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98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剖析Word下载.docx

你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是否适合用对比色来表现?

为什么?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对比色来作画?

你想运用这样的对比色表达怎样的感受?

学生作品完成后,在讲评活动中,大家谈论的主题也要一直围绕着感受与认识色彩对比来进行。

第2课色彩的和谐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理解色彩和谐的含义。

2、欣赏大自然中、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和谐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能够运用和谐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等。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打配合完整的画面效果。

(一) 

引入新课

复习色彩的对比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色彩的强对比引到色彩的弱对比上来,让学生理解色彩和谐的含义。

可以同时出示一幅色彩对比很强烈的作品和一幅色彩对比比较弱的作品,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幅作品色彩的不同感觉,并在色环中,找一找这些色彩所在的位置,看看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在色环中,色相对比距离为120º

~180º

的为强对比类型,色彩的对比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具有刺激性;

而色彩之间的距离在60º

范围之内的色彩,相对对比关系弱,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我们可以把呈现这类对比关系的色彩称之为和谐的色彩。

(二) 

讲授新知

1、 

清楚邻近色含义。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邻近色(出示课件),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风景、设计作品或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邻近色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指在同一相中不同的色彩变化。

如红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橘红等种类,黄色中有深黄、土黄、中黄、橘黄、淡黄、柠檬黄等区别。

2、本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用和谐的色彩画一幅画,而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色彩的和谐之美。

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3页上的室内设计、建筑、摄影作品,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作品中是怎样运用和谐的色彩的。

以图案设计为典型作品供学生欣赏。

问题:

画面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主要色调是什么?

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和谐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整个画面色彩协调统一。

3、 

组织学生交流。

欣赏、分析教材中的图案设计和学生作业,分析不同的邻近色在作品中的运用。

(三) 

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让学生运用和谐的颜色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作品的主题可以自定。

绘画时提醒学生提前构思画面的主色调,学生作品完成后,可进行展览讲评。

第3课美丽的纹样

1、了解单独纹样的基础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能用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单独纹样进行装饰。

3、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水彩笔、勾画笔、彩笔等。

能用自然、几何图形等要素结合点、线、面来装饰单独纹样。

运用纹样变化的方法来设计单独纹样。

(一)激趣导入

分组欣赏和交流学生课前准备的生活用品,了解纹样的形状、作用,感受纹样的美。

(二)感知探究

1、课件欣赏,找一找单独纹样的技法有哪些?

2、小组间互相学习交流单独纹样的变化过程和骨架结构。

(三)学生实践操作

设计一个单独纹样,表现形式不限。

(四)作业展评

选组内优秀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出“小小设计奖”“小小创意奖”。

(五)课堂延伸

1、今天我们设计的纹样你准备把它用在哪?

2、学生欣赏连续纹样,简单了解。

第4课趣味文字

1、掌握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能在实践中用趣味文字的变化规律设计出一幅作品。

3、了解趣味文字的特点,感受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他的艺术之美。

4、在实践设计趣味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自创趣味文字、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图画纸各种彩纸等。

了解趣味文字的特点,掌握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根据趣味文字的变化规律设计出一幅作品。

激趣导入

展示课件,课件展示神秘的礼物,抽学生打开礼物(趣味文字)。

2、 

观察礼物的特点。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

1、根据组内所拿到的趣味文字,观察总结它们的特点。

2、班上交流。

3、教师小结,板书趣味文字的特点。

(三)实践操作

1、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学生作品,说说他们的趣味性表现在哪里。

2、你会怎样设计这些文字?

3、学生实践操作,设计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进行创意设计,要体现趣味二字。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小组内的优秀作品,进行班级评价。

2、同评,组间互评。

我们设计的趣味文字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

第5课画龙点睛

1、能力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纹样在包装纸上的作用,能综合运用纹样与趣味文字创新装饰美化包装。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纹样、文字设计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用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的能力与愿望。

相关纹样的图片课件、纯色纸包装好的包装盒(袋)1个、彩色记号笔多支等。

纹样、文字表现形式。

运用文字、纹样相结合的方法并以点状、面状装饰包装。

1、检查学生课前手机的运用纹样装饰的包装。

2、教师播放课件:

在一段古筝音乐伴奏下,欣赏一组服饰、生活用品、物品包装上运用纹样装饰点缀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物品这么美有什么共同点吗?

同时,引出课题“画龙点睛”。

1、讨论寻新知。

分小组讨论学习:

(1)看教材第8页1、2幅图同样产品的包装盒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除了纹样还有什么呢?

(2)3、4幅图包装上的纹样是如何排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板书。

包装装饰:

纹样、文字(特点:

夸张、变形)。

呈现方式:

点状排列、面状排列。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各自小组所带的包装上的纹样图案是如何运用的?

是怎样凸显产品特色的?

然后各小组派上代表用一段简短的文字与全班同学交流。

2、教师小结:

在包装上做美化装饰,合理地夸张、变形纹样、文字装饰包装,更能凸显产品的特色,彰显产业文化。

3、直观感知。

启发创新思维。

(1)思考:

如果你是设计师要为产品设计包装,你会选择什么纹样、文字装饰包装?

会怎样排列?

(2)教师出示课件,播放另一组呈现形式不同的纹样,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创新意识。

选择:

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离心式、向心式、对偶式供学生参考。

思考:

除了刚才说到的两种纹样排列形式,还有什么呢?

(3)教师小结:

纹样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学会灵活巧妙应用纹样多样的呈现形式来装饰包装。

4、自主探究找方法。

看教材第9页:

同学们拿出自己用白色纸粘贴好的包装,想想如果是为月饼包装做纹样装饰,该如何为旧貌换新颜?

制作步骤又是怎样的?

(三)艺术实践

(1)教师出示作业:

运用所学的纹样和字体设计知识,给自己所带来的包装进行主题性美化与包装。

主题要求:

月饼盒纹样图案设计。

礼物“外套”要新颖,符合产品特色。

(2)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地作相应指导。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五)课后拓展

课堂上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把今天学到的装饰手法应用到有趣的生活中去,就像我们开课时看到的那些美丽事物,我们不仅要传承、发扬中国传统纹饰图案,更要去挖掘地方文化所特有的传统民间图案纹样,把他们从沉睡的历史中唤醒,赋予他们年轻的生命力,幻化出新的民间艺术生命气息。

第6课快乐刮画

认识刮画特点,了解、掌握刮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自主探究和教师局部示范讲解,运用竹签等工具绘制刮画。

通过自制刮画纸、创新完成刮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我劳动成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创新想象力。

课件、多种刮画工具、自制刮画纸(16开)四张等。

认识刮画特点,学会运用刮花工具。

运用点线面的知识刮画。

教师出示用各种绘画方式表现的花瓶(油画、水墨画、黑白装饰画、线描写生画、儿童画等),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让学生在欣赏评述中提高审美能力与美术语言表达能力,在感受中感知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同时引出本次新的学习目标——快乐刮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出示线描花瓶静物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其表现技法与使用工具,总结出线描写生主要运用点线面的疏密得当、粗细对比、多样性变化构成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它的工具就是简单的一支勾线笔。

2、教师出示一张用刮画方式表现的花瓶,再次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绘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突破教学难点得知:

刮画也是用点、线、面的多样性与疏密粗细表现画面的;

不同点在于刮画表现的是单色,刮出来的画面却充满渐变美。

3、教师拿出四张刮画纸,抽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有尖的易于操作的工具对纸张随意刮勾,看看画面有什么效果并谈感受。

4、教师示范一小部分花瓶写生步骤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并讲解注意事项:

第一,用铅笔在刮画纸上造型;

第二,用竹签、三角板或废旧的自动笔(没笔芯的),运用点线面技能知识进行深入刻画。

注意:

刮画时,力度不能过大,要保持教室清洁和画面整洁,刮画是一次性成功的作品。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自己选择一种易于操作的刮画工具,结合点线面的绘画技能知识,表现一张花瓶刮画。

2、教师巡回指导,并在学生画面中作恰当的技术指导。

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展评作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巩固新知。

让学生尝试在家用油画棒制作一张刮画纸,并用学到的刮画技法给父母画一张肖像画。

第7课无笔画

1、观察、认识自然界中具有天然纹理的景物,欣赏这些纹理形态别具特色的美感。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感受抽象纹理的形式美感。

2、学习对印的方法,利用水彩、水粉颜料加水后流动的特性,探索对印技巧,创作出色彩变幻、肌理美观的无笔画;

培养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对印制作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无笔画教学范画、教师示范所需的工具材料。

纸张、水粉色彩、调色工具等。

学习对印的方法和步骤;

创作出色彩变幻、肌理美观的无笔画。

把握色彩加水后流动的特性,探索对印技巧。

(一)展示欣赏,激发兴趣

1、观察:

课件分别展示云纹、水纹、木纹、石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物体的纹理。

2、欣赏:

美术作品《青山绿水》,《秋色浸染》。

3、导入:

我们认识和欣赏了自然界中的纹理和美术作品中的纹理,这节课也要尝试制作纹理——揭示课题“无笔画”。

(二)观察分析,探究方法

1、探究:

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了解对印的过程(学生分析教材演示对印方法的图片)。

讲解:

取表面光滑的纸张对折,在其中一半用水彩、水粉颜料(可以调糨糊、加墨水)随意涂色。

可以采用多种涂色方法,让色彩在底板上具有自然生动的渗化效果。

趁颜色未干时,把另外一半纸津贴在画面上轻轻压印。

揭开纸张,形与色就被转印到另外一半纸上。

得到的画面形态自然生动,纹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具有抽象的趣味性。

2、示范:

(1)无笔画的制作示范:

现场演示对印方法和步骤。

(2)讲述制作的要点:

A.纸张上着色要用涂色、洒色、点色等多种手法,合理使用水分,让色彩交融,以获得多变的肌理效果,达到生动和变化的效果。

B.纸张上的色彩要有深浅的对比,同时要注意色彩的调和。

可以借鉴《青山绿水》,《秋色浸染》,《红满江南》。

C.印制的时候,要随时观察效果,可以反复对印。

3、尝试:

选择明度不同的色彩组合,试一试对印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乐趣

1、任务:

尝试用水粉颜料对印的方法制作一幅抽象画,根据画面效果取合适的题目。

2、要点:

(1)水分把握:

颜料的干湿,流淌的变化。

(2)颜色搭配:

色彩组合构成画面的意境,取得需要的色彩效果。

(3)对印手法:

对印时的按压技巧,揭画时的速度和停顿。

3、辅导:

提醒学生制作前进行构思,准备选择哪些色彩组合。

(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1、展示无笔画习作,说说自己喜欢的纹理效果。

2、除了用对印方法制作无笔画之外,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吹画、喷洒、拓印等方法。

3、清理桌面环境。

第8课鸟语花香

1、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常识,认识和欣赏中国写意花鸟画名家名作,感受写意花鸟画笔墨趣味呈现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热爱。

2、学习写意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和技巧,根据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尝试在宣纸上进行花鸟画练习,训练学生的心手相应的表现能力。

3、体验中国花鸟画用笔、用墨方法,使学生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笔墨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国画示范作品、毛笔、宣纸、毛毡、调色盘、国画颜料等。

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花、鸟,体验笔墨趣味。

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理解笔墨情趣。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多媒体播放鸟鸣声音,课件展示美丽的花卉和鸟儿的图片。

出示中国画名家名作图片。

课件对比出示美术作品和生活实物图片,加深学生视觉印象。

(二)学习新知

1、中国画工具材料:

请同学们说说画中国画要用哪些工具材料。

——毛笔、宣纸、墨、中国画颜料等等。

教师以实物展示的方式,重点介绍毛笔和宣纸的特点。

看看国画大师是怎样表现自然花鸟的。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了花鸟的外形和色彩,更重要的是画面富有深刻的寓意。

2、探索:

结合教材图片,教师示范蘸墨、调墨的方法。

4、示范:

教师演示用中国画工具材料绘制鸟和花。

(三)实践体验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练习调墨和用笔,画花和鸟的形态,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教师辅导。

1、选择有特色的习作,对其花鸟形态和墨色变化评述,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

2、课后拓展:

收集自己喜欢的中国画名家名作。

第9课诗情画意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诗配画的课件、诗配画的知识等。

纸张、绘画工具等。

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恰当的表现古诗的意境。

(一)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情景。

比如《咏鹅》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这样能提高学生们的自信。

欣赏书中的三幅诗配画作品,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中国画创作。

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揭示课题“诗情画意”。

(二)以古诗《静夜思》为例,分析怎样创作诗配画。

1、教师:

每逢佳节,我们常常会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教师:

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

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

2、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现手法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

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创作实践

1、组织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

你想怎样表现它?

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由学生解释诗意,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学生。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程序:

选诗——构思——构图——描绘——文字。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四)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采用适合自己画面的工具上色。

2、指导完成作业的学生,对学生提出合理建议,比如绘画构图、诗意的理解、诗词的书写格式等。

(五)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利用学校的橱窗、走廊、专用教室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地,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比较、讨论。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绘制国画的方式表现诗配画。

第10课彩墨脸谱

1、通过对彩墨脸谱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及其具有的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习用彩墨绘画的方式进行创作。

3、通过学习用中国画的画法画脸谱,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国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多媒体课件、脸谱、示范画材料、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等国画工具。

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用彩墨绘画的方式绘制脸谱。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与学生直接谈话,了解彩墨游戏和绘画材料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彩墨脸谱”。

(二)探究表现脸谱的方法

1、感受京剧的魅力。

2、分析京剧脸谱的特征。

3、京剧脸谱的色彩特点。

4、尝试用彩墨绘制京剧脸谱。

5、赏析绘制作品,拓宽学生创作视野。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面展示。

让学生提出创作的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教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添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平面作品制作成立体脸谱……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彩墨脸谱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

第11课陶泥的世界

1、通过欣赏,指导学生在表象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制作常见的生活用品。

2、体验优秀的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启发学生运用技巧塑造富有创意的物品。

多媒体、陶泥、底板、陶泥工艺品范作,泥工刀等。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泥条的塑形和器物装饰。

(一)欣赏图片切入主题

通过与学生直接谈话,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出示课题:

“陶泥的世界”。

(二)探究泥条,泥板的制作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练习泥条、泥板的制作方法。

2、分享制作步骤,交流方法的科学性。

3、实践方法,制作一个生活用品的陶艺作品。

(三)深入研究,大胆创作

1、赏析精美的作品,拓展学生创作视野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对制作的陶艺作品进行装饰。

2、学会运用已学习的美术知识,巧妙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去改造、加工和描绘自己的作品,创作出奇特的陶艺作品,体验陶艺乐趣。

精心策划展示形式及场景,对学生们的艺术作品进行再次创作。

欣赏陶艺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

第12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等。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各种奇特的彩灯。

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通过欣赏精美的彩灯图片,与学生分享元宵节文化。

《元宵节里挂彩灯》。

(二)探究彩灯制作方法

1、自我探索彩灯制作方法。

2、分享制作的步骤,交流方法的科学性。

3、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分解教材中制作彩灯的方法。

4、实践方法,制作一个彩灯作品。

1、发现生活中的彩灯艺术品,学习交流。

2、学会运用已学习的美术知识,巧妙运用美术语言美化自己的彩灯作品,与同学分享自制的彩灯艺术品。

精心策划文化场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去体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