9、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0、作用(影响):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公车

上书

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的消息传到背景,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维新,后来改为《中外纪闻》最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戊戌变法

戊戌

变法

(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到9月。

旧历戊戌年

、序幕:

公车上书。

、刊物: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5、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领导人: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7、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8、结果:

失败,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9、作用: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10教训:

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1、支持变法的皇帝:

光绪皇帝

第8课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1、189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2、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纲领: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领导人: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为领导)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武昌起义,称“辛亥革命”

3、结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但是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目的:

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7、性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作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

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运动的主体:

6月以前,主要是学生,6月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

李大钊、陈独秀起到领导作用,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口号是:

6、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

1、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内容: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四个“新”:

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道路、革命前途)

第11课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黄埔军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7月,北伐军10万人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北伐名将:

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

北伐的胜利进军:

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结果:

因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而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

政权名称: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政权性质: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开始长征。

过程: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进入甘肃,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

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1、爆发:

1931年9月18日夜,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随后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

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3、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4、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