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5720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Word下载.docx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6-0117-7

〔作者简介〕赵萍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1。

※本文为国家文化部委托课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研究》阶段性成果。

118

FORUMONCHINESECULTURE

ZHONGHUAWENHUALUNTAN

管理协作机制。

一是与宣传、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联动推进的管理体制;

二是与广播、电视、动漫、出版、音乐、演艺、设计以及旅游部门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多龙治水。

省、市、县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重点扶持乡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破各自为阵的分割管理状态,发挥各地优势,进行资源互补与交流,避免重复建设和单一管理模式,协作一致为广大农村、广大基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

通过协作机制,形成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整体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发展模式。

理顺基层文化设施产权关系。

各地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房屋产权由县级财政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共同管理,街道和乡镇无权擅自改变用途。

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和设施建设。

按照中央要求设立文化市场管理稽查执法机构,配齐稽查人员、稽查车辆、稽查设备等,开展长期的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职能。

二、强化立法途径,加强文化政策制度保障加强立法途径的科学民主化建设。

政府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依靠政策、法规,通过行政的、法治的、经济的手段管理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政策法律化、法治化,需要探索和强化立法途径,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性法规、赋权性法规、控权性法规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性法规由政府组织实施,经过实践检验,再交人大上升为法规;

赋权性法规要对公民享有的基本文化权益内容和方式做出明确规定,赋权于民,维权在民,有效实施,监督评价;

控权性法规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方职能、参与方职责、享受方权利。

公共文化政策立法要加强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组织听政、议政、民意调查、专家咨询等活动,也可通过互联网举行网络听政,公开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提高制度供给能力。

加强公共文化政策制订和制度供给的力度,如制定通过高新技术填补落后地区数字鸿沟的政策,实施公民参与文化义工加分制奖励政策,全国跨地区演出剧目品牌联动交流政策,保障城市农民工聚集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帮扶民办博物馆的政策等,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政策制度的供给能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政府财政支付模式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分担建设成本。

制定中央、省、市、区(市县级政府按比例联合分担乡(街道、社区(村级公共文化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相关评估标准及开展基本服务经费水平,实施公益文化服务财政补助;

在基本建设投资规划和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设立专项经费,以投入基层为重点,从财政政策上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直接提供,科学重构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支出责任,使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分担供给成本,减轻基层政府建设负担。

统筹安排经费标准。

全国区(市县级财政部门和文化部门统筹安排经费,按照各区(市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10元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步增长。

省市级财政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转移支付远郊市县,并纳入省市级财政一般性财力补助范围。

纳入财政预算经费。

在完善社区和村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建立纳入财政预算的社区和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各地财力,使每个社区和村常年预算资金达到10—20万元,依托社区和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从该项预算经费中切块1—4万元予以保障。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区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鼓励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广泛的资金筹集渠道,对民营文化机构实行土地优惠、以奖代补等

119

2012年第6期 措施;

设立民营文化机构专项扶持资金,解决西部和农村地区政府财政能力不足问题。

发行“公益性文化彩票”。

国务院批准发行“公益性文化彩票”,以筹集公共文化资金,弥补政府经费不足、投入不足等财政问题。

以现金和代金券两种形式作为公益性文化福利彩票的兑现方式,即所获福利的80%由现金构成,20%以文化代金券方式兑现。

其中,文化代金券可用于限定时间内的图书、舞台剧目、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购买和消费。

四、科学规划管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因城乡人口、面积、设施、资源等的差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势而为。

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可以构建相对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按区镇人口多少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但对地广人稀的偏远山区、牧区、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就近便捷地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流动性的文化服务活动。

譬如,四川阿坝州13个县223个乡镇,面积8.42万平方公里,人口89.2万,每平方公里10.59人,全州现有14个文化馆、12个图书馆;

甘孜州辖18个县,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88万,每平方公里5.75人,这些县的文化馆、图书馆加起来约500—1000平方米。

如按城市标准20万人口建一个文化馆、图书馆,就违背了一县一馆的建设方针,但按一县一馆来建设,约需5万人承担一个县文化馆、图书馆的运行经费,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共财力有限,这就迫切需要中央和省级政府予以财政倾斜和支持。

问题还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是动态的、变化的。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

这就意味着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工作和生活在城镇。

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临着服务对象不断减少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有可能一些偏远山区和牧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将闲置,如同现在有的农村和牧区小学成了空房一样。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立项调研,科学论

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既按照普遍、均等、便民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在地广人稀和交通不便地区就近便捷地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采取村社综合文化室与流动服务、送文化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配送力度。

注重农牧区长久性公共文化设施的合理使用与适时更新,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同时,政府在城镇基本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规划建设相关公共文化设施,实行优先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无偿划拨建设用地。

整合学校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资源。

社区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建立有效协同机制,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与相邻学校文化设施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共享功能,把学校也建设成为重要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

学校的场地、图书、网络、信息等向社区群众免费开放,这样既节约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也有效补充和拓展了现有公共文化资源。

政府可以规划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建在学校,既丰富校园、社区文化生活,又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

同时,鼓励在社区文化场馆建立“作业吧”、“读书会”、“科技小组”等,帮助孩子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保证放学后、假期里为孩子们提供做作业、阅读课外书的场所。

加大农民工聚集区设施建设。

在城市农民工聚集区修建流动性公共文化设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也可在就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设农民工书吧、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民工子弟学习吧等,通过书籍、信息、培训、活动,增加农民工生存发展技能,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化生活工作的能力。

五、加强合作交流,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文化资源统筹机制,调节配置东、中、西部各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资源,鼓励各地政府购买或部分购买文化资源的方式,将全国大中城市的品牌驻演剧目(如成都的

120

《金沙》、西安的《大唐芙蓉园》、连云港的《梦境西游》、杭州的《梦幻西湖》、南昌的《井冈山》等、区域藏品展览、文化活动等进行异地交流,举办城市形象宣传演出、各种专题巡回展览。

同时,有计划地引进国外优秀演艺剧目和主题展览。

六、满足基本需求,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活动。

通过政府部分购买或补贴,社会资金及消费者合理投入的方式,开展低票价看高雅剧目活动,让公民以低价即可享受到高雅艺术。

县乡文化馆(站、社区文化中心建立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长期联系制度,鼓励文化馆(站、中心免费或低价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邀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与文化馆(站、中心一起举办文化活动。

加大政府对民营文艺团体节目的采购力度,在政府举办或采购的送戏下乡项目和各类重大节庆或文化活动中,选择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承担演出任务,并对优秀剧节目和演职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文化行政部门要将其纳入重点院团予以重点扶持。

同时,积极完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寺寺通、区区通、优质通、长期通,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春雨工程”、“边疆长廊工程”,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公共文化产品自选模式。

在政府引导下,根据专家意见,建立群众公共文化资源自选模式。

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决定权交给群众,由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和兴趣爱好与政府协商产品内容,确定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种类,尽可能使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与群众的需求爱好对接,提高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励志性。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

加强针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既要有适合农民口味、通俗易懂的书籍,又要有符合农民生产经营需要的图书,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组织专题讲座、知识抢答赛、辩论赛和读书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农民读书的兴趣。

引导农民群众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

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天天开放,要在书屋醒目位置张贴每周开放天数和每天开放时间,以方便农民群众借阅,并接受村民监督。

鼓励将健康向上的内容更多地充实在传统曲目及活动当中,丰富基层文化产品内容。

鼓励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文化部门,多制作面向“三农”的新闻、科技栏目和电视娱乐节目,多出版农民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

加大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力度,在规划、组织文化产品生产时要把农村题材的文艺创作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在文艺作品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

鼓励文艺工作者、记者、科技人员多下乡常下乡,深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创作出反映农村现实、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

鼓励开展农民志愿性社团、协会,如读书会、红白理事会、秧歌队、庙会、篮球爱好者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工协会等具有公益性的组织。

鼓励组织多种自娱自乐的农民文化队伍,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产品供给水平。

政府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少数民族院校和科研院所教师、专家译制、出版、编辑藏、蒙、维、彝等文字书籍和广播影视剧目,力求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需要。

此外,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121

2012年第6期 实施免费送书计划。

在全国为低收入居民实施免费送书的“图书进万家计划”,给全国每户低收入居民赠送10—30本图书和1个书架,图书包括医学急救、法律援助、家用器械修复、就业指南、婴幼儿营养、儿童诗选、科幻小说、民歌歌词等内容。

七、坚守公益原则,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多元投入机制。

政府通过市场化、社会化途径将文化节庆、影视节目、舞台演出等文化产品服务于公众,通过采购、外包、补贴、授权、特许经营、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手段联合投资、赞助等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投入机制。

鼓励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资助有示范性、特色性、经典性、国际性的优秀文化项目,以及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现先进文化的主导示范作用。

鼓励基层文化站实施托管经营。

政府鼓励基层文化站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文化服务机构,对择优录用有意向合作的各类文化培训、教育机构进行综合评定,并签订合作协议。

对文化站的排练室、书画室、多功能室等设施,提供给有合作的文化服务机构进行托管,并要求服务机构在周一至周五无偿为社区居民进行公益性文化服务,周末该文化服务机构可根据群众需求开设级别较高的艺术类培训,并收取一定的辅导经费,实行半市场化运作。

同时,设置退出机制,如所引进的文化服务机构无法履行约定的公共服务责任或群众满意度达不到要求时,文化站将有权终止合作。

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文化事业。

社会组织通过自我供应和商业经营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赠或资助乡镇综合文化站。

依法向文化站捐赠财产的,捐赠人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享受优惠。

鼓励在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市场监管下,对某些公共景区和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特许经营,

促使其向社会提供合格、健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统一配送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进行运行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由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的公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组建混合所有制(国有、民间资本共同投资性质的公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使之成为新颖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

积极推进民间博物馆建设。

以土地划拨、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民办博物馆建设。

对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但不得作为融资抵押。

对愿意从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且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参照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政策实施。

同时,明晰民办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属性,完善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民办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确立民办博物馆独立的法人地位,理顺举办者与民办博物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办馆宗旨和任务制定和完善博物馆章程和发展规划,加强收藏的个性化、系统化、专门化建设,落实民办博物馆以藏品为核心的法人财产和办馆自主权,让民办博物馆依法征集、拥有和利用藏品,使民办博物馆专业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八、创新科技手段,助推公共文化平等共享加大老少边穷地区数字化工程建设。

政府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数字化工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依托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全国党员活动工程的平台加强数字化的建设,建立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馆,增加娱乐性、体验性和共享性,通过高新技术填平落后地区的数字鸿沟。

增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政府将图书更新资

ZHONGHUAWENHUALUNTAN金拨付用于增加多媒体和网络建设,在农村牧区每一个村(社区)建设一个绿色网络室,通过观看网络电影(视),可以解决电影拷贝太贵、电影内容太老、吸引力较弱的问题。

同时,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效能。

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以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龙头,加强市(州、县图书馆镜像站建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

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省、市、县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中心,在乡镇文化站建立基层中心,在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逐步建成能走进乡村千家万户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建议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将互联网与图书馆紧密结合,把图书馆内原本“死”的信息变活,变成财富,从而延伸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为读者开辟更新、更广的信息检索和共享渠道。

九、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文化权益意识以多种方式普及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意识。

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文化公告、社区专栏、发放传单、走访、座谈、报告会等方式灵活有效地向人民群众介绍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内容,介绍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及维权的途径与步骤,加强教育引导工作。

充分利用各级人大、村民自治组织、文化类社会组织等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普及力度。

通过开展培育和指导农家文化大院、农民自办文化类组织等,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强化农民的公共文化基本利益意识和维权意识。

开辟公民公共文化基本权益维权通道。

以各种方式开辟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维权绿色通道,设立全国性的“1212315”文化维权专号,通过开通24小时维权热线、市长文化信箱、市民论坛、报刊专栏等方式,监督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和122FORUMONCHINESECULTURE效果。

十、提高人才素质,创新文化队伍发展机制健全文化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制度。

健全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制度,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建议国家“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扶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社区文化、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创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公共文化服务紧缺人才。

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职能部门和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空编缺编问题,尽快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公务员资格和待遇等问题。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制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为提高公共文化队伍素质,把好“入门关”。

依照省、区(市)县、乡镇(社区)三级政府主体,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省级公共文化部门须严格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任职年限、业务水平、操作能力、政治思想等方面条件,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或国家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考试,取得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培训证书;

区(市)县级公共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必须通过本级文化行政部门或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证书;

乡镇(社区)级公共文化部门的从业人员须通过县或区一级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取得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培训证书。

文化站站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文化站站长由乡镇人民政府任命或聘任,事先应征求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意见。

文化站从业人员可根据本人学历条件、任职年限、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等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落实基层文化站从业人员编制。

各级政府确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每个乡镇(街道)要配备1名专职站长

GONGGONGWENHUAJIANSHE公共文化建设(主任),使用乡镇(街道)已配备的事业编制。

同时,面向社会聘用1—2名专门工作人员。

综合文化站(中心)站长(主任)享受乡镇(街道)中层干部待遇,其任命和变动要征求区(市)县委、政府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

综合文化站(中心)人员实行集中培训、资格准入、聘用管理、目标考核。

村(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