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文化现象是一种按照时间的推移而传承和发展,会表现为空间的转移,或者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彼此渗透的复杂现象。
B.民族文化的进程必须按原有的轨迹前进,这是由民族文化发展中所创造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不能超越决定的。
C.适合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缘自传统文化,建设它需要了解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并以尊重本民族文化性格为前提。
D.民族文化的发展往往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以及在自身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思维程式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古先民冲破野蛮和蒙昧向文明时代跨出伟大的第一步反映着人从动物的提升和人的意识的觉悟以及对社会秩序建构所作的思索。
B.从原有礼制中吸取一切积极进步、健康合理的因素,扬弃限制民族发展、阻碍理性张扬的封建糟粕,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选择。
C.如果孔子没有看到丰富的周礼仪式,此后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有一整套的基础理论和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模式。
D.传统礼制的二重性源于它诞生的特定环境和被设立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具备更开阔的眼光、科学的精神和真正的民主意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
石敦厚寡言,而器识过人。
天会二年,授世袭谋克,为行军猛安。
睿宗为右副元帅,引置军中,属之宗弼。
拜参知政事。
阿琐杀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东京,而群臣多劝世宗幸上京者。
石奏曰:
“正隆【注】远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也。
惟陛下无牵于众惑。
”上意遂决,即日启行。
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
方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
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
“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
”闻者悚然。
石司宪既久,年浸高。
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
十六年,薨。
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
时论得失半之,亦岂以是耶?
旧史载其少贫,贞懿后周之,不受,曰:
“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
”后感泣曰:
“汝苟能此,吾复何忧。
”史又称其未贵,人有慢之者,及为相,其人以事见石,惶恐。
石曰:
“吾岂念旧恶者。
”待之弥厚。
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
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
石持不可,曰:
“兵民一也,孰轻孰重?
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
惟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
”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
北京民曹贵谋反,大理议廷中,谓贵等阴谋久不能发,罪止论斩。
石是之。
又议从坐,久不能决。
“罪疑惟轻。
”入,详奏其状,上从之,缘坐皆免死。
北鄙岁警,朝廷欲发民穿深堑以御之。
“不可。
古筑长城备北,徒耗民力,无益于事。
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
若徒深堑,必当置戍,而塞北多风沙,曾未期年,堑已平矣。
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为此无益。
”议遂寝。
【注】正隆:
金国海陵王的年号。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
B.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
C.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
D.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C.“劾奏”中的“劾”即检举揭发,“劾奏”指向皇帝检举揭发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指整个国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石见识过人。
他是皇亲国戚,但不张扬;
中都发生变故,众大臣劝世宗去上京,李石分析形势,认为世宗去中都对国家有利,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B.李石痛恨贪赃枉法的行为。
节度使徒单子温贪赃枉法,李石弹劾他,奏事时让宰相等候了很久,出后,宰相询问缘由,李石的回答令人震动。
C.李石安于贫穷,有度量。
史料记载,李石小时候贫穷,拒绝姐姐帮助,让姐姐感动;
李石还没显贵时,有人得罪了他,日后李石却不计前嫌,待他更好。
D.李石处事公正。
军队和百姓发生矛盾,有人想袒护军方,李石提出公允的意见;
有人图谋造反,与之牵连获罪的人判定死罪,李石对判决提出疑问,并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皇帝。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
译文:
(2)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海陵病中
吕本中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注】海陵属泰州(今属江苏),作者晚年在此任小官,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濒临绝境。
8.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处境?
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有人说陶渊明不在乎耕种结果,虽然“戴月荷锄归”,结果却是“草盛豆苗稀”,他更在乎耕种的诗意体验。
《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描绘这种诗意体验的诗句是:
,
。
(2)《沁园春·
长沙》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出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驶向江面的画面。
《滕王阁序》中同样也有描绘大船的诗句,它们是:
,
(3)《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瞄准
孙道荣
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风从江边吹来,干枯的芦苇沙沙作响。
虽然已是隆冬了,但是阳光还是将大地烘得暖融融的。
气候变暖了,连南迁的候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飞到这儿也停下了,不再往南飞。
而以前,这里只是他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休息站。
现在,这片湿地,成了众多从北方飞来的鸟儿的越冬地。
除了轻微的风声,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
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的声音。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锐利的眼睛,以及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只黑影,孤独地应声而落。
从无意外。
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涂,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涂之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
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他继续在江涂上搜寻。
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
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
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他们告诉他,总共四只。
它们埋头在江涂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
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而细长的脚,则像高挑的舞者,性感,美艳。
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鹳,整个地球上不足3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
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他以前从不用消音器,为了这次行动,他特地请朋友订做的。
他端起猎枪,瞄准。
十字准星,从江涂上划过。
一只鸟,又一只鸟。
准星所及,无不打了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丛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鹳的身上,停了下来。
一只东方白鹳,又一只东方白鹳。
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
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鹳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鹳显得紧张。
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直指蓝天,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
这也是被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
做好了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涂上扔去。
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
东方白鹳也都惊恐地飞向空中。
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鹳,也拼命地煽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
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
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
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
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鸟夹夹上后,它竟然能够拖着鸟夹,逃开了。
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
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
另外三只东方白鹳在空中盘旋,等待着他们的伙伴。
它吃力地飞向它们。
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冷冷地扣动了扳机。
“砰——”消音器掩盖下的枪声,像一粒豆子,在炒锅里炸响。
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突然,它一个趔趄。
打中了!
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
正是那只金属鸟夹。
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鹳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东方白鹳,鸣叫着,向天空飞去。
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他收起枪,仰视天空。
多么蓝的天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三段交代猎人枪法神准,为下文做铺垫,点明他最终选择打掉金属夹,是故意要放走那只东方白鹳的。
B.“瞄准”这个标题,简洁利索,读者的眼睛一触及,好像立时感到冷冰冰的枪口直接冲人而来,点明主旨。
C.作者巧妙运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带读者经历了这次特别的狩猎之旅,把一个优秀猎人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D.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江边各种鸟儿的悠闲让人忧心,猎人充分的射杀准备让人担心,扣动扳机的一瞬更让人伤心。
E.小说通过动作描写及精彩的环境描写,在成功刻画猎人形象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展示了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中的猎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②他收起枪,仰视天空。
(4)小说结尾,猎人打掉东方白鹳脚上的金属夹。
这样设计结尾,有人说合乎情理,让人感动;
也有人认为过于牵强,故意拔高。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钱玄同:
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
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
他婉拒钱的约稿:
“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
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
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
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
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
“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
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
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
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
“……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
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
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
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
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
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
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
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
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
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
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
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
《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
“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6分)
(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
请简要分析。
(6分)
(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15年3月27日,“中韩公共外交合作,共筑美好梦想”第二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中韩人士纷纷就相关话题。
②讨论虽然热烈,却很难达成统一的看法,作家和评论家对文化散文的内涵
,但也有一个共识,这就是:
文化散文关键要有深邃思想和文化意识。
③中美两国分别借海牙核峰会和APEC会议实现了两次元首会晤。
其中,“瀛台夜话”实现
了两国元首长达五个多小时破纪录的
式交谈。
A.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
B.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C.推心置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D.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坚持就业为导向,面向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强化创业培训、实训和服务,增强创业成功率和成活率。
B.推崇绿色出行的宝马,与万科社区合作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趣跑,活动涉及社区跑步训练营、i3试驾等丰富内容。
C.中国是文化大国,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却面临消失,其消失的原因是它们已经由日常用品退化为订制类的商品造成的。
D.陈蔚文是始终保持观察热情的作家,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进入她视线的范畴,她的作品取材于日常,又超越日常。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纸”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纸上创意艺术展于2015年首设,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以“纸”为载体,;
,,,。
①关注纸上艺术所具有的时代性、观念性、发展性等问题
②通过智慧性的创意设计实践唤醒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③帮助受众了解更多的纸类创意成果和最新的创意理念
④以实现“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发展愿景”
⑤从而实现印刷创意产业的价值升华与发展空间拓展
⑥通过创意设计来提升印刷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A.②④⑥③①⑤B.②③⑥④⑤①C.⑤①②⑥③④D.⑤②③⑥④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
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己;
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7.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个小蚂蚁正在地下爬,有人在它的四周倒了一圈洗衣粉。
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
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小蚂蚁累得不能动弹了,还是未爬出那圈洗衣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