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700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岛港Word文档格式.docx

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辽东湾西侧,是国家唯一直接管理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现有港区陆域面积8.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

码头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42个,煤炭专业泊位21个,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2.23亿吨,其中煤炭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

有京山、京秦、大秦、沈山等4条国家铁路干线直达港口;

有直通码头前延的地下输油管线;

港口还有自备400多台先进的装卸机械,146公里港区铁路,10多艘港作船舶。

2007年,秦皇岛港全年港口吞吐量完成2.45亿吨,比上年增长21.7%。

其中煤炭吞吐量完成2.14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的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2亿吨煤炭输出大港。

同时,杂货、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50%,2001年港口运输量首次超过亿吨。

2004年,秦皇岛港实施煤四期预留泊位工程、煤一期东扩工程,新增年通过能力1800万吨;

2005年,煤码头四期扩容工程建成,新增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

2006年,煤码头五期工程投产,新增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

至此,秦皇岛港形成1.93亿吨的煤炭通过能力,基本达到大秦线年运2亿吨煤炭的要求,为港口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提供了条件。

成为国内第6个吞吐量超2亿吨的港口。

实现从1亿吨到2亿吨的突破,百年老港秦皇岛港仅仅用了5年时间。

百年港口历史

秦皇岛港演变形成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在现港址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码头,开辟商港,则只有110年的历史。

秦皇岛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是少有的天然良港。

早在公元1898年,清朝政府借款自造码头,宣布秦皇岛辟为通商贸易口岸。

当时以输送煤炭为主,辅以运送旅客和杂货。

秦皇岛港因其独特的优越条件,使得帝国列强相继侵入。

1900年10月,八国联军全面侵占了秦皇岛沿海地区,英国以“开平矿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伦敦登记注册,骗取了对秦皇岛沿海港湾的统治权,占领秦皇岛40多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秦皇岛港被日本侵略军强行接管。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和满足军事运输的需要,筑起了2座防波堤兼作码头,形成了今日秦皇岛港西港区大小码头l一7个泊位的格局。

始建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给秦皇岛注入了新的活力,港口吞吐量由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2219万吨,增加至2007年的2.45亿吨。

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也由1978年的3095万吨增加到1.93亿吨,港口总资产达160多亿元。

北煤南运工程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主要集中于北方,尤其是“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中南地区,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

“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探明保有储量5501亿多吨,占全国煤炭探明保有储量的55%,是我国煤炭重要的产区和煤炭供应及出口基地。

我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中,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和宁东等7个在“三西”地区。

“三西”地区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调出区,所生产的煤炭除了本地区消费外,约有2/3供应各个缺煤省(区、市),预计2007年“三西”煤炭调出量约8亿吨。

“三西”煤炭外运通道是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最重要通道,由铁路、公路、海运、内河等几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

铁路运输由北、中、南三大通路组成;

海运下水主要港口为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口,接卸港主要为华东、中南沿海各港口;

长江、徐州—南京大运河也承担了相当数量的煤炭下水运输任务。

煤运三期港口扩建工程

见证中国历史的千年古城

港口所在地——秦皇岛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7812.4平方千米(比上海略大),总人口277万人,是京沈线上重要城市之一。

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

著名的风景区山海关、北戴河坐落于此。

  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商周时期为孤竹国中心区域,春秋时期晋灭肥,肥子逃奔燕国,燕封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国。

战国时期,此地属辽西郡。

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

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

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

汉武帝东巡观海,到碣石筑汉武台,并在此用兵攻朝鲜卫乐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为屯粮城。

曹操率兵北伐乌桓,取道渤海之滨,望临碣石,赋《观沧海》诗。

隋唐时期,这里是抵御关外突厥、契丹的战略要地,唐玄宗派史思明统平州太守,兼统卢龙军使。

元朝忽必烈将中书省平滦路设在此地,后改为永平府。

明朝曾在此设立盐署。

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带兵4万余众到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吴三桂引清军15万同李自成大战,这就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石河大战”,经三天苦战,农民军终因兵寡失利,退至境内卢龙县(永平府),重整军队再战,大败,李自成逃回京城。

清王朝统治时期,在山海关设立秦榆县。

1898年,清政府正式将北戴河开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

民国初期,秦皇岛属直隶省渤海道,外国军队、牧师开始进入秦皇岛境内。

民主救国运动开始兴起,我党早期革命者李大钊、王尽美都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并领导民族救国运动。

孙中山于1912年就任大总统后,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来秦皇岛视察了山海关造桥厂。

此间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铁路、港口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并于1922年建立了耀华玻璃厂。

直奉大战期间,张作霖派张学良赴秦皇岛和谈受挫,在山海关开战。

1932年北戴河避暑区成立海滨自治区。

1945年,中共临榆县委、县政府成立。

1948年12月27日秦皇岛解放,正式成立中共秦榆市委(设在山海关)。

1949年3月改为秦皇岛市,属唐山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管辖,专署驻地设在昌黎县城。

1981年5月,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卢龙县恢复原建制,秦皇岛市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区,市县均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83年5月,唐山地区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

1984年4月,秦皇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198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青龙满族自治县。

秦皇岛,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

拥有长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避暑胜地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昌黎黄金海岸等40多个旅游景区独具魅力,每年吸引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秦皇岛境内山峦起伏,万里长城横亘全境,是长城最精华地段之一。

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长寿山、角山长城、孟姜女庙等长城系列游备受游人青睐。

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北戴河,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这里空气中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以上,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数十倍。

在曲径通幽的林荫路上漫步,如同倘徉在天然氧吧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煤运四期港口扩建工程

煤运五期港口扩建工程

源源不断的运煤列车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境内长城26公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城高14米,厚7米。

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

临闾楼。

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

山海关临闾楼。

1584年与东罗城同期建成,是拱卫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

清以后逐渐废弃。

1985年,国家有关部门拨专款加以修复,1986年竣工。

修复后的临闾楼坐落于长方形城台上。

城台面阔25米,台高10米。

临闾楼建筑面积119.52平方米。

为五脊歇山单檐顶,双层砖木结构。

楼东、北、南三面辟有20个箭窗。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

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

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

海神庙

南戴河与北戴河仅一河之隔,是一处海滨风光秀美的所在,这里的海滨浴场沙软潮平,水温适度,安全舒适,海浴条件极好,是一个进行海浴、沙浴、日光浴的理想的天然佳境。

秦皇岛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