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0212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3 29交通事故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液化气钢瓶运输车辆情况

鲁Q-A938挂卡车长13米,装载液化气空钢瓶(5公斤)约800只。

(三)氯气理化性质

液氯是剧毒物质,呈黄绿色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400倍。

氯气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120~180mg/m3,30~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300mg/m3时,可造成致命损害;

3000mg/m3时,危及生命;

高达30000mg/m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四)周围情况

事故点下风及侧下风方向主要有淮阴区王兴乡的高荡、张小圩、圆南和涟水县蒋庵乡的小陈庄、悦来集、张官荡、石桥等行政村,其中邻近的有高荡村3个组200户约550人左右,离事故点最近住户的直线距离只有60米。

(五)天气情况

29日18时,晴到多云,东到东南风,风力3级左右,风速3.8米/秒,气温12℃;

30日晴,东南到南风,风力1到2级,风速0.8-3.2米/秒,气温6-20℃;

31日晴,南到东南风,风力1到2级,风速0.8-3.2米/秒,气温6-21℃。

(六)水源情况

事故现场没有可以利用水源,最近的取水点有三处,都是口径为150mm、流量18L/s的室外消火栓。

一是事故点北面的淮安北出口处(8公里),二是事故点南面的淮连高速公路服务区(12公里),三是事故点南面的淮连高速公路收费站(16公里)。

(七)事故发生原因

29日18时50分,1辆满载液氯的槽车由北向南行驶,因左前轮爆胎,冲断高速公路中间隔离栏至逆向车道,与由南向北行驶载有液化气空钢瓶的卡车相撞并翻车,导致液氯槽车车头与罐体脱离,槽罐进、出料口阀门齐根断裂,液氯大量泄漏。

液化气空钢瓶的卡车司机当场死亡,槽罐车驾驶员未及时报警,逃离事故现场。

二、处置经过

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快速堵漏、疏散救人

1、接警出动

2005年3月29日18时55分,淮安市消防支队接到淮阴区公安110指挥中心转警,京沪高速淮安段上行线103Km+300m处发生交通事故,大量的液化气钢瓶散落地面,并发生泄漏。

支队长牟桂荣、副支队长张作利立即率领3个中队11辆消防车(2辆抢险救援车、6辆水罐车、3辆泡沫车)、90名官兵迅速出动。

考虑到高速公路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抓住有利战机,分别从(京沪高速)淮安北入口、淮安南入口进入,于20时10分、12分相继到达现场。

2、成立抢险指挥部

到场后,立即在距事故点侧上风方向200米处,成立以牟桂荣支队长为总指挥的抢险指挥部,下设侦检、搜救、疏散、堵漏、稀释和安检6个战斗小组,同时命令侦检小组进行侦检。

3、侦察检测

20时25分左右,侦检小组查明泄漏源来自侧翻的槽罐车,车上无人,确定泄漏物质为氯气,泄漏口为两个比较规则的圆形孔洞,泄漏量很大(约一半左右)。

另一辆卡车运载的液化气钢瓶为空瓶(5公斤),司机已死亡。

查明后侦检组立即向总指挥报告侦察情况。

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当即命令:

一是全体官兵必须穿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加强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二是立即疏散高速公路两头滞留的驾乘人员,并设立警戒线。

三是从南北两侧的侧上风方向,各出2支喷雾水枪对泄漏气体稀释驱散;

四是安检对进入现场的官兵严格记录,强调进出时间,检查个人防护装备。

五是组织搜救小组,迅速进入村庄进行疏散救人。

六是迅速调集支队机关和城西、城南、涟水、淮城、洪泽中队赶赴现场增援。

七是立即将现场情况向市公安局、市政府和总队报告:

现场液氯有大量泄漏,严重威胁高速公路滞留车辆驾乘人员和周围村庄群众的生命安全,请求市政府启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调集公安、武警、交通、安监、医疗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到场,加强警戒,监测环境,播报灾情,迅速疏散群众。

4、设立警戒

根据侦察情况,指挥部运用化学灾害事故辅助决策系统,计算出事故区域的范围。

其中,重危区约0.64平方公里,轻危区约为9.8平方公里,警戒区为15平方公里。

并在离事故点上风1公里和下风1.5公里处设立警戒线。

村庄警戒区设定

重危区:

下风方向600米

轻危区:

下风方向1800米

警戒区:

周围15平方公里。

5、现场照明

利用抢险救援车上的固定和移动照明设备及路政提供的照明设备进行现场照明。

6、疏散救人

组成五个搜救小组,每组4人,由1名组长负责,迅速进入村庄进行疏散救人。

搜救小组:

特勤中队2个组:

一组组长王裕峰(开发区大队教导员),二组组长陈伍(特勤中队班长、二期士官);

水门桥中队2个组:

一组组长张正涛(中队指导员),二组组长翟正明(班长、三期士官);

王营中队1个组:

组长周代新(中队指导员);

20时35分左右,水门桥中队搜救小组首先报告,发现一户人家两人已经中毒死亡。

38分左右,王营中队搜救小组也发现有一人中毒死亡。

随后指挥部又陆续接到发现多人中毒昏迷的报告。

为此,指挥部要求各搜救小组继续全力营救中毒遇险人员,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20时55分左右,增援力量到场。

指挥部命令增加6个搜救小组,由景冬平副支队长统一负责,从事故点北侧高速公路下的涵洞进入村庄救人。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共营救出84名中毒群众。

引导疏散遇险群众3000余人。

7、快速堵漏

20时25分,根据侦检组查明泄漏点的情况,指挥员命令堵漏人员穿着全密封防化服,携带堵漏木塞,在水枪掩护下迅速实施堵漏。

21时许,堵漏小组用堵漏木塞,经过密切配合,成功地封堵两个泄漏孔,同时,稀释小组对泄漏区保持不间断的稀释驱散。

8、安全检查

为了确保参战官兵的安全,明确专人负责个人防护装备检查,记录人员进出情况,强调进出时间。

9、战勤保障

启动战勤应急保障预案,及时调集器材装备、油料、食品、御寒物资、医疗救护等到场,保障供给。

至此,淮安支队通过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侦检、设立警戒、疏散救人、向上级报告灾情迅速启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快速实施堵漏。

有效的控制了灾情,取得了抢险救援的初战告捷。

第二阶段:

研究方案、排除险情

1、成立现场指挥部

22时55分,总队政委莫顺宝、副总队长武学和、司令部战训处处长陆军等到达现场,由莫顺宝政委接任总指挥,副总队长武学和、淮安市副市长周云飞、淮安支队支队长牟桂荣任副总指挥,由牟桂荣和陆军负责前沿指挥,并由陆军组织突击队,对泄漏口进行监护,随时做好加固等应急准备。

现场指挥部决定继续加大搜救力度,按照乡村干部提供的有关情况,对氯气重危区内村庄再一次进行全面搜寻。

2、确定中和方案,消除毒源

经过参战官兵共同努力,现场情况稳定。

指挥部考虑到堵漏木塞长时间有可能被腐蚀,液氯随时都有泄漏的危险,如果液氯槽罐不及时转移,毒源不彻底消除,危险就随时会存在,京沪高速也无法恢复通车,指挥部积极研究制定排险方案。

最终确定在事故点侧上风方向约300米的高速公路桥下,构筑中和池,将泄漏槽罐置入池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

3、起吊、输转准备

(1)现场指挥部决定调集吊车、清障车和平板车到场;

(2)调集武警官兵构筑人工中和池;

(3)落实氢氧化钠溶液送达现场;

(4)确定移运路线;

(5)制定转移监护方案。

30日2点20分,清障车将车头拖出现场。

4、跨区域力量调集

2点30分,现场指挥部考虑到处置时间长、任务重,现场防护装备消耗量大,官兵体能消耗大,需要替换,决定跨区域调集力量。

先后调集了徐州、连云港、南京、盐城、苏州等5个支队,10辆消防车、90名官兵、120套空气呼吸器、20套防化服、1台移动充气设备到场增援。

5、起吊槽罐

3时30分,第一次使用50吨吊车起吊没有成功(因为超载,对重量估计不足),指挥部研究决定,再调集1辆50吨吊车到达现场,采取两辆吊车同时起吊的方法起吊。

11时许,液氯槽罐被成功吊起,移至大型平板车上。

12时40分,在消防官兵的监护下,液氯槽罐安全转移到中和池边。

由于受场地和吊车起吊重量的制约,无法将槽罐准确放入池中,指挥部又紧急从连云港港务局调来1辆150吨的大型吊车。

15时30分,液氯槽罐被准确放入池中。

抢险救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6时30分,中断了20小时的京沪高速恢复通车。

18时10分,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到事故现场看望并慰问参战的消防官兵。

21时10分,省长梁保华到医院亲切看望参战中毒的消防官兵。

第三阶段:

中和反应、消除毒源

截止19时,指挥部共调集300吨30%氢氧化钠溶液到达现场,进行中和(为加速中和,同时又保证安全,用消防钩对木塞进行了松动)。

19时15分,由于东侧堤坝泥土松动,出现渗漏,致使堤坝坍塌,液面下降,液氯槽罐两个泄漏口暴露在空气中(碱水池旁,监测浓度:

33.3mg/m3),使加固堤坝的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指挥部决定调用两台大功率挖掘机加固堤坝。

22时10分左右,堤坝加固完毕。

此时,又调集200吨氢氧化钠溶液到场,使中和继续进行。

(中和池旁,监测浓度:

2.1mg/m3)

31日9时许,为加快中和速度,指挥部决定用水带直接将氢氧化钠溶液引至泄漏口进行中和。

19时15分左右,槽罐内液氯中和完毕。

0.1mg/m3)

第四阶段:

罐体移运、洗消降毒

1、罐体移运

31日晚20时许,指挥部研究决定,在天亮以后将槽罐移运至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并连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月1日9时20分,开始起吊。

0.08mg/m3)

11时许,槽罐被成功吊放并固定在大型平车上,并在警车开道和消防车的监护下,驶离事故现场。

12时08分,液氯槽罐被安全运送至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2、洗消降毒

(1)人员、装备洗消

处置过程中及时对官兵、装备进行洗消。

(2)环境洗消

根据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情况,对污染区进行监测洗消。

环保部门对污染现场进行不间断环境监测,直至毒气全部消除。

调集100台喷雾机械和10台大型喷雾车对污染区喷洒氢氧化钠溶液。

调集10部消防水罐车,利用雾状水对污染区进行稀释。

对中和池周围进行封闭,专人看护,确保中和后的液体自然降解。

至此,消防官兵经过6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液氯泄漏事故成功处置结束。

三、几点体会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是成功处置的关键。

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消防官兵始终把抢救人命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员和装备的优势,全力救助遇险群众。

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疏散群众和驾乘人员3000余人,抢救中毒遇险群众84人,将事故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

(二)科学决策、措施得当,是成功处置的前提。

事故发生后,部消防局郭铁男局长、陈家强政委亲自打来电话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为现场处置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

淮安市消防支队快速反应,指挥有力、决策果断、重点明确、措施得当。

参战人员行动迅速、协调配合,用最快速度成功封堵泄漏点。

总队领导接报后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及时赶赴现场,成立指挥部,合理选择中和处置方案、安全起吊转移,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了毒源。

公安部消防局郭铁男局长接报后要求“尽快、科学、安全地处置液氯泄漏事故,并将处置方案上报部局”。

公安部消防局陈家强政委接报后作了四点指示:

一是要报请当地政府组织环保、卫生等力量,认真做好侦检工作,在上风、下风及侧风方向进一步检测,划定范围,浓度超过1毫克/立方米,要组织人员疏散;

二是参与处置的同志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三是注意碱水池的水量和碱液量,可适当增加碱的浓度,尽量中和泄漏的液氯。

在起吊槽罐时,要注意在罐内加入适量碱液,防止残液挥发;

四是如果力量不足,可请调跨区域的特勤力量参与处置。

(三)人与装备有机结合,是成功处置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们狠抓特勤队伍和器材装备的建设,特别是个人防护装备做到配齐、配强,同时,按照大练兵活动部署,加强装备维护保养,强化器材操作训练。

这次事故处置中,参战人员个人防护齐全,所有器材装备完整好用,器材使用合理、操作熟练,在长达65个小时的战斗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与装备的效能。

(四)参战各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是成功处置的保障。

这次事故处置过程中,参战单位多、人员多、时间长,各方都能够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密切合作,为救援现场有力地提供了装备、物资和技术等各方面的保障。

(五)领导高度重视,是成功处置的保证。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和秘书长华建敏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省、市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领导一直在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战斗,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迅速启动了应急联动机制,调集公安、武警、安监、交通、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和有关技术人员赶赴现场,为及时有效处置灾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事故处置工作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江苏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指挥若定,处置坚决、果断,全体参战官兵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表现出了对群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表现出了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

感谢消防官兵出色的抢险救援工作,给予表彰。

向受伤的同志表示亲切慰问,祝他们早日康复。

四、几点启示

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熟悉演练,提高复杂情况下的作战能力。

这起事故发生在夜间的苏北农村,距离市区约30公里,农村没有照明一片漆黑,救援官兵地形不熟;

高速公路车流量大、流动性大,事故发生突然,致使现场滞留车辆多,交通严重堵塞;

现场氯气浓度高、范围大,环境险恶,使救援工作十分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使我们认识到消防部队在加强“六熟悉”的同时,还要加强主要道路沿线情况的熟悉,要经常组织官兵进行夜间、险恶环境下的训练,提高官兵在此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加强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在交通堵塞情况下的演练。

二、开展协同演练,加强组织指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这次事故参战力量有消防、公安、武警、医疗、环境、交通、化工、工程运输等多个部门和单位1000余人;

指挥层次包括地方的省、市、区、县、乡和部队的总、支、大、中队和班(组)等多个层次;

作战范围近20平方公里。

针对这种大规模、大范围、多种力量参战的大型救援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建立联动救援机制,制定救援预案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协同演练,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三、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完善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

高速公路情况特殊,灭火救援往往离不开大型起吊、运输设备。

这次事故共调用吊车3辆,大型平板车1辆。

由于肇事槽罐车超载严重,先后调集50吨吊车(淮安现有最大吨位)2辆、150吨吊车1辆。

由于大型起吊、运输设备都为企业所有,没有列入联动单位,导致调集时间长,同时受路途和行驶速度的影响,到场缓慢,从而严重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

为此,江苏省消防总队专门对全省的大型起吊、运输和输转设备进行了统计,建立了数据库,并建议各地政府将其列为应急救援联动单位。

四、建立救援物资储备库,加强器材装备配备,提高大规模、长时间救援现场的保障能力。

这次事故范围大、参战人员多、防护要求高,进入毒区的所有救援人员(消防官兵、地方党政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都要佩戴防护装备,消耗量非常大,而现场远离市区且受充灌设备的限制,补给困难,难以满足现场需要。

为此,江苏省消防总队积极提请省政府拨专款,以1.5小时的行驶时间为半径,在全省建立了5个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库。

五、加强化学品危险学习宣传,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液氯泄漏,扩散速度快,受风速和温度影响大,易在沟渠、低洼处沉积,能渗透普通衣物,危害人体。

这次抢险救援事故时间长达65小时,一线官兵由于任务重、参战时间长、体能消耗大,造成抵抗力下降,加之受条件限制(不能人人得到全封闭的防护),以至有8人轻微中毒。

当地村民因缺乏自救意识和常识(应逆风或侧风逃生),贻误了最佳时机,造成28人死亡。

为此,在处置类似救援战斗中,要强化个人防护,必须着有效的防护装备,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自救常识和方法,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抢险救援现场的战勤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起事故时间长,对通信、装备、油料、生活等各类物资消耗多、需求量大、保障要求高,且离市区远,以至通信保障不能跟上,导致现场联络不畅,油料、生活保障是分别在石化公司和高速公路管理处的积极协助下才得以保障到位。

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列入联动单位,在处置类似大规模、长时间救援战斗中,确保各类战勤保障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