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769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专题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通讯:

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应用为代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

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化工、汽车制造、飞机制造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机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共同影响

①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③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④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

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思考、启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青少年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的精神和,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矛盾激化。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开始: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进一步扩大(最大):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军事集团

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①规模空前,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①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战后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战争的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和平手段解决国际冲突和矛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一战后二战后苏联解体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暂时形

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

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确立新的统治秩序;

②主要会议: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③主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

国际联盟

⑤评价:

一战后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

一方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最终形成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结束的标志是:

1991年,苏联解体。

③评价:

两极格局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

苏联解体,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②主要内容:

旧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一些问题:

1.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经济实力。

2.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

恐怖主义的威胁。

3.中国应对策略:

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主要大国发展史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成了英国的兴起。

一、兴衰过程:

1.殖民扩张

17世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8世纪中期在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后,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三角贸易”中后来居上,成为其中最主要的经营者;

侵占印度(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民族英雄),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了大量财富,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

2.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领导阶级,领导人是克伦威尔。

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

1689年,议会为了限制王权,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

3.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瓦解

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历时8年;

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4.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发明,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6.一战前后

一战前,与法国、俄国形成三国协约,与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争夺世界霸权。

一战结束,英国成为战胜国。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都属于操纵者,英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主要参与国之一。

7.二战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宣战。

1940年,本土遭到德军轰炸。

1942年,与美、苏、中等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参加雅尔塔会议。

8.二战后

二战后,英国一方面追随美国,英国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加入北约,追随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

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保证国家安全,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加入欧共体,加入欧盟。

战后,殖民体系崩溃,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独立。

三、科技文化成就:

1.科技:

牛顿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完整的力学体系“牛顿三定律”

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2.思想文化: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美国

一、美国的发展历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领导人:

华盛顿

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经过:

爆发: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人权宣言。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独立: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

宪法:

1787年宪法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历史意义: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领导人:

林肯

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结 

果:

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美国

1919年1月参加巴黎和会,总统威尔逊成为主宰和会的“三巨头”之一;

1921一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其中《九国公约》特别有利于美国对中国的侵略。

4.罗斯福新政领导人:

罗斯福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并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措施:

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意义:

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5.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参加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召开雅尔塔会议等;

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6.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一片繁荣,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80年代调整,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

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0世纪九十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

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

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7.冷战政策

概念:

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

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8.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

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

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9.美国的多元文化

文学: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音乐: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电影:

好莱坞

二、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

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

……

三、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我们要:

维护国家独立;

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策略;

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科教兴国)等;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改革创新等;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苏联(俄国)

一、沙俄时期(1547--1917年)

1.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

农奴制阻碍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领导人:

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俄国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参加一战,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

二、苏俄时期(1917—1922年)

1.十月革命

概括: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

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苏俄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有益的探索。

三、苏联时期(1922—1991年)

1.苏联成立1922年,

2.两个五年计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3.斯大林模式: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又称“斯大林模式”。

4.“二战”: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签署了的《联合国家宣言》,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

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美苏冷战:

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1955年,苏联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6.社会主义改革:

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没有成功,苏联解体。

7.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四、俄罗斯时期

“一超多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