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4705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的家园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引导,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

我要唱歌给爸爸妈妈听;

有的说:

对爸爸妈妈说看宝宝有多乖,不要吵了;

别吵了,我们是亲亲热热一家人……等等,成功地突破了该难点。

1-3社会领域:

我们一家人

(一)

1、知道自己与主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有礼貌地称呼。

2、感受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

1、收集家庭中长辈对孩子关爱的事例。

2、每位幼儿带一张全家福的照片。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吸引幼儿注意。

你们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一张什么照片?

2、教师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分别有哪些家庭成员,简单地讲述每一个成员特征、性格等)。

(二)我的全家福。

1、教师请幼儿取出全家福的照片,互相介绍自己家里的主要成员。

现在请你们把你们的全家福照片放在桌子上,先自己看一看,等一下,许老师要请你们来介绍你的全家福照片的。

2、师生谈话:

谈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孩子之间的称谓及关系。

3、启发幼儿说说家里人对自己的关爱: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疼爱你吗?

对你好吗?

说说怎么疼爱你。

4、教师讲几则家人关爱孩子的小故事,请幼儿认真欣赏。

(三)结束部分。

教师把幼儿带来的全家福照片收集起来,以作手工活动之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没有“全家福”的概念,只知道照片,因此,活动中,幼儿对全家福照片表现了极高的兴趣,争着介绍自己带了的全家福照片,连平时较内向、话不多的凯凯也举起了他的小手。

1-5艺术领域:

音乐活动:

亲亲热热在一起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愿意尝试用动作表演歌曲。

3、体验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感。

1、音乐磁带。

2、已学过儿歌《敲门》。

(一)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地念儿歌,感受歌曲的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倾听磁带,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二)学唱歌曲。

1、边弹奏边示范演唱歌曲,请幼儿倾听歌曲的旋律与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提醒幼儿富有韵律感地念白。

3、教师启发幼儿并能初步唱出期盼爸爸、妈妈回家的感觉。

4、和幼儿一起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大声叫喊。

在念白处表现出激动、快乐的情绪。

(三)尝试歌曲表演。

1、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跟着旋律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2、视幼儿演唱歌曲的熟练程度,适当加快念白部分的节奏,以表达期盼的急切心情。

3、启发幼儿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来替换相应歌词并进行表演,如“我和妈妈在家里,总想外婆来敲门”,“我和外婆在家里,总想外公来敲门”,等等。

效果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通过表演激发幼儿兴趣,从而学习音乐。

在活动中,幼儿能作出较积极的外部反应,利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并且真正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2-1语言领域:

我把妈妈弄丢了

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1、挂图第2号。

2、故事磁带。

(一)完整欣赏故事。

有位小朋友名叫菲菲,一天,妈妈带她到公园里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

菲菲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二)看挂图,欣赏故事。

1、教师根据第一幅挂图提问:

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

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第二幅挂图提问:

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

为什么不是呢?

3、教师根据第三幅挂图提问:

短头发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

为什么?

菲菲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

对菲菲笑眯眯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呢?

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

4、教师根据第四幅挂图提问:

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什么?

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

(三)谈话:

我和我的好妈妈。

你们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

你有没有把妈妈弄丢?

你最后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能够达成,孩子们很愿意表达对妈妈的特征描述,虽然表达有局限,多为头发长短,喜欢吃的东西。

但正如幼儿园社会活动的一个要求所述:

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生活有关的环境。

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2-3科学领域:

鸡蛋里的秘密

1、初步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1、鸡蛋若干。

2、每组一盘打开的鸡蛋。

3、材料包:

大、小规格的猫、狗、鸡的平面形象各一个。

(一)产生兴趣。

1、教师边出示动物形象边听教师讲述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

鸡妈妈为什么伤心?

(生了一个宝宝,没有小手小脚,不会叫妈妈)后来鸡妈妈还伤心吗?

(二)探索鸡蛋里的秘密。

1、教师出示真的鸡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今天许老师带了一样好东西,看,这是什么呀?

2、教师向幼儿简单地介绍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

3、教师:

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会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

4、幼儿人手一只蛋,摸摸看看,感觉蛋的外形。

5、幼儿分小组观察打开的蛋,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

6、教师提问:

黄黄的、白白的各是什么?

7、引导幼儿用光溜溜、圆圆的、白的、黄的等词语描述鸡蛋的特征。

活动中,幼儿能仔细观察手中的蛋,说出蛋是椭圆形的,但是他们不能相互比较手中的蛋与其他人的蛋有不同之处。

这下把我急坏了,我于是马上把答案说出来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引导好幼儿如何互动起来,课堂中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心态还不够平稳,这是我以后在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2-5艺术领域:

音乐活动:

不再麻烦好妈妈

1、能唱清歌词,唱准曲调,愿意与老师、同伴一起愉快歌唱。

 2、知道自己渐渐长大,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过多地麻烦妈妈。

音乐磁带《不再麻烦妈妈》。

(一)听听儿歌。

1、教师朗诵歌词,请幼儿认真聆听,初步熟悉歌曲。

2、教师:

你像儿歌中的小朋友一样能干吗?

你会干什么?

小时候,妈妈帮我们穿衣服、扣纽扣、梳头发、洗手帕,现在我们渐渐长大了,都学着自己来做这些事,不能再麻烦好妈妈了。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不再麻烦妈妈》一遍,请幼儿认真欣赏。

3、教师提问:

你们听到了什么?

歌曲中的小朋友会做哪些事?

4、根据歌曲的节奏,教师带领幼儿诵念歌词一遍。

5、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歌曲《不再麻烦妈妈》一遍,幼儿跟唱。

6、幼儿完整学唱,教师可以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并学唱歌词。

(三)仿编歌曲。

1、提问:

除了歌曲中唱到的这些事,还有哪些事也是小朋友自己会做的?

2、帮助幼儿仿编歌曲。

如用“自己来刷牙呀,自己来吃饭呀……”等替换歌曲的第9小节至第16小节。

3、教师先示范仿唱歌曲,请能干的幼儿上来尝试着唱一唱。

4、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听。

在《不再麻烦好妈妈》的歌曲中自己的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发这四个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生活化的东西,每一个孩子都理解,如果可以出示四张小图片来帮助孩子们记忆,孩子们一看就明白,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去渗透音乐的情感。

3-1语言领域:

妈妈过生日

1、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家庭氛围。

2、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挂图第3号。

2、生日蛋糕的模型或蛋糕盒,凉拌黄瓜一盘。

3、材料包:

纸盘子上画上红烧大虾,另画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4、《生日快乐》音乐磁带。

(一)谁过生日。

1、教师出示漂亮的“大蛋糕”,播放《生日快乐》歌,与幼儿齐唱“祝你生日快乐”。

猜一猜,今天是谁过生日?

今天妈妈过生日,小朋友和爸爸忙着下厨房给妈妈做好吃的。

(二)给妈妈过生日。

妈妈喜欢吃什么呢?

(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拿出一盘红烧大虾)先来一盘虾(闻一闻,好香的样子),再烧一碗汤(出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2、学念诗歌前两句:

“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观看挂图。

两个菜还不够,怎么办?

再加个菜吧!

爸爸在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给妈妈尝一口黄瓜,妈妈会说什么?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一边点头一边说:

“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学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为什么妈妈觉得菜的味道特别香?

(三)学念儿歌。

1、教师:

老师把给妈妈过生日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题目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儿歌《妈妈过生日》,幼儿集体跟念几遍。

3、教师请幼儿回家尝试着把这首儿歌念给妈妈听一听。

活动中的导入部分比较有趣,我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自然地将幼儿带入了情境中。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几个细节上不足。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没有很好地吃透教材,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也了解不够。

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3-3社会领域:

我们一家人

(二)

1、知道家中成员与自己的关系。

2、乐意介绍自己和家中某成员的一件趣事。

1、征集每人一张全家合影的照片。

2、成人常用的一些生活用品。

1、幼儿围坐在教师身旁,观看幼儿认识的教师的“全家福”照片,认一认,哪一位是老师,与幼儿共同数数照片上的人数,让幼儿猜猜照片上人员之间的关系。

区分照片上成员年龄的大小。

2、鼓励幼儿自由找朋友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照片,可以数数谁家人多,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集体谈话:

让幼儿说说自己家里人的有趣事情,及时提供简单道具,鼓励幼儿模仿一下成人的语言声调和某些动作。

(二)结束部分。

请大班幼儿表演《办家家》集体舞或教师演唱歌曲《办家家》,供幼儿欣赏。

我们班幼儿有了课时

(一)的经验铺垫,课时

(二)的课堂效果完成的较好,在最后的环节中,很多幼儿例如涛涛、妞妞都积极举手,想上来一起表演呢!

3-5艺术领域:

音乐活动

我家有几口

1、学习用自然的嗓音唱歌,增进对家的情感。

2、学习听休止和间奏,知道休止和间奏的地方不出声。

1、布娃娃一个。

2、请三位大班的小朋友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我”。

1、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简单地向幼儿介绍。

你们看,今天许老师带来了什么呀?

照片上一共有几个人呢?

那许老师家有几个人呢?

2、教师请幼儿扳着手指头说说自己家里有几口人。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你家有几口人?

(二)理解歌词内容。

1、请幼儿观看大班的哥哥姐姐表演《我家有几口》。

哥哥姐姐今天到我们班要表演一个节目给我们看,想不想看?

那我们一起拍手有请哥哥姐姐上来为我们表演。

2、教师向哥哥姐姐提问:

①你家里有几口人?

②都是什么人?

3、教师请幼儿站起来介绍自己家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音乐《我家有几口》,请幼儿认真倾听。

2、教师弹奏钢琴,弹唱一句,请幼儿学唱一句。

3、教师弹奏钢琴演唱,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跟唱。

4、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尝试唱给自己的家人听一听。

活动中,由于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班级表演,幼儿的兴趣很高,非常喜欢看,但是看表演的兴趣度似乎超出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我觉得整节课的环节设计顺序不是很妥当,如果把看表演的环节放到最后,或许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

4-1语言领域:

大一岁了

1、知道大一岁了自己的事要学着自己做。

2、学习念儿歌及动作表演。

布娃娃、小红帽。

1、教师出示布娃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介绍布娃娃的外形,鼓励幼儿简单地用词语描述。

你们来看一看,布娃娃长得什么样子的呀?

谁能来说一说?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2、教师与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①儿歌里有谁?

儿歌里的“我”是谁?

②为什么弟弟不抱布娃娃?

3、教师一边操作教具(布娃娃、小红帽),一边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扮演“布娃娃”,教师扮演“我”,在情景中用动作表演练习儿歌。

活动中,幼儿对于儿歌的掌握速度让我吃惊,很多小朋友只读了二三遍就能把儿歌完整的念出来,但是让幼儿有感觉得朗诵儿歌,我们小班的小朋友还有待提高。

4-3科学领域:

声音叮叮当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铁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

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

3、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一)感知声音。

1、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2、教师:

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

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教师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3、教师小结:

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三)讨论怎样保扩耳朵。

1、教师提问:

没有耳朵会怎样?

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怎样才能保护好耳朵?

(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给我的是一种未尽兴的感觉,幼儿保持着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气氛中和老师同伴一起做游戏,感到了无比的快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知道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科学课,需要很多的知识经验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案,还必须在教学中达到每个目标,在教学中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4-5音乐领域:

音乐活动:

我的牙齿会唱歌

1、喜欢用牙齿唱歌。

2、知道牙齿能用来咬、啃、嚼。

3、知道饭后要及时漱口。

1、小饼干、玉米棒、小豆子等供幼儿咬、啃、嚼的食物。

2、音乐磁带。

(一)和幼儿一起唱歌。

1、教师一边做牙齿动作,一边唱《我的牙齿会唱歌》,幼儿跟唱并自由模仿动作。

2、教师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

(二)讨论牙齿的本领。

1、将全班幼儿分为饼干组、玉米组、小豆子组,分别品尝相应的食物,请幼儿注意自己的牙齿是怎么“工作”的。

2、每组幼儿向全班幼儿说说牙齿是怎么帮助自己吃食物的。

重点是能说出动词:

咬、啃、嚼。

3、各个小组幼儿到其他两组品尝食物,感受牙齿不同的动作。

4、教师弹奏钢琴,幼儿集体演唱《我的牙齿会唱歌》。

(三)漱口活动。

1、讨论吃完食物后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知道漱口的重要性。

2、幼儿可相互看一看牙齿里面是不是藏着食物残渣,并闻一闻嘴巴的味道。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做漱口的动作,带领幼儿去洗手间漱口。

幼儿对牙齿的概念只局限于外观,因此,对于牙齿有哪些本领都表示很好奇,但是我只要出示一些食物,不用说,他们马上能知道牙齿可以干什么。

通过这节活动,班上一些不刷牙的孩子都开始喜欢上了刷牙呢!

5-1语言领域:

告诉妈妈

1、学习认真倾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懂得离开大人时,应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去向。

桌面操作教具挂图。

1、教师出示桌面操作教具中的老虎、狐狸、猴子,教师扮演教具中的小动物一一向小朋友问好。

小朋友们,你们好呀!

看看,我是谁?

(二)倾听故事。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请幼儿认真倾听故事。

①下雨了,小老虎,小狐狸,小猴子来到了谁的家里?

②妈妈知道吗?

妈妈找不着它们会怎么样?

该怎么办?

3、教师再次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幼儿认真倾听。

4、提问:

小老虎给妈妈打电话了吗?

妈妈怎么说?

小老虎怎么说?

5、教师请幼儿模仿小老虎和小老虎的妈妈,学一学,做一做。

6、教师:

小狐狸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请你也来学一学,做一做。

7、教师:

小猴给妈妈打电话了吗?

你来试一试。

8、教师:

小老虎、小狐狸、小猴子睡觉前连忙干什么?

它们睡得香甜吗?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你要离开大人了,应该怎么做?

活动中,由于出示桌面操作的教具非常丰富,牢牢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并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在模仿小动物说话的环节中,幼儿表现积极,争着表现,纷纷举手想来学一学、做一做,连平时较安静的贝贝也举起了小手。

5-3社会领域:

敲门

1、关注生活细节中参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2、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3、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

1、材料包:

桌面玩偶爸爸、妈妈、我(宝宝)。

2、用于装扮爸爸、妈妈的道具,如妈妈的挎包、爸爸的眼镜或帽子等。

(一)妈妈来敲门。

1、教师请出玩偶爸爸和我。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我和爸爸在一起等着妈妈回来时,总想谁来敲门?

为什么你希望妈妈回来?

3、幼儿扮演宝宝,教师挎上挎包扮演妈妈,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大胆想象、表现看到妈妈回来时快乐的心情和动作。

(二)爸爸来敲门。

1、教师请出玩偶妈妈和我。

我和妈妈在一起等着爸爸回来时,总想谁来敲门?

为什么你希望爸爸回来?

3、幼儿扮演宝宝,教师扮演爸爸,边念儿歌,边进行表演。

(三)还有谁来敲门。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学念儿歌。

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还希望谁来敲门。

3、鼓励幼儿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编进儿歌里,一起学念。

为了促进活动的顺利展开我也准备了教具,但是由于人物比较多,操作时显的有点乱,一遍一遍地演示同样的教具对孩子来说缺乏新鲜感,所以基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演示时采用有一定背景的活动图片比较合适,同时表演时使用头饰也是必不可少的。

5-5艺术领域:

小草报春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花草树木的变化,捕捉春天的迹象。

2、体验歌曲《小草报春》的情境。

1、白纸、画笔。

(一)回想与反思。

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怎么知道是春天来了?

2、引导幼儿用“树叶绿了,或小草发芽了、阳光变得暖和了、小河唱歌了、花开了、不穿棉衣了,我知道春天来了”的句式表达。

(二)整体感受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小草报春》,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是谁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1、教师播放音乐《小草报春》,请幼儿整体听唱歌曲。

2、熟悉歌曲之后,有表情地演唱。

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动作表现。

3、教师引导幼儿歌唱时用高低、轻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

小草刚刚从泥土里钻出来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全部长出来之后呢?

(前半部分是新鲜的、小心翼翼的、惊喜的;

后半部分是快乐的、大胆的、自豪的。

(四)分角色演唱。

1、由教师扮演提问者,幼儿扮演回答者来演唱歌曲。

2、由幼儿扮演提问者,教师扮演回答者来演唱歌曲。

活动中,我发现在第三个学唱歌曲的环节中,幼儿学得较慢,唱了很多遍后都记不住歌词,有些幼儿注意开始分散,第四个环节分角色演唱,孩子们又表现了极高的兴趣,歌词一下子就记住了。

如果两个环节互换下,效果应该会更好。

6-1语言领域:

爱唱歌的大恐龙

小班幼儿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特别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进

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了孩子们的这

一特点,还是要靠教师平时的引导。

1、学习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

1、故事磁带,挂图第5号。

2、画一个“禁止大嗓门”标志:

在张大的嘴巴上打个“×

”。

(一)产生悬念。

在一座城市里有一只爱唱歌的大恐龙,可人人都讨厌它。

这是为什么呢?

2、播放故事音带,请幼儿仔细听一遍故事,想一想为什么人人都讨厌这只爱唱歌的大恐龙。

(二)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为什么人人都讨厌这只大恐龙?

为了让恐龙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大家想了什么办法?

土豆能让大恐龙停止唱歌吗?

玻璃罩能让大恐龙的声音传不出来吗?

3、教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

小姑娘在恐龙耳边说了什么话?

大恐龙改正嗓门太大的毛病了吗?

(三)说说大嗓门的坏处。

人们喜不喜欢恐龙的大嗓门?

如果我们变成大嗓门会怎么样?

2、引导幼儿说说大嗓门的坏处,如大嗓门会吵得别人睡不着觉,大嗓门会吓人一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