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课时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课时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课时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
《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
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
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
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XX、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解析:
“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答案:
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E.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他身份的人群。
C项中“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
E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
BD
3.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
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答:
①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
②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
(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结合文本,有政府层面,有商家层面,有消费者层面,只有这几个方面都有合适的行为举措,这样的新生事物才能真正地成长。
从文本材料二来看,政府需要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即加强对于网络版权的保护力度,这也为商家提供了正常的经营环境。
从文本材料一、二、四来看,商家要想发展,只有让消费者愿意消费,并且从消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即更全面的内容、更优质的答案、更合理的价格。
从文本材料三来看,作为消费者个人来讲,需要从内容付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也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促进自身的发展。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数字阅读升级对文化产业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数字阅读拓宽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改变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
在过去,以传统出版为主流的文学作为内容的提供方,只占据了产业的小部分,很难聚拢用户,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而“网络文学从作家到读者之间的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短”。
(中国软件资讯网)
当前,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
在这种文化创作生产和消费形态愈加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势下,出台《指导意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改善供给结构;
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有利于推动文化与国民经济各门类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内容角度来看,《指导意见》在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引领和超前的特点,向社会发出国家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形成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预期。
数字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领域创新活跃,产业门类包罗万象,产业边界不断拓展。
针对这种发展态势,《指导意见》基于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在整体规划上提出了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四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立足于文化部职能范围,对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主要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引导,体现出文化部对行业的预期管理,从而坚定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数字文化馆“文化莞家”现已正式启用,为群众提供服务,并开放参观体验。
据悉,“文化莞家”网站平台试运行至今不到三个月,已有2万多名市民注册,网站浏览量(PV)接近100万次。
市文化馆与六个试点分馆共在线上推广活动100多场,推出活动票数6500多张;
推出培训课程119个,网络报名学位达4300多个。
今年市文化馆走进艺术公益培训班,招生实行网络报名,最快的班不到一分钟就报满,近两千个公益学位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录满。
市民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了解和获取这些服务,大大提高了市民参与文化馆活动的便利度,也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
此外,东莞市文化馆还整理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东莞文化网络电视,让市民通过不同终端都可以观看到数字资源、参与直播互动,领略东莞文化的魅力,参与全民艺术普及。
为了让数字化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第一批文化馆数字化试点分馆也同步建设,未来两年,试点分馆还将逐步铺开,直至实现全市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阅读用户的主要特征是阅读次数多,且阅读时间较短,集中值在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B.数字阅读改变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的表现之一是传统纸质出版进入手机移动市场,且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力。
C.数字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部门对行业进行预期的干预和管理,树立了业界的信心并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
D.“文化莞家”的网站平台借助于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服务的快捷和便利。
根据原文“体现出文化部对行业的预期管理,从而坚定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C项中“预期的干预”系无中生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根据材料一中《手机阅读用户特征调查》表的信息,我们能了解到手机阅读软件主要用户群的生活阶层、收入、阅读习惯等信息。
B.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国家在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推动其创新发展。
C.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高,是因为《指导意见》的适时出台,有效地管理了文化创作的生产和消费。
D.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仅体现在手机阅读普及、文化馆服务效能增强等文化服务方面,今后将会更广泛地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E.“文化莞家”的数字化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市民可以轻松了解和获取数字化服务,通过不同终端来获取数字资源——参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指导意见》是个有利条件。
D项中对“数字化服务”的描述片面,除“手机阅读普遍、文化馆服务效能增强”外,它还体现在其它方面。
E项无中生有。
“最大好处”的信息在文中没有明确提到。
AB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数字化服务的特点及作用。
①改变产业发展格局。
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③贴近群众,易于传播。
④提升受众的文化体验。
多文本阅读题组
(二)
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
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
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
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
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产业类别
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金额
比重
比重变动
增长额
增长速度
增长贡献率
图书出版
832.31
3.53
-0.27
9.76
1.19
0.50
期刊出版
193.70
0.82
-0.11
-7.29
-3.63
-0.38
报纸出版
578.50
2.45
-0.44
-47.65
-7.61
-2.46
音像制品出版
27.51
0.12
0.00
1.26
4.80
0.06
电子出版物出版
13.20
0.79
6.37
0.04
数字出版
5720.85
24.24
3.90
1317.00
29.91
67.89
印刷复制
12711.59
53.87
-2.66
466.08
3.81
24.03
出版物发行
3426.61
14.52
-0.41
192.60
5.96
9.93
出版物进出口
91.52
0.39
0.0
7.32
8.69
0.38
(摘编自《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7年7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3亿。
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阔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其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入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在给出版行业相关公司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表示,在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外部环境、观念、机制、人才、资金、技术都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不断优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王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同时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很多新技术和机器在这一行业逐步得到应用。
(摘编自卢扬、郑蕊《数字出
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下列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出版物出版总收入最少,数字出版比重变化最大,报纸出版总收入下滑最多。
B.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成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C.数字出版增长快,在总收入比重、增长额、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等方面保持领先。
D.报纸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中下降的板块且降幅明显,它面临着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
图表理解错误。
根据原文材料一图表可知,选项中“数字出版在总收入比重……保持领先”说法不恰当,数字出版在总收入比重中低于印刷复制总收入比重。
A.出版单位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平台数据的利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来抓,会让数字教育出版格局更阔大。
B.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这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产业总收入在持续增长,这与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有关。
D.《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为数字出版作了国家发展规划,设计了工程项目,制定了行业标准。
E.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B.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选项前后内容颠倒。
D.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选项把原文内容杂糅在一起了。
E.说法片面,“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只是人工智能进入新闻出版行业所产生作用的一部分。
AC
3.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趋势?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①数字教育出版生态圈(新格局)逐步形成。
②在线教育发展迅速。
③数字阅读付费(知识付费)市场加快发展。
④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出版流程。
⑤跨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深入。
由人民网开展的2015年两会热点调查显示,食药品安全以428845票位居热点排行第四,关注度仅次于收入分配、重拳反腐、经济新常态。
两会上有关食品安全的提案议案非常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高度聚焦食品安全,回应了网民对食品安全的高热关注,食品安全的官民舆论场达到“最大公约数”。
附表“最关心哪些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摘编自《2015年全国两会舆情速递》,
2015年12月17日人民网)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又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但由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积弊由来已久,彻底解决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食品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普遍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监管设施。
企业缺乏规模直接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盲目降低价格、放松生产监管、忽视食品质量。
恶性竞争的后果是出现大量低劣食品的挤出效应,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秩序。
除了故意的恶性竞争带来的食品危机外,还有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相关生产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限制等原因出现的非故意的食品安全问题。
土壤重金属超标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则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类新问题。
我国每年因污染超标影响的农产品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这些农产品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最近几年来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群体性事件。
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外,现行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模式存在缺陷,这种管理机制上的问题造成了食品安全更大的漏洞。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监管权限分属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督、质检、工商等多个部门,各监管部门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遇到好处抢监管,遇到难题齐推诿。
有识之士提出,食品安全应该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加大对不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在监管模式方面,探索国家全程监管、地方重点监管和民间参与监管的三位一体模式。
首先,对米面粮油肉蛋等老百姓日常必备的食品和婴幼儿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管,从源头加大检查力度,对各环节严格把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对地域性较强的食品,由地方政府组织力量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重点监管。
另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民间监督体系。
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部门的投入。
目前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部门面临经费、设备、人员不足的困境,有的县级检验机构已经处于半停止状态,几年前政府投资建设的蔬菜残留药检监测中心,实际上已经没有运作。
另外,相关部门应摸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底数,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既要切断污染源,减少农产品产地的新增污染,又要对污染地进行治理修复,对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治理试点。
(摘编自《农田到餐桌安全如何监管》,
2016年3月10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品安全是民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并且也得到了两会委员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积极回应。
B.图表显示,6项食品安全问题调查中“奶制品和奶源”问题关注度略低,其它大致相当。
C.各个食品生产企业的恶性竞争以及缺乏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D.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模式存在缺陷,由此也导致了食品安全漏洞的频繁显现。
题项中“各个食品生产企业的恶性竞争以及缺乏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错,原文中“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相关生产知识”,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
A.材料一显示了食品安全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并指出了民众最关心的6个方面,材料二概括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原因。
B.尽管政府重视,法律具备,但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方面存在积聚已久的弊端,想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难以实现的。
C.目前我国食品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许多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因此难以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系数。
D.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大多与食物赖以生长的土壤重金属超标有一定的关系,由此也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群体性事件。
E.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既有生产环节农产品受到污染的因素,又有流通环节明知故犯、恶意造假的因素。
A项中材料二不但“概括了食品安全的原因”,而且还给出解决食品安全的建议。
B项说法曲解原文,由“彻底解决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可知,虽需要很长时间,但能解决。
D项“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大多与食物赖以生长的土壤重金属超标有一定的关系”在文本中缺少依据。
CE
6.就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文章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①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加大对不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②实施国家全程监管、地方重点监管和民间参与监管模式。
③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民间监督体系。
④加大对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部门的投入。
多文本阅读题组(三)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
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
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
在此背景之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
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平。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2个孩子,生育率也只有2.0,低于更替水平。
何况,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1.8个孩子。
再加上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孕不育症(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