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五和第六单元4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五和第六单元4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五和第六单元4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
1、联系生活,感知平行四边形。
2、自主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平行四边形(出示教材插图)。
你能指出每幅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
教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看,这就是平行四边形。
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请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材料,动手试一试。
谁来展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
还有谁有不同方法制作的?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讨论制作出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板书:
特征)
你是怎么发现的?
我们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学生指一指。
学生举例。
学生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学生汇报。
(在钉子板上围;
在格子纸上画;
用小棒摆……)
学生讨论,汇报:
(1)两组对边平行
(2)两组对边相等
学生验证。
学生口答。
三、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指着黑板上平行四边形)你能在平行四边形上分别指出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吗?
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上下两条对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你能量一量吗?
(把直尺与平行四边形的边不垂直放置)这样量行吗?
(仍不垂直放)这样量行吗?
那该怎样量呢?
谁能到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我们沿线段来量。
师生合作画线,边画边说: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条边之间的高。
谁来量一下距离。
小结: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高、底)
底和高是对应的,如果用另一条边作底,高应该怎样画呢?
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
指名到黑板上画。
指名上黑板量。
学生读书上的内容。
学生在书上画。
学生独立测量,指名口答。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鼓励不同拼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
你是怎样剪拼的?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你知道吗”学生读后提问:
阅读这篇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动手拼,教师巡视。
先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移动其中1块改拼成长方形。
体会变化前后面积相等。
操作后小组交流:
关键是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去剪。
学生分组按要求操作比较得出: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且相等,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五、评价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你还有哪些收获?
评价总结。
六、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认识梯形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46—49页。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画梯形的高。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特征,促进学生的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红色线段围成的是什么图形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告诉学生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梯形。
(出示教材插图)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
认识梯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梯形特征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3、教学“试一试”
4、认识等腰梯形
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梯形?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请拿出刚才做好的梯形,你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呢?
动手画一画、量一量。
梯形的各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请先阅读课本第47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并观察右边图,说一说梯形各边的名称及梯形的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上底
腰腰
下底
你能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吗?
完成试一试。
第二个梯形高在哪里?
为什么第二个梯形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呢?
像这样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出示等腰梯形)这个梯形与我们刚才做的梯形有什么不同呢?
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
请同学量一量书上47页中间的那个梯形。
我们把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作品。
学生讨论得出: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学生口答后独立操作并交流画法。
学生阅读课本后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所画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
学生动手量。
因为梯形的一条腰与梯形的底相互垂直。
学生测量。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哪些是梯形并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开动脑筋找一找,能在图形中找到几个梯形?
看谁找的多?
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拼一拼,再在小组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你把这个梯形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画出几个不同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画一画。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按要求完成后思考: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6、完成思考题。
同桌合作,尝试找梯形。
学生拼好后交流。
学生画好后交流各自画法。
学生按要求操作后交流、汇报。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梯形,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练习与测试
找规律1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50—51页。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按顺序有条理的搭配,总结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老师要在两位女同学中选一位女生代表去参加活动,你知道有几种选法吗?
如果要从三位男同学中选一位代表有几中选法?
如果要从这五位同学中选出一名男生代表和一名女生代表,有几种选法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活动
2、有序探究
3、引导发现规律
同学们喜欢木偶娃娃吗?
瞧,小明正在商店里买木偶娃娃呢。
(出示教材插图)小明要从这三个木偶中选购一个,并且要在这两顶帽子中挑选一顶,搭配起来。
你能知道小明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试一试。
各小组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
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因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2种不同的帽子,3个木偶娃娃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也可以先选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2顶帽子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
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出示表格:
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
木偶数
帽子数
搭配种数
3
2
6
4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
你能发现木偶数、帽子数和搭配方法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合作,动手搭配集体交流:
你是怎样选配的?
你认为有几种选配方法?
学生动手连一连,并说说具体的连线方法。
学生交流:
有条理地操作或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
学生讨论并交流:
木偶的个数×
帽子的顶数=搭配方法的种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导入部分的问题
现在你知道如果要从这五位同学中选出一名男生代表和一名女生代表,有几种选法?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图中有次序地指出各条不同路线,再引导学生总结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有些什么衣服?
穿衬衣和裙子,有几种不同穿法?
穿衬衣和裤子呢?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指名口答。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答案并说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什么样的事物中找规律?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规律的?
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找规律2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52—53页。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探索排列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探索排列的规律。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军、小明、小红三人是好朋友,他们准备排成一排合影留念(出示教材插图)。
该怎样排呢?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找事物排列的规律”。
学生自由发言。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2、教学“想一想”
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在小组内探索,要求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小军、小明、小红;
小军、小红、小明;
小明、小军、小红;
小明、小红、小军;
小红、小明、小军;
小红、小军、小明;
在排列的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
小军站在左边第1个,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小军、小明、小红;
小军、小红、小明);
小明站在左边第1个,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小明、小军、小红;
小明、小红、小军);
小红站在左边第1个,也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小红、小明、小军;
小红、小军、小明);
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
如果用A、B、C代表这三位小朋友,你能把各种排法表示出来吗?
ABCACB
BACBCA
CABCBA
仔细观察上述排列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能列式计算吗?
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你们每次选2人,选法有几种?
选好2人后照相排列方法有几种?
由此你想到什么?
小组合作探索不同排列的方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排列的方法
学生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学生回答后板书:
3×
2=6
小组合作探索不同的排列方法。
全班交流,肯定用符号排列的方法
学生口答:
2=6。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用8、2、5三个数字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吗?
讨论:
通电话的是这3个人,寄节日卡的还是这3个人,都是“3”人,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独自完成后汇报答案。
学生读题并用连线的方法排列出比赛的场数。
弄清题目要求,解决两个问题;
独立完成后展示、讨论。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