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37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 说明文阅读题型讲析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一是直接考查,二是间接考查。

间接考查重点让学生审清题意,明确考查方向。

【答题思路】

1.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分清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

在明确了说明对象后,要从文章的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

(另外,有的文章特别不容易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让学生找出说明说明对象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中往往含有对其特征的说明)

【典型例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

(共8分)

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

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

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

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

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

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

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

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

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

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

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

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

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解析】文章思路明晰,条理清楚。

题目难度不大。

首先,我们很容易判断出说明对象是北京长城;

其次,文中的中心句还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也会有所忽视,尤其是从第②段中概括北京长城的特征,包括北京长城建设得最早和建设得最完备。

因为建设得最完备在段中,会容易漏掉,这就需要学生边读文章便画出其中说明说明对象的句子。

【答案】18.答案要点:

①建造最早,建设得最完备、(最坚固);

②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③是护卫京城等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

④自然景观丰富。

(共4分。

共4点,每点1分)

【典型例题二】

阅读《氮动力汽车》,完成第

18—19题。

氮动力汽车

①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内,一辆试验汽车在缓缓地行驶着,它的尾部释放

出缕缕白色烟雾。

但是,它一点儿没有给大气带来污染,因为从尾管中排出的除了氮气之外别无其他物质。

这辆汽车的轮胎是用氮气充成的。

大家知道,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用氮气充胎不但可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而且能够节省不少汽车燃料。

采用氮气充胎还能够有效防止胎压不稳,降低爆胎的几率。

②这辆试验汽车称为“液氮2000”,它是将液态氮转化成气态氮而获得动力的。

这项技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用这项技术甚至可能使汽车靠空气来驱动,因为空气的含氮量为78%。

③“液氮2000”,是靠低温的液态氮被外界空气加热到沸点-320℃以上,转化成气体后所产生的压力作为驱动的。

在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怎样使形状和普通汽车散热器相似的热量交换器的外部不结霜。

由于流过热量交换器的液氮温度极低,所以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导管外壁上,阻挡了气体的流通。

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个聪明的方法,即管道相互套入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液氮在曲折往复的三重互套导管内流动,当到达最外层导管时,它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使导管外壁保持在水的冰点以上了。

④可是,“液氮2000”的性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它的最高时速是35公里,耗用4.5升液氮仅行程300米。

即便如此,它的创造者们还是把它看作是电瓶汽车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他们说要为人们提供一

种和电瓶汽车相匹敌的车种供人们选择。

液氮汽车的最大行程是同等重量的电瓶汽车的三倍,并且它不会产生诸如必须处理电瓶废料等问题。

⑤“液氮2000”研究小组宣称,它的引擎经过改造后,能够将效率提高到4.5升液氮行使5~6公里,使能耗降至和汽车不相上下。

在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这种汽车不仅能够使空气保持清洁,还会提供另一好处,即免费空调。

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低温汽车将会使市区的小气候格外凉爽宜人。

18.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氮动力汽车的三点优势是什么?

【解析】文中没有明确的表述氮动力汽车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去文中提炼并概括。

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到描述氮动力汽车的句子:

没有给大气带来污染;

可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

能够节省不少汽车燃料。

所以可以从中概括出氮动力汽车的优势是:

安全性高、节省燃料、改善环境。

【答案】①安全性高②节省燃料③改善环境(共3分。

共3点,每点1分)

二、文章的行文思路

2013海淀二模:

18、文章第②③两段介绍了鼎的历史、、、等内容。

2013房山一模:

18.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按要求填空。

选文先从生活实例说起,引出了(不超过8个字);

接着具体说明了(不超过18个字);

在对“传统智慧”合理性解说后,指出(不超过14个字)。

这类题重点考查文章的说明思路,我们只要把握住了文章每一段或每一层说明的具体内容即能回答。

难度不大。

【答题方法】

1.分层(根据题目对文章或段分层)

2.概括段意(可用抓中心句和关键词法)

3.对应填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

(7分)

①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

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做法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③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位名叫奈留波夫的研究生。

1901年,他在种豌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豆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

经过大量的实验,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激了豌豆苗的生长。

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

又过了几十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果中分离出了乙烯。

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④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⑤现代的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

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

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才有作用。

不管是它本身,还是受它刺激成长的蔬菜水果,对人的发育都没有影响。

(选自云无心《你吃的食物里有没有激素》有改动)

选文先从生活实例说起,引出了(不超过8个字);

【解析】这个题目难度偏中上。

难点一在于我们需要结合段落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来分析,重点概括内容;

难点二是字数的限制。

这就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把握文章的思路,并且善于找关键词句来回答问题。

【答案】18.说明对象乙烯(植物激素);

乙烯的催熟作用及其天然性的发现过程;

乙烯(植物激素)不会促进人发育的原因(或:

乙烯对人的发育没有影响)评分:

本题3分。

每空1分。

阅读《公道杯为何“公道”》,完成第17—19题。

(共7分)

公道杯为何“公道”

①公道杯是古代的一种特制酒杯。

明洪武年间,御窑厂成功烧制了“九龙杯”进贡给皇帝朱元璋。

在宴会上,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宠臣多喝点酒,特命人给他们的“九龙杯”中斟满酒,而将几个总是直言进谏大臣的酒斟得浅浅的。

不料,满杯中的酒流失殆尽,而不满杯中的酒却点滴未漏。

原来,此杯甚为公道,只可浅平,不可过满。

皇帝为谨记从此杯的“公道”所得的启发,便把“九龙杯”改名为“九龙公道杯”。

历史上也把它称作“戒盈杯”、“平心杯”。

②“公道杯”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又一体现。

③公道杯为什么公道呢?

其玄妙就在杯内——它巧妙地运用了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是指密闭在弯管中的液体,在弯管两侧端口压强不同时,就向着压强较小的一侧流动。

以用橡胶管给鱼缸换水为例:

拿一根较长的橡胶管,将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在另一端吸气,由于吸气端气压减小,水会进入到橡胶管中。

当水充满橡胶管时,堵住吸气端,然后将吸气端下垂到鱼缸底端以下,放开吸气端,由于伸入鱼缸中的一端水位高,压强大,水会由压强大的一边流向压强小的一边,鱼缸中的水就会自动流出了。

④公道杯为什么不能装满酒呢?

原来,公道杯内部立着一个龙形的装饰物。

装饰物中空,里面藏着一根倒U形的虹吸管。

虹吸管右端比左端稍高,与杯中酒连通,左端穿过杯底与杯外大气连通。

当杯中酒低于虹吸管顶部时,杯中酒还没有充满虹吸管,虹吸管内的酒只能停留在倒U形的右端,酒不能从杯底排出;

若酒等于或超过虹吸管顶部,虹吸管内充满了酒,并且右端偏高、压强大,此时,酒从虹吸管左端的杯底排出,直至杯内酒与虹吸管右端管口平齐为止。

⑤公道杯装酒极限高度只能与虹吸管管顶齐平。

过少,公道杯不能排酒;

过多,酒会泄漏殆尽。

若公道杯开始排酒时即停止倒酒,那么,公道杯每次装酒量是一致的,所以很是公道。

  ⑥其实,中国人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

东汉张衡发明的天文计时仪器——漏水转浑天仪中就运用了虹吸管类器件引水;

四川人在北宋就开始利用虹吸原理制作“竹笕”来输送盐卤;

人们还应用虹吸原理制作了“唧筒”进行灭火。

虹吸原理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也比比皆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瑞典的几位科学家甚至把虹吸原理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去,在管道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8.文章第④段说明“公道杯为什么不能装满酒”时,首先说明公道杯,然后说明公道杯。

(2分)

【答案】18.内部构造虹吸原理的应用

3、细节内容理解

2013朝阳二模:

19、日本地震学家预测“东海大地震”发生的依据是什么?

2013大兴二模:

18、阅读②~③段,具体说说你对加点词语表述内容的理解。

这类题的考查比较灵活,也是真正考查学生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细致地分析内容,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并结合文章内容适当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1.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相关内容

2.结合上下文,分析关键词句,明确答案

注:

也可关注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看看具体说明的内容,来验证问题的答案是否准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

(共7分)

①1979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自1857年以来已发生了6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22年。

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1988年左右。

1984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1985年4月发布预测,有95%的把握认为,在未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不晚于1993年1月。

②地

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

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尔德实验”。

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在旧金山和洛杉矶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

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比预测的晚了11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

日本在1965年已开始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1978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信在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

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尔德实验”类似。

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

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

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他

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

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

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

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

⑤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

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

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大范围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这是不可

能的。

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

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而且一般都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能把前兆与地震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

19.日本地震学家预测“东海大地震”发生的依据是什么?

【解析】从题意中可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

从这里我们即可明确答案:

日本东海地区有规律地每隔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

【答案】日本东海地区有规律地每隔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

阅读《走近反式脂肪酸》,完成第20—21题。

走近反式脂肪酸

①路过西点屋,诱人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

人们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力——吃一块奶油蛋糕吧。

正在此时,你的脑袋也许会飘过一丝疑虑:

公众近期关注的反式脂肪酸问题是不是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身体?

诱人的奶油蛋糕,还能吃吗?

吃了之后,会生病吗?

②反式脂肪酸也称反式脂肪,它可分两类:

一类是天然的,一类是人工制造的。

前者是牛羊肉和牛羊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不高,经过研究证明对人体没有危害;

后者是在油脂加工和烹调过程中产生的,过量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③人工制造的反式脂肪分为“有意生产”和“无意生产”。

“有意生产”始于1910年的氢化技术,它可以让植物油具备动物油脂的功能,就是氢化油,后经研究证实,氢化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无意生产”的反式脂肪酸,是在油脂加工或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只要是液态油脂,都富含各种“不饱和脂肪酸”,用180℃以上高温长时间加热,比如油炸、油煎等,都会产生反式脂肪。

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就越多。

因此,长期、过量食用反式脂肪酸,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④植物油氢化后常温下呈固态,氧化稳定性好,口感佳,可塑性好。

含氢化油的植脂奶油在烘焙行业用得十分广泛,它容易打发、能很好地保持蛋糕的形状,吃起来有奶香味。

烘焙点心用的起酥油多为氢化植物油。

因此,在奶油蛋糕、奶油面包、曲奇、炸薯条、薄脆饼、油酥饼、麻花、沙拉酱,尤其是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干、泡芙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

香香滑滑的奶茶、咖啡伴侣、冰淇凌、人造奶油巧克力中也不例外。

⑤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需要多加辨别。

如果在食物标签中看到含有氢化油、植物奶油、植脂末、奶精、人造奶油等,就要小心里面是否会含有反式脂肪酸。

特别是所谓的“奶精”,其实一点牛奶都不含,是氢化植物油和糊精、香精、乳化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

植脂末的本质也是奶精。

在咖啡伴侣、奶茶中奶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巧克力配方中所标注的代可可脂、类可可脂,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造的氢化植物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⑥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比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还要糟糕。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摄取反式脂肪酸会加快认知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

我国一项涉及20个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如果以每天摄入0.5克反式脂肪酸为基础,每增加0.1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会增加1倍。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Ⅱ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

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20.选文第②段说人工制造的反式脂肪酸“过量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仔细阅读选文,具体说说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案】20.会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易导致血栓形成;

会加快认知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

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

会诱发肿瘤、哮喘、Ⅱ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

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共3分,意思对即可)

语言结构

一、说明文语言

2011昌平一模:

18.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这几个字不能删

去的理由。

2011东城二模:

18.阅读第⑥段,结合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专家做过试验”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这种题目的特征,它突破了我们在初一初二阶段常考的“某个限制性词语不能删去”这种题。

而要解决这样的新题型,一方面需要结合我们对短语的判断,另一方面需要弄明白这几个字在句子中所说明的内容。

1.从短语形式的角度,将这几个字分节

2.判断分节后的词语所说明的内容

说明的内容:

①说明对象(what)

②人(who)

③时间/时候(when))

④原因/条件(why)

⑤方法(how)

3.还可从将短语作为一个整体,判断其在画线句中所说明的内容或起到的作用,如使文中观点的含义不明确或无法照应/呼应前面的内容等。

阅读《节能背后的隐患》,完成第18—19题。

节能背后的隐患

①2008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灯,数量众多的含汞节能灯在寿命到期后被当作普通垃圾抛弃处理,带来污染隐患。

仅2006年国内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瓦标准荧光灯就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达70-80吨。

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

②节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

节能灯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5倍,

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到80%,使用寿命多4倍至6倍。

推广节能灯可以有效节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节能灯灯管中含有重金属汞,一旦灯管破损,汞外露,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③尽管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只有0.5毫克,但是它污染环境的威力却大得惊人,可能会污染到1000升水。

如果按每只节能灯平均污染1000升水来计算的话,中国每年至少有6000亿升水遭到汞污染。

而如果汞侵入到土壤里的话,就会污染到植物、农作物。

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的水受到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

当水资源遭到汞污染后,人类和其它动物饮用后将会产生慢性中毒,医学界称之为水俣病。

患者手足协调失常,甚至会出现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视野缩小等病症;

重者会出现如神经错乱、思觉失调、痉挛,最后死亡。

④汞和汞化合物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

还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传播,因其流动性非常强,在沉降之后,还会进一步转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鱼类体内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⑤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有近2000家,年生产节能灯24亿只,年消耗节能灯多达8亿只。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取消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预计在2015年左右,仅中国市场节能灯的年需

求量可达20亿只左右。

而这些节能灯一旦报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答案】如果删去“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其一,就不知道是谁“污染水及周围土壤”;

其二,废弃节能灯“污染水及周围土壤”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其三,去掉“一只”也就无法说明汞污染环境的威力大的惊人。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

(共6分)

①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

浩瀚的大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据专家测算,仅水产品一项,海洋每年就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能满足300亿人的蛋白质需要。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