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438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之第三板块 文化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

④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安徽省合肥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解析】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C错误;

A、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4.【2012届江西吉安一中期中】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喜欢喝茶衍生出‘茶文化’”可知①②符合题意。

③说法太绝对,青年学生并非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由“‘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可知④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④。

5.与往年相比,2011年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大笑江湖》、《赵氏孤儿》等均宣布过亿,其中,《让子弹飞》更是单日票房突破6000万,打破了2010年1月9日《阿凡达》创下的5760万元单日票房纪录。

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

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博采众长,故④观点错误。

应选A。

6.【顺义区2012届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

这主要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解析】C是无关选项排除。

A、D是错误选项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不能等同于决定作用。

7.【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①体现的是文化的产生,与题意不符合。

④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8.【江苏省泰兴市2012届检测】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应是“优秀文化”,不选;

③说法太绝对,不选;

②④本身正确且符合意,选B。

9.【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2届第二次统一考试】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②错误,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错误,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10.【陕西师大附中等四校2012届第一次模拟】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解析】“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A。

B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D错误,文化与经济不能相互决定。

11.【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

”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

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与题意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网络语言。

③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

12.【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

国目标之后,股市迅速做出了反映,文化传媒产业板块的股票价格整体上涨近25%。

由此可

①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制约,政府宏观调控影响股价

②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目标”是一种政治现象,“文化传媒产业板块的股票价格整体上涨”体现的是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因此②③正确。

①观点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

④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还没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13.【武汉市2012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为了让城市精神深入人心,2011年12月,武汉推出首批12位城市精神代言人,他们的巨幅照片竖立在三镇街头。

武汉市委要求开展武汉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把武汉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武汉精神根植于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武汉市上述举措的合理性。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宣传武汉精神,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要引导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主动接受武汉精神的浸润和熏陶。

②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要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以及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要重视发挥教育的作用。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宣传武汉精神,要创作出讴歌城市精神的优秀作品。

【解析】本题指定“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因此应调动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内容、特点、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

另外,材料中特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答题时点出教育对人的影响的作用。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全会决议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

软实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特别点出要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应调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人生的关系,结合材料文化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福建省平和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题干是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故选D。

这里是指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不是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经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故B错误。

这里也不是说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2.【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解析】图书漂流活动传递着知识,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A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C与题意无关。

3.【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③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②的意思是说,一根弦演奏不出音乐,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

比喻个人力量单薄,要人协助,才能成事,因此与题意不符合。

“己所欲,尽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也不合题意。

4.【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

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

由此可见()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

【解析】题中企业家出现尴尬是因为他对别国文化的不理解,不知道有些国家“根本就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D正确。

材料没涉及到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也不是在讲文化交流的途径,也没涉及到是否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ABC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材料表述的题意不符合。

5.【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

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解析】“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选①;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很明显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选③;

②④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

6.【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事件越重要、事实越不清楚,传播的就越快越广,谣言的危害也就越大,“谣言=(事件的)重要性×

(事件的)模糊性×

公众的判断能力。

”因此,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

①大众应避免盲从,要有理性判断②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息扩散

③个人应尽快传播,自由行使权利④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公众的判断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众应避免盲从,要有理性判断,①正确。

(事件的)模糊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④正确。

②不准确,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错误消息扩散。

③错误,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7.【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

【解析】“打假”、“寻人”、“求职”、“营销”、“论政”都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通过“微博”来实现,因此体现了C。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文化是如何传播的,也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因此AD与题意不符合。

材料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因此B与题意不符合。

8.【2012届广东省粤西北“九校”高三联考】“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解析】“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体现的是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体现的是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9.【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2011年11月初,由陈文贵编剧、阎建钢执导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浙江象山影视城开拍。

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

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体现①。

“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

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体现③。

②错误,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本身与题意无关,而且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前提。

10.【广东省深圳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右边漫画,请你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的主题,最贴切的是

A.经验:

发展的绊脚石

B.常规:

成功者的梦呓

C.传统:

创新的垫脚石

D.细节:

定成败的关键

【解析】注意本题的提示语句“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C符合题意。

11.【茂名市201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C.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革命斗争和社会制度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解析】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答案为A。

12.【顺义区2012届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思想运动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文化传承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生活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故选D。

1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

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答案】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

【解析】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因此应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批判继承,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5.【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

兴趣的是“京城旧事·

老北京民俗展”:

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

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

有同学

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

恢复起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①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

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

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可替代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本题是探究性试题。

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因此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应该恢复。

其次,点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即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应恢复以发挥其作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南京市2012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卷】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

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从一定层面体现了

A.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D.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

【解析】“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北京市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