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特殊教育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XX县特殊教育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特殊教育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1)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XX省单位估价表)2001年
12《XX省建设用地许可证》
1.1.5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发展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入学人数稳中有升,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鉴于以上原因,为发展XX县特殊教育事业,改变XX县特殊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提高XX县特殊教育水平。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残疾人联合会下发《关于编报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及“十一五”期间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XX教计字[2008]49号)文件精神,结合XX县特殊教育现状,决定在XX县XX街办境内(原XX县职业技术学校旧址)进行本项目建设。
1.2项目规模及实施进度
1.2.1项目规模
本项目用地面积13200.06平方米(19.8亩),总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
根据规划设计,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总用地面积:
13200.06平方米(19.8亩)
总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
容积率:
0.38
绿化率:
35%
建筑密度:
12.28%
1.2.2建设期
本项目从2009年1月开工,2009年12月完工。
建设期一年。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30.05万元:
1、项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工程费用377万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51.62万元;
3、预备费:
预备费按工程费用的5%计提,为21.43万元;
4、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费:
80万元
本项目的资金来源:
1、其中380万元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2、自筹及县财政补贴150万元(其中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费:
80万元为实物补贴)。
1.4社会效益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事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教育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工作大局,体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工作,是关心弱势儿童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XX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后,将全面促进XX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视残、听残和智残儿童、少年创造一个适合个性方面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康复条件,从而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切实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这对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第2章项目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
2.1项目建设条件
2.1.1地理位置及概况
XX省XX县位于XX省东北部,XXX三省交界处,东邻XX省XX市,南连XX省XX县和XX市,西接XX省XX县、XX区,北毗XX省XX县。
全县国土面积1377.79平方公里,山地丘陵145万亩,耕地26.76万亩,人均耕地0.34亩,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辖17镇6乡,218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6.7万人。
XX省XX县自然风景秀丽,文化沉淀深厚,创业氛围浓厚,投资环境优良。
在XX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旅游还是投资,您都能心旷神怡,舒适惬意。
区位优越。
XX铁路(复线)、沪瑞高速、320国道、上浦国防线交织成便捷的交通网络,距杭州、上海3至4小时车程,是对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经济圈等发达地区的共同腹地。
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黑滑石贮量居亚洲之首;
可开发的水能资源8.94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176万立方米;
白银鹅、白耳黄鸡、紫老红晒烟叶、天桂梨等农副产品品质优良;
旅游资源丰富,博山寺、灵鹫寺、六石岩、九仙山、天桂岩等名胜古迹远近闻名,风景秀丽的铜钹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劳动力总人数达35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达25万人。
XX人纯朴善良,外称“XX的温州人”、“中国的犹太人”,具有“善抓商机,勇闯市场,敢冒风险,吃苦耐劳”的品格。
环境良好。
县城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16万。
XX县城是XX省最早的“全国卫生县城”,拥有省内一流的休闲广场。
通水泥路行政村达80%以上,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建设标准、建设速度、政府投入三个“全省第一”。
服务体系健全,项目落户实施“一条龙”办证办照制,投产后实行后续服务制,县领导对所有项目均实行项目挂钩责任制,有专门的服务单位具体负责,确保投资商在XX投资安心、顺畅。
软硬环境不断优化,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日趋浓厚,三个文明建设直辖市发展。
发展势头强劲。
XX工业园区为全省五大工业园区之一,现已初步形成食品、IT、纸业、服装和非矿金属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支柱——XX集团跻身全国千强工业企业,“XX”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平安XX,共创富民强县大业”这一主题,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以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为第一任务,以提升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拉动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92亿元,增长31.98%;
财政总收入(剔除基金收入)7.01亿元,增长2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2亿元,增长4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4亿元,增长47.84%;
累计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亿元,增长14.74%;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14353元,增长16.08%;
农民人均纯收入4034元,净增391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XX省XX县还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示范县”、“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出路在工业发展先进县”,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盛世图大业,发展正逢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XX县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XX县正为早日跻身全国百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XX美好幸福的未来而不懈的努力!
2.1.2建设条件
该校地处丰溪街办境内,供水、供电、排污、通讯已全部到位,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环境优雅,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条符合规划条件,取得了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复并已经立项审批部门立项,项目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1.3交通条件
项目所在地东面为农田,南为民房、西为职校路、北为民房。
项目所在地场地平整,周边交通便利。
2.1.4水电条件
项目所在地用水用电均由XX县供水网和XX县供电网提供。
给水管可直接拉入市政给水网。
市政水网能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境内建有一座110KV输变电站,项目用电可以保证。
2.1.5内部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十分重视,积极筹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领导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程序,协调并解决项目建设的相互关系及存在问题,齐心协力,精心组织,精心布置,把工程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本项目建设创造了很好的内部条件.
2.1.6自然环境条件
XX县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全年平均降尘量为6.64吨/平方公里/月,超过当地降尘标准(5.33吨/平方公里/月)1.31吨/平方公里/月;
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二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质量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二类区标准,无突出环境问题。
气象:
XX县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降雨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气温: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7.5℃-18.3℃,最冷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12℃(出现在67年1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41.2℃(出现在71年7月31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天数有291天,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67天,最长310天,最短240天。
降水:
年均年降雨量在1750-2100mm之间,高于全省平均降水量,但年际变化较大,少雨年可少到1000mm以上,多雨年可多到2300mm以上,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匀,从季节变化看,1-3月为380mm,占年降水量的21.7%,4-6月为864.8mm,占年降水量49.4%,7-9月为318.7mm,占年降水量的18.2%,10-12月为186.8mm,占年降水量的10.7%。
日照:
全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1784.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0%。
年辐射量96163.4-121665.4卡/平方厘米。
月辐射最多的是7月份,平均值为14037.9卡/平方厘米;
最少的是2月份,为5637.2卡/平方厘米。
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日照时数可达853.7小时,可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78%。
风向风速:
XX县的风向在冬半年多北风、东北风,夏半年多南风,西南风。
4~8月常有雷雨大风,8-10月多台风外围影响。
由于武夷山脉的屏障作用,全县很少出现台风型大风。
形成风灾的主要原因是局部雷雨飑线。
年平均风速一般2.5米/秒,局部最大风速30~40米/秒。
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
全年最大风速16米/秒。
水文:
XX县地处丘陵地区,地表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丰富,水位较高,渗透性好,对建筑物基础无侵蚀作用。
地震:
XX市属6度以下地震烈度区,地质条件良好。
2.2场址选择
2.2.1场址现状
项目建设场址在XX县丰溪街办境内(原XX县职业技术学校旧址)。
项目所在地场地平整,无居民拆迁,周边交通便利。
目前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等完善,用水用电均由XX县供水网和XX县供电网提供。
2.2.2场址条件
本项目场址用地平坦,呈方形。
项目供水、供电、通迅等基本条件具备,场地用地条件较好,建设条件具备,适于项目建设。
2.2.3其它
区域周围无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无水土保持禁垦区;
无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无放射污染,无有害气体污染,非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无军事设防区;
非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第3章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3.1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用地面积13200.07平方米(19.8亩),总建筑面积:
13200.07平方米(19.8亩)
35%
3.2建筑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7、《公共建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6
10、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国家标准)
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1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3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1、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综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
2、总平面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功能区之间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确保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之间的间距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3、充分体现布局整体性,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要求体现建筑的内涵和时代特色,绿化,美化结合建筑景观统筹规划设计,以形成优美的环境和人文景观.
4、按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遵循适用、安全、舒适和卫生的设计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特殊要求。
3.4总平面设计
根据用地现状及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总体布局细节处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主入口位于项目西侧职校路。
内院布置有停车场和环形通道。
设计合理安排了人流和车流,两者互不干扰。
平面布置将主体建筑布置在东面居中。
竖向交通中间设置,并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门厅,人流合理分开,避免干扰。
3.5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
特殊教育学校校舍,采用人性化的布局设计,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及其特殊要求和条件分别设置各类教学、生活训练、劳动技术、康复训练、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等用房。
校舍的组合紧凑集中、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易于识别;
校内交通利于安全疏散;
校舍的功能分区、各部组合、水平及垂直联系空间简洁明晰,流线通畅;
校内交通设计利于安全疏散。
各层建筑功能:
一层:
浴室、食堂、体育办公及器材、配电室等;
二层:
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语音测试、心理咨询、图书阅览室、值班室等;
三层:
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绘图室、律动室、多功能活动室、主控室、家政室、教师休息室等;
四层:
统感训练室、语言训练室、按摩室、电脑室、编织室、裁剪室、缝纫室等;
每层均设男女厕所。
2、立面设计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筑物楼层高度不得超过中小学校舍规定的层高,实现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指导思想;
设计要体现生态优先、立面现代、色彩丰富、造型活泼,注重对景营造充满个性的开敞空间,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协调整体空间和环境秩序。
建筑总体以暗红色为主,结合玻璃、石材等现代材料,展现现代化文明的新形象,同时与周边环境取得和谐。
3、交通设计
建筑主要入口朝西布置,根据建筑内部功能,各种人流入口分别独立设置,避免各股人流相互交叉干扰。
4、无障碍设计
(1).各入口处设坡道和台阶,既满足普通学生使用,又能方便轮椅使用者使用,坡道长度为6米,坡道坡度不大于1/12,且坡道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2).楼梯的踢面高为150mm,楼梯梯段宽度不小于1200mm。
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3).楼梯踏步起始处和邻近休息平台处均设有地面提示块。
楼梯设有上下双层扶手,在楼梯的起始和终止处扶手向前伸出300mm。
2个相邻的梯段扶手相连,扶手端伸向墙面。
3.6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现行的设计规范及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2006)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
2、荷载取值:
①风载:
按0.35KN/m2计算
②雪荷载:
按0.55KN/m2计算
③楼面、屋面荷载按现行规范取值、对有特殊功能的用房按实际情况取值,其中:
教室、实验室、阅览室:
2.0KN/m2
会议室:
2.5KN/m2
卫生间:
楼梯:
走廊:
3.5KN/m2
资料室:
5.0KN/m2
屋面(上人):
2.0KN/m2
屋面(不上人):
0.50KN/m2
3、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
4、结构选型
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本项目采用全框架结构,楼和屋面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体系
5、地基基础:
根据建筑层数、上部结构及土质性能,建筑拟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桩,桩间用地梁相连,桩身嵌入持力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深度、用桩直径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基坑(基槽)排水护壁工作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6、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30;
2)、钢筋采用Ⅰ级钢、Ⅱ级钢;
3)、墙体:
外墙采用混凝土空心砖;
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3.7给水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OJJ29—98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CT501-99
其它相关国家现行规范。
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生活给水系统
1)水源:
接自市政给水管,考虑到用水的安全性和消防用水的需求,采用由职校路DN150引入两路进水,在院内用DN100管道呈环状布置。
2)市政水压0.30Mpa。
3)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的要求。
4)用水量计算:
用水量按照教学、生活用房等l2L/m2.d、。
绿化浇洒3L/m2.d。
未预见用水量按给水量的10%考虑。
日最高用水量为81.26T/a。
用水量计算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标准
用水量(T/d)
教学、生活用房
m2
5000
l2L/m2.d
60
绿化
4620
3L/m2.d
13.86
其他
7.4
合汁
81.26
三、给水方式
项目给水方式为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校区内绿化、公建用水依靠市政网管压力供给。
校区内给水干管成环状布置,确保供水可靠性,并优化水力条件。
工作区内干管管径DN100。
给水管尽量在人行道下方敷设,埋深按0.6-1.9m控制。
四、消防给水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低压给水管道合建,布置成环状。
五、热水系统
生活热水由电热水器或空气源热水器等分别供应。
六、生活给水管采用给水钢塑复合管,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给水管。
3.8排水方案
一、校区内实行雨、污、废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室内污、废水分流。
雨水经工作区雨水管收集后汇入市政雨水管道。
厕所污水经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二、校区污水主干管采用砼压力管,管径ND400—500,布置在车行道下,埋深控制在0.7—2.5m。
三、楼房按每30平方米设置一个雨水口。
雨水立管采用外排式。
工作区内雨水就近分区集排,雨水主干管采用砼压力管,管径DN500,雨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埋深控制在0.7—2.5m。
四、生活污水量:
最高日为73.13m3/d。
3.9强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TJl6—2008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2002年版等国家现行规范。
二、变配电系统:
1、本工程属三类多层,其中消防泵、安保中心,应急照明、通信机房火灾自动报警供电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
由上级电业引来一路lOKV常用电源。
设置户外供给箱式变电站。
3、拟考虑设一台柴油发电机,在市电断电后向重要负荷(例如消防负荷、应急照明、重要信息中心场所的供电等)并在末端双电源、自切。
三、负荷估算:
本设计的负荷计算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每平方按100W计算,用电负荷计算详见下表。
用电负荷估算
序号
面积
用电量(KW)
1
5000m2
5000*100W=500
2
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