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693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在武汉手持粮票排队购买粮食D.在北京医院给老友发电子邮件

5.(2012年3月肇庆模拟)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

“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

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

”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D.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答案】C

6.(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

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

“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

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

”材料中“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的原因是

A.中西文化开始交流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影响D.政府政策的引导

7.(2012年3月蚌埠市二模)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词宣称:

“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

从广告词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④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2012年3月梅州质检)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①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②北魏时期魏孝文帝“更姓易服”;

③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

④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之风。

这些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趋向及特点,下列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

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9.(2012年3月衡阳市联考)“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0.(2012年3月洛阳市二模)据1922—1923年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一项全面调查,已婚者中自订婚姻的占5%,已订未婚者中自订婚姻的已跃升至15%。

在同一时期对中国知识女性进行的婚姻状况“调查中,已婚者中自订婚姻者占35%,已订未婚者中自订的比例占50%,而未订婚者中愿意自主的比例已上升至62.5%。

该材料表明

A.包办婚姻在当时已不是主流B.民国时期妇女社会地位有所上升

C.知识女性是自由婚姻的主体D.西方婚姻观念在全社会占据上风

11.(2012年3月滁州市质检)右图是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

下列表述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的是

①川汉铁路的修筑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②中国经济近代化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

③保路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④川汉铁路的修筑对改变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2.(2012年3月邯郸市一模)“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13.(2012年3月怀化市一模)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

下列与烽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①交通信号灯②电子邮件③轮船旗语④手机短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12年3月潍坊模拟)右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

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15.(2012年3月济宁模拟)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

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这种现象说明

A.两广地区首开近代礼仪变化之风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经基本被清除

C.近代观念已在一定范围产生影响D.晚清时期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16.(2012年3月安庆市二模)漫画能折射社会生活面貌。

对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晚清时期服装的五花八门

B.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的窘迫

C.计划经济时代的勤俭节约

D.作者旨在提倡计划生育

【点拨】漫画反映的核心思想是民国时期百姓生活贫困,不得不把一件衣服给子女轮流穿。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7.(2012年3月莆田市质检28题)(13分)社会的发展推动妇女的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妇人,伏于人也。

……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大戴礼记·

本命篇》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人的妇女观念。

(2分)

材料二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

……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

对妇女和童工劳动的剥削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中的女工们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5分)

材料三文之意,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

未知诸君以为然否?

更有一言奉献:

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

  ——孙中山《致参政同盟会女同志的信》(1912年9月2日)(节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建议。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妇女解放的因素。

(6分)

【答案】

(1)观念:

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2)原因:

机器生产操作简便;

工资相对低廉;

便于管理和剥削。

(3分)

理解:

推动工业革命发展;

促进社会民主平等;

削弱封建思想束缚;

提高妇女家庭地位。

(2分,任选两点即可)

(3)建议:

组织团体;

接受教育、普及知识;

不依赖男子。

因素:

先进思想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促进;

政治革命的推动;

妇女自身的努力。

(3分,任答三点即可)

18.(2012年3月衡阳市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周礼•考工记》披露,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根基是周代建立的,但是事实上,周礼的建筑制度即使在先秦时期也并未被完整地推行过。

列国官方建筑制度的差异性远大于同一性。

直到西汉初期,在“独尊儒术”的旗号下,周制才成为正统营造制度,因而学界多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成型于两汉。

魏晋至南北朝,动荡的社会,给东汉传入的佛教建筑提供了传布的契机;

五胡的入主中原,将草原文化的某些特征带给了汉地,而西域交通的发达,也使丝绸之路上传来的建筑因素融于华夏体系,可以说,魏晋至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第一次重大的演变转折期,华夏文化圈层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殊源同流、互动交融是这一建筑转变的首要推力。

材料二隋唐的又一次大统一,将同中有异的南北朝建筑制度再加整合,把对周制的考释,与汉魏以来的建筑遗产相融合,在城市、宫殿、坛庙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

唐长安城,都城的主干道朱雀大街,是其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0米,是当时长安城最宽道路,它处于都城东西居中位置。

围绕中轴线,宫室,官府,宗庙,社稷,市场,里坊对称分布于中轴线东西。

并且其每个里坊设计也体现了居中思想。

不止都城,在各地方城市也体现了中轴线布置,政治机构一般位于其中轴线上。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在“洋务运动”的作用下,农耕文明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延续了数千年之后,开始向工业文明的近代建筑过渡了,近代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

由于西方各类建筑大都有一套基本定型的形式,以致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青岛到喀什,举凡机关、银行、商场、会堂、公寓、住宅、学校等,各自都以基本定型的形式标志出自己的内容,而同类型的形式又大同小异,极少显示出特有的地方民族特色,而在20~30年代兴起创作民族形式以后,大多数也都是套用古代某一时期官式建筑法式,致使广州的民族形式建筑与北京的无大差别。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出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至隋唐中国建筑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新变化。

(9分)

(1)变化:

周朝时中国建筑制度开始创建,但在实施中各地的差异性远大于同一性;

两汉时正式确立周制为正统营造制度而适用天下,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成型;

魏晋南北朝时吸收了印度佛教建筑、北方草原建筑、西域各国建筑的元素,中国建筑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变;

隋唐时中国建筑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和统一,建筑风格中居中执要思想、封建等级思想、重农抑商思想得到强化。

(8分)

原因:

国家统一的完成和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封建经济的发展;

儒家思想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日益深入;

民族融合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扩大。

(答对4点给8分)

(2)变化:

近代中国建筑大量吸收西方元素,建筑风格由封闭内敛、注重威权转向公开开放、实用便民等。

评:

近代中国建筑的变化是西学东渐的产物,(2分)丰富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2分)我们既要坚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要善于吸取外来建筑文化的优秀因素,敢于创新。

(2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19.(2012年3月日照市一模)(35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也必将越来越频繁,这对于各国本土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材料一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内地简表(部分)

时间

发展概况

1860年

中国第一家西餐厅“太平馆”在广州开设

1891年

我国境内最早的卷烟厂在天津创办

1900年

中国第一部城市市内电话在南京开通

1903年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由上海“红帮裁缝”王睿谟手工缝制

1905年

广州是中国最早开展排球运动的城市

1908年

上海第一条公交有轨电车线路自静安寺至外滩上海总汇通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传入中国并首先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落脚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弊端,并希望以新的文化形态完善和改变自身的传统。

自鸦片战争以来,代表西方工业文明的声、光、电、化、数等物质文明成果和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人性解放论、民主主义、进化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精神文明成果先后涌入中国,促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汇撞击。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以新的文化形态完善和改变自身的传统”的?

(6分)

(1)19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变化;

这些城市属于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早接受西方先进文明。

(2)在西方民主思想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促进了近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西方文化的传入,促使人们开眼看世界,放弃闭关锁国的陈腐观念;

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在先进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渐被近代生活方式所代替。

(任意三点,言之成理即可,6分)

20.(2012年3月延边市质检40题)(25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

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

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4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特征:

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

(2分)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

(2分)家庭关系和睦。

(2分)目的:

维护社会稳定,(2分)巩固封建统治。

(2分)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分)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新变化:

婚姻自主;

(1分)男女平等;

(1分)家庭民主。

(1分)

(4)基本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国家的政治变革;

(2分)思想观念的转变。

21.(2012年3月淮北市一模28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议定纡绕兜开”。

……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水,使其长眠的祖先不得安宁,联合乡民阻挠筑路,打伤铁路督工和外国雇员。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材料二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

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

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1)材料二所持铁路观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

而于用兵尤不可缓。

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

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

……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

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

交通志》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

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

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

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

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

——摘编自姜鸣《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

(2)材料三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

材料四“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

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1)材料一认为外国人筑路破坏风水;

材料二认为筑路破坏国家主权。

阶级属性及立场不同。

(2分,如答“百姓愚昧;

绅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国家主权”也可)

(2)理由: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加强国防;

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

有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实质:

近(现)代化问题上的观念冲突。

(2分,若回答新旧观念冲突给l分)

(3)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特征:

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

现代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