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35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_精品文档.doc

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拟试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7.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材料1.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广东、浙江等省相继开始公车改革试点,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成效甚微,百姓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

“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的重头,车轮腐败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损失,对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2014年1月,全国查处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事件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长期以来百姓对公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公车超标和超范围使用方面,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争坐高级车,有的官员甚至把司机视作自己公款雇佣的“家庭服务员”,包括送孩子上学、家属上街买东西都用公车。

以下,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关于公务用车的“实话实说”:

在广州市,1997年规定市政府、人大各配公务车3~8辆,可现在市直部门通常配车都在20辆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厅局级领导、非领导的专车,普通公务用车极少。

比如广州某市直单位20多辆车中,只有3辆车况最差的车是工作用车,其他都是领导专用车,根本无法保障公务使用。

处级、科级干部公干经常需要坐地铁或公交。

到厅级后,不但领导本人,连上级都觉得熬出来不容易,应该享受特权,所以各单位不断打报告申请车辆配给领导,上级也愿意做好事,安抚好下级,所以睁只眼闭只眼,不知不觉配车范围就越来越大了。

越往基层,熬到处级、科级的难度不亚于省、市的厅级。

所以,到区县街镇,超标配车情况更严重。

区县,副处以上就配专车,正处往往还配专职司机。

在最需要车辆的基层一线执法系统,超标配备更严重。

公安、城管等执法系统,甚至副处级都配备专车和专职司机。

在公车配备GPS定位系统以前,正科级领导就可以把单位的执法办案车辆开回家作为私家车使用,情况非常普遍。

离谱的是,真正的办案人员工作用车反而得不到保障,逼得没办法,还要战战兢兢向领导“借”车。

比如,原来广州某区公安局,一个基层侦查大队(副处级)的内设中队15人左右,配备3部办案用车,分管副大队长(正科级)占有一部车况最好的吉普车,中队长(正科级)占有一部车况次好的吉普车,真正办案的14个人,共用一部已经过了报废期的面包车。

经常为了车辆使用而吵架,万不得已才向领导“借”专车。

最滑稽的场景是,因为车况太差,在冬天,当侦查员需要守候跟踪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们必须凌晨六点多摸黑热车,否则到用的时候根本打不着火,犯罪嫌疑人一加油门就不见了,办案民警哭笑不得。

公务用车已经完全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几乎完全变成了领导的“福利”,现有的公务车制度实际上是在降低行政效率。

材料2.连续多年呼吁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公车的数量可能没人统计清楚,但远超200万辆,“近年来膨胀速度加剧,一些单位变着法儿增加车辆”。

叶青说,短短十年间,有的单位公车从10辆增加到30多辆,数量膨胀了3倍,在西部最不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公车数量也超过400辆,可见公车泛滥之严重。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以200万辆的公务用车数量计算,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而民间和专业学者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约300万~35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为3000亿~4000亿元。

据估计,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在6%~12%。

据记者采访了解,不少公车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人为浪费现象。

比如,各地开会基本都是一个领导一辆车,开会几个小时期间,部分车子一直不熄火。

同时,加油、维修虚开发票等现象大量存在,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换了40多个轮胎,几乎每周换一个,其中漏洞可想而知。

据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测算,党政机关的公车,每万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6倍,而使用效率则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6~1/5。

伴随着公车数量膨胀,公车私用愈演愈烈。

一名地方干部甚至对记者说,现在不单是公车私用,更出现了普遍的“公车家用”问题。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就在近期各地落实“八项规定”的背景下,清明节期间,仍有多省市发现大量公车“顶风”扫墓、旅游的现象。

譬如辽宁铁岭,虽然三令五申要求严管公车,在假日期间封存5000辆公车,但仍有34个单位因公车违规使用被查处。

长期研究“三公”消费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十多年来虽然各地公车改革之声不断,但“越改越多、越改越乱”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试点或无疾而终,或者成为“半拉子工程”,甚至出现“补贴照拿、公车照坐”的局面,车改成了变相福利,影响公车改革的公信力。

“年复一年的改革不彻底,难抑普遍违规。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说。

材料3.在公车改革的漫长道路上,由于缺乏统一部署和标准,各地的公车改革都是各自试点,其方法各不相同。

北京: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分6个档次对干部进行车补,包括实职副处级干部每人每月1800元,非实职处级干部每人每月1300元,科长每人每月500元,科员、办事员每人每月200元等。

同时,对现有公车进行合理处置。

除保留4辆公务用车保障书记、镇长、人大主任和紧急公务使用外,对其余20辆公务车,经机动车评估公司统一评估作价后,公开面向机关领导、科级以下干部、司机和社会4个等级依次进行认购。

鼓励参与车改的干部购买机关现有的旧车或购买新车,对购买新车的给予购车价格20%的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补3万元。

昆明:

“传统的货币化改革,也就是发放现金乘车补贴,治标不治本,容易出现‘拿了补贴,公车照开’的现象,反倒会增加财政负担。

群众也会有质疑,认为我们是在变相解决公务员的福利问题。

”昆明市纪委党风室主任季志远说,通过反复考量,昆明车改实行了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

试点选择了经济比较发达、公共交通资源比较完善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个主城区。

改革共将221个单位(含9个办事处)5344人列入试点对象。

试点单位各类公务车920辆全部收缴,其中车况较好的258辆预留为公共交通服务车队用车,66辆按车辆编制和工作要求划拨执法部门使用,执法部门不再另行购买新的公务用车。

对较为陈旧的134辆作了报废,其余462辆向社会公开拍卖。

利用留用的258辆车,分别组成了四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承担改革单位必需的公务交通保障服务。

根据各区近三年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平均数,测算出定额包干管理经费为每人每月400元。

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主要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超支不补。

温州:

为了整顿公车使用的一些问题,温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加强党政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的规定。

主要有:

公车贴标,所有公车须统一贴上由温州市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办公室制作的公车标识;严禁公车私用,对因私确有特殊原因需借用公车的,必须在用车前提出申请,填单,说明用车原因、时间、线路,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使用,用车按0.8元/公里付费;严格执行浙江省有关规定,严禁超编、超标购车和违反规定向企事业和下属单位借、换车辆;非工作时间公车须入库;车辆定点维修、加油、统一投保第三方责任险;配备专职驾驶员;公车发生交通事故或被盗被抢等重大问题,必须逐级报告。

材料4.201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布。

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规定了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的具体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是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参改范围、人员范围和车辆范围。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具体为:

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根据方案要求,本次公车改革取消的车辆将通过公开招标评估,引入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但在前几年,公车拍卖车辆价格却偏低、或者定向卖给内部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车改革的成果,甚至还被认为是变相贱卖公共资源。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前些年进行的公车拍卖中确实存在公车被贱卖的情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认同,他向记者表示,自己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院长陈晶莹表示,政府部门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借鉴目前司法网拍的成功经验,利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便捷、高效、可信的特点,鼓励各省市将公车拍卖放在网络平台上来进行,让网络拍卖为公车改革助力,为改革的公平透明性助力。

彭澎表示,网络拍卖只是一种形式,便利和效率是其可取之处。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处理公车改革取消的车辆,都应该保证其公平、公正,让体制内外的公众都能够公平参与竞争。

张燕生则认为,公车拍卖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让不会上网的人也可以参与进来。

材料5.全国公车改革正式启动了,那么,网民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网友“荣剑2008”:

公车改革涉及副部以下的所有官员,范围不可谓不大。

但公车作为官员的一项特权,实行了几十年,能否一朝禁止,尚有待观察。

要警惕以办公事为名,巧立名目,继续维持这项特权。

党内的限制性规定从来就不少,关键在于落实!

网友“互联网信徒王冠雄”:

(1)政令要出中南海,落实到全国。

(2)要监督,不能保留车又拿补贴,成变相加薪。

(3)能否取消特权车牌?

(4)在网上公开剩余公车牌照、单位、使用人,让社会监督。

网友“沙漠动力”:

推进公车改革关键在于落实,以及认真研究在发放公车补贴中的各类违规操作,防止个别机构利用政策的不完善打擦边球。

网友“向定杰”:

公车改革终于在全国破局了,顶层设计已经出来,只要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垂范,有效推动;地方加大落实、强化监督不走样,这样的好制度得到好执行,车改就能越走越远,质疑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少,群众的掌声也会越来越响!

网友“@囧囧医森”:

副部级以下取消公车,很大程度上可以缩减三公消费。

不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很重要,公车应统一标识、统一车型,接受人民监督!

网友“奋斗的鱼鱼”:

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执行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