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8671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区域地理1740页Word格式.docx

[考纲要求]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知识讲解]

一、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我们把一定区域内短时间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

如刮风下雨、冷热阴晴等。

所谓天气的短时间,可以是未来一天、两天、五天,也可以指一旬的天气变化。

而气候,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即多年时间大气的一般状态。

一个或下雨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

例如,极地气候只存在于两极地区,四季寒冷,而热带气候则终年炎热。

二、气温

1.概念:

大气的温度叫气温。

我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读做摄氏度。

从长时间平均看,地面和大气系统热量得失的总和平衡,因此,地面和大气的平均温度保持不变。

但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条件等是有变化的,因此,气温具有时间上的变化差异。

2.气温高低: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和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能)状况②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③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④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分析方法: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3.气温的时间变化:

取决于地面存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

00)左右

2)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不同地理纬度、季节变化、地表性质、天气状况等,日较差的变化是有差异的。

一般规律:

低纬大于高纬(低纬地带的平均日较差为12℃、中纬地带为8℃—9℃、高纬地带为2℃—4℃),夏季大于冬季(在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但最大值并不出现在夏至日,而是在初夏),陆地大于海洋(一般海上的气温日较差只有1—2℃,而内陆地区可达15℃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20℃—30℃),晴天大于阴天;

高原大于同纬度平原;

谷地和盆地大于山地上部(这是因为受地形影响,谷地和盆地区白天不易散热,晚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滑聚集在底部,因此较差大,特别容易遭受霜冻的危害)。

3)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比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间落后1—2个月。

北半球大陆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为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上为2份月)。

(注意:

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

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

4)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较差。

年较差大小也随纬度、地面性质、地形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纬度气温的年变化情况是:

在赤道附近,在春分和秋分后气温最高,夏至和冬至后最低,年较差最小,全年气温都高;

随纬度的升高,冬夏季节变化明显,而且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

例如,西沙群岛的气温年较差为6℃,南京为26℃,海拉尔达46.7℃;

海洋的热容量大,因而气温年较差小,愈向内陆年较差愈大;

谷地或盆地大于山地上部;

高原大于周围自由大气,但低纬度高原上气温年变化特别小,形成四季如春的景色。

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是赤道上的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仅0.5℃;

最大的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为10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但大气的不规则运动常使这种变化发生改变。

如冷空气活动使气温骤降、暖空气来临使气温回升等。

4.气温的垂直分布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2)逆温:

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降低很慢甚至增加的情况,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

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

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②地形逆温(下沉逆温):

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到置现象。

③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5.气温的水平分布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不能说由赤道向高纬递减——原因:

全球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而不在赤道。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南半球等温线要平直——原因: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

海洋,冬季大陆<

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

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世界最热的地方:

7月的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

7月的南极洲。

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

6.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水温)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1)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

①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

②等温线的弯曲:

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

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突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2)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

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

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7月)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

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

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7.实际应用

1)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的两个气候因子,水热条件是自然环境最根本、最活跃的两个要素。

2)气温的纬度变化是形成纬度地带性的基础,气温的垂直变化是形成垂直地带性的主要原因

3)气候四季是以气温的季节变化为划分依据;

温度带的划分,以无霜期和≥10℃积温来划分。

4)各地的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

5)气温低(<0℃=,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微弱,水体、土壤结冰封冻,许多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

严寒或剧烈降温会导致低温冷害。

生物生命活动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人体最适温度16-20℃,≥25℃感觉热,≤0℃感觉凉,≤5℃感觉冷,≤0℃缩手缩脚。

冬夏季节人们为了取暖或降温,会消耗很多能源。

气温太高(>35-40℃),生物易脱水,生理机能失调。

物侯能指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6)气温低的地区,为了保温,一般墙体较厚,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建筑密闭性好。

7))气温变化对商业、旅游业影响很大。

8)寒带和寒温带(亚寒带)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中温带适宜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甜菜、大豆、玉米、亚麻马铃薯等;

暖温带适宜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

亚热带适宜水稻、冬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橘茶叶、毛竹等;

热带适宜水稻、玉米、棉花、茶叶、热带作物。

(注意中国因受季风影响,夏季温度比世界同纬度高,农作物种植北界纬度高,但冬季温度偏低,故热带作物分布纬度比其他地区要低)

三、降水

1.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条件:

水汽+凝结核+水汽达过饱和+上升冷却

3.降雨等级: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

4.类型:

午后2点(热雷雨)

a.对流雨赤道附近降雨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

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半年的寒潮

b.锋面雨暖锋

准静止锋—6月江淮—日本南部的“梅雨”

c.地形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

热带气旋,常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

d.气旋雨——气旋

温带气旋,主要影响温带地区,终年都有活动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气候湿润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6.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差异大,稀疏——差异小。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四、气压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大气压力称为气压,自然界自地面垂直向上气压值总是递减的

气象学上单位为百帕(hPa)。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

105帕斯卡

2.气压的分布与变化: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

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

一天中,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

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为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好坏等关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

3.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

水平面内,气压数值相同的点用线连接起来,称为等压线。

等压线能有效地显示水平面内气压的分布状况。

(2)基本气压场:

气旋或低气压

当地区的大气压力比其外围低时,这个系统便称为低气压或气旋。

在北(南)半球,低气压附近的空气循逆时针(顺时针)方向运行(从上面往下望)。

接近地球表面,摩擦力使空气稍微向内越过等压线。

进入低压区的空气只能往上升,因此低气压地区的天气通常比较不稳定(如有云、雨或骤雨等)

反气旋或高气压

当地区的大气压力比其外围高时,便称之为反气旋或高气压。

在北(南)半球,反气旋附近的气流是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运行的。

接近地球表面,摩擦力使空气稍微向外越过等压线。

一般来说,高气压地区内的天气比较稳定及晴朗。

高压脊

当高气压呈延长状,称为高压脊。

在天气图上,它有时会伴随着一条脊轴线。

脊轴线上的气压会较其两旁气压为高。

低压槽

当低气压呈延长状,称为低压槽。

在天气图上,它会伴随着一条槽线。

槽线上的气压会较其两旁气压为低。

鞍形区

处在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中心之间的区域

(3)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A.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

B.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与风向

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判断风向规律:

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C.分析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气旋):

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反气旋):

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D.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

在低压系统(气旋),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如图中HD、KD线。

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图中A、H、F为偏南风,K、C为偏北风。

③判断冷暖气团:

图中A、H、F在锋面南侧,来自低纬地区,气温较高,为暖气团,K、C在锋面北侧,来自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为冷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

HD为暖锋,KD为冷锋。

锋面都随气流呈反时钟方向移动。

⑤天气状况:

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

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

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分布图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

六、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自然带

植被特征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

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

热带雨林带

树木常年花开果熟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

~20°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700-100mm)

热带草原带

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一片枯黄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

~北纬25°

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1500-200mm)

热带季雨林带

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

~30°

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250mm以下)

热带荒漠带

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

~35°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

冬温夏热夏雨(800-1500m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

除南极洲外各洲均有分布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800-1000mm)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叶子表面有蜡质层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

~50°

亚洲东部沿海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500-600mm)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

~60°

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等地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700-1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

森林草原、草原

黄羊、旱獭

双峰驼,子午沙鼠

黑钙土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

~70°

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短暖

亚寒带针叶林带

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苔原带

苔藓、地衣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

冰原带

冰雪覆盖

北极熊,海貂企鹅

未发育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非地带性气候分布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

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

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

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

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3.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思路

2) 

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时间来判读该气候类型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热月

气温最冷月

月气温曲线形态

北半球

6、7、8

12、1、2

向上凸,呈峰形(∩)

南半球

向下凹,呈谷形(∪)

•根据根据气温的高低(特别是最低气温)来判断该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热量带

热带

温带

亚寒带和寒带

最冷月均温值

>15℃

0-15℃

<0℃

最热月均温值

<10℃

•根据降水量判读降水类型。

雨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季风及季风性湿润气候800-16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250mm

极地气候<250mm

还要注意降水的变化,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是集中与渐变,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均匀,温带季风集中在7、8两个月份。

世界分区地理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

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

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

中国(首都北京)

范围

内陆国: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

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

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

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

分布界线:

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

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