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损失,%
≤0.6
JTJT0609
针入度比,%
≥70
延度(5℃),cm
≥20
SHRP性能等级
PG76-22
SHRP方法
沥青常规检测项目为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及密度。
施工单位检测频率为不少于每车检测1次,监理单位为不少于每5车检测1次。
施工单位在沥青到达施工现场时,对每车沥青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规定的方法进行留样,样品不少于5kg,并按要求填写留样单(见表9),运输车辆司机、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取样人员均应在留样单上签名。
留样容器统一采用白色金属油漆桶,留样单、质保书原件、沥青样品由监理组封存后保存至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后移交至市高指检测中心。
2.集料
本工程上面层采用的集料全部为玄武岩(或辉绿岩)。
监理、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进驻矿场,从材料源头抓起,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掌握材料的波动情况;
加强在船运过程中的管理,在到达码头后必须经过项目部自检、监理组抽检合格后方准上岸,对于不合格材料直接在船上清退,不得上岸。
上面层石料采用四种规格掺配,其规格建议如下:
1#:
9.5~13.2mm,2#:
4.75~9.5mm,3#:
2.36~4.75mm,4#:
0~2.36mm。
集料的要求和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见表2、表3、表4。
(1)粗集料
上面层粗集料要求坚硬、清洁、强度高、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的玄武岩(或辉绿岩)石料,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进行除尘、整形,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其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
上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表2
试验项目
指标
检测频率
石料压碎值(%)
≤20
1次/500吨
石料高温压碎值(%)
≤24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10
软石及方解石含量(%)
≤1
水洗法<
0.075㎜
颗粒含量(%)
1#
2#
≤0.8
3#
≤1.0
对沥青粘附性(掺抗剥落剂)
5级
视密度(t/m3)
≥2.6
吸水率(%)
≤2.0
洛杉机磨耗值损失(%)
≤25
1~2次/料源
坚固性(%)
≤12
石料磨光值(PSV)
≥42
(2)细集料
细集料要求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玄武岩,其技术指标要求见下页表3。
细集料表观密度不小于2.6g/cm3,棱角性不小于30s,砂当量不小于60%,检测频率为1次/200吨。
上面层细集料技术要求表3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方孔筛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次/200吨
规格
100
85-100
——
20-50
0-10
(3)矿粉
矿粉采用石灰石加工,不得将拌和机回收的粉尘作为矿粉使用。
矿粉应干燥、洁净,每50t检验一次,其质量应符合表4要求。
矿粉技术要求表4
表观密度
含水量
亲水系数
粒度范围
<
0.6mm
0.15mm
0.075mm
1次/50吨
≥2.5g/cm3
≤0.5%
≤0.9
100%
90-100%
80-100%
3.抗剥落剂
本高速公路项目沥青面层均需添加抗剥落剂,使石料对沥青粘附等级达到5级。
施工单位在抗剥落剂到达施工现场时,对每批抗剥落剂均应留样,抗剥落剂应每5吨留样一次,每个样品1kg,并按要求填写留样单(见表10),留样单上供货商人员、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取样人员均应签名。
样品、质保书原件、留样单交由监理组封存至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后移交市高指检测中心。
抗剥落剂检测频率为1次/层/标段。
(1)抗剥落剂添加工艺
1.1掺配比例:
按沥青质量的0.4%掺配。
1.2按比例往热熔状沥青中加入沥青抗剥落剂,掺配均匀即可拌制沥青混合料。
为使抗剥落剂掺配均匀,建议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掺配:
①.将沥青抗剥落剂按规定的掺配比例计算出所需的用量,投入甲沥青贮罐内处于热熔状态的沥青中,开动沥青泵将甲贮罐中的沥青与抗剥落剂混合液泵入空置的乙沥青贮罐中,再将乙沥青贮罐内的沥青与抗剥落剂混合液泵回甲沥青贮罐,则抗剥落剂就可以均匀分布于沥青中。
②.在连接沥青泵的导管处安装一沥青流量计(多数设备有现成的),再在沥青导管处接一支管,支管上设一流量计及调节阀,支管接上一个抗剥落剂贮存箱(尺寸约1m*1m*1m),按规定的抗剥落剂掺配比例计算出支管流量计的流量值,调整调节阀使支管抗剥落剂流量合适,在泵沥青过程中掺加抗剥落剂,可保证抗剥落剂掺配均匀。
(2)抗剥落剂技术要求:
2.1密度:
应与沥青密度相当或接近,以0.95~1.05g/cm3为宜。
2.2PH值:
宜>
7。
2.3凝固点:
以常温下液态为宜,凝固点以<
0℃为佳,常温下为固态的抗剥落剂应加强路用性能评价,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后再使用。
2.4抗剥落剂在163℃老化后5小时后,应仍能满足原技术要求。
2.5路用性能要求:
抗剥落剂掺入沥青后,应使沥青与集料水煮法粘附等级提高到5级,并满足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大于80%,残留稳定度绝对值大于6.5kN的要求。
沥青拌和楼正常生产时,检测频率:
水煮法粘附性试验(JTJ052-2000),每台拌和楼每天至少一次;
浸水马歇尔试验(JTJ052-2000),每台拌和楼每周至少两次。
2.6存储运输要求:
闭口存储,防水、通风、避免暴晒,与酸类物品隔离。
2.7相容性:
一般抗剥落剂可与乳化剂、橡胶、聚乙烯等常用沥青外掺剂共同使用。
三、配合比设计
1.级配要求
本工程所用上面层材料级配为Sup—13,其级配要求见表5。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表5
尺寸㎜
级配
类型
16
13.2
Sup-13
90-100
64-84
32-55
24-39
16-26
10-19
6-16
5-12
4-8
注:
表中数据下有横杠者为严格控制点。
2.技术标准
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满足表6所列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和SHRP设计、旋转压实的技术要求。
表6-1SUP13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体积指标表
混合料
压实度(%)
空隙率(%)
VMA
(%)
VFA
F/A
N初始
N设计
N最大
SUP13
≤89
96
≤98
3.5~4(3.0-4.0)
≥14
65~75
0.8~1.6
表6-2SUP1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表
混合料类型
空隙率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3.5~4.5(3.5-5.0)
≥6
20~50
表中各项指标所用的计算公式见规范规定。
3.配合比设计
(1)目标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通过筛分确定满足级配要求的各种集料掺配比例;
按不同比例的沥青用量在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成型混合料试件,通过计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应满足表6的规定,从而确定各种集料的比例和最佳沥青用量。
(2)生产配合比设计
2.1根据上述目标配合比,反复调整冷料仓的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平衡。
此后在原材料级配稳定的情况下,应保持冷料比例以保证最大理论密度的相对稳定。
2.2在各热料仓取样,筛分,根据各仓的筛分结果来确定各热料仓的进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2.3采用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的±
0.3%(内掺)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试件击实次数正反面各75次),以确定生产配合比最佳用量。
2.4注意制作马歇尔试件时,矿料加热温度为175~180℃,改性沥青及试模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控制在170±
5℃,击实温度应控制在155℃~160℃。
辉绿岩击实温度可取低值,玄武岩可取高值。
(3)生产配合比验证
按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比例进行试拌、试铺,并抽取试验段混合料按要求进行各种试验,验证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各种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四、拌制
1.沥青混合料配比和级配
(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的要求。
(2)混合料沥青用量:
控制在生产配合比沥青用量-0.1%~+0.2%之间。
2.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除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集料到码头后必须抽检合格方可上岸。
(2)各种集料应分隔堆放,不得混杂;
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3)集料(尤其是细集料)、矿粉不得受潮,必须设置防雨顶棚储存。
3.沥青混合料应采用4000型的间隙式拌和机拌和,拌和机应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的装置。
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置自动记录设备,在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标定校核。
每天应用拌和总量检验矿料的配比和沥青含量的误差。
4.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
每盘拌和时间不宜小于55秒,当集料潮湿时,不宜小于60秒。
材料添加及搅拌时间顺序如下:
(1)各种热集料按设置重量投入搅拌仓,干拌;
(2)喷入沥青;
(3)湿拌;
(4)出料进入混合料存储仓。
在试拌时,视混合料情况拌和时间可相应增、减,但最短拌和时间不得小于50秒。
5.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5-175℃,集料加热温度175-180℃,改性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为170-180℃为宜,当混合料出料温度低于160℃,高于190℃废弃。
6.拌和厂拌制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混合料不得在存储仓中储存过夜。
五、运输
1.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面板和底版可涂一薄层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隔离剂必须单独申报,同意后方可使用。
2.装料车装料时应移动位置分堆放料以减少粗细分离现象。
3.为了保证摊铺温度,运输时必须采取加盖棉被或苫布等切实可行的保温措施,并做到不露黑,风吹不漂。
为了保证连续摊铺,开始摊铺时,现场待卸料车辆不得小于5辆。
4.在卸料时,运输车辆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停位,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保证摊铺出的路面的平整度。
六、摊铺
1.在进行上面层施工前,应对已施工完成的中面层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施工后必须封闭交通。
摊铺前,应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必要时用水清洗,待路面晒干后,在路面正式摊铺的前一天采用智能洒布车进行粘层沥青的施工。
粘层沥青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2kg/m2纯改性乳化沥青,具体施工注意事项参照规范及下封层施工指导意见。
2.在摊铺前应检查确认已施工完成的中面层质量,当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摊铺作业。
3.进行作业的摊铺机要求为ABG-423或设备质量相当的摊铺机,且要求摊铺机型号一致,新旧程度相当,以确保外观色泽一致。
在正常路段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间距为3~5m。
在主线出入口加宽段必须采用3台摊铺机同时摊铺,中分带开口处也必须采用摊铺机配合主线摊铺机同时摊铺,以保证接缝平顺。
4.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调节至与供料、压实速度相平衡,保证连续不断的均衡摊铺,中间不停顿。
摊铺速度控制在2米/分~3米/分,以2.5米/分为宜。
当供料紧张时,可放慢至2m/分;
当供料断档时间较长时,应停止摊铺,按施工横缝处理。
5.混合料到工地温度不应低于165℃,低于155℃时报废;
摊铺温度在160℃以上,低于145℃时报废。
6.沥青路面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路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
在距离中分带缘石20cm范围内,应采取人工补料的办法(宜高出2cm),并提高该范围内的压实度。
7.摊铺机两翼板合拢料应根据试铺结果操作,以尽可能减少沥青混合料离析。
8.上面层摊铺应采用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
七、碾压成型
1.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进行。
碾压速度、遍数和温度控制详见表7。
初压用一台10-13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紧跟一台摊铺机先静后振1遍,复压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碾1~3遍,再用26t(或26t以上)轮胎压路机2台碾压6~8遍(必须有一台26t轮胎压路机备用);
终压用较宽的15t~18t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3遍至消除轮迹为止。
压路机型号、碾压遍数、组合方式等应依试铺段确定,但必须至少具备双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26t轮胎压路机2台,15t以上双钢轮压路机1台,另备小型振动压路机一台。
碾压遍数、速度和温度控制表表7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速度(km/h)
遍数
10~13t双钢轮
1.5~2
1
3.5~4.5
1~3
26t轮胎压路机
6~8
15~18t双钢轮
2.5~3.5
2~3
碾压温度
开始>
150℃
>
120℃
终了>
90℃
注:
在中分带侧石处,轮胎压路机增加碾压1~2遍,以增强密实性,防止渗水。
2.压实后,混合料压实度应为计算最大理论密度的93%~97%之间,最好在95%~97%之间,且压实度不小于马氏密度98%(采用钻孔法进行)。
3.碾压终了表面温度:
不低于90℃。
4.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使轮子保持潮湿,水中可掺适当的材料,但不能使用柴油等溶解性材料,宜去喷回不喷。
在压路机轮不粘混合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洒水量,以防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
5.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4轮宽,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
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
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准刹车制动。
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6.一旦终压结束,立即由专人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3mm。
八、接缝
1.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
即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然后在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同时注意摊铺前调节每台摊铺机熨平板拼缝间隙,使摊铺时不留缝隙。
2.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
切缝宜在隔天进行,切缝位置平整度≯3mm。
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和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擦净灰浆,经清理后涂刷乳化沥青。
继续摊铺时压路机先横向后纵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压实的面层上,跨过新铺层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面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
特别注意的是,接缝碾压时必须采用6m直尺检查衡量,以确保平整度要求。
3.应加强桥头搭板位置的碾压。
九、试验路段施工
1.大面积施工前,各施工单位应进行试验路施工,试验路长度为300~500米。
2.试验路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
(1)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和组合方式,如拌和楼产量与运输车辆配套,摊铺机与压路机配套数量等关系。
(2)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和设计配比要求,计算出材料配比,据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楼和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3)试拌时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再次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平衡,此后在原材料级配稳定的情况下不得随意调整冷料比例,然后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用油量及最佳用油量的-0.1%、+0.2%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4)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骨料加热温度与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5)通过试铺确定: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
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和遍数;
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式。
(6)试拌试铺后,依据沥青混合料的抽提试验结果、路面外观质量和路面压实度确认生产标准配合比。
(7)通过钻孔法测定压实度,确定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
(8)检查施工及质检的全过程是否配套进行。
(9)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明确联系与指挥方式。
3.在试验段施工时,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应互相配合,做到按标准施工、按规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为大范围施工做好准备。
十、开放交通及其它
1.沥青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到周围地面温度时(第二天),才可开放交通。
2.当摊铺时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严禁进行摊铺工作。
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已摊铺)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十一、试验检测及评定标准
1.室内试验
(1)混合料取样、试验方法
沥青混合料取样应是随机的,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混合料的室内常规试验取样宜在后场进行,由有经验的试验人员在出料口放料高度一般不大于1m处进行取样(可用装载机接料),确保取样具有代表性。
取样可用装载机直接接料,这样在方便取样的同时,也可减少因放料高度太高而产生的离析。
在试铺阶段应三方共同取料、分料;
在正常施工阶段,因拌和站相对稳定,三方各自取料或共同取料均可。
(2)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确定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确定。
在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市高指检测中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计算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然后在三方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作为日常施工控制的依据。
在日常施工时,以每天总量检验的平均筛分结果及沥青用量平均值计算获得,并与生产配合比设计值进行比较验证。
当差值不大于0.005时,仍采用生产配合比确定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当差值大于0.005时,应分析原因,论证后取值,重新批准确定。
(3)芯样试验
考虑到在面层施工时钻芯数量较多,为三方能较快了解试验数据,在钻取芯样后,三方可先在工地试验室进行芯样厚度、压实度的初步计算,以便施工、监理单位及时了解检测当日施工情况,指导施工。
(4)旋转压实试验
在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试拌、试铺),应进行一次旋转压实试验与马歇尔试验进行体积指标的比对;
在正常施工阶段,应每周进行一次旋转压实试验与同批次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进行体积指标的比对。
旋转压实体积指标相关要求详见表6。
(5)高温、水稳定性检验及渗水系数检验
在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试拌、试铺)和正常施工阶段,应至少各进行一次高温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水稳定性检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渗水系数检验等全套检验。
2.现场检测
现场取芯检测由检测中心、监理组和项目部三方共同参加。
钻芯方法如下:
在施工段落完成之后,由项目部及时通知市高指检测中心,在市高指检测中心的监督下,由项目部提供钻芯机并进行现场钻芯取样。
钻芯时市高指检测中心、监理组、项目部应做好相应数据记录。
钻芯频率为2处/500m/幅。
钻芯时,三层同时钻取,具体钻取位置由市高指检测中心随机确定,钻芯位置确定后不得随意改动,同时在工作缝两侧应每侧各增加一个取芯位置。
芯样保存时应贴上标签,标签贴在芯样的周围,大小适中,并注明“施工日期、施工段落、钻芯桩号、钻芯位置、层次、芯样厚度”等相关信息。
芯样最终由市高指检测中心统一进行保管。
钻芯取样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冲洗路面,对钻芯的孔洞及时补上。
施工质量检查项目及标准表8
检查内容
频率
混合料外观
随时检查
拌和均匀,无花白料,色泽均匀
施工温度
出料温度
1次/车
170℃-180℃;
低于160℃或超过
190℃则混合料废弃
到场温度
≥165℃;
低于155℃废弃
摊铺温度
160℃
碾压终了温度
热料仓取样筛分
每日1次
符合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
抽提试验
集料级配
每日每机上、下午
各1次
符合表5所列的沥青混合料
级配要求
沥青用量
-0.1%~+0.2%
马氏试验
稳定度(KN)
流值(0.1mm)
3.5-4.5%
残留稳定度
(双面各击实40次)
2次/周
≥85%
接缝
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
压实度
(钻孔法)
2处/500m/幅
马氏密度代表值≥98%
理论密度代表值≥93%
厚度(mm)
(结合压实度取芯)
代表值:
总厚度-10,上面层-4.5
合格值:
总厚度-20,上面层-9
平整度(mm)
每车道连续测完
σ≤1.0
摩擦系数
1处/200米/幅
符合设计要求
构造深度
渗水系数
50ml/min
宽度(mm)
1处/50m
无侧石:
不小于设计
有侧石:
±
20
纵断高程(mm)
15
横坡度(%)
1断面/50m
中线平面偏位(mm)
3.资料整理
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