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00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doc

第一节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概念与体系

目标

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比较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特点

服务对象

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对外报告会计

职能

侧重于创造价值,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

侧重于记录价值,通过核算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

程序方法

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

固定程序与方法

二、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1

概念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

2

基本指引

  1.定位与作用:

   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是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目标等内容的总结、提炼。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判断)

2.管理会计应用原则和应用主体

   

(1)应用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

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

   融合性原则:

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适应性原则:

与单位应用环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

   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

(2)应用主体

   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责任中心。

3.管理会计要素

管理会计要素

要点

应用环境基础

外部:

国内外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技术等

内部:

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信息系统等

管理会计活动工作的具体开展

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闭环

工具方法具体手段

具有开放性,应用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

信息与报告

信息:

报告的基本元素,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应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

报告:

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提供需要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的具体呈现。

按期间分类(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按内容(综合性报告和专项报告)

3

应用指引

居于主体地位,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

 开放性,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4

案例库

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实例示范;

   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单位提供直观的参考借鉴,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指导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区别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构成

基本指引+应用指引+案例库

关系

基本指引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基本指引

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原则

战略导向、适应性、融合性、成本效益

四项 

 要素

应用环境+工具方法 

 管理会计活动+信息与报告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是报告基本元素)

  三、货币时间价值

1

复利终值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F。

2

复利现值

现值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P。

例:

(F/P,2%,10)=1.2190;(P/F,2%,10)=0.8203

①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

 ②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提示】根据经济人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会用赚取的收益进行再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也是如此。

因此,财务估值中一般都按照复利方式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

3

年金终值与年金现值

(1)

年金

等期等额收付款。

期初存入叫做预付年金,期末存入叫做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

年金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每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

预付年金

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先付年金或即付年金

普通年金终值

指普通年金最后一次收付时的本利和,它是每次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普通年金现值

指将在一定时期内按相同时间间隔在每期期末收付的相等金额折算到第一期期初的现值之和

预付年金终值

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的终值

预付年金现值

指将在一定时期内按相同时间间隔在每期期初收付的相等金额折算到第一期期初的现值之和

(2)

递延年金与永续年金

递延年金

指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

递延年金终值

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

递延年金现值

指间隔一定时期后每期期末或期初收付的系列等额款项,按照复利计息方式折算的现时价值

永续年金

指无限期收付的年金,即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等额现金流

永续年金现值

指无限期地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系列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3)

年偿债基金和年资本回收额

1.年偿债基金---已知年金终值,求年金

   普通年金终值:

F=A×(F/A,i,n)

 2.年资本回收额---已知年金现值,求年金

   普通年金现值:

P=A×(P/A,i,n)

逆运算

倒数

偿债基金---普通年金终值

偿债基金系数---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年资本回收额---普通年金现值

资本回收系数---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4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

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如果以“年”作为基本计息期,每年计算一次复利,这种情况下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

 如果按照短于一年的计息期计算复利,这种情况下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2)

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其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第二节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1

概念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包括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2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1)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并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

 

   2.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等,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2)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项目

区别

成本

按产品进行归集,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等作为计算依据

费用

按会计期间进行归集,以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计算依据

1.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3.正确划分本期费用与以后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5.正确划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划分应当遵循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负担费用应与受益程度成正比。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品种法分类法 

   分批法定额法 

   分步法标准成本法

(3)

遵守一致性原则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在成本核算中,各种处理方法要前后一致,使前后各项的成本资料相互可比。

(4)

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报表的具体格式和列报方式。

3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明细账

4、收集数据并审核费用

5、归集并分配费用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4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1)

概念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指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即生产费用承担的客体。

(2)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经营特点

成本核算对象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

产品品种

小批单件生产产品

每批或每件产品

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需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

产品+步骤

产品规格繁多

适当合并产品

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各种会计、技术资料的归集应当与此一致,一般不应中途变更,以免造成成本核算不实、结算漏账和经济责任不清的弊端。

5

产品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

含义

直接材料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用于产品生产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燃料及动力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

第三节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一、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1

受益性

谁受益、谁负担,负担多少视受益程度而定

2

及时性

要及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不应将本应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费用分配给本期

3

成本效益性

成本分配所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分配成本

4

基础性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记录为依据

5

管理性

成本分配要有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提示】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进行直接材料日常核算的,期末,应当将耗用直接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1)

生产成本

借方:

反映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贷方:

反映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

期末余额:

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2)

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期末应无余额。

2

材料、燃料、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情形

方法

分产品领用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不能分产品领用

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直接材料”项目

①计算分配率

②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

(2)

账务处理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

原材料

3

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1)

情形

方法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直接人工”项目

①计算分配率

②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生产职工薪酬=分配率×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

(2)

账务处理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

应付职工薪酬

4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归集

一般情况下_,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与基本生产的制造费用一样,先通过“制造费用” 科目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提示】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