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676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材料3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

“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想迁到越国去。

友人对他说:

“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

”“为什么?

”“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

白绢,是用来作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

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材料4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材料5

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

但匠人却不看,竟然不停地赶路。

他的学生很奇怪,问:

“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

”匠人说:

“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就会沉,用来造棺材就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就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株不能用作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

请回答:

(1)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1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

(2)材料2中的鲁人认为自己“可以起死人”的理由与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鲁人所犯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3)阅读材料3,过江者“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和鲁国人想迁到越国去卖草鞋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

(4)材料4中的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

这些哲学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5)材料5的哲学寓意是什么?

5.阅读下列有关认识和实践关系的一组材料:

材料1

观念有三类:

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

这是按照不同来源而做出的区分,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天赋的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

因此上述观念可合并为两种:

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和由外部原因造成的。

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观念不是真实的,而在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观念中,有一些是真实的,有一些不是真实的。

前者指上帝造成的观念,后者指可感事物造成的观念。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心灵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

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

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

感觉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它是通过外物地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

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的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

心灵通过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得到新观念;

它还会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得到另外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多与感情有关。

感觉和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它们可以共同起作用,因此,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

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

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摘自《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3卷

恩格斯说: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征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近代工业不仅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制造成为可能”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问题:

(1)材料1认为观念是从哪里来的?

如何理解“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

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观点有什么区别?

(2)如何理解“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

说明材料3在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3和材料4说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6.阅读下列有关历史观的一组材料: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

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摘自《反杜林论》

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

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

心是宗教的本质。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1)材料1、2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

(2)怎样理解材料3中“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这句话?

这句话的观点与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区别?

7.阅读以下有关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组材料:

由于人们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物质控制能力的提高,纳米科技发展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

2000年10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将新材料和纳米科学的进展作为“十五”规划中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任务,这为中国21世纪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中国的纳米材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使中国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应用开发研究也出现了新局面。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定会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纳米科学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推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

         ——摘自:

《科学》

生态方面:

人类的繁衍,使地球不堪重负,破坏性的开采使地球有限的资源几近枯竭。

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在2001年被迫全民移居新西兰。

人类的种种行为,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已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摘自金鑫:

《世界问题报告》材料3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摘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克里要做美国“环保总统”。

克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同布什大相径庭。

去年10月20日,克里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发表演讲时公开宣称:

“今天我郑重承诺,我将成为一名'

真正的保护环境的总统'

我们将恢复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贫困和疾病传播方面的领导作用。

地球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这里的风和水、污染和公害都没有边界。

中国环保网

只有实行高技术产业化,才能节省资源、能源,才能开发新资源、能源,才能以新资源和能源,以及开发出的新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只有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提高劳动人口素质问题,才能解决在经济管理的效率问题。

可持续发展小词

(1)阅读材料1,分析为什么“纳米科学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请判断“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这个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阐述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8.阅读以下有关意识形态的一组材料:

西汉中期,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受到武帝的称许。

元朔五年(前124),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

同年,武帝又批准为五经博士官置弟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

此后,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

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

儒学由此得到了独尊地位,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

——刘欣尚《独尊儒术》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证明,民谣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民心、民意,代表着广泛的社会舆论,在很多时候,民谣甚至预示了政治变迁的趋势。

我们可以想像,远在《诗经》时代,采诗官们所采录到的民间歌谣远不止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采诗官们肯定删削了不少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民间歌谣,而使民谣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舆论价值,而只剩下文学价值了,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舆论的民谣应该发挥了更强大的政治舆论与斗争功能。

在当时有一首童谣唱道:

“月将升,日将没,木弧箕服,几亡周国。

”歌谣在街头巷尾的黄口小儿中广泛传唱,不久,周宣王即被刺,周王朝由此陷入政治危机。

秦朝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民间以歌谣的形式预示了秦王暴政必将覆亡的命运。

西汉的“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揭露了刘邦成就霸业之后的独夫心态与行为。

东汉民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直刺宦官专权的腐败朝政,“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则以藏字的方式,暗含了对董卓弄权的抨击。

“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若要富,跟着皇帝卖酒醋”,揭露了宋朝乱世的政治没落景象。

——刘晓春《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

1960年春天,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

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

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

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是一种忘我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新华社1990年8月27日电

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

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

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员、共青团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青年团、少先队的工作,发扬光大了过去的优良传统。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坏分子作斗争,树立了一代新风。

——邓小平: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4月22日)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5-106页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回答:

(1)如何理解儒学和古代民谣的能动性?

(2)“铁人”精神是否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阐述其理由?

(3)“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为什么“要从小开始培养”?

9.阅读下列有关必然和自由的一组材料:

斯宾诺莎认为一切事件都发生在因果系列之中,自然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受到事物的本性的必然性的决定。

当人们说一件东西是偶然的,那只不过是由于我们的知识有缺陷。

人类社会和个人的一切也是严格地被决定的,既然如此,人何以能够自由和幸福呢?

他对自由的理解是:

仅仅由自身本性所决定,则不自由。

他说:

我把永恒理解为存在自身……这样的存在也可以被设想为永恒真理。

按照这种理解,人自觉地按自然的本性而存在,

就是自由和永恒。

自由和必然并不矛盾,认识并自觉顺应必然是自由。

斯宾诺莎根据他的哲学,提出并论证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著名命题。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休谟拿“信念”的一个定义支持他的理论,他认为信念就是“与当前的印象有关系或者相联合的鲜明的观念”。

如果甲和乙在过去的经验一向经常相连,由于联合,甲的印象就产生乙的这种鲜明观念,构成对乙的信念。

这说明为什么我们相信甲和乙有关联:

甲的知觉表象和乙的观念就是关联著,因此我们便认为甲和乙关联著,虽然这个意见实在是没有根据的。

“各对象间并没有发现得到的一体关联;

我们所以能够从一个对象的出现推论另一个对象会被经验到,除根据作用在想象力上的习惯而外,也没根据其他任何原理。

”在我们看来的各对象间的必然关联,其实只是那些对象的诸观念之间的关联,休谟多次反复了这个主张;

心是由习惯决定的,“予我以必然性观念的,正是这种印象,也即是这种决定。

”使我们产生“因为甲,结果乙”这个信念的各事例的反复,并没赋予该对象什么新东西,但是在心中造成观念的联合;

因而“必然性不是存在于对象中而是存在于心中的东西。

——摘自深圳新闻网

恩格斯说:

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

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能力。

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

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像是在许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正好应该由它支配的对象所支配。

因此,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

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摘自《反杜林论》

(1)材料1,分析斯宾诺莎是如何看待必然和自由的。

他的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何在?

(2)依据材料3中恩格斯的观点,分析休谟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四)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