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20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第三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我校自2013年开始,目前承担的省市实验试点项目——温州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试点学校,获得了市优秀项目奖;

以温州市数字化示范学校为基础申报的省数字化示范学校创建已被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所接受,自2013年开始,正在接受为期三年的创建考察;

2014年底学校成为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率先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2015年初学校被确定为温州市小班化教育推进的试点学校,学校制定了小班化教育推进的实施方案,目前按方案,正在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探索工作。

(二)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学校领导力提升机制尚未建立。

教育教学是一个团体协作的任务,学校领导力在这个任务中起着重要的统筹协调的作用。

然而,由于学校在近三年经历了初高中分设,由一个完全中学转变为义务教育初级中学。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人事的巨大变动使得学校的教学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德育领导力提升的机制尚需研究与确立。

2.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成果尚未常态化。

学校在近三年一直努力进行以“学为中心“的“学、做、教三位一体”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通过领队教师开出示范课,每一个教师开出达标课等方式来落实课堂教学变革。

但是,这一课堂教学变革所持续的时间仍然是较短暂的,还未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经受时间的考验,真正成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未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

由于学校办学体制的三次变更,目前学校初中教师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任教师与职员比例都严重失衡,高层次骨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教师队伍整体成长水平。

而学校近几年新进了许多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尚未形成成熟的机制,学校也缺乏领军式的学科带头人。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科研文化尚需进一步打造。

4.社会认可度不够带来的初中生源的差异性。

初中学校初一招生,虽然是分辖区,就近入学。

但客观上还存在着家长可以用房产证(多个房产的家长)或购房择校,以及去民办学校择校的现实,这对办学质量还没有得到家长认同的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与新温州人孩子的加盟是无法回避的。

这种生源的不确定性也是学校发展需要直面的因素。

就每年七年级新生的家长情况分析,70%多的家长从事个体、或私营企业工人、环卫工人。

40%多家长租住在城郊的城中村,学生在家里没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房间,更甚者有20%的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学习书桌;

就七年级学生小学升初中报名单上的小学毕业成绩看,小学毕业成绩为E的有10人,为D的有10人,成绩空缺不明的有60人,成绩三A的有120人,成绩是B有50人,成绩是C的也有50人。

学生小学成绩最差的是英语学科,有20%学生的英语是零基础。

大多新温州人子女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缺少教导、心理自卑,但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高,对老师、对学习改变命运寄予厚望。

5.课堂实际教育目标重智育、轻育人。

当前中考以分数为指向的情况下,学校教师的课堂实际教育目标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常常背道而驰。

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非制约因素)课程整合的改革尚需深入研究。

立德树人的有效实施机制尚未建立。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秉承学校“十二五”前三年的良好发展态势,面对高初中分设后成为一所完全独立的初级中学,学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有条件专注于初中段教育的发展。

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因为我们存在的制约因素,我们不能忽视学校基础层面的管理,我们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好方方面面的基础性保底工作。

我们更要高瞻远瞩,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胸怀,把握学校新的发展机遇,立足公平化、个性化、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终身化等六个要素,谋划在新的五年时间里,把学校办成现代化的精品初中。

二、学校“十三五”发展的理性思考

(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另外,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

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据此确定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人格素养、学习素养、思维素养和实践创新素养。

(二)办学理念

在结合学校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学校提出了“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

“特色办学”不同于办学特色,是指在办学过程中,要在细心把握教育规律同时,精心设计、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独具匠心有创新性地办学,借此来打造学校特色。

“学与做”项目源于我国小学实施的“做中学”科学探究项目,我校将其发展为中学阶段的“学”与“做”,其核心思想在于“知行合一”,她将是我校今后办学的实践指导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我校办学思想及办学理念密切关联。

德育方面通过德育课程建设体现“学”与“做”的融合并进,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做后再学”的教学理念。

在实施步骤上,学校先创建几个“学与做”特色项目,逐步形成项目——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达到以“学与做”品牌作为学校现阶段发展概念的目的。

“质量立校”是基于学校未来5年要打造市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这一发展方向提出的办学理念。

学校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指的质量是指学校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中考质量同时,努力追求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在体育、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学校教育要体现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合理性,尝试建立“促进有效学习”的保护性评价机制,不以牺牲师生的休息、锻炼、阅读时间为中考质量的代价,努力减轻教师教学的心理负担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三、总体规划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以创办学习书园、创新乐园、精神家园的学校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

现代学校制度完备,运转机制有序高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与做”办学特色鲜明,学生具有较高学习素养与实践创新素养,老百姓有口碑,社会普遍认可的新优质学校。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具有健全人格、较高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能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时代新人为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基础。

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这样的核心素养反映的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具体而言,本校把人格素养、学习素养、思维素养、创新实践素养等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本校“十三五”、以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价值追求。

人格素养,指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能正确处理对自己、对生命、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系。

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

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

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

有关心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在学习素养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学习素养培养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渴望知识的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的学习精神”。

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健康素养从属于人格素养,但健康素养是生命存在的保证,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前提。

没有了健康,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无从谈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而健康素养指学生具有对健康的科学认识,合理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有参与体育运动的爱好与习惯,当然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思维素养就是人思维品质的水平,主要指思维能力,包括归纳、演绎、比较、分析、想象和创造等能力。

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也影响个体获取基础知识的程度。

高阶思维品质是支持个体在各个领域内积极发展、创造出社会价值的重要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和培育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一关键时期,人的思维发展不仅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

思维品质训练又是目前学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

教育的意义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生物人成为社会人,最重要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

创新实践素养,是人格素养和学习素养的展示,是思维素养的表征。

创新实践素养是新世纪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解决问题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学校所有课程的学习不存在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

由此可知,上述这些素养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人的一生生活与发展,关乎个体生命品质、气质和价值的提升,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才能保证学生一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能够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21世纪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所需的,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学校在未来的五年将本着以促进学生最优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制定一系列现代学校制度。

1.整合管理要素,实施分部管理。

年级段管理的优势在于学生活动管理与班集体建设;

教研组管理的优势在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整合年级段资源、教研组资源,以及行政处室管理资源,逐步建立实施分毕业部、基础部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

2.继续坚持教代会民主讨论形成合理学校制度的方式。

由此制定出来的学校制度力求做到坚持刚性约束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努力改变单靠行政指令落实工作任务的做法,努力把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需求结合起来,以保证各项制度建立的民主性和人文性。

(二)形成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1.利用校本培训落实完善梯队型校内研修班。

以现有各级各类教师在职培训为依托,以新教师培训、骨干培训、全员培训三大途径为主,确定“高端研修班”、“中端研修班”、“班主任研修班”、“温州三中未来名师研修班”四种专业引领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

坚持以“朝晖讲坛”促进教师自我研修、读书交流,鼓励支持教师开展“读名著品经典”活动;

周期性组织全体教师参观学习先进学校经验,注重输入课堂教学持续发展的新活力。

2.实施开展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培养方案。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把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理论与经验方法,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教师有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意识和理念,有主动自觉研究小班化教育教学规律的内驱力。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加强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工作。

3.形成特色化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督导制度,从过程与结果两个纬度出发,推出学校特色化的骨干评价标准。

出台并实施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方案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

每两年进行一次“温州市第三中学名师”、“温州市第三中学一专多能教师”、“温州市第三中学未来名师”评选,对已经当选的教师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复评。

4.培育优秀班主任队伍。

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发挥本校三位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班主任工作绩效在推先评优、职称评定中的优先原则,创设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氛围;

探索把一定年限的班主任岗位工作经历作为职称岗位评定的必要条件,调动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形成以“班主任故事会”、“班主任沙龙”为平台的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分享与案例剖析制度,发现三中班主任先进事例,促进班级特色管理模式的形成;

探索“心育-德育”相结合的科研实践,打造“能做能说能写”的三中班主任典范。

(三)实施“核心素养”培育

1.构建“核心素养课程”。

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适应社会发展基本能力为目的,通过学科渗透、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等三大途径体现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律"

和"

自主"

意识,从知识、行规、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形成七年级到九年级递进式课程目标;

设置习惯养成、情感体验、生命安全、营养卫生等方面的课程,建设科、体、艺特色社团;

重视后进生转化和弱势群体教育,五年内构建“班班行规达标,生生品德提升”的年级段分层达标式学生行规养成体系。

2.继续实施“向日葵评价计划”。

以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目的,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递进式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为三中的每一位学生创设获奖机会。

结合学生的成长记录册,日常生活及学习情况每月进行“向日葵之星”的评选,将“向日葵评价计划”融入学校中学生军校、中学生团校的建设之中;

促进学生“好学、礼仪、环保、和谐、健体、特长”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特长个性发展。

(四)深化“学、做、教”学习型课堂教学变革

2013年以来我校实施的《“学、做、教”三位一体学习型课堂教学变革》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在建设新优质化学校的过程中,要借助华东师大专家组的指导力量,进一步深化《“学做教”三位一体学习型课堂教学变革》的课题研究工作,完善“情感调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点拨释疑、检测反馈”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鼓励教师在课堂变革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突出落实人人参与、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学习方式,重视学习能力培养。

探索研究并实施有效小组合作的指导方法和“问题跟踪”的指导策略,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

1.完成教学规范的转型。

以合格“常态课”为基准,严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底线,要求每节常态课上成质量合格的课,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

逐步形成三中“学做教——三位一体学习型课堂”形态。

2.有效推进课堂变革。

开展以“学做教”三位一体学习型课堂构建省级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

我校将继续通过创设变革环境;

借助外力;

持续跟进培训指导;

项目研究引领和评价激励等五大策略,深化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

3.建立学科特色校本研修方式。

探索并形成与“促进有效学习”相匹配的集体备课范式,注重教学反思,围绕学科组研究主题落实“学为中心”核心理念;

探索多样化的校本研修听课机制、常态化的学科磨课评课机制,形成三中特点的“促进有效学习”的研修模式。

以学科特色项目“精品校本课程、精品课例、命题特色、作业设计、学科小课题研究”等为载体建设特色学科。

4.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机制。

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的优生培养和学困生转化机制,形成多元的教育教学模式;

逐步完善“基于‘行为改进’的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案,加大对毕业班的教学管理,通过建立校长领队制的毕业班学科指导小组,追求精细化管理;

积极实施学生作业的校本化开发;

倡导学科教师开设学习方法辅导课,以“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训练为切入点,强化规范性、互动性、及时性的学习要求,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别创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

注重因材施教、分类分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

(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但是,这一体系还停留在具体的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停留在操作层面。

在未来五年,我校将根据实际情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发展特点为依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该德育体系构建包括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构建,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并且在德育工作中注意中小纵向衔接以及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

1.编制并实施“温州市第三中学校本德育课程”。

以遵循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想品德发展特点为依托,整体规划构建一至三年级德育工作体系,在多年老师们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将学校目前所形成的晨会活动系列,社团活动系列、四节活动系列、德育评价系列等内容融合进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中,并制定我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德育纲要及主题内容。

2.全员德育工作机制。

德育工作是一项整体化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应该领导重视,主管领导落实,而且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应有育人要求,因此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整体育人思想,构建全员德育工作机制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今后五年里要利用值日工作、学生活动、家访、谈话、跑操、就餐管理、学科教学德育等方面工作,构建可操作、可评价考核的全员的德育机制。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共同体。

从五个方面实施家校联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教师家访),学校的家长学校已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

充分利用社区、名企的优质德育资源,建立一批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学校和本土的特色发展来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发挥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让全体学生“主体参与、亲身体验、情感内化”,实现养成健全人格的育人目的。

(六)、构建“学与做”课程体系

1.促发展——打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在我校“学与做”科技特色课程的基础上,打造3-5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群,这些课程要设立“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课程实施需要40%的课程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30%是问题导向的小组合作研究提高自主发展合作能力,30%课时是基于市内外展示或比赛的集训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2.成体系——完善课程开发开设、实施、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学与做”学习型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开发开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课程开设包括每周28节的基础性课程,2节选修课程,1节校本化拓展性课程,每学期50课时的综合实践,包括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50课时的德育课程,包括四大节,晨会,主题班会等。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主要设计拓展性课程,改善目前选课系统,寻求更加便捷,快速的选课软件和系统,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实践快速选课。

根据学校星级选修课评价制度进行选修课的考核和评价。

3.优资源——打造“一专多能”的骨干教师团队和一流的课程资源

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我校已建成的各类28个功能室的资源优势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学与做”课程资源,打造我校特色课程。

加强引导和组织培训,各科老师参与到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中,让5门主课教研组老师开出有学科特色的知识拓展类课程,培养打造20位“一专多能”的课程实施骨干老师。

4.走班制——探索分层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探索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习,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

分层走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七)、深化“学与做”文化建设

承继并发扬学校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

在秉持“厚德载物,知行合一”校训的基础上,浸润“温馨和谐、文明有序”的校风,弘扬“学高身正,敬业爱生”的教风,倡导“勤思善习、乐学好问”的学风,形成良好校园氛围。

1.塑造人文科学物质文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维护好现有现有环境文化设施,在精细化改进方面下功夫,在提升品位方面下功夫,在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能方面下功夫。

学校将精心建设“书法篆刻活动吧”、“温籍名人文化长廊”、“科技创新乐园”、“教师健身场馆”、“教师休闲书屋”、“翠锦园校史馆”等标志性校园建筑;

办好学校校报校刊和校园网;

重视读书环境建设与氛围营造,让读书活动成为师生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落实学习书园的创建,努力打造三中校园文化形象,为师生的文化自觉奠定基础。

2.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十三五期间,秉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整理现有的学校管理制度,重新修编学校制度管理手册。

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的教育工作,积极培养教工自觉遵法守规的文化自觉,提高制度的自我约束力。

深化育人模式的改革,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