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4621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吸道哽塞的移除有意识的小儿1到8岁图示Word下载.docx

確定沒有呼吸。

拍打或輕搖患者肩膀,大叫「你還好嗎?

」,喊「救命啊!

」。

支撐小兒頭頸部與身體一起翻轉,讓小兒平躺。

喊救命可以召喚旁觀者,當你在照護這個小兒時,他們可以去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用頭斜-抬頦法調整小兒頭部至正常位置,並打開呼吸道。

使你的耳朵在小兒嘴巴上方,觀察胸部起伏。

看胸部起伏。

聽呼吸聲。

用臉頰感覺呼吸。

你必須確定小兒是沒有呼吸的。

打開呼吸道,試著給兩口氣,每吹二口氣要觀察胸部是否起伏。

如果人工呼吸不成功,重新調整頭部姿勢,再試一次。

如果仍然不成功,施予哈姆立克戳擠。

進行哈姆立克法(5次戳擠)。

使用下壓前額那隻手的姆指與食指捏緊小兒的鼻孔,讓你的嘴緊貼小兒的嘴,給兩次人工呼吸。

重新調整小兒頭部姿勢並使用抬頦法,捏緊鼻孔,緊貼嘴巴,再試著給人工呼吸。

如果小兒喪失意識,就是代表呼吸道異物完全哽塞。

但如果小兒被發現時,是沒有意識的,必須嘗試是否能將空氣吹入小兒肺部,如果胸部有起伏,呼吸道就是通暢的,如果胸部都沒有起伏,表示呼吸道是阻塞的。

不正確的頭斜一抬頦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見的原因。

如果小兒躺在地板上,跨跪在小兒體部旁。

如果小兒躺在桌上,站在小兒的桌旁。

如果小兒夠大,你可以跨跪在小兒大腿旁,讓一隻手的掌根放在腹部中線,肚臍上緣,並完全在胸骨和劍突下方,第二隻手直接放在第一隻手的上面。

快速向上戳擠腹部。

如此的戳擠能使肺部空氣向上往呼吸道衝,使能夠產生足夠的壓力來排除異物。

施手提舌頭-下顎,檢查是否有異物,如果看見異物,則移除它。

打開呼道,試著給人工呼吸,如果不成功,重新調整頭部姿勢,再試一次。

把你的姆指放入小兒口中的舌頭上,使用提舌頭-下顎法來打開嘴巴。

提起舌頭,並用在下巴附近的手指頭抓住下顎,向上提起。

如果你有看見異物,則移除它。

不要進行盲目手指掃探。

尚未被移除而掉落的異物,是可以用手而移除的。

但不要進行盲目手指掃探,因為可能推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使用頭斜一抬頦法調整頭部姿勢,正確地緊貼嘴巴,再試著給人工呼吸,如果呼吸道仍然是阻塞的,快速轉換下列動作:

∙施予哈姆立克法。

∙提舌頭一下顎,檢查異物,如果有看到異物,則移除它。

∙打開呼吸道。

∙嘗試保持打開呼吸道,再嘗試給人工呼吸。

重覆這些步驟直到成功。

這個時後,必須再試一次能否將空氣吹入患者肺部。

你必須再試著去移除異物和給人工呼吸。

持續地嘗試排除異物。

當小兒變得更加缺氧時,肌肉將鬆弛,先前無效的動作可能變成有效。

大約一分鐘後,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如果你是獨自一人,在操作大約一分鐘後,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如果沒有呼吸,給兩口氣,檢查脈搏。

 

-如果有脈搏,每分鐘給20口氣,並監測脈搏。

-如果沒有脈搏,開始胸部下壓與吹氣的循環。

∙如果有呼吸且沒有外傷的徵象,讓小兒以復甦姿勢側躺,並等待緊急醫療救護人員到來。

小兒喪失意識時

呼吸道完全硬塞的小兒喪失意識。

使患者平躺,進行提舌頭-下顎,如果看見異物,則移除它。

 

打開呼吸道,試著給兩口氣。

如果不成功,調整小兒頭部姿勢,再試一次。

大叫「救命啊!

」如果有人來幫忙,請他去打119。

當你繼續給予小兒協助時,喊救命這動作可召喚緊急醫療救護人員到達現場。

當喪失意識時,可能可以看見異物並移除,不要進行盲目手指掃探,因為可能推阻塞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用頭斜-抬頦打開呼吸道並試著吹氣。

如果胸部沒有起伏,重新調整頭部姿勢,再試著給人工呼吸。

呼吸道阻塞可能部份由不正確的頭部姿勢所造成。

如果呼吸道是哽塞的,施予哈姆立克法(戳擠五次)。

在大約一分鐘以後,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跨跪在小兒的大腿旁,一隻手的掌根放在小兒腹部中線,肚臍上緣,並完全在胸骨和劍突下方,另一隻手放在第一隻手的上面。

心次腹部戳擠之後,用提舌頭一下顎打開呼吸道,如果有看到異物,則移除它。

∙試著給兩次人工呼吸。

∙如果不成功,重新調整頭部姿勢,再試著吹氣。

∙如果仍然不成功,進行5次腹部戳擠。

重覆這些步驟直到人工呼吸成功。

這樣的戳擠可以排除異物。

如果你獨自一人,在大約操作一分鐘後,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當哽塞被移除,檢查呼吸和脈搏。

打開呼吸道檢查呼吸:

∙如果沒有呼吸,給兩口氣,檢查脈搏:

有意識的嬰兒(一歲以下)

  

藉由觀察呼吸道完全哽塞的突發徵候或嬰兒被發現的情境來確定呼吸道哽塞。

如果嬰兒無法哭或咳嗽。

給予5次背擊。

施救者必須由呼吸困難、無法咳嗽、沉暗的膚色、無法發出聲音,來斷定呼吸道完全哽塞。

如果嬰兒能咳嗽或哭,不要干擾他這嘗試排除異物的動作。

認知有意識的嬰兒呼吸道完全哽塞的徵候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是重要的。

如果嬰兒能夠咳嗽或哭,表示空氣能進出氣管,是不完全哽塞。

在這個情況下,去干擾他,將使情況變差。

用一隻手扣住嬰兒下顎以支撐其頭部。

讓嬰兒俯臥在你的前臂並保持頭比身體低的姿勢。

用你另一隻手的掌根在嬰兒肩胛骨中間用力拍擊五次

你必須緊緊扣住嬰兒的頭,以免受傷。

背擊能增加呼吸道內的壓力與移除異物。

目的 

在胸骨下半段(避免在劍突處)給予五次胸戳。

重覆5次背擊,5次胸戳的順序,直到異物被排出或嬰兒喪失意識。

要堅持下去。

關鍵動作 

理由 

支撐並握住頭部,讓嬰兒像三明治一樣地夾在你的手與手臂之間,翻轉至嬰兒背面,保持頭比身體低的姿勢。

在與胸部按摩同樣的胸骨下半段處給予5次胸戳,要確定你的手指沒有放在胸骨底部(劍突)。

給予胸戳的速度要比做胸部按摩來得慢。

胸戳能使肺部空氣用力往上向呼吸道衝來產生足夠的壓力排除異物。

快速轉換這些動作

∙ 

背擊

胸戳

要持續排除硬塞的動作,當嬰兒變得更缺氧時,呼吸道肌肉會鬆弛。

將使先前無效的動作變成有效。

沒有意識的嬰兒(一歲以下)

讓嬰兒平躺。

拍打或輕搖肩膀,大叫「救命啊!

」如果有人來幫助,請他去打119。

支撐頭頸部,與身體一起翻轉過來。

喊救命可以召喚旁觀者。

用頭斜-抬頰方式調整嬰兒頭部位置至正常位並打開呼吸道。

使耳朵在嬰兒嘴巴上方並觀察胸部起伏,看胸部起伏。

用你的臉頰感覺呼吸。

你必須確定嬰兒沒有呼吸。

試著給兩口氣,每給一口氣,觀察胸部起伏。

如果人工呼吸不成功,再試一次。

給五次背擊。

用你的嘴巴緊貼嬰兒的口鼻,試著給人工呼吸。

如果嬰兒有呼吸道哽塞的症候而變得沒有意識,就是呼吸道異物完全哽塞。

但當嬰兒被發現時是沒有意識的,仍然要試著吹氣進入其肺部,如果胸部有起伏,表示呼吸道是通暢的,如果胸部沒有起伏,試著調整嬰兒的姿勢。

重新調整頭部姿勢並抬下頦,正確地緊貼嬰兒口鼻,再試著給人工呼吸。

不正常的頭斜-抬頦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見的原因。

調整嬰兒姿勢,給予五次背擊。

你必須緊緊地支撐嬰兒頸部,以免受傷,背擊增加呼吸道內的壓力,使異物能夠排出。

在胸骨下半段(避開劍突處)給五次胸戳。

做提舌頭-下顎,如果看到異物,移除它。

翻轉患者使其平躺,手指在胸部按摩的位置,給五次胸戳。

胸戳能使肺部空氣用力往上向呼吸道衝,來產生足夠壓力排除異物。

把你的拇指放入嬰兒口中舌頭上,使用提舌頭-下顎法來打開嘴巴,提起舌頭,並用在下巴附近的手指頭抓住下顎向上提起。

如果你有看到異物,則移除它。

尚未被移除而掉落的異物,現在是可以用手而移除的,不要進行盲目手指掃探,因為可能推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打開呼吸道,試著給人工呼吸。

重覆這些步驟直到成功為止,或緊急醫療救護到達為止。

請堅持下去,如果你只有獨自一人,在大約操作一分鐘後,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正確的緊貼口鼻,並給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道仍然是哽塞的,快速地轉換以下的動作:

∙背擊。

∙胸戳。

∙提舌頭-下顎,檢查異物。

如果看到,則移除它。

試著打開呼吸道,再試著給人工呼吸。

這個時後,必須試著給另一個人工呼吸,若能否吹氣進入肺部。

你必須再試著排除異物和給人工呼吸,持續地嘗試排除哽塞。

當嬰兒變得更加缺氧時,肌肉將鬆弛,先前無效的動作可能變成有效。

嬰兒呼吸道哽塞操作的替代方法:

如果你的手太小,你將發現要進行上述的背擊,胸戳動作是困難的,尤其如果嬰兒的頭很大。

替代方法是讓嬰兒俯臥在你的大腿上,使頭低於身體,並緊緊支撐住頭部。

在你給背擊之後,翻轉嬰兒使其臉部朝上,並進行胸戳。

∙如果有呼吸並且沒有外傷的徵象,讓嬰兒以復甦姿勢側躺,並等待緊急救護人員到來。

嬰兒喪失意識時操作指引

圖示

呼吸道完全哽塞的嬰兒喪失意識。

喊救命。

做提舌頭-下顎。

如果看到異物,移除它。

試著給二口氣,如果不成功。

重新調整頭的姿勢,再試一次。

大喊「救命啊!

」如果有人過來,請他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讓嬰兒平躺。

把你的拇指放入嬰兒口中舌頭上,使用提舌頭-下顎法來打開嘴巴,把舌頭和下顎往外拉。

如果你看到異物,移除它,不要進行盲目手指掃探。

求救將驚動旁觀者。

在你試著排除異物時,能使他們去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如果你有看到異物就把它移除,不應該做盲目手指掃探,因為可能推哽塞的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用壓額抬頦法打開呼吸道並試著吹氣,如果胸部沒有起伏,重新調整頭部姿勢,再試著給人工呼吸。

在你認為呼吸道被異物哽塞前,你必須確定頭部姿勢是正確的。

嬰兒俯臥並給予五次背擊(同前)。

做提舌頭-下顎,如果看到異物移除它。

每做完五次背擊,五次胸戳後,做提舌頭一下顎,如果看到異物,則移除它。

打開呼吸道,試著給人工呼吸,如果不成功,重新調整頭部姿勢,試著再吹氣。

手指的位置如同胸部按摩的位置,並給予五次壓擠。

如果你看到異物,則移除它。

不要進行,盲目手指掃探。

盲目手指掃探可能會推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重覆這些步驟,直到成功地給人工呼吸。

如果妳是獨自一人,在試著清除呼吸道一分鐘後,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某些呼吸道阻塞是導因於不正確的頭頸姿勢。

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將使得受過訓練的救護人員到達現場。

打開呼吸道,檢查呼吸。

-如果有脈搏,每分鐘給20口氣,並繼續監測脈搏。

-如果沒有脈搏,開始壓胸和吹氣的循環。

∙如果有呼吸且沒有外傷的徵象,讓嬰兒處復甦姿勢側躺,並等待緊急救護人員到達。

身體評估

身體評估為救護之母,沒有完整的身體評估就沒有良好的救護,透過身體評估可讓我們更瞭解病患的病情,以提供較完整的救治,也不至因有所疏漏而造成遺憾。

身體評估對創傷的患者尤其重要,因為創傷的機轉和身體的表現直接相關,身體上出現的所有症狀及徵象絕大部份可由身體評估發現,有發現才能即時處置,即時處置病患才得以生存。

而身體評估必須有步驟、有方法才得以順利進行。

因此在遇到傷患需要緊急救治時,必須施以快速而準確的身體評估,了解傷患的病情,以進一步的對傷患進行必要的救治。

現場的進入與安全

當事故傷害發生的時候,現場或許存在或潛藏著危險,施救者在進入現場時應先考慮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如何救助傷患。

其道理非常簡單;

施救者必需維護其自身的安全才得以救人,亦才不會淪為受難者、被救者。

首先必需確認現場是否安全。

現場是否安全的確認是進入現場前即要評估的動作,必需先確認現場是安全的才能進入,現場環境如不安全(如火場、開放水域、有毒物質、侷限空間等)則需考慮能否加以排除,若不能加以排除,不應貿然進入,應請專業之救援隊伍支援才行。

現場是否安全的確認是一種持續進行的動態動作,不是進入現場後就拋諸九霄雲外的,必需隨時體察環境的變動,隨時調整。

其次是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

急救的現場總是顯得有些慌亂無措,以致於忘了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在急救時難免會接觸到病患的體液或血液,其中潛藏著傳染病的威脅(如肝炎、愛滋病、結核病等),因此急救時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專業人員具有防護裝備如護目鏡、手套、口罩等,且都隨手可得。

然而事故是突發的,專業的防護裝備通常遙不可及,一般民眾應利用周遭隨手可得的物品做為隔離設備,如以塑膠袋、布類代替手套便可進行止血等接觸血液或體液的急救動作了,急救的過程亦應保護眼睛和自己的傷口,避免污染。

初次評估

為區分評估的重要性和便於記憶,我們將之分為初次評估和二次評估。

初次評估包括意識評估與頸椎之維持、呼吸道通暢情形、呼吸情形和循環狀況。

二次評估為全身檢查,及頭部到腳部、前面到後面的快速檢查。

意識評估與頸椎之維持

執行外傷傷患評估時須特別優先考慮頸椎損傷的問題,對於疑有頸椎損傷的傷患,應先施予徒手頸椎固定術或使用其他物品加以固定後(詳見頸椎固定術),才能進行以下步驟。

意識狀態乃是指傷患對自我或對環境認知的情形,正常的人可以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及外在的人、時、事、地、物有合理的認知,並會作適切的反應,當認知有所偏差時,就稱為意識狀態改變。

在初步評估中,可將患者的意識狀態分為四種,稱為清、聲、痛、否(AVPU)法則,主要是看傷患對身體的感覺及外在的人、時、事、地、物是否有反應。

清醒(Alert):

傷患若能自發性的產生反應,我們就可以說這位患者是清醒的。

聲音(Verbal):

若患者無法自發性的產生反應,需外界給予聲音的刺激後,才能產生,我們稱這為傷患是對聲音有反應。

疼痛(Pain):

若給予聲音的刺激後仍無反應,需給予疼痛的刺激才會有所反應,則稱他是對疼痛刺激有反應。

無反應(Unresponsive):

若病患對聲音及疼痛的刺激皆無反應,則我們稱這為傷患之意識程度為無反應。

呼吸道通暢情形

呼吸道被阻塞會引發患者無法呼吸,而立即影響到生命,因此呼吸道的立即評估和處置是急救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當察覺到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時,應立即處理。

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的方式包括:

壓額抬下巴、下顎上推法、復甦姿勢。

常見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呼吸道被食物梗到、中風致意識喪失、吞入異物等。

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多半都會將雙手放在喉嚨處,並將口張大,似乎想吸空氣卻吸不到空氣的樣子,若患者仍可發出聲音,呼吸道是部分阻塞,若患者完全無法發出聲音,則是呼吸道完全阻塞。

呼吸道阻塞的患者,若其意識仍清醒著,可鼓勵他自己用力咳出;

但若無法咳出,則要使用哈姆立克法協助患者排出異物。

若施救者到達現場時,患者已經躺在地上不醒人事,可以先用抬下巴、壓額頭的方式,將患者的呼吸道打開,施救者將自己的臉頰貼近患者的口鼻,以5-10秒鐘的時間感覺患者是否有呼吸,若有呼吸,就要維持此一姿勢,以避免患者的呼吸道再次被自己的舌頭阻塞。

若已經將患者維持打開呼吸道的姿勢,但仍然沒有呼吸,就必須立刻施以人工呼吸,若無法將氣體吹入,就表示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此時應按心肺復甦術流程救治患者。

若患者懷疑有頸椎受傷,就不能使用抬下巴、壓額頭的方式打開呼吸道,因為這種方式會移動頸椎,使患者的傷害更嚴重,此時應該使用改良式的下顎上推法。

呼吸情形

評估患者的呼吸時,應將施救者的手放在傷患的胸部或腹部,以測得其呼吸的速度及深度,正常人呼吸時應不費力也不會痛,且是胸部與腹部同步的起伏,成人正常速率是每分鐘12-20次,我們可測量15秒,在將之乘以4即為每分鐘的呼吸速率了。

呼吸異常之症狀:

使用到呼吸輔助肌,包括胸鎖乳突肌、肋間肌收縮、鼻翼外張,呼吸淺而快,肢端及嘴唇發紺,胸部與腹部起伏不一致,當呼吸速率超過每分鐘30次或有上述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應立即求救和給予氧氣治療。

若病患已無呼吸,應立即利用口對口或口對面罩等方式給予人工呼吸(參照心肺復甦術流程)。

循環狀況

脈搏

測量脈搏時可用二或三支手指,觸摸脈動點,常用來測量脈搏的脈動點是橈動脈、頸動脈、股動脈。

一邊摸著傷患的脈動點,一邊要注視手錶,當測量10秒鐘時,將10秒鐘的脈搏數再乘以6,其數據就是一分鐘的脈搏數,當然我們也可以測量30秒鐘,再將其數值乘以2。

當測量脈搏時發現患者的脈搏跳動不規則,就不應只測量十五秒鐘,而應測量一分鐘。

平均一分鐘正常值是介於60至100次之間。

當患者的循環狀況不佳時,脈搏速率亦會增加。

血壓

血壓乃是流經動脈時,動脈壁所承受之壓力,而心跳週期包括收縮期及舒張期,因此血壓也應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

記錄相當重要,量完血壓後應記錄血壓數值外,也應記錄測量的部位。

為快速判斷病患的傷病情形,可利用觸摸各個脈動點作一簡單而快速的判斷:

可摸到頸部的頸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60mmHg。

可摸到手肘的臂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70mmHg。

可摸到鼠蹊部的股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70mmHg。

可摸到手晼的橈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80mmHg。

可摸到足背的足背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90mmHg。

末梢循環(膚色)

可以檢查微血管再充血時間,也可以用來判斷循環狀況,檢查方式是施救者先壓著傷患的指甲床,使指甲床變成未充血的白色狀態,接著放開施救者的手,觀察傷患指甲床再變回充血狀況的紅色需多少時間,若再充血的時間需要二秒鐘以上,就表示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環不足,有休克的情形。

溫度

在救治病患的現場較少使用體溫計量體溫,一般而言多半是以施救者的手背去觸摸傷患的皮膚,以得到一概略的溫度,過高或過低之體溫,往往暗示某些特殊之疾病。

溫度過高,可能是中暑或安非他命中毒。

體溫過低,可能是休克、暴露冷空氣中過久或是鎮靜安眠藥物過量的現象。

身體局部溫度過高,可能有發炎現象。

身體局部溫度過低,心血管系統之循環不良。

二次評估:

全身檢查

這一點對外傷的病患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將傷患的衣物解開,並盡量露出身體,才不會忽略身體上任何一個受傷或出血點,但是也不可以忽略病患的隱私性,因此做這一項身體評估時,需特別注意溝通技巧的應用。

頭頸部

施救者十指張開,輕壓頭骨及臉部,注意是否有傷口、出血、瘀青、壓痛,注意外耳道有無出血、分泌物,檢查兩側瞳孔大小是否相等,對光刺激是否有反應。

胸部

施救者十指張開,輕壓胸廓,感覺兩側胸部是否起伏一致,並注意是否有傷口、出血、瘀青、壓痛、皮下氣腫。

腹部

讓患者躺下,輕壓患者腹部,注意是否有傷口、出血、僵硬、壓痛的情形,腰部及肚臍附近是否有瘀青,這表示傷患的腹部有出血的情形。

骨盆

雙手放在骨盆兩側,向下輕壓檢查是否有壓痛或骨頭移動感,查看男性生殖器是否有勃起現象,藉以了解脊椎神經是否受損。

四肢

輕壓注意是否有傷口、出血、瘀青、壓痛、或變形腫脹情形。

檢查四肢運動、感覺功能:

令患者舉起雙手及雙腳,查看四肢是否有麻痺、無力或感覺異常情形

背部

小心的翻轉病患,檢查脊椎是否有傷口、出血、瘀青、壓痛,懷疑有脊椎受傷時,應至少有三位施救者執行翻轉病患的技術。

經由以上有系統的評估,我們便可發現傷患所發生的問題,如出血、疑似骨折等,也能進一步加以處理,如止血、包紮、固定等,處理之後才能予以搬動,以避免引起二次傷害。

快速的生命徵象評估法

綜合以上我們發現人們的生命徵象有七種,即意識、呼吸、脈搏、血壓、膚色、體溫與瞳孔大小,正常的狀態下需有適當的工具(溫度計、血壓計等)和超過五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測得這七項生命徵象,可是這並不適用於急救現場或民眾使用,我們可採用以下之快速的生命徵象評估法,只需費時約30秒便可完成。

1.意識:

根據上述方法檢查意識,約費時2-3秒。

2.呼吸:

測量15秒,再將之乘以4即為每分鐘的呼吸速率。

3.脈搏:

測量10秒鐘,再將之乘以6即為每分鐘的脈搏數。

4.血壓:

摸到頸部的頸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60mmHg。

摸到手肘的臂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70mmHg。

摸到鼠蹊部的股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70mmHg。

摸到手晼的橈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80mmHg。

 

摸到足背的足背動脈時,表示傷患的血壓至少有90mm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