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凉山州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
“嫦娥三号”发射升空时,纽约(西5区)的区时为( )
A.2日0:
30B.1日12:
30C.1日0:
30D.2日12:
30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
30,“嫦娥三号”点火升空,纽约(西5区)跟北京时间差13个小时,故时间为1日12:
30.
B.
区时的计算公式是:
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本题以“嫦娥三号”点火升空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读太阳系模式图(部分).回答4-5题.
有生命物质的天体是( )
A.①B.②C.③D.④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目前发现存在生命物质的只有地球,由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图可知③是地球.
故选;
C.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题考查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和地球的特殊性,即存在生命物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5.读太阳系模式图(部分).回答4-5题.
202X年2月27日太阳爆发了三次x级耀斑.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内层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类型.
考查太阳活动、太阳系结构等,要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
6.读如图(阴影部分指地球的夜半球),回答6-7题.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
A.夏至B.冬至C.春分D.秋分
读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该图为南半球;
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而且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这一天为冬至.
太阳直射点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然后向北移动,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又向南移动,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又直射赤道.之后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日(12月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又开始向北移动,到下一年的春分又直射赤道.
考查地球自转、公转;
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7.读如图(阴影部分指地球的夜半球),回答6-7题.
关于图中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三地的地方时相等B.A、B、C、D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C.A、B、C、D白昼长度相同D.A、B、C、D自转角速度相同
【答案】D
A、A、B、C地方时相同,D点比它们早6小时,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B>A=D>C,故不符合题意;
C、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昼长C>B>A=D,故不符合题意;
D、A、B、C、D自转角速度相同,同为15°
/小时,故正确.
D.
读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ABC位于同一经线上,D点比其他三点早6小时;
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理解即可.
8.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回答8-9题.
该季节( )
A.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的冬季
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
D.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此时北纬30-40度受西风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偏南,大陆东岸吹西北风,是北半球冬季.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其位置偏北,冬季偏南.
本题以某假想区域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9.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回答8-9题.
c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图可知,C处位于30--40°
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附近发生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回答10-11题.
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圈破裂,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岩石圈是指( )
A.地壳和地幔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核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11.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附近发生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回答10-1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其中最先到达的是纵波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答案】A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版,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而,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故正确.
B、地球内能来自于地球内部;
故不符合题意.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地震容易引发海啸,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
A.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地震波,造成地面振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考查地震的有关知识,要掌握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12.读如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2-13题.
202X年11月18日前后,四川省迎来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南部部分地方有小雨,川西高原北部有小雪,局部地方有中到大雪.此天气变化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A.AB.BC.CD.D
由题中资料可以看出,题中是冷锋天气过境,此天气变化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A选项.
冷锋是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时产生的锋面,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它是南下冷空气的先头部队,是影响中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
本题以天气系统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3.读如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2-13题.
2006年7月-8月,四川盆地发生特大干旱,造成此次伏旱的天气系统与上面天气系统示意图相符的是( )
冷锋控制下的天气是降温、大风、阴雨的天气,A是冷锋控制下的天气系统,故A错误;
暖峰控制下常形成连续的阴雨天气,故B错误;
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来看,C是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系统,气旋控制下常形成阴雨天气,故C错误;
D是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
每年的7月-8月,我国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等地,此时四川盆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反气旋),在其影响下,该地出现伏旱天气.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对锋与天气,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考查.对此部分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且会读图方可做出.
14.
废热,人口多,工业、交通发达,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14-15题.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高,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由题,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压高.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街道狭谷效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大城市所特有的风.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大气污染物集中以及城市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等原因,造成城乡间的热岛环流,使得风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在系统风微弱的夜间尤为明显.
本题以城市风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风的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5.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6-18题.
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是风蚀蘑菇;
②是断块山;
③是风力堆积;
④是海水侵蚀.其中,②断块山地属于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B正确.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16.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6-18题.
下列关于四种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风力侵蚀B.②流水侵蚀C.③风化作用D.④冰川侵蚀
④是海水侵蚀.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本题以四种地貌景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7.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6-18题.
关于①③两景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四川省常见
B.①为风力作用形成,③为流水作用形成
C.其形成的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
D.其形成地区的地理环境干燥多风
④是海水侵蚀.①③两景观图都属于风力作用,其形成地区地理环境干燥多风,D正确.
18.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就是水圈内的水体的总量.结合如图回答19-20题.
水圈中储量最多的水和储量最多的淡水分别是( )
A.海洋水和河流水B.海洋水和冰川水
C.海洋水和地下水D.海洋水和淡水湖泊水
根据实际可知,水圈中储量最多的水是海洋水,储量最多的淡水在南极洲,属于冰川水.
从广义上来说,地球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其中海洋水占96.53%,比重最大;
淡水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和高大山地上是冰川,以南极洲最多.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小,熟记课本内容即可.
19.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就是水圈内的水体的总量.结合如图回答19-20题.
在图中,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
大洋洲B.亚洲
非洲
C.南美洲
欧洲D.南美洲
大洋洲
根据图例可知,按照径流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所以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
A
降水量减去蒸发量为径流量,径流量的多少决定水资源的多少.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明确三个图例的含义,结合柱状图判断即可.
20.读“世界洋流局部分布图”,回答21-22题.
图中P处渔场的名称是( )
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P处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指的是有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暖流对周围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指的是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寒流对周围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顺洋流可以提高航速,逆洋流则可以减慢航速.寒暖流交汇易于形成渔场.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强大的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而且纬度较低,使周围水汽凝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性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中档题目.
21.读“世界洋流局部分布图”,回答21-22题.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D.P处因上升流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A、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A对.
B、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的作用明显,故B错.
C、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故C错.
D、P处为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故D错.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指的是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暖流对周围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指的是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寒流对周围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顺洋流可以提高航速,逆洋流则可以减慢航速.寒暖流交汇易于形成渔场.利马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强大的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而且纬度较低,使周围水汽凝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性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中档题目.
22.读如图,回答23-25题.
甲、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 )
A.冲积扇和三角洲B.冲积扇和海石柱
C.黄土塬和三角洲D.黄土塬和海滩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图在山前平原,是冲积扇,乙处在河流入海口处,是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本题以地质地貌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3.读如图,回答23-25题.
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向斜,有利储存石油B.①是背斜,有利储存地下水
C.②是断层,有利地下水出露D.②是断层,修隧道工程量小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②处岩石有断裂,是断层,有利地下水出露.
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丙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所以在丙处修建隧道.具体的原因是:
背斜岩层的走向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和行驶.
本题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地质构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4.读如图,回答23-25题.
如该陆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则乙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气候影响正确的是( )
A.寒流,降温减湿B.暖流,增温增湿
C.寒流,多雾D.暖流,增温减湿
如该陆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则乙附近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海洋中的暖流所蕴藏的巨大热能和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可以使沿岸增加湿度并提高温度,更有助于生物、植物的生长.
本题洋流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洋流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5.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
由题,风都是由高压指向低压,AB错误;
南半球风往左偏,结合题中图可知C正确.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的气旋是由四周向中心呈顺时针的方向辐合;
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本题以气压梯度力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风向的判读.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0分)
26.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标出“五一”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的大约位置,并用箭头画出节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①时,昼长为12小时的范围是______,23°
26'
S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在②时,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资阳的昼夜状况是______.
(4)当资阳昼长在增长,但仍然是昼短夜长的是______段.在①~⑤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的是______.
【答案】全球;
66°
34'
;
夏至;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④到⑤;
②
(1)五一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且正在往北移动;
(2)直射点在①全球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H=90度-(23°
S-0度)=66°
(3)直射北回归线,节气为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昼长达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
(4)④~⑤段,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长在变长,但是昼长仍短于夜长;
越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②为夏至6月22日,靠近7月初,离远日点最近,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
(1)标注点正确,方向正确.
(2)全球;
(3)夏至;
(4)④到⑤;
越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②为夏至6月22日,靠近7月初,离远日点最近,速度最慢.
考查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属于较难的题目.
27.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若为亚欧大陆,说出G处的气候类型和形成原因.
(2)如果该模式图位于南半球,F点夏季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3)F附近洋流的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
【答案】降温减湿
(1)从题干可知,G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30°
N附近,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之间,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特别显著,从而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
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冬季风控制,温和少雨.
(2)根据题干可知,F点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在30°
--40°
之间,其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