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562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酶与酶促反应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

③酶浓度和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2)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3)低温和高温都会导致酶失活(×

(4)酶的特性只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5)最适温度或pH时,酶的活性最大(√)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解析:

选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其中R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

3.人摄入的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分解纤维素,这说明酶具有(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稳定性

选B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A.酶是蛋白质

B.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选C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化学本质不同,且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等。

5.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选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6.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麦芽糖酶

选B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7.下列对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适温度都是37℃

B.只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选C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所有酶都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核心要点

验证酶特性的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

1.酶具有催化性和高效性的实验验证

(1)实验设计:

(2)典型实验:

2H2O2―→2H2O+O2↑。

①加入H2O2酶(新鲜肝脏研磨液或马铃薯片或酵母菌溶液等)。

②加入FeCl3(无机催化剂)。

③加入蒸馏水(空白对照)。

①与③对照可证明酶具有催化性;

①与②对照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3)模型的建构与解读:

项目

内容

条件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的进行

自变量

是否加入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的种类

因变量

催化效率

观察指标

到达反应平衡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结果

催化效率:

加入酶>加入无机催化剂>加水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

  [名师点拨] 对酶催化作用的认识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与模型建构

(1)实验设计

①设计思路一:

换反应物不换酶。

实验组:

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

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

②设计思路二:

换酶不换反应物。

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

(2)锁钥假说

①图中A表示酶,分解反应中B、合成反应中B和C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3)专一性模型的建构与解读

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反应物A反应。

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反应物A反应。

3.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模型建构

实验的自变量(即单一变量)为温度或pH,因变量是反应物分解的速率或存在量。

在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在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时,需先将酶置于一定的pH条件下,然后再加入反应物。

(2)模型建构

①在一定温度(或pH)范围内,随温度(或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酶活性。

③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④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温度(或pH)的酶促反应的速率可能相同。

4.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图甲表示在其他条件适宜、酶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2)图乙表示在反应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名师点拨] 研究温度和pH影响酶活性实验的两个注意点

(1)当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pH等能够影响酶活性的其他因素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时一定要遵循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择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用于鉴定的试剂也不能用斐林试剂,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加热,加热会改变溶液的温度,两者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题组冲关]

1.下面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选C 在图甲中T0时酶的活性最高,应是最适温度;

图甲中Ta是因为温度低抑制了酶的活性,但空间结构没有改变,而Tb处是温度过高,导致酶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而丧失了活性;

乙图中Tb到Tc的麦芽糖积累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温度高使酶已经失活,如果是酶活性达到最大,积累量还应该继续上升;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应是最适温度,即图甲中的T0。

2.现有三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均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A.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甲和乙实验中,酶的不同种类为自变量

选C 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试管甲和丙比较,自变量是温度,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少数是RNA,大多数是蛋白质

B.能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也发生化学反应

C.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合成

D.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选A 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与无机催化剂一样,酶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变;

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食物中的酶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形成氨基酸或核苷酸;

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2.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说明酶具有(  )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D.稳定性

选A 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说明了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是由酶结构的特异性决定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3.右图反映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

B.当温度高于d时,该酶依然具有活性

C.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一直升高

D.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a温度下的活性低

选A 由图可知,温度为b时,酶的活性最高,故该酶的最适温度是b;

温度为d时,酶已经失活;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一定温度,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直至将为0;

该酶在c温度下的活性比在a温度下的活性高。

4.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

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中b为催化该反应的酶

B.该模型能体现酶活性易受温度的影响

C.该模型中c为该反应的底物

D.该模型能体现酶具有专一性

选B 该酶作用的模式图中未涉及温度,所以该模型不能体现酶易受温度的影响。

5.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提高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使反应物断开化学键所需的能量降低

C.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增加了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选C 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

6.以下对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链

B.酶可以在死细胞中合成

C.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选D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合成;

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高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7.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最确切反映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是(  )

选B 当酶的数量一定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与B选项中的曲线图相符合。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第一步:

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步:

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并振荡试管;

第三步:

向3支试管内各滴入2滴新鲜鸡肝研磨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H可以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B.温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C.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气泡较多

D.此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

选A 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

2号pH过高,3号试管pH过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产生气泡速率较低;

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

9.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3%淀粉溶液

2mL

2%α淀粉酶溶液

1mL

反应温度

0℃

60℃

100℃

碘液

2滴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本实验探究的是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

C.淀粉溶液和酶溶液可直接混合后再在相应温度下保温

D.①③组实验结果均出现蓝色,其原因都是酶永久失活

选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如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分别控制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

0℃时,淀粉酶活性很低,淀粉几乎未分解,所以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

100℃时,淀粉酶变性失活,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100℃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

10.如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增大①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

B.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C.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④的浓度增加一定会抑制反应速率

选D ④表示生成物,在非可逆反应中,生成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而在可逆反应中,生成物的浓度会抑制反应速率。

二、非选择题

11.完成下列有关酶实验的问题:

(1)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本实验的______变量,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本实验的因变量。

此外,试管的洁净程度、是否准确滴加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等都是本实验的______________变量。

(2)在37℃、pH=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作催化剂所释放的氧气量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想使用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那么本实验的原

理有:

①淀粉遇碘后,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复合物。

②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______________(填“显”或“不显”)蓝色。

③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后,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酶的活性。

(1)根据题意分析,自变量是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而试管的洁净程度、是否准确滴加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等都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2)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所以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作催化剂所释放的氧气量多。

(3)①淀粉遇碘变蓝是因为形成了蓝色的复合物;

②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③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后,若不变蓝,说明淀粉已经水解,酶的活性高;

若变蓝或蓝色变浅,说明淀粉没有水解,则酶失活或活性低。

答案:

(1)自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无关 

(2)酶具有高效性 (3)①蓝色 ②不显 ③溶液是否变蓝色及蓝色的深浅

1.科学家证实:

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在适宜条件下,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而蛋白质不具有。

这一结果表明(  )

A.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B.RNA具有催化作用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选B 将该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后,剩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剩余的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来提高反应速率

B.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并不适合该酶的长期保存

C.酶在一定pH范围内才起作用且受pH变化的影响

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

选A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应该是其作用温度,酶的保存要保持其低活性,一般在低温下保存;

pH过高过低,都可使酶失活,故酶在一定pH范围内才起作用且受pH变化的影响;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

3.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具有催化作用

C.酶都具有消化作用

D.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选B 酶是蛋白质或RNA;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具有催化作用,而不是消化作用;

酶是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

B.酶的合成不需要消耗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D.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选A 许多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

5.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A.甲酶已失活

B.甲酶能够抗这种蛋白酶的降解

C.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选A 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酶的活性不变,说明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乙酶用蛋白酶处理后,随时间推移酶的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蛋白酶使乙酶分子结构改变,从而降低了乙酶的活性。

6.下图1是麦芽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2是在麦芽糖含量一定、最适温度和pH时,麦芽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为a和d时,麦芽糖酶失活

B.温度为c时,e点不变,f点右移

C.温度为d时,e点为0

D.若温度由d下降到c时,e点不变,f点左移

选B 温度为a时,麦芽糖酶活性降低,不会失活;

温度为c时,酶活性比最适温度时低,反应速率降低,但生成物的总量不变,故e点不变,f点右移;

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并不改变原来的反应,温度为d时,酶失活,但反应依然能进行,故e点不为0;

若温度由d下降到c时,酶的活性不能恢复,f点右移。

7.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m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产物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m生成产物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物质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选D 如果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显著,改变酶促条件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减弱,达到活化状态需要的能量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8.[实验探究]某同学为验证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制定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回答:

实验方案:

a.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b.在A、B、C、D、E5支试管中各加入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c.然后再各加入10mL的3%可溶性淀粉溶液。

d.在A试管中加入2mL2%盐酸,B试管中加入2mL5%盐酸,C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mL2%氢氧化钠,E试管中加入2mL5%氢氧化钠,摇匀。

e.实验进行5min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

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

将加入5支试管中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

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①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曲线甲是第_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a、b两点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实验中c、d顺序不对,应先进行d再进行c。

②没有对温度等无关变量的控制,步骤e应改为:

将5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恒温水浴中,进行实验5min后测定试管中淀粉含量。

(2)①pH 可溶性淀粉的变化量 ②二 甲与乙所用时间相同,但甲分解的淀粉量较少,说明甲中所含酶的量较少 ③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酶的用量不同,相同时间内分解的淀粉量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