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毕业实习临床操作技术大纲Word格式.docx
《中医骨伤科毕业实习临床操作技术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毕业实习临床操作技术大纲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骨牵引术
【适应证】
1.成人不稳定性骨折。
2.年龄大于5岁的儿童不稳定性骨折。
3.颈椎、骨盆骨折脱位。
1.复合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严重心脏功能不全者。
【解剖关系】
1.髌骨下面为髌股关节,组成膝关节一部分,股骨踝上约10cm处为股动脉,股骨髁后为国动脉及神经。
2.尺骨鹰嘴内侧肱骨内裸后外侧尺神经沟为尺神经的通道。
3.膝关节腔后有神经及国动脉通过。
4.胫结节为髌韧带止点,儿童时为未骨化骨能,故儿童牵引时应注意勿伤及骨能,应避开骨能部位穿牵引针。
5.颅骨内板下为脑组织,颅骨板厚度为1cm,故行颅骨牵引时钻头应注意深度,最好用颅骨牵引特制钻头。
【器械及药物】无菌牵引包(血管钳、镊子、无菌巾、斯氏针、手摇钻或钢铎、克氏针、纱布)、无菌手套、2%碘配、75%酒精、胶布、牵引弓、托马斯架及附件,滑轮、重锤、绳索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股骨踝上或股骨结节骨牵引
膝关节屈曲400置于牵引架上,消毒周围的皮肤,铺无菌巾。
股骨裸上穿针处,自髌骨上缘引一横线,再由排骨小头前缘向上述横引一垂线,此两线之交点即是;
胫骨结节穿针处,在胫骨结节顶之下两横指处。
在该处两侧作局部麻醉,麻醉剂直达骨膜。
自外侧水平位穿人骨圆针或细钢针直达骨骼,然后用手摇钻钻人,使其穿出对侧骨皮质,再穿出皮外,并使两侧皮外的两段钢针长度相等,加上牵引弓即可进行牵引。
一般股骨裸上牵引用骨圆针,胫骨结节牵引用细钢针。
适用于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致患肢缩短者。
一般约用体重1/7-1/8的重量作牵引力。
2.跟骨骨牵引
在小腿下方垫一沙袋使足跟抬高,消毒足跟周围皮肤,铺无菌巾,褚助手执患肢前足部,维持躁关节于中立位,在内踩与足跟顶连线之中点作为穿针点。
局部麻醉后,用手摇钻将骨圆针自内侧旋转穿人,直达骨骼。
骨圆针贯穿跟骨至对侧皮外,套上牵引弓即可。
穿针时应注意穿针方向,胫胖骨骨干骨折时,针与躁关节面略倾斜15"
,即针的内侧进人处低,外侧出口处高,有利于恢复腿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骨圆针比细钢针固定稳妥。
适用于胫排骨骨折。
牵引重量为3一5kg。
3.尺骨鹰嘴骨牵引
患者仰卧,屈肘90"
,前臂中立位。
在尺骨鹰嘴尖端下2cm、尺骨岭旁开一横指处。
在无菌操作和局部麻醉下,将细钢针自内向外刺人,直达骨骼,注意保护尺神经,切勿损伤,然后徐徐旋转手摇钻垂直钻人,使细钢针贯穿该处骨骼并穿出对侧皮外,装上牵引即可。
儿童患者作尺骨鹰嘴牵引则更为简便,可用大号巾钳(先将巾钳头端的倾角敲平)代替细钢针和牵引尽,按测定点自尺骨岭两侧钳人骨皮质内即可。
适用于脓骨骨折。
牵引重量为2一5KG.
4.颅骨牵引
剃光头发,常规头皮消毒,患者仰卧,头枕沙袋,以颅骨中线和两乳突在头顶部连线交点为中点,各两侧旁开3.5cm,定为冰钳(颅骨牵引弓)钉尖插扩部位,在局麻下分别作1一2。
m的皮肤切口,用栓上安全螺丝帽骨钻钻头,按与颅骨呈45”角的方向插人颅骨外板(成人约4mm,儿童3.6mm),注意防止穿过颅骨而伤及脑组织。
然后用冰钳钉尖拧人骨孔内砂旋紧并固定之,以酒精纱布覆盖伤口,抬高床头,牵引绳系上冰钳通过滑轮进行牵引。
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
C1~2颈椎用4kg,每下一椎增1kg,复位后用4kg维持。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穿刺部位感染,操作时要从安全穿刺路径进针,严防穿人关节囊或损伤附近的重要神经、血管。
2.牵引2-3天后在床边照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复位后每周照片一次复查,测量肢体长度,并两侧对比,借以调整重量。
3.注意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使膝极度伸直易致腓总神经麻痹,尤其老年患者,应慎防牵引时可使膝关节垫落枕保持膝微屈。
4.颅骨牵引后,每天稍拧紧牵引弓,以防松脱。
5.牵引针口及时换药。
三、骨折手法整复术
【适应证】
1.绝大多数闭合骨折,特别是四肢骨折。
2.部分开放骨折,如伤口较小或伤口经清创关闭估计手法整复效果良好者。
3.没有手法复位禁忌证者。
【禁忌证】
1.年老体弱,对骨折功能恢复要求不高者。
2.病危或复合伤者,应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的,暂不宜复位。
3.较严重的开放骨折(包括伤口污染严重者)。
4.估计手法整复难以成功,或成功后难以维持固定者,如股骨干骨折严重缩短移位,某些斜形的不稳定骨折。
不同部位骨折有不同解剖特点,四肢各部都有彼此拮抗的肌肉及肌群,关节部位骨折更应考虑其关节解剖因素。
【器械及药物】
骨折周定器具(如夹板、石青、绷带、压垫等)、外用药、复位床。
基本复位方法如下,有条件可在麻醉下进行。
1.拔伸:
主要用于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
一般是由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端、近端,对抗用力牵引。
2.旋转:
主要用于矫正骨折的旋转移位。
一般是由术者手握骨折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3.折顶:
主要用于单靠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的重叠移位。
要点是先做加大骨折成角拔伸,至两断端同侧骨皮质相遇时,骤然将成角矫直,使断端对正。
本法要慎用,操作要仔细,以免骨锋损伤重要的软组织。
4.回旋:
主要用于有背向移位(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的斜形骨折。
一般是术者一手固定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按移位途径的相反方向回旋复位。
5.分骨:
主要用于尺、挠骨,掌、肠骨骨折时,骨折端因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相互靠拢时,方法是术者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指,分别挤捏骨折处背侧及掌侧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6.屈伸:
用于骨折脱位的整复。
方法是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复位。
7.横挤:
主要用于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还有侧方移位者。
方法是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近侧骨折端,向上用力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
或术者借助掌、指分别按压远端和近端,横向用力夹挤以矫正之。
8.纵压:
主要用于检查横形骨折的复位效果。
方法是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让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稍向左、右、上、下摇摆远端,术者双手可感觉到骨折的对位情况,然后沿纵轴挤压,若骨折处不发生缩短移位则说明骨折对位良好。
1.复位前应充分了解病情(特别是x线片),研究确立最佳整复方法,预计和考虑整复过程及整复后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相应处理措施。
2.手法要及时、稳妥、准确、轻巧,避免因反复整复而加重损伤。
3.复位后监视:
(1)观察体形,触摸肢体轮廓,与健侧对比,初步确认复位满意度。
(2)X线照片复查,鉴定复位是否达到标准。
(3)血循环检查。
(4)感觉活动等神经系统检查。
四、脱位复位术
1.新鲜外伤性脱位。
2.全身情况较好,无昏迷或其他脏器损伤和危重休克患者。
3.经X线确诊为关节脱位。
1.开放性关节脱位,创口未经清创手术者。
2.复合性创伤,患者有进行性出血,生命体征有危象的危重患者。
3.精神病患者,不能与医生合作时。
4.诊断未明确,未拍X线检查确诊者。
5.陈旧性脱位超过3个月,关节严重粘连,或已明显有骨化性肌炎的患者。
1.复位治疗床,备宽布带。
2.麻醉药物,如普鲁卡因等。
3.外敷药物和固定器材,如夹板、绷带或悬吊巾。
1.拔伸牵引,欲合先离,术者与助手顺势对抗牵引,力度适中恰当。
2.让脱出的远端从原路返回,在足够的牵引后,用端提等手法,徐徐屈曲关节,使其入臼。
3.利用杠杆原理,以脱位肢体的远端为力点,脱位关节囊为支点,通过旋转、内收、外展或伸屈等活动,利用杠杆作用,使其入臼。
4.入臼后认真检查关节的外形,关节活动功能是否完好,并借助关节的特殊检查体征,确认已入臼,如肩关节的搭肩试验。
【注意事项】
1.在整复时牵引未充分,关节重叠未牵开,切勿过急屈曲关节,易造成人为的骨折损伤,尤其年老骨质疏松患者。
2.利用杠杆原理复位法,切忌用力粗暴,以免引起骨折和加重损伤。
3.一般新鲜脱位,整复操作适当,可不需麻醉,若患者肌肉发达,或复杂性脱位,或病者疼痛难受,可用针麻、臂丛麻醉、硬膜外麻醉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4.脱位合并近关节的骨折者,原则上先整复脱位,再处理骨折。
五、局部封闭术
【适应证】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
【禁忌证】局部感染、药物过敏。
1.普鲁卡因皮试。
2.75%酒精,2%碘酒,棉签;
5mL注射器,7号针头;
0.5%-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3-5mL,5%强的松龙5mL。
抗过敏性休克药物如肾上腺素。
以网球肘(肱骨外髁炎)为例。
1.定位:
肱骨外髁压痛点。
2.配制比例:
普鲁卡因:
强的松龙为3:
1,摇均强的松龙,碘酒酒精消毒药瓶盖,注意脱碘完全,先抽取强的松龙液1mL;
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可抽取1%普鲁卡因3mL,阳性者抽取1%利多卡因3mL,备用。
3.局部皮肤消毒。
4.摇均注射器内混悬液,将注射器针头于定位点迅速刺人皮下直至骨膜下,有针头碰触骨质感为止。
5.回抽注射器,是否有血液抽出,如有回血应退针头至皮下调整角度或深度穿刺,直至无血液回抽出。
6.缓慢推注药物,观察并询间患者有无异常反应或不适。
7.药物注射完毕,迅速退出针头,用酒精棉签压迫针孔并消毒。
8.按压痛点,检查是否存在压痛,如疼痛消失表明注射定位准确,作用明显;
如仍有疼痛表明注射定位不够准确,可采用局部指压按摩帮助药物扩散。
9.操作完毕后留观15一30min,无异常反应,操作完成。
1.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2.配制普鲁卡因、强的松龙混悬液的比例不得低于普誉卡因:
强的松龙为2:
1。
3.消毒过程中,脱碘要完全,避免残留碘通过针头带人组织内,引起碘刺激反应。
4.二尽量避免将含强的松龙局封药物注射人肌键或韧带组织内,强的松龙药物可导致胶原脆性增加或急性坏死,易出现肌胞或韧带断裂。
5.禁止将药物注射人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低血压或休克反应。
6.注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注射后常规留观巧一3O面n;
异常反应有:
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体位性低血压、晕针。
如有异常应及时抢救,对症处理。
7.有部分患者可能因局部注射强的松龙刺激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注射后应告知患者,24h后大部分可缓解。
8.局部封闭一周一次,一般2-3次,无论有效或无效不得反复连续使用超过3次。
六、小夹板固定术
1.四肢闭合性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面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1.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较大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
2.局部有急性感染者。
制作好的夹板、大绷带、扎带:
大绷带折叠成条,固定垫,医用棉花,消肿止痛类中药油纱或蜂蜜绷带。
骨折复位后。
1.固定前敷药:
使用含外治药油纱或绷带均匀缠缚四肢骨折肿胀处。
2.放置固定垫,选用三垫固定或两垫固定以及分骨垫,形成杠杆力或分挤力,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3.放置保护软垫:
遇有腋窝、胭窝等血管神经丰富之处应加用棉垫保护。
4.夹板缚扎固定:
放置夹板于肢体四周,用扎带依次中间、远端、近端,扎带缠绕两圈后,活结扎在前侧或外侧板上。
扎带松紧度以缚扎后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cm为宜。
1.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可用软枕垫高。
2.密切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在固定后1一4天内注意肢端动脉搏动以及肢端的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等。
防止缺血性肌痉挛发生。
3.夹板内固定垫处、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出现固定的疼痛点时,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4.注意经常调整夹板松紧度。
5.定期作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在2周内要勤于检查。
如有移位,可及时复位。
6.及时指导患者进行练功活动。
7.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决定解除夹板固定。
七、石膏绷带技术
1.损伤方面。
①骨折的固定。
②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④周围神经、血管、肌健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固定。
③关节扭伤后的固定。
2.畸形方面。
①畸形的预防和治疗。
②畸形矫正后的固定。
③成形手术后的固定。
1.全身情况差,心、肺、肾功能不全者。
2.患者伤口有厌氧性感染的可能。
3.孕妇忌做腹部石青固定。
4.年龄过小者。
5.进行性腹水。
石膏绷带、绷带、棉垫、衬垫套、绵纸,40℃温水、刀、标记笔、胶单、特殊体位需石膏床。
操作前准备:
1.清洁肢体:
固定部位肢体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洗干净。
2.衬垫放置:
用绵纸或村垫纱套均匀、松紧适度缠套或缚于需固定肢体。
3.防压软垫:
用医用棉制作,缠缚于肢体骨突处,如:
双腕踩、簇骨、跟骨后及跟腱、尾骶、髂骨前后嵴、肘后、肩峰、股骨大转子等,防止发生压疮。
4.体位:
关节位置需维持于功能位,特殊治疗性体位如:
先天舰脱位固定双骸蛙形体位、上肢外展体位等。
5.石膏条:
按固定部位长度,在玻璃板上将石膏绷带反复折叠所需层数,并根据特殊部位,相应剪裁,使其便于塑形。
用于石膏托,石膏夹制作。
6.石膏浸水:
将石膏绷带或已折叠成卷状的石膏条按需要的顺序依次浸人水中,直至浸透,无气泡。
用双手轻挤石膏两端,挤出水分并避免挤出石膏绷带中的石膏材料。
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
1.石膏托操作
前臂石膏托,用宽10cm石膏绷带10层左右;
下肢石膏托,用宽巧cm石膏绷带12层左右;
宽度以能包围肢体周径的2乃左右为宜。
将浸透石膏带铺在胶单上,搓揉使石膏水分分布均匀后,展开成条状,抹平,放置相同大小绵纸,置于肢体背侧或后侧,用绷带包缠2一3层,固定肢体。
2.石膏夹操作
按石膏托法制作石膏带,将两条石膏条分别贴里于被固定肢体的伸侧和屈侧,用手抹缚,使石膏带贴于肢体,先用湿绷带包缠2层固定,再用干绷带继续包缚。
用于骨折早期已肿胀或可能发生肿胀的肢体,防止管型石膏固定导致肢体缺血。
3.石膏管型操作
石膏管型常用于四肢的固定,为增加关节或受力部位的强度常与石膏条结合使用。
将石膏条缚布于固定肢体前位或侧位,或受力需加固部位,然后使用浸透的石膏绷带沿肢体由近至远的方向环绕缠缚肢体,缠绕的石膏绷带每圈可重叠1/2或1/3,缠绕过程中,用力均匀,边缠绕边扶抹石膏绷带,使石膏绷带间贴附无间隙或气泡,石膏泥分布均匀;
在肢体粗细过渡处出现石膏绷带双边松紧不均时,可将松弛侧边折叠并抹平,均匀反复缠绕上肢10层左右,下肢12层左右,需加固处可反复增加数层。
4.石膏塑形
石膏托、夹或管型缠缚完成后,石膏尚未凝固时,为使石膏贴缚肢体或维持肢体关节功能位以及维持良好的骨折后骨干轴线与对位,对石青进行塑形,用术者掌部抹压石膏塑性部位,直至石膏凝固。
5.修整
石膏未完全凝固时,对关节屈曲部位,管型两端进行修整,剪除过多皱褶折叠石膏,边缘锐利边角;
用湿水绷带拂抹表面石膏,使之光滑,无气孔,清理干净表面残留石膏颗粒;
对管型石膏固定部位有小的创面需要换药处,可以用手术尖刀开窗,便于换药。
6.标记
在固定石膏表面用标记笔标明实施固定日期。
7.清洁
用湿纱抹去固定周围石膏材料,防止石膏颗粒进人固定管型内,刺激肢体皮肤。
1.要维持石膏固定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
2.应抬高固定肢体,预防患肢肿胀,石膏干后即开始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
3.密切观察固定肢端血液循环情况、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有肢体剧痛、麻木、肢端血供障碍等不适情况,应立即拆除石膏,紧急处理肢体血液循环的障碍情况。
4.肢体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松动,应及时调整,管型石膏应拆除更换。
5.注意固定部位肢体保暖,防止肢体受冷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八、衫树皮小夹板制作方法
【器械及药物】
杉树皮数块、大绷带、医用胶布、医用棉、工具剪刀、材刀、木板操作台。
【材料选择】
1.材料特性:
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和可塑性,并能被X线穿透的特性。
2.材料类型:
临床常用有以衫树皮、柳木板、竹片、厚纸板、粘合板、金属铝和塑料为制作夹板的材料。
南方多选择杉树皮作夹板材料。
取材容易,制作夹板简单。
3.杉树皮选择:
选择杉树皮时多选用生长期在10年以上,南方香杉树皮,杉树围径大,树皮较新,存放时间不超过3年、树皮质韧、含油质不易折断、厚度0.6Cm左右、少枝节痕、无虫蛀、较完整者为宜。
4.衬垫与外套:
衬垫主要是防止固定材料直接压迫皮肤,并应具有一定的吸湿、散热、对皮肤无刺激特性,常选用棉花、海绵、棉毡为原料。
外套以绷带为原料。
【操作方法及步骤】
以临床常用四夹板为例。
1.量取需固定肢体前后内外各侧面的宽度以及各侧面需固定肢体的长度,用剪刀或刀切取相应宽度和长度的杉树皮。
由于固定需要,临床常见各侧面的长度会是不一致的。
2.削去表层粗糙浮皮,直至平整为度,将夹板两端四角修剪成圆弧形。
3.用0.3-0.5cm厚的医用棉花在夹板肢体接触面衬垫,再用绷带包缠作外套,以胶布粘贴。
4.对需要塑形弯曲者,先在该部位粘贴一层胶布,增强其韧性以防止折断,然后用刀背在需塑形的部位敲打,使杉树皮变软。
塑形时应用力轻柔,避免折杉树皮。
5.为配合骨牵引或超关节固定,有时需要在内外侧夹板钻孔,便于克氏针穿过或超关节缚扎。
【注意事项】
1.需超关节固定者,夹板一般超出部分至关节外能缚扎绷带为度(3-5cm);
不超关节者,以不妨碍关节活动为度。
2.夹板宽度按肢体周径而定,以缚扎后夹板之间不相接触以及缚扎带不会压迫到肢体组织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