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07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项正确。

第2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

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暖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能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2018福建莆田3月质检)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

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

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典型红柳沙包层状沉积结构

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2.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

A.沙源丰富 红柳的特性

B.沙源丰富 地形阻挡

C.土层深厚 红柳的特性

D.土层深厚 地形阻挡

3.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  )

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

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

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

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

答案1.C 2.A 3.D

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11月落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

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秋季、冬季,C项对。

第2题,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阻挡沙尘,形成沙堆,又不断生长),A项对。

第3题,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D项对。

(2018浙江三钉教育模拟)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

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

据此完成第4~5题。

4.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可塑性D.临界性

5.气温25℃以上,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光照B.水分

C.热量D.CO2

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说明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等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5题,从图中信息看,气温在25℃以上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量明显增大,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却增长缓慢,是由于气温越高,土壤蒸发越强,土壤水分呈现不足,植物吸收水分少而影响光合作用量增长。

故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水分。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模拟)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

当地人称之为石厝(如下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该海岛(  )

A.原始森林茂密B.属珊瑚岛

C.河流短小D.土壤肥沃

7.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泥石流B.防大风

C.防沙尘暴D.防地震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该海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多为次生林;

该海岛多花岗岩和火山岩,因此不属于珊瑚岛;

该海岛位于东南沿海,降水较多,有短小河流发育。

第7题,由材料“风沙满地跑”可知,该海岛多大风,“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可以有效抵御大风天气。

(2018山东青岛二中模拟)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1是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8~9题。

图1

图2

8.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B.地形

C.降水D.成土母质

9.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B.甲与Ⅱ

C.乙与ⅡD.丙与Ⅰ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本题选择A项。

第9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区次之,干旱区最薄,图中丙的淋溶层厚度居中,属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

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2中的Ⅰ。

选D项。

(2018福建厦门期末)孢粉是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器官,能大量完好地保存在沉积层中。

下图示意从青海湖沉积层钻孔中获取的距今不同年代的孢粉浓度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与青海湖流域外其他地区孢粉成分的对比,确定该钻孔获取的孢粉主要反映青海湖流域的植被数量与构成。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由青海湖沉积层钻孔获取的(  )

A.孢粉总浓度、木本孢粉浓度、草本孢粉浓度

B.草本孢粉浓度、孢粉总浓度、木本孢粉浓度

C.孢粉总浓度、草本孢粉浓度、木本孢粉浓度

D.木本孢粉浓度、孢粉总浓度、草本孢粉浓度

11.距今12000~10000年期间,青海湖流域(  )

A.气候湿润,趋于温暖

B.气候干燥,趋于温暖

C.气候干燥,趋于寒冷

D.气候湿润,趋于寒冷

答案10.C 11.B

解析第10题,从材料中可知,孢粉总浓度是木本孢粉浓度与草本孢粉浓度之和。

图中Ⅰ数值最大,且大体相当于Ⅱ浓度和Ⅲ浓度之和,故Ⅰ曲线代表孢粉总浓度;

根据图中横坐标变化的时间尺度可知,此时青藏高原已经形成,青海湖流域以高寒气候为主,植被以草本植被为主,木本植物相对较少,草本孢粉浓度大于木本孢粉浓度,故Ⅱ曲线代表草本孢粉浓度,Ⅲ曲线代表木本孢粉浓度。

第11题,读图,距今12000~10000年期间,青海湖流域植物孢粉浓度低,说明气候干燥,趋于温暖,B项对。

气候湿润,趋于寒冷的年代,孢粉浓度高。

(2018广东揭阳二模)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

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

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13.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4.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2.C 13.A 14.A

解析第12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m,乙处厚度为2.5~3.0m,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项正确。

第13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

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

故A项正确。

第14题,由材料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故有机土面积最大,A项正确。

命题角度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7全国Ⅰ·

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项。

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

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

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项。

第2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

(2016全国Ⅰ·

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第3~4题。

3.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地东坡,海拔4000米左右,由此(温度、土壤、水分条件)可以排除B、C、D三选项,故选A项。

第4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由图可知,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较,该山地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可推知该处地表径流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较低,气温较高(图中海拔也有明确显示);

该处气温较高,生物生长量应该较高,利于磷的累积,但因为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地表径流的影响使该处磷的流失更多,因此磷的累积量较小,从海拔更低处的磷累积量也可以看出这种情况,由此要注意分析某一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必须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综合分析。

(2016全国Ⅲ·

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山峰抬升至冰期时就会经历一次冰期。

因此山峰经历冰期的次数与抬升的早晚有关,即经历冰期次数越多的山峰,抬升得越早;

经历冰期次数越少的山峰,抬升得越晚。

图中果洛山经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两次冰期,太白山和点苍山经历一次冰期。

第6题,冰川的发育关键取决于气温的高低,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现在的气温比末次冰期更高。

植被更密是气温升高的结果,不会影响到冰川的发育。

(2018山东菏泽一模)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

第2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

(2018广东五校联考)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

读图,完成第3~4题。

3.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4.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土壤

C.热量D.降水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自然环境垂直分异原理,植被带自下而上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自下而上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故C、D两项错。

长白山位于温带,基带不会出现常绿阔叶林,B项错。

故选A项。

第4题,长白山北坡的火山灰最少,地理环境趋于稳定,所以植被带垂直分布较为稳定。

东坡火山灰最多,随着流水对火山灰的侵蚀,土壤条件不断变化,只有在地势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小,土壤条件稳定,发育小面积森林。

(2018安徽安庆二模)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

地员篇》里的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第5~6题。

《管子·

地员篇》山地植被示意图

5.枢榆植被类型为(  )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6.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  )

A.光照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

C.热量的差异D.土壤的差异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材料指出是“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第6题,从图中可知,从山麓到山顶都是森林植被,说明不是因为降水因素引起的;

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

影响树种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不同温度带下树种不同;

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与树种关系不大。

(2018山东枣庄二模)阿尔金山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900~5700米范围内,1973—2015年冰川总面积退缩了58.78千米2。

下图反映阿尔金山1973—2015年不同坡向上冰川退缩率(冰川退缩面积占原冰川面积的百分比)以及1973冰川面积分布。

读图,完成第7~8题。

7.关于1973—2015年阿尔金山不同坡向冰川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南坡冰川退缩率最大

B.东坡冰川面积始终大于西坡

C.北坡冰川原有面积最小

D.西坡冰川退缩面积最大

8.1973—2015年,阿尔金山阳坡比阴坡冰川退缩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阳坡(  )

A.降水增加显著B.海拔更高

C.太阳辐射更强D.冰川面积小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东坡冰川原来的面积大于西坡,而且东坡的退缩率小于西坡,因此东坡冰川面积始终大于西坡。

第8题,根据阿尔金山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可知,南坡为阳坡,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温度较北坡高,冰川融化速度快,故南坡的冰川退缩率比北坡大。

故答案选C项。

(2018河南一轮联考)黄岗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该山的南麓属于福建省,北麓属于江西省,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其最高峰海拔为2160.8米。

黄岗山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景观保存较为完整、较原始的地区,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下图为黄岗山植被垂直自然带谱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  )

A.影响竹林垂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该地全年光照资源丰富,年温差大

C.该地水平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D.甲坡为阴坡,乙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

10.黄岗山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的垂直差异大

B.无人类活动干扰

C.位于自然保护区内

D.地质构造复杂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图中竹林垂直差异显著,随着海拔升高,表现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温性竹林,主导因素是热量;

该地位于亚热带,年温差小,该地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甲坡为阴坡,乙坡同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为阳坡,即夏季风的迎风坡。

第10题,黄岗山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垂直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多种生物生存。

(2018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市质检)读某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

11.自然带③的典型植被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2.影响①自然带西侧宽度较大的主要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条件

C.洋流性质D.土壤肥力

答案11.C 12.C

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⑤位于黑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①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③纬度比⑤高,属于温带,③相对①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所以说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选择C项。

第12题,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①自然带西侧受北大西洋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影响①自然带向高纬拓展,选择C项。

命题角度3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影响的分析 

1.(2017全国Ⅰ·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

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第

(1)题,由材料中“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以及曲线图可判断阳坡,苔原带的下部受干扰最强,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题,据图可知,阴坡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出现在2300米左右,据此及单峰变化规律可推断2000~2300米阳坡未遭受干扰时植物多样性数值应低于阴坡。

据图可知,2300~2600米植物多样性数值阴坡高于阳坡。

据此可知,未遭受干扰时,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阴坡较阳坡高。

第(3)题,地表温度主要从太阳辐射进行分析;

湿度主要从水分收入与支出的对比进行分析,降水量差别不大,但由于气温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从而湿度差异大。

第(4)题,主要从阴、阳坡的面积减小和差异(水热条件)变小两方面分析。

1.(2018四川凉山一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图。

材料二 M、N两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气候资料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M

气温/℃

-18.3

3.8

19.7

5.7

2.5

降水量/mm

19.5

35.9

72

29.5

502

N

3.0

8.8

17.2

10.0

9.8

101.8

75.4

80.2

92.6

870

(1)图中等温线P的数值为    ℃,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2)与N地比较M地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    (填“海洋”或“大陆”)性,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沿岸洋流对Q地气候及沿岸渔业资源的影响。

答案

(1)20 P等值线为相邻等值线(20~24℃)之间的闭合等温线;

P等值线以内为河流的发源地,海拔高,气温低。

(2)大陆 M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M地气温年较差大);

M地年降水量少;

M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差异大)。

(3)对气候: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形成了当地干旱的气候;

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受寒流降温的影响,易形成多雾的天气。

对渔业:

受(东北信风)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第

(1)题,读图,P等值线的相邻等值线为20℃或24℃,所以P闭合等温线可能是20℃或24℃;

图中P等值线以内为河流的发源地,海拔高,气温低。

所以图中等温线P的数值为20℃。

(2)题,根据材料二,M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

N地气温年较差小。

M地年降水量少,且M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差异大。

N地年降水量大,且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