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86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ppt

眼底荧光造影护理配合一、概述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将荧光素钠经肘静脉注入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通过钴蓝光照射的激发,荧光素钠可发出黄绿色的荧光,借眼底检查或眼底连续照相,可动态地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主要为视网膜血管)的微细结构、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理病理性改变,对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造影前准备1、环境准备: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在暗室的环境中进行的,患者在这种环境下难免会感觉紧张、恐惧。

背景音乐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

因此在检查过程中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曲子,以改变人的心情,分散注意力,有助于患者放松。

2、医护人员的准备:

医护人员给患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其仪表、举止、言行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科患者由于视力低下,听觉器官代偿性的发达,对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十分敏感;他们仅凭借各种声音就可以辨认人、品评人和观察人。

这决定了语言和各种动作声响,在眼科护理工作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和患者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注意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在指导患者配合检查过程中,切忌大声谴责患者,否则只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影响检查工作。

3、物品准备:

药物(荧光素钠、生理盐水、散瞳药)、5ml一次性注射器10付、头皮针5支、消毒棉签、胶布、止血带5条、碘伏、75%酒精(防呕吐用)、血压计、听诊器、急救盒、砂轮、垃圾容器、开水及水杯。

荧光素钠眼底荧光造影使用最普遍的造影剂为荧光素钠,其分子式为C20H12O5,分子量376.27,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黄色,当PH值为7.48.4时,其荧光强度达最大。

吸收波长为485520nm的光线后发射出波长为520530nm的光线。

荧光素钠可耐受高压消毒,制成静脉注射剂。

荧光素钠特性荧光素钠进入血管后,其60%与血浆蛋白结合,15%沉积于细胞表面,此两部分约占75%,发出荧光的作用较弱,其余25%在血液中呈游离状态。

荧光素不参加体内代谢,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小部分经胆道排出,约于注射后2436小时完全排出体外。

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数分钟,即可出现一过性皮肤和结膜发黄,经612小时后逐渐消退,小便发黄可持续12天。

眼底荧光造影常用量为1015mg/kg/次,成人可用0.5g,总量不超过1g,制剂有5%10ml,10%5ml,20%3ml等。

三、掌握患者一般情况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哮喘史和其他过敏性疾病;有否严重心、肝、肾疾患、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

血糖超过15mmol/L待降至正常后再行检查。

孕妇禁用2、造影前查视力、眼压、血压、散瞳

(1)检查视力是为了解患者主要病变眼,作为医生检查时的检查重点。

(2)查眼压,是了解患者有无闭角型青光眼。

(3)散瞳:

为防漏摄眼底病变区域,造影前30min可在患眼滴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待瞳孔扩至78mm才能达到摄片的要求。

如因虹膜粘连瞳孔不易扩大者则不宜做该检查。

(4)测量血压,血压140/90mmHg,年龄50岁者,收缩压可适当放宽。

(5)必要时按医嘱做血尿常规、心肺功能检查。

(6)按医嘱给予扑尔敏4mg,维生素B620mg口服。

精神紧张、思想有顾虑者可于检查前半小时按医嘱使用镇静药。

四、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详细解释说明检查前的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说明可能出现的风险。

让患者或家属认真阅读并签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同意书五、护理配合1、检查前护理

(1)在扶患者进入暗室前,应让患者有适应过程。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造影目的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

让下一个患者提前进入造影室内亲身目睹检查过程,了解配合方法,消除紧张心理。

(2)作过敏试验:

选择较粗的正中静脉穿刺,先将0.1%荧光素钠稀释液5ml缓慢静推,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行过敏试验约1020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即可通知医生。

(3)说明检查配合方法。

在进行过敏试验的同时,可向患者说明检查配合方法,训练患者眼睛向九个方位转动,以便造影过程中更好地配合医生。

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2、检查中护理配合

(1)调整患者头位和眼位:

检查患者体位是否正确,询问患者体位高低是否合适,将患者头部固定在眼底照相机的架上,嘱其眼睛睁大、少眨眼、少说话,自然舒适地保持一定姿势,配合医生调整患者头位和眼位,使镜头对准患者瞳孔。

(2)注药:

再次检查确认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按医生口令,将20%荧光素钠溶液在35s内快速推注。

注射宜快,但不可漏出,方可使进入血管之荧光素钠很快达到较高的显影浓度。

(3)注药后,荧光素钠约于注射后78秒,眼底血管出现荧光,在开始半分钟内,每12秒拍摄1片,3060秒时可每35秒拍摄一片,1分钟后每分钟摄12片至注药后1015分钟止。

必要时,可延长摄片时间和增加照片数量。

由于检查全不过程必须分秒必争,抓紧时机,因此,护士须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头位和眼位,以配合医生检查,使医生进行有效拍照。

(4)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患者常会因过度紧张而影响医生的操作,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能主动配合。

如嘱患者做有规律的深呼吸运动,呼吸的调节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同时患者的注意力也从术中转移到呼吸,注意必须是闭口深呼吸。

(5)拔针:

拔针时机:

医生拍摄间歇期间,拔针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3、检查后护理

(1)检查后出现的全身反应:

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可使皮肤暂时染色,一般在1012h后消失。

如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经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或口服扑尔敏4mg,多数患者当日即可缓解;荧光素钠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注药后患者尿液呈明显黄色,以后逐渐变淡,2436h后均从尿液排出;注药后,视物有黄色或粉红色感觉,属正常反应,短时间内会恢复正常。

(2)心理护理及指导:

告知检查后会出现皮肤、结膜|排尿发黄,甚至视物有黄色或粉红现象,是荧光素钠的特性所致为正常现象,一般在36h内经肾排出。

天后好转消退,药物本身无毒性不必担心。

六、副反应及处理有报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注射浓度和注入量有关。

本品行血管造影时总的反应发生率约0.6%,严重反应约0.4%。

总体说,检查是安全可靠的。

但必须做预防副反应的处理的应急准备工作。

1、副反应

(1)轻度:

仅有一过性的反应,多在注射后30分钟内发生。

如恶心、呕吐、眩晕、打喷嚏及皮肤发红,不需处理,无后遗症。

(2)中度:

为一过性的反应。

患者出现一过性心慌、皮肤瘙痒及荨麻疹、唇舌感觉异常、哮喘等,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3)重度:

副反应持续时间长,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处理。

表现为气管和喉肌痉挛及过敏,可发生休克、抽搐。

(4)死亡:

突发心搏、呼吸停止。

2、处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轻、中反应给予相应的对应处理症状很快消失。

3、过敏性休克处理立即停药,去枕平卧,给予氧气输入。

立即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激素、抗组织胺等药物。

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如:

强心、利尿、升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等处理。

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4、预防有报道荧光素钠的副作用发生率为0.6%,一般来说,它是安全的。

但为患者安全起见,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检查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有关方面体检。

(1)造影前30分钟予扑尔敏4mg、维生素B620mg口服可防止轻度反应。

(2)造影室内必须具备急救物品及器材,如氧气、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

(3)造影前予1%荧光素钠(配成1%荧光素钠:

取20%荧光素钠0.25ml(4滴)+生理盐水ml。

)稀释液静脉注射,1020分钟后无反应者,才能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

(4)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七、荧光造影分析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荧光素从肘前静脉注射后,经右心肺左心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而到眼底,为时712秒(但亦有长达1530秒者),两眼相差不能超过0.51秒。

视网膜动脉前期(脉络膜期)荧光素首先进入睫状动脉系统,此时仅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和视乳头早期荧光,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尚未出现荧光,此期须经历0.51秒。

视网膜动脉期脉络膜背景荧光出现后0.51秒钟即进入此期,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出现荧光,约12秒后整个中央动脉系统均充满荧光。

在此期间静脉无荧光。

视网膜动静脉期此期特点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完全充盈显示荧光,两者显影的均匀一致,的约经历1.25秒。

视网膜静脉期动脉荧光浓度逐渐下降或消失,静脉则尚维持清晰可见均匀一致的荧光。

此期约24秒后期(视网膜晚期)是指注射荧光素钠后510分钟,静脉还存在淡淡的残余荧光。

眼底的异常荧光状态高荧光眼底荧光异常增强或出现不应有的荧光。

常见的有:

透见荧光,出现于造影的早期,与早期的脉络膜荧光同时出现,随脉络膜染料排空而减弱或消失。

是由于色素上皮的脱色素或萎缩,脉络膜荧光的透过增强所致。

又称“窗样缺损”异常血管荧光:

多出现于造影早期,可清晰地显示血管异常的形态、走行、分布,如新生血管、微血管病、侧枝循环、动静脉短路等。

多见于眼部炎症、肿瘤、外伤、变性、先天异常所致血管异常(新生血管、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侧支循环、血管短路以及双循环等),而出现的异常血管荧光。

渗漏:

特点为在动静脉期出现,其范围逐步扩大,其亮度随之增强,视网膜脉络膜荧光消退后持续存在,长达数小时,是由于视网膜血管内皮和色素上皮屏障受到破坏,染料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渗漏,其表现可为池样充盈,或呈组织染色。

低荧光即低荧光即荧光减弱或消失。

荧光遮蔽:

凡任何位于视网膜前的混浊如玻璃体和视网膜内出血、渗出、机化膜、肿瘤、变性等均可部分或全部地遮蔽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荧光,而以视网膜、视网膜下的病变遮蔽视网膜、脉络膜的荧光为最重要。

充盈缺损,由于任何原因导致眼底血液循环障碍,荧光素钠达不到供应区,造成荧光充盈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见于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呈现无灌注区七、临床应用1、眼底疾病的诊断辅助方法。

2、眼底疾病的治疗选择依据。

3、眼底疾病的治疗前后对比观察。

4、眼底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八、注意事项检查前必须详细询问过敏史,并签写检查同意书。

注药前必须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注药注意固定好针头,避免药液渗出或针头连接处脱出,药液进入体内不全影响检查效果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头位和眼位,确保医生能按时完成拍摄工作。

由于检查工作量的增大,护理人员必须注意工作条理性,在医生进入检查室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备齐物品,使检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提高工作效果。

详细向患者说明检查后的注意事项思考题1、什么是眼底荧光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

2、眼底荧光造影分为几期?

3、试述眼底荧光造影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4、如何预防眼底荧光造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