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802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全册单元检测打包6套北师大版选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解析 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

4.下列不是马世骏的生态工程基本原则的是(  )

A.整体B.循环

C.系统D.再生

答案 C

5.下列不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向日葵与大豆间作

B.大豆和小麦轮作

C.人参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

D.青霉菌和细菌

6.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答案 A

解析 生态农业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了,但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

7.下列生态工程中,哪项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

A.沿海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D.防沙治沙生态工程

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高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 生态工程属于低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9.“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  )

A.高投入B.高污染

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

解析 石油农业的缺点是高投入、高污染,可持续性差。

其优点是高产出,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0.对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

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

C.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

解析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人类或人类所需的产品。

食物链过长,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逐级消耗,人类所获得的能量太少。

11.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12.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 矿山废弃地很少有动植物,而且土壤也被严重破坏,所以关键是先要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13.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

D.可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 对湿地的恢复不是简单的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的。

1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解析 良性生态农业是指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15.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理论(  )

A.系统论B.食物链理论

C.生物之间的共生理论D.生物多样性理论

解析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两者共生使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受到影响,故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共生理论。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少城市垃圾可通过减少不合理输入的措施

B.减少工业垃圾的排放并积极鼓励回收利用

C.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目的是回收利用,不能掩埋处理

D.制定回收规章制度、防止“地沟油”进入餐桌

17.下列不属于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实例的是(  )

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

C.防沙治沙工程D.焚烧城市生活垃圾

18.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哪一种做法更好(  )

A.选择成本低廉的树种

B.选择单一树种

C.选择速生、抗病的树种

D.选择多种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19.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作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0.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

B.“无废弃物农业”所使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

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不包括使用化肥。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理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过程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生态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越长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食物链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等

(2)①如图所示 ②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3)不正确。

因为食物链越长,各营养级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

营养级越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越少

解析 

(1)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理论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分层多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把“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势必会使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无机物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会下降。

(3)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22.(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了良性循环?

并请说明理由。

(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

(3)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答案 

(1)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2)物质循环再生 (3)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生物种类 (4)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

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

减少化肥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解析 

(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

(2)该生态农业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科学地实现了对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充分利用、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最有益的方面。

(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所以设计生态系统时,根据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地增加生物种类,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4)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利用;

②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

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④最大限度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3.(10分)下图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

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

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解者 

(2)不正确 (3)信息传递 (4)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顺序可以颠倒,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蘑菇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其利用的是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2)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光照、性外激素分别为物理、化学信息。

这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4)与果园相比,森林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5)生态农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24.(10分)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太湖和杭嘉湖地区的粮、桑、鱼、猪、湖羊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

农民挖池塘排水种稻谷,并利用塘泥堆积的高地种果树、种桑,低湿处种茭白,平畦种菜,水面种菱藕,水下养鱼、虾,鱼池上建猪舍,猪粪落到水中喂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菱叶、鱼粪沉到水底为塘泥,湖羊吃草,湖羊粪和塘泥养桑。

该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种动植物之间通过________关系相互联系,从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

(4)这个生态工程中没有废弃物的产生,属于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稻谷、果树、桑树、茭白、菜、菱藕和草 猪、湖羊、鱼、虾、蚕 生物多样性 

(2)食物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C (4)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生产效率低,难以适应人口的快速增长

解析 在该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中物种种类繁多,系统结构复杂,各种动植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渠道,该生态系统属典型的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最大优点是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小。

25.(10分)下图是某种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展示了较新的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湿地植物,它们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该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构成的食物网关系如图:

甲能量中比例为m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g,则消耗甲的能量最多是________kg。

(4)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外,还需依赖于微生物,微生物所起的净化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生态系统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___________稳定性。

答案 

(1)生产者 外来物种的入侵 

(2)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3)100A/(9m+1) (4)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5)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

解析 

(1)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将太阳能(或光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

1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

(1-m)×

10%×

1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

10%+a×

10%=A,因此a=100A/(9m+1)。

(4)分解者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此来净化污水。

(5)生态系统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该生态系统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扰,而保持稳定,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第二章胚胎工程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4个精子

B.精子的头部主要含细胞核,中心体发育为它的顶体

C.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胎儿时期完成的

D.排卵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马、牛的排卵都是排出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精子的产生包括三个阶段,减数分裂是指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的阶段。

精子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时,高尔基体发育成头部的顶体,中心体则演变为精子的尾。

排卵是指卵细胞从卵泡中排出,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如马排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牛排出的则是次级卵母细胞。

2.某人因大面积烧伤需要皮肤移植,下列哪种来源的皮肤最容易移植成功(  )

A.将父母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的皮肤

B.将兄弟或姐妹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的皮肤

C.将子女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的皮肤

D.自己的皮肤细胞经细胞培养技术培育成的皮肤

解析 进行器官移植时,需慎重选择供体器官,以免出现免疫排斥现象。

用自体细胞培养形成的器官进行移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下面图中最能完整体现正常机体内干细胞基本特征的是(  )

解析 干细胞是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它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

有的子细胞仍然具有细胞周期,有的子细胞不再分裂,将分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已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再继续进行分裂,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

4.下列关于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桑椹胚和囊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囊胚与桑椹胚相比,每个细胞内DNA总量增加

B.囊胚与桑椹胚相比,细胞数目较多

C.组成囊胚和桑椹胚的细胞,都是全能细胞

D.桑椹胚的形成在卵巢,囊胚的形成在输卵管

解析 由桑椹胚发育到囊胚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细胞内DNA总量不变;

囊胚期开始出现分化,其中的滋养层细胞不是全能细胞;

受精卵是在输卵管中形成的,故其发育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不可能在卵巢。

5.在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胚胎细胞从一个部位移植到另一个部位时,被移植的细胞能适应新的部位并参与那里器官的形成。

但如果在原肠胚末期,把未来发育成蝾螈下肢的部分移植到另一蝾螈胚胎不长下肢的部位,则该部位将发育出一条额外的腿,这说明(  )

A.原肠胚末期已经出现了组织和器官

B.细胞具有全能性

C.原肠胚末期已经出现了细胞分化

D.原肠胚已出现了三个胚层

解析 原肠胚末期组织和器官并未形成,但是出现了细胞的分化,在移植这种细胞后,它们将继续分化发育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

6.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卵裂实现的,卵裂是受精卵连续的有丝分裂,每一次分裂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从分子水平看,它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随细胞数目的指数增加(2、4、8、16…),DNA分子的总量也随着指数增长,在坐标图上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所以图①是正确的。

在卵裂过程中,随细胞数目的增加,每个细胞的体积在逐步变小,所以图②是正确的。

整个卵裂期的囊胚总体积与受精卵大小相似,且在囊胚中还出现了囊胚腔,因此所有细胞体积之和应该略有减少,所以图③是错误的。

蛙是卵生动物,胚的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受精卵中的卵黄,在卵裂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是通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提供的,此过程中胚胎不能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有机物的总量应该是减少的,所以图④是错误的。

7.下图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各项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羊“多莉”的主要性状与甲羊一致,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甲羊

B.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采用的生物技术有核移植和胚胎移植

C.乙羊的去核卵母细胞为重建细胞基因表达提供了细胞内的环境条件

D.此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 “多莉”羊的培育成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保持有全能性,但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至今还没有得到实验证实。

8.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个体①②的产生分别属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B.动物个体②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C.按照动物个体②的产生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仍为1∶1,但这对于动物的进化则是不利的

D.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

解析 动物个体①的产生是由精、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过程,动物个体②的产生是由去核卵细胞与另一细胞的细胞核重组成一个新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故此方式属于克隆过程(无性繁殖),动物的性别由核中的染色体决定,故此个体的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同。

9.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