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4427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和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10、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

2)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11、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完善);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侧重群体性,忽视个性)

12、人的个体社会化:

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汇总,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反映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13、个体社会化的类型:

1)与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等。

2)由社会期待不同而导致的如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特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等。

14、学前教育在个体化中的作用:

1)助于培养交往能力,学会交往技巧;

2)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发展:

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儿童的发展:

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

1)遗传决定论:

a、柏拉图:

回忆论、理想世界b、格塞尔:

成熟势力说,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2)环境决定论:

a、洛克:

白板说b、华生:

教育万能论

4、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成熟等,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遗传。

5、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a.从简单到复杂b.从一般到特殊c.由头到脚,由中间到四周;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发展具有阶段性

6、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7、初生儿:

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小,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几乎相等,外形呈桶状。

8、儿童掌握词汇种类的顺序为:

先是名词、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后掌握虚词中的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而实词中的副词、代词、数词掌握却比较晚。

9、儿童观:

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0、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儿童是氏族、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11、人本位的儿童观:

儿童作为父母的财产等儿童观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12、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个性。

13、教育观:

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14、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1)维持:

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

2)促进:

后天教育经验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3)诱导:

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15、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原始社会的幼教形态:

1)氏族社会:

以老教小;

2)母系氏族:

讲故事;

3)父系氏族:

模仿游戏;

4)军事民主时期:

宗教、图腾崇拜。

2、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

1)重视儿童的体育;

2)强调德行的培养;

3)智力是无价之宝;

4)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5)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6)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7)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3、洛克的“白板说”:

1)《教育漫话》2)白板说:

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3)教育内容:

a、体育b德育c智育

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爱弥尔》

1)人的发展和教育分四个阶段:

a、0--2岁的婴儿期b、2--12岁期c、12--15岁期d、15岁到成人期

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

a、自然的教育b、来自周围人的教育c、来自外界事物的教育

3)教育原则:

a、必须让儿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b、考虑到儿童的一切的身体的需要c、只有当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助他们d、应当仔细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

(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4)教育方法:

a、给予行动的自由b、合理的养护和锻炼c、注意语言的发展d、感觉教育e、模仿f、自然后果法(不为惩罚而惩罚,应使孩子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4、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

《林哈德与葛笃德》

1)倡导爱的教育(他是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2)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

3)明确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数目、语言、形状);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

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5、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儿童发展三段论;

4)儿童的四种本能;

5)教学即生活;

6)福禄贝尔教育方法:

a、在游戏中获得发展b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

附:

福禄贝尔:

1)幼儿教育之父(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近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

3)《人的教育》。

恩物:

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6、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儿童观:

a、重视儿童的本能b、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c、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a、教育即成长b、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a、儿童中心论b、从做中学

7、蒙台梭利教育法:

1)基本教育思想:

①发现儿童;

②吸收的心智:

a、秩序敏感期;

b、细节的敏感期;

c、行走的敏感期;

d、手的敏感期;

e、语言敏感期;

③自由的原则

2)教育的基本内容:

①肌肉练习;

②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

③初步的知识教育;

④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

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a、安静角b、感官活动角c、语言角;

②教师:

a、观察指导b、师范c、准备;

③教具——活动材料。

8、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

1)儿童心理发展四基本要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②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并演变成表象或形象图式,达到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可以用食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里运算,儿童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

③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

能从一个概念各种具体变化中找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通过逆反性和互反性两种逆性使运算图式达到了守恒;

④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

可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逻辑推算。

3)教育思想:

①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②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

③发现式教学方法(即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

④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4)儿童教育原则:

①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②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③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④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9、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和幼儿的完整学习:

多层智力观:

人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语言、逻辑、音乐、空间、运动、人际、内省。

←—早期教育在儿童这七种不同层面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完整学习:

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七大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身心健康的培养之境界。

1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应超前于发展。

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发展阶段就是最近发展区。

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11、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提出EQ,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决定孩子未来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情商:

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包括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饿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12、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1)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2)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三大弊病①外国病;

②花钱病;

③富贵病。

3)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六解放——①解放儿童的头脑;

②解放儿童的双手;

③解放儿童的眼睛;

④解放儿童的嘴;

⑤解放儿童的空间;

⑥解放儿童的时间。

4)教育内容

5)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

①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老师;

②做中教、做中学;

③教育本质是教人做事,做是教和学的中心。

6)开办师资培训:

教师要求:

①奉献精神;

②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③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精神;

④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

12、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2)幼稚园课程;

3)教材教育方法:

①教材须适合于社会普遍性生活标准;

②教材须适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中的需要;

③教材适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4)幼稚园教学法:

①做学教合一;

②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

③自由自动教学;

④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

5)幼稚园教师:

培训

1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我国幼教之父。

1)教育思想:

2)教育方法(整个教学法:

把儿童所应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3)教育内容: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4)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①政治思想;

②业务修养;

③教学技术;

④优良品质;

5)幼儿园的惩罚:

第五章学前教育目标

1、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我国教育方针: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需要;

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4、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的思维习惯;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5、我国学前教育目标: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6、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

1、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3)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3、开展游戏的必要保障:

游戏时间。

4、幼儿园室内活动区的创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

①培养目标;

②本班实际情况(活动室的空间大小决定了活动区的数量);

③本阶段的教育重点。

2)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①材料和玩具多样化;

②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

3)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

①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即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到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互相干扰);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4)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

5、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要点:

1)场地是儿童游戏必须的空间条件;

2)户外活动时间的保障:

①全日制,不得少于两个小时;

②寄宿制,不得少于三小时。

6、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时,要注意: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

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

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

7、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8、教师在游戏过程的作用:

1)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3)观察和评估游戏。

9、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10、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

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

11、组织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12、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要点: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功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不强迫、多鼓励、不限制);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会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1、独立性原则:

在学前教育中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方面2)动作方面3)关注环境4)待人接物5)学习的自主性。

3、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4、发展适宜性原则(1986年美国幼教协会针对幼教“小学化”倾向而提出):

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

5、发展适宜性课程内涵(特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

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6、发展适宜性的教师——儿童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教师在掌握儿童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1)教师应对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渴望做出快速且直接的反应;

2)教师应给儿童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交流机会;

3)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以促进儿童成功完成各种任务;

4)教师应促进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7、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

2)活动和材料的难度随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全部实现;

3)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

4)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

8、保教结合原则:

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9、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

1)建立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

①正确认识自己工作与本身的价值;

②科学有效的沟通;

③稳定良好的情绪;

④体谅和宽容。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基本做法:

①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②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③与幼儿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

基本条件:

①真诚;

②接纳与信任;

③深切的了解。

10、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标,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1)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2)教育手段的综合性。

11、运用综合性原则所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2)因地制宜;

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12、启蒙性原则:

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以启蒙性为主要衡量标准。

13、学前启蒙教育的内容:

1)品德方面的启蒙教育;

2)智力方面的启蒙教育;

3)体能方面的启蒙教育;

4)美的启蒙教育(包括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14、活动性原则:

指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5、活动性原则的实施: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活动是多样的;

4)活动不是装饰品。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1、直观形象法:

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

1)观察法:

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注意事项:

①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

②教给儿童观察方法;

③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2)演示法:

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①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

②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

③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为完整的知识。

3)示范法:

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分类:

①完整示范:

从头至尾;

②部分示范:

针对难点、缺点、错误;

③分解示范:

分步分段;

④不同方向示范:

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

4)范例法:

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特点:

①示范性;

②直观性;

③行为的定向作用。

5)注意事项:

①内容的选择;

②实施要求:

a、手段多样化;

b、对象多样化;

c、与语言法结合;

d、与行为练习结合。

2、参观法:

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3、游戏化方法实施的两途径:

1)游戏活动教育化;

2)教育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

2)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

4)创设游戏角。

5、语言法:

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的方法。

1)故事法:

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一般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

2)讨论法:

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操作特点;

1)实践性强2)针对性强3)自由性强

3)教育价值:

可有效提高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主体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因说教过多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和行为。

6、移情法:

强调认知——情绪矛盾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方法。

1)移情法所用的训练技术:

①认知提示;

②情绪追忆;

③情感换位;

④巩固深化;

⑤情境表演。

2)移情法的实施:

第一阶段:

运用①②;

第二阶段:

运用①②③④⑤。

7、角色扮演法:

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1)三个阶段:

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

2)特点:

①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

②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

③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

④注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