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91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x

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六西格玛管理中的σ是一个希腊字母,读作“西格玛”,在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是用来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值波动大小的参数;σ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质量要求的目标值、规格限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对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种度量。

6σ水平意味着每100万次出错机会中不超过3.4个缺陷。

2、六西格玛管理DMAIC方法论每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中文的意思是D:

定义或界定,M:

测量,A:

分析,I:

改进和C:

控制。

3、σ值(即标准差)越大,表明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性值波动越大,对应的σ水平越低。

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就是要减小σ值,减小波动,提高σ水平。

4、六西格玛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顾客为中心,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管理,聚焦于过程改进,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无边界合作,追求完美、容忍失败。

5、六西格玛管理的目标是又“精”又“准”,所谓“精”就是波动小,所谓“准”就是接近目标。

6、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问题解决和成本降低、文化变革、战略实施、员工发展。

7、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要求的程度越高,就可以说这种事物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认为该事物的质量低或差。

8、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系统的、集成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顾客满意的管理方法。

9、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加速期、成长期、成熟期。

二、问答题

1、用排列图法确定关键输出变量的原则和目的是什么?

答:

排列图是建立在帕累托(Pareto)原则之上的,即80%的结果源于20%的原因。

排列图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缺陷类型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顾客的影响,以便找出最重要的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设置优先权并定义问题/机会;确定关键输出变量。

2、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

⑴、区别。

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使产品保持已有的质量水平,即质量维持;而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质量改进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和配备必要的资源,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⑵、联系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是互相联系的。

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如何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而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首先要搞好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现有控制系统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然后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使产品从设计、制造、服务到最终满足顾客要求达到一个新水平。

3、请列举出常用的几种控制图类型及其适用数据。

答:

I-MR图(单值移动极差图)适用于单件的连续数据。

X-R图(均值极差图)与X-S图(均值标准差图),适用于分了子组的连续数据。

p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与np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适用于计件离散数据。

u图(单位缺陷控制图)与c图(缺陷数控制图),适用于计点离散数据。

4、导致质量特性波动的因素可以怎样分类?

答:

导致质量特性波动的因素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简称为5M1E。

从对质量影响的大小来分,质量因素又可分为偶然原因与可查明原因两大类。

偶然原因,简称为偶因,有的称为一般原因。

可查明原因,又称为特殊原因或系统性原因,俗称异常原因,简称为异因。

5、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浪费有哪几种类型?

答:

精益生产以消除浪费为核心思想,它和浪费(Muda)直接对立。

浪费通常有以下七种类型:

⑴、过量生产——生产的产品数量超过客户所要求的数量;

⑵、库存——存储的产品数量超过需求量;

⑶、搬运——不必要的材料移动;

⑷、等待——等待下一个过程步骤;

⑸、额外加工——由于不适合的工具或错误的产品设计所造成;

⑹、浪费的动作——不必要的走动,搬运,寻找零件,工具等;

⑺、缺陷——报废或返工。

6、控制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

(1)数据点:

(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连续型或离散型数据。

每个数据点可以代表样本的单个测量值,也可以是样本的某个统计量(如标明一组产品的平均值或者每批货的瑕疵率)。

(2)中心线(CL):

通常指的是统计量的平均值(趋势图有时标明的是中位数而不是平均值)。

(3)控制界限:

分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通常由平均值±3σ来确定。

7、国家标准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明确给出了判断异常波动的八种模式,分别是什么?

答:

⑴模式1,点出界就判异。

⑵模式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⑶模式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⑷模式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

⑸模式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⑹模式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⑺模式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⑻模式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

8、什么是合理子组原则?

答:

合理子组原则是休哈特提出的控制图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抽取样本时要使:

组内波动仅由偶然原因引起;组间波动主要由异常原因引起。

休哈特称这样得到的样本为子组。

由于子组内无异常波动,故用其估计标准差可得到较为精确的估计,且估值一般较小。

进而上下控制限的间隔也不大,从而检出异常波动较为灵敏。

为了实现合理子组原则,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短时间内抽取一个子组所需的全部个体,或者对连续生产产品进行“块抽样”。

由于抽样间隔时间短,就尽可能避免了异常因素进入子组。

9、过程能力指数Cp、Cpk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答:

(1)Cp的计算公式为:

Cp=容差过程散布范围=USL-LSL6σ=T6σs-===

(2)Cpk的计算公式为:

Cpk=minUSL-μ3σ,μ-LSL3σ=minCpu,Cpl

10、请写出样本的标准差s和总体的标准差σ的计算公式。

答:

样本的标准差s=i=1nXi-x2∕n-1

总体的标准差σ=i=1nXi-x2∕n-1å=-=

其中是各xi单个测量值,x是所有测量值的均值,n是所有测量值的总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