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1848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确定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判定场地土类别,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

(9)调查场地活动断裂发育情况,评价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处理方案和建议;

(10)分析评价天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稳定性,提出整治方案及建议。

(三)、勘察依据及收集利用前人地质成果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6)《钻探﹑井探﹑槽探操作规程》(YS5208—2000);

(7)《岩土工程现场描述规程》(YS5205—2000);

(8)《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3)《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建质﹝2003﹞144号);

(14)《l:

20万马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0年元月,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15)《1:

5万麻栗坡县幅地质图说明书》(1999年9月,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

(16)《云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3月27日);

(17)《勘察合同》;

(18)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19)甲方提供的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总平面布置图。

(四)、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划定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按乙级执行。

(五)、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1、勘察方法及采用的技术手段

勘察方法是:

遵循上述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验证,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查,综合分析、研究所获取的各种资料,认真、精心编制勘察成果报告。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

工程地质调查、岩土工程钻探、岩土工程测试(即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样进行腐蚀性分析及勘察点工程测量。

2、工作布置原则

本次勘察遵循上述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结合场地勘察等级和建设方提供的建筑平面总图,勘探点主要沿建构筑物的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其中:

(1)勘探点间距按12.8~22m的间距进行布孔,共布钻孔施工12个;

(2)勘探孔深度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4.1.18条(强制性条文)及4.1.19条规定执行。

如采用桩基础,勘探孔深度除应满足上述两条外,还应满足该规范4.9.4条。

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进入下部①层中等风化泥板岩12m以上,已满足规范要求;

(3)控制性勘探孔占勘探孔总数的1/2以上。

详见附表2《地层统计表》。

3、工作布置方式

本次勘察布孔系据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总图,以场地东面埋设混凝土点为假设坐标原点(已用油漆标注),以垂直两埋设混凝土连线方向为X轴,以平行两埋设混凝土连线方向为Y轴,按钻孔孔口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布孔。

本次勘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其高程水准点引自场地东面麻栗坡~船头(S210线)老公路(沥青路面)边A1已知高程点,该点绝对高程为1045m,场地内各孔口高程均引用该处高程点。

采用全站仪对各个勘探点进行高程测量及坐标落放。

详见附图1《麻栗坡县公共租赁住房地基岩土工程勘查钻孔分布平面位置图》及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

(六)、工作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外业工作自2010年12月3日进场,布置勘探孔及准备工作,组织Xy—100型和Xy—150型液压式工程钻机2台和相关试验设备及施工技术人员进入现场施工,至2010年12月9日结束,历时6天;

2010年12月16日以后,转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及勘察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制印。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为钻孔12个,共计167.5m;

勘察所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及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

1、工作时间

(1)准备工作:

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2日

(2)野外作业:

2010年12月3日~2010年12月9日

(3)资料整编:

2010年12月16日~2010年12月24日

(4)提交报告:

2010年12月26日

2、本次勘察完成实物工作量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

序号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1

钻探

m/孔

167.5/12

2

工程地质测试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m/次

5.5/11

3

岩土工程编录

4

钻孔地下水位观测

孔/次

12/12

5

勘察钻孔工程测量

12

6

采样与室内岩、土、水测试

岩土腐蚀性分析

7

勘察报告编写、制印

一式6份

(七)、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我公司勘察工作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严格按公司《岩土工程勘察过程控制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控制实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均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后才使用。

勘察报告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并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勘察工作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对工程勘察质量,勘察成果和档案管理能基本达到国家有关验收规范标准。

(1)钻孔孔口坐标及孔口标高测量,由我公司依据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总图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施测;

(2)工程地质调查,采用路线法、辅以追索法进行调查测绘,并采用半仪器法定点;

(3)工程钻探:

采用Xy—100型和Xy—150型液压式工程钻机,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全断面取芯,土体部分干钻,岩石部分清水钻进;

(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采用锤重63.5kg,落距76cm,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贯入试验的碎石类土层中,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以获取试验的碎石类岩土层的力学强度指标;

(5)土样采集及分析:

采用薄壁敞口对分式取土器,静压法取样。

现场封存,满足《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H/T50123—1999);

(6)室内试验:

采用WG—IB型三联固结仪进行土的压缩性试验,采用ZJ—2型等应变直剪仪进行土的剪切试验;

其它试验采用常规设备及仪器进行;

(7)水位测量:

钻孔施工结束48小时后采用电子水位计进行量测,误差小于2cm;

(8)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利用北京理正岩土工程勘察软件CAD8.13版软件和参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钻探施工严格遵循钻探技术标准的规定,现场地质人员,严把质量关,编录工作认真、全面、真实;

现场原位岩土工程测试及腐蚀样的采取,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的规定;

室内试验测试,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

二、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4°

30′~104°

45′,北纬23°

00′~23°

10′之间。

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越南接界,国境线长277km。

县城所在地麻栗镇距州府所在地文山县开化镇公路里程80km,距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450km,距越南河江市公路里程67km。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麻栗坡成为我省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素有“南疆宝地”和“边疆重镇”之称。

拟建场地位于麻栗镇南东方向,麻栗坡~天保老公路西面山坡上,红银木材加工厂旁侧,地理坐标:

东经104°

42′22.9″,北纬23°

06′57.8″。

场地西面340m左右为在建文船二级公路;

北面及西面较近位置为在建麻栗坡联接线,该道路西与文船二级公路相接,北东与县城市政道路相接,路面宽8.5m,沥青混凝土路面。

场地内目前有一5m宽便道与麻栗坡~天保老公路相接。

拟建场地至县城约1.0km,至麻栗坡~天保老公路约360m,道路通畅,交通方便。

(二)、气象

本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盘江温和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之过度地带,雨量充沛,湿度大,干湿季节分明,春季回温早,冬春雨量少,夏季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春季多、冬季少。

夏季降雨集中,秋季阴雨绵绵,冬季多旱。

7月最高平均气温23.8℃,1月最低平均气温6.9℃,多年平均气温17.7℃;

日最高气温可达35.8℃,最低气温在0℃以下。

年蒸发量为1465.8~1223.6mm,平均为1367.66mm,蒸发量最大的为3~6个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3﹪,多年平均绝对湿度17.25毫巴。

年降雨量为1368.4~901.7mm,平均为1054mm,多集中在6~9四个月内,日最大降雨量111.5mm。

降雨量在时间上的分布差异极大,旱、雨季分明。

5~10月为雨季,降雨集中,降雨量大,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以上,雨季中降雨也极不均匀;

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少。

(三)、水文

本区地处红河水系南温河支流畴阳河中游。

畴阳河发源于文山州西畴县,流经兴街、麻栗坡县城至胡田汇入南温河(盘龙河)流入越南境内。

麻栗坡县境内长32km,落差700m,集水面积641.8(km²

),地表水年径流量3.1(亿方),地下水年径流量1.83(亿方)。

河床平均纵坡降约22‰,最大流量182m³

/秒,最小流量2.5m³

/秒,河流上游平缓。

丰水期为6~10月,平水期为11月~12月,枯水期为1~5月,丰水期往往比雨季延迟1个月左右。

其流经地段农业灌溉主要以引、提畴阳河水为主,水利化程度一般。

两侧有较多暗河排泄,地下水埋藏浅至中等。

三、岩土工程及水文情况

(一)、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侵蚀和溶蚀作用是区内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

近代和现代的侵蚀作用以河流迅速下切、溯源侵蚀为主要特征,因而高原面受到强烈破坏残存无几。

溶蚀作用则受新构造运动间隙性上升的影响,表现为多期性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岩溶地貌景观。

堆积作用仅限于小型断陷盆地、山间盆地和洼地、谷地等局部地区。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受到岩性、构造和新构造十分明显地控制和影响,尤其主干断裂对地形的控制作用更为重要。

流经区内的主要河流盘龙河,受歹字型构造的控制,沿断裂延伸,成北西南东向,其主要山脉、河流也与上述方向一致。

夷平面的抬升、剥夷面、河流阶地、溶蚀谷地和水平溶洞层的形成及文山、马关构造溶蚀盆地的形成都与新构造运动有关。

麻栗坡县城地处红河水系南温河支流畴阳河中游,地势陡峭,切割剧烈,起伏较大。

勘察场地位于麻栗坡县城南东方向,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地貌,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为断裂褶皱形成的山地地貌。

(二)、地层及地基岩、土

1、地层

拟建工程场地及其附件地区,分布的地层包括:

(1)新生界第四系:

主要分布于构造盆地、洼地、谷地、河流两岸及洞穴中,一般厚度0~50m,局部可达80m。

按成因有冲积、洪积、湖沼堆积、残积、坡积、崩积等。

其成份主要为砂、卵砾石、碎石及粘土类等松散堆积层;

(2)中生界:

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f)灰色千枚岩化泥岩夹粗砂岩、板岩,厚1730m;

(3)古生界:

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D2d)下部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砾屑灰岩与薄~中层状含泥质粉晶灰岩夹中厚层含生物屑粉细晶灰岩交互组成,三者比例为5:

3:

1;

中部为灰黑色中厚层含粉砂质粉晶白云质灰岩夹深灰色薄层含粉~细砂质绢云板岩,二者比例为5:

上部由深灰色薄~中层状泥质条纹条带状粉~细晶灰岩与厚层状含生物屑细~中粒结晶灰岩旋回性组成,夹层状、似层状台地斜坡相钙质滑塌砾岩,顶部出现具冲刷层理的厚层块状灰质白云岩,厚187~1125m及古木组(D2g)深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厚280~534m;

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灰色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底部为含铝岩系,厚0~500m。

拟建场地内分布地层:

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f)灰色千枚岩化泥板岩。

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灰色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底部为含铝岩系,位于拟建工程场地南面;

其余两岩系(D2d、D2g)位于拟建工程场地西面。

2、地基岩、土

拟建工程场地内分布的中生界地层,即为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基岩、土。

依据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基岩、土可划分为1个单元层,叙述如下:

a、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f)

(1)中等风化泥板岩①:

灰、灰黄、浅灰、银灰及深灰色,原岩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岩层产状83°

∠35°

节理裂隙较发育,较破碎,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岩心呈碎块状、短柱状。

本地段泥板岩厚度较大,本次勘察未揭穿,中等风化泥板岩最大揭露厚度达15.8m。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38~46击/10cm,平均锤击数41.8击/10cm。

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三)、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地质构造

区域位于文山巨型环状构造内带之中。

本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由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规模、不同序次的构造组成,它们具有成生联系;

区域地质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勘察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南温河变质核杂岩构造北东部。

主要由两条北西向麻栗坡断层(F25)、金塘子断层(F24)及南朵脆韧性剪切带(F26)组成。

构造变形比较复杂,总体构造线方向呈北北西向,属不同时期变形叠加和改造的产物。

各断层特征如下:

麻栗坡断层(F25):

属于文山~麻栗坡断裂带中段,呈北西~南东向通过磨山大寨、麻栗坡县城、落水洞、豆豉店,区内全长15km,北西段分岔为两支,南东延出区外,断面倾向50°

~70°

,倾角40°

~60°

南西盘为泥盆系东岗岭组、石炭系黄龙组中~厚层状大理岩,靠近断面附近强烈劈理化,产生条纹状构造;

北东盘为三叠系石炮组千枚岩、中层状大理岩、变质基性火山岩,千枚岩中发育倾竖褶皱。

沿断面见50~150m宽的碎裂岩带,碎裂岩中可见透镜化现象。

在断面上还发育阶步、水平擦痕,该组阶步和倾竖褶皱等反映了该断层最后一次活动的运动方向为左行走滑。

受断层的影响,在其南西盘形成北西向的大理岩化带,区内延长约15km,宽200~300m。

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岩发生重结晶作用,且越靠近麻栗坡断层岩石重结晶作用越强,变质为中晶大理岩。

从岩石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变质强度分析,该带变质作用明显与断层活动有关,其变质作用类型为线型动力变质。

金塘子断层(F24):

为文山~麻栗坡断裂带之西南边界,迹线310~340°

,区内长约18km。

西北端与兴街幅落水洞~凉水井断层相接,南东延出区外。

断面总体倾向北东,倾角约50°

,北东盘出露龙哈组、坡脚组、古木组、东岗岭组和黄龙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

南西盘为新寨岩组、田蓬组、龙哈组、古木组和东岗岭组,在北西段构造线方向近东西向。

断层沿线发育构造破碎带,碎裂岩中显示两期变形现象。

部分小断面上见有近于平行断面倾向的擦痕构造,局部还可见枢纽倾竖的牵引褶皱,指示左行平移。

故早期为逆断层,晚期转为平移走滑。

该断裂带位于勘察区南西部约2km。

南朵脆韧性剪切带(F26):

属文山~麻栗坡断裂带的东侧组成部分,展布于南朵~下南灰一带的三叠系浅变质岩中,区内长约13km,宽2~5km。

主要由3条强应变带组成,呈北北西向展布。

强应变带具分叉复合现象,由南东方向三条强应变带逐渐收敛为一条,总体上强应变带构成网结状分布。

单条强应变带宽150~600m,其中发育以千枚理、板理为变形面的小型斜卧褶皱群。

褶皱一般规模数厘米~数十厘米,转折端多呈圆弧形,枢纽产状与轴面产状近于平行,褶皱紧闭,两翼近于平行。

部分褶皱仍能指示左行走滑的运动方向。

斜卧褶皱中发育褶劈理,具脆韧性变形。

该断裂带位于勘察区北东部约4km。

2、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地形、地貌、岩溶发育、地下水运动的直接控制因素。

本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主要特征是:

继承性为主,次为新生性。

继承性是老构造体系的继续活动,其中又以歹字形构造体系活动最为强烈,控制了地貌的形成,进而控制了水文网的分布格局以及地下水运动的方向等。

本区之部分赋水构造,富水块段,导水构造,皆与老构造复活有关。

新生性构造本区比较发育,如新第三系地层的褶皱、断裂、张裂等,对地貌的改造、地表水、地下水的运动也有一定的控制和影响。

(1)新构造运动的迹象

a、活动性构造复活

老构造体系复活,如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环状构造、歹字形构造等,晚第三纪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控制了现代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歹字形构造的发育控制了区域地形地貌的格局。

环状构造的活动造成了马关盆地、大倮者、马固盆地的形成,都龙老君山南北向构造的活动促成了后期的强烈抬升,杨柳井东西向构造的活动提供了东西向岩溶管道的发育前提。

b、新构造的产生

本区新构造的迹象为北北东向断裂,其次为马关盆地第三系南北向褶皱断裂,另外尚有北北东向张断裂。

(2)新构造运动类型

拟建工程场地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不均衡抬升与地层的复活及地震活动。

新构造运动类型为掀升隆起型。

3、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1)地震情况

本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现代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与北西向麻栗坡等断裂的走滑运动有直接关系),但震级不大,属于地震相对稳定区,百年未发生过强烈地震。

1960年西畴鸡街发生的4.8级地震、1968年6月3日董干地区发生5.25级地震、1975年中越边境发生5.5级地震、1900年在东经103°

40′,北纬23°

25′及东经104°

48′,北纬23°

30′分别发生的4.8级及5.4级地震和2005年8月13日文山秉烈发生的5.3级地震等均波及本区,有震感,但未对本区的建构筑物造成破坏。

特别是近年来文麻断裂活动较频繁,地震强度也有增高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2)抗震设防烈度、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液化及抗震地段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22云南省第6条,可知麻栗坡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属于第一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场地土的类型属于软质岩石类;

该场地基岩以上覆盖层厚度为0m,根据表4.1.6可知场地类别为Ⅰ1类;

拟建场地地面下不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按有关规定拟建建筑应按6度设防,场地土不需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可不考虑场地土的地震液化及震陷影响。

拟建工程原场地位于山坡上,高高低低,陡坎及陡坡较多,地形起伏较大,经人工后期全断面开挖改造后,与红银木材加工厂场地连成一个整体,形成现平坦开阔场地。

现场地西面接倾斜坡体,坡高15m,坡度30~50°

,东面180m处有一回填大陡坡存在,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可知,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可建设一般地段。

(四)、地表水及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富水性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麻栗镇南东方向,麻栗坡~船头老公路西面山坡上,红银木材加工厂旁侧,地势较高,勘察期间无地表水分布。

依据含水介质类型(含水层岩性与空隙类型)的不同及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拟建工程场地及附近地区赋存的地下水,可划分为三类,即:

松散岩类孔隙水、粘土岩类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各土层中,各土层土颗粒间的孔隙为松散层孔隙水的存储空间及运移通道。

松散层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及地表水的补给,向地形低凹处、向河床呈散流形式渗出、排泄。

本次勘察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无松散岩类孔隙水。

(2)粘土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粘土岩类岩石风化裂隙、节理裂隙中的地下水。

含水层为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