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657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Word文档格式.docx

期间剧中的主要演员“杨子荣”走马灯似的一换再换,而最终被选中的却是当时已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家班”成员之一童祥苓。

这一反复甄选后的决定让童祥苓在几年的时间里比任何人都要付出和忍受更多,演出“杨子荣”是他生活里的全部,是全体“童家班”得以昭雪的一丝曙光,但是演出“杨子荣”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不能演砸只能全力以赴。

童祥苓像一名真正的卧底,没有回头路的卷进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口浪尖里。

  童祥苓自己形容他与《智取威虎山》剧组的关系是三进三出“威虎山”,他曾经写了一本书《“杨子荣”与童祥苓》,细述自己八岁学艺,师从马连良、后拜麒麟童的学戏经过,更详尽的回忆了自己饰演“杨子荣”一角的前后始末。

在童祥苓的记忆里,《智取威虎山》是他人生的浓墨重彩。

在1967年《智取威虎山》得到毛主席肯定并亲自修改后,童祥苓却因为和姐姐的关系离开了剧组。

作为一名演员,那个时候他最多登上舞台的机会是挨批斗,在渐渐习惯了写检查挨批斗的生活的时候,童祥苓又被突击解放了。

1969年他开始“戴罪立功”拍摄样板戏电影。

1970年的“十一”国庆,《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它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

此时,童祥苓却又一次离开了“威虎山”。

“文革”结束后,童芷苓的冤案平反,童家班昔日的辉煌却难以追回。

与张春桥争辩埋下祸根

  1935年,童祥苓生于天津。

在他懂事时,大他13岁的四姐童芷苓早已是红透上海滩的头牌坤旦。

为了培养这个童家最小的弟弟,姐姐不惜工本,为他广延名师。

十几岁时,童祥苓便与二哥寿苓、姐姐芷苓、葆苓一起,令童家班扬名梨园。

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领到350元工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到童祥苓20岁出头时,他在圈里已颇有名气,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却是《智取威虎山》的主人公杨子荣。

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

凭借自己的天资、功底和勤奋,他出演的杨子荣得到了各方肯定。

  1966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遭到抄家和批斗。

而童祥苓当时正在北京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他写了封信给姐姐,让姐姐好好交代问题,并且说相信姐姐是个好人。

不料,这几句话成了他为姐姐“翻案”的证据。

当时,童祥苓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脾气倔强的他甚至当面与张春桥争辩:

“我说张书记呀,您说话好像没什么水平。

你们说童芷苓是文化特务,可你们现在还在对她进行审查,并没有给她定案。

没有定案,我给我姐姐翻什么案呢?

”童祥苓就这样埋下了祸根。

没过多久,他得了一个“为文化特务童芷苓翻案”的罪名。

在批斗会上,冤愤交加的童祥苓,晕倒在他演出过的舞台上。

“解放时我才14岁,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集团,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我们一直是忠心耿耿的,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

搞不懂!

”屈辱、委屈、愤怒、绝望,让天性乐观的童祥苓想到了自杀,幸亏妻子当时拉住了他,并对他说;

“你自己应该清楚,什么事都想开点,你不为自己想,还得为孩子想。

”童祥苓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决定“为了家,一辈子屈辱地活着”。

  杨子荣

重演杨子荣名扬全国

  1968年,因为要把《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杨子荣人选难以物色,童祥苓重新获得出演杨子荣的机会。

当时在童祥苓看来,这不仅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创作机会,也是童家唯一可能“将功赎罪”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又让他被人看作是“江青旗下的样板团成员”而遭到误解和排斥。

尽管如此,童祥苓还是咬牙坚持了两年,最终将电影完成。

由于被人误认为是XX的“嫡系”,童祥苓经常挨“整”。

一次,他录“穿林海,跨雪原”一段,下午两点进棚,到夜里12点才出来,前后录了18遍,唱到后来实在唱不动了,童祥苓就开始给脖子上的声带肌肉注射,唱一会休息一会,最后几乎跪在地上。

他对周围人说:

“你们录多少次都不累啊,我已经不行了,我的生死就在你们各位手里。

”等到这段录完后,童祥苓已是大汗淋漓,瘫倒在椅子上。

  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

受姐姐童芷苓问题的牵连,他已被定性为“敌我矛盾”。

每日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

“早上起来吃完早点,两百人的碗筷要由我来洗干净。

接着上班,上班回来吃中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又要洗完。

洗完后又上班,晚饭吃完后两百人的碗筷还要洗,洗完了有时还要开会。

”洗碗和拍戏成了童祥苓一辈子无法忘却的记忆。

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终于被拍摄成电影。

童祥苓也回到上海,不久即被“搁置”起来,直到1976年。

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他几乎没再排过戏,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却使他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艺术特色:

童祥苓文武兼备、他唱做全面,在学习余(叔岩)派的基础上,融入了麒派、马派的表演方法,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表演洒脱自如,善于刻画人物。

代表剧目:

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战太平》、《淮河营》、《汉宫春秋》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

生活历程: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这是30多年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对白。

 “痛!

痛!

”“贴!

贴!

”“早贴早轻松!

”这是时下在电视上热播的一个药品广告中的几句说唱词。

  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一位经历过人生浪尖和谷底的人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人公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

  塑造一代英雄杨子荣,是童祥苓京剧职业生涯中最为闪亮的部分,也为他带来宠辱交加的一生。

  解放后不久,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童祥苓每月可以领到350元工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

  当时,童祥苓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童祥苓就这样埋下了祸根。

  屈辱、委屈、愤怒、绝望,让天性乐观的童祥苓想到了自杀,幸亏妻子当时拉住了他,并对他说;

  由于被人误认为是江青的“嫡系”,童祥苓经常挨“整”。

一次,他录“穿林海,跨雪原”一段,下午两点进棚,到夜里12点才出来,前后录了18遍;

唱到后来实在唱不动了,童祥苓就开始给脖子上的声带肌肉注射,唱一会休息一会,最后几乎跪在地上。

在北京录电影的两年,童祥苓在剧团内被人误解和挨整的同时,还不能回家和亲人来往。

  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终于被拍摄成电影。

  1976年,受尽折磨的姐姐童芷苓从牛棚里放了出来。

虽然童祥苓因为在“文革”中演过样板戏,成了说不清道不白的人物,但是童家班终于又能同台演出了。

20世纪80年代,还想做一番事业的童祥苓同妻子一起承包了京剧团,一年下来上交了十几万元的利润。

然而年终时,童祥苓却因为历史问题不能被评为先进。

为此,他伤透了心。

  1993年,因为“大儿子的工厂破产,小儿子想学戏没学成,两个人失业在家”,58岁的童祥苓决定提前退休,回家开店。

为了筹措本钱,童祥苓参加了各种演出。

经过一年奋斗,终于凑够本钱,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边上,开了个能够摆放五张台子的小面馆。

  刚开店时,为了减少亏损、节约成本,童祥苓和家人一齐干起了洗菜、配菜、洗碗、扫地等力气活。

有一次,童祥苓蹲在马路边洗碗,一个戏迷认出他后说:

“童老师,您老辛苦了。

”童祥苓朗声应答:

“没关系,‘文化大革命’时咱洗碗洗惯了,有基本功。

  开面馆的8年,是童祥苓感觉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过去聚少离多的一家人,因为开饭馆,倒是经常待在一起了。

2001年,因为饭馆生意越来越难做,童祥苓把它转了出去。

童祥苓依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除了受邀演出,剩余时间就是照顾前几年患眼疾的妻子。

  今年是童祥苓和妻子的50年金婚。

对于这段50年的“包办婚姻”,童祥苓非常得意而又欣慰。

童祥苓说,他的爱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妻子,另一部分便是京剧。

  如今,童祥苓和妻子居住在上海一套170平米的寓所里。

这是他为了让妻子“过上安逸舒适的晚年”,倾尽毕生积蓄买来的。

在他们的客厅里,悬挂的杨子荣剧照和童祥苓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记录着童祥苓此生最引以为豪的时刻。

个人轶事:

令人羡慕的婚姻楷模

  童祥苓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因扮演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而名噪全国,张南云是梅兰芳先生的亲传女弟子,原名张兰云,毛泽东为其改名张南云。

1956年,童祥苓和张南云由父母做主结婚。

张南云在半个世纪的婚姻中,伴随丈夫的起落沉浮,始终不离不弃。

在童祥苓反复进出“威虎山”的日子里,他的妻子张南云一直陪伴在身边。

排练的时候送汤送饭,挨批斗的时候衣不解带地陪在身边;

拍电影的时候,夫妻两人分开近两年,张南云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担当起家庭。

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候显示出了她的坚韧。

停电,妈妈坐在中间

  童祥苓和张南云是同年同月生的一对“金童玉女”,虽然如今有着秤不离砣的默契,当年却绝对是“包办婚姻”。

结婚前,他们只在大连演出时见过一面,他们的结合纯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媒人”就是童祥苓的小姐姐童葆苓。

张南云出生在大连,16岁就在鞍山京剧团挂头牌了,她一脑门子都是工作、学习,从没考虑过自己的个人问题。

“那时演出任务很重,第一次见面,他也是刚下了戏就过来的。

穿着双排扣的列宁装、大头皮鞋,一点也不帅,要是我以貌取人,可能就看不上了……反正我那时很害羞,用他的话说,就是很封建,手一直揣在口袋里,就怕他上来握手,赶紧远远地低头鞠了一躬。

  张南云的话没说完,童祥苓就赶紧说:

“你是没看清,我都把你看清了,靓女啊,辫子到腰……后来有人给了我一张照片,我还想,照片没本人漂亮,留着没意思。

”两个年轻人被单独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据张南云反映,基本都是童祥苓在说话),聊着聊着忽然停电了,保守的她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他“图谋不轨”,连声大喊“妈妈”,结果灯一亮,童祥苓发现他们中间忽然不声不响多坐了个人——张妈妈!

  “当时把我吓了好大一跳!

”他笑呵呵地说着。

面对“警惕性极高”的张南云,童祥苓直到1956年结了婚,才牵到“靓女”的手。

马车上,“严肃点”

  因为分别在东北西北演出,夫妻两人很长时间都没有见面。

1958年,童祥苓跟团里打了个报告:

“8个月没见了,我要去看我老婆。

”趁着演出空闲就来到了长春。

张南云演出散场从剧院出来,就看见童祥苓雇了辆马车在等她。

上了车,思念心切的他就一把搂住妻子的腰,没想到她却身手利落地把他一推,正色道:

“严肃点!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对她没魅力!

你知道吗,1976年我在日本演出的时候,那些女观众尖叫啊,她们涌到台前掐了花盆里的花扔上来,戏唱完盆里就剩土了……”童老佯做叹息,换来张南云一顿数落:

“都怪你老作弄我!

当年结婚后,我老不好意思喊他的名字,就‘哎、哎’地叫他,他跟我说你就喊我的英文名字ILoveYou(我爱你)吧。

我那时候哪懂啊,每天喊他ILoveYou……后来有天一个懂英语的人听了,笑得差点岔气,我才知道的……”

(二)童祥苓与杨子荣

童祥苓1935年出生,京剧演员,工老生。

江西南昌市人,自幼酷爱京剧,8岁学戏,先后想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等学艺,多演(余)(叔岩)派戏。

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余、马、麒各派举目均能演出。

童祥苓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善于刻画人物。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30多年前童祥苓塑造的杨子荣深深镌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他浓眉大眼,身披大氅,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时期的审美观,成为时代精神和英雄主义的代名词。

杨子荣使童祥苓成为“文革”中闻名遐迩的明星,样板戏也带给他宠辱交加的一生。

在上海长宁路中山公寓一间宽敞、雅致的会客室里,笔者见到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剿匪英雄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

当年,他那“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高亢、激越的唱腔一下子传遍了全国,以致老人小孩都会唱。

他也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明星。

如今童老年已七旬,只见他穿着一条丝绸碎花黑裤,戴着一付褐色框架的眼镜,说话平和,没有一点名角架子。

他正从楼下的小区花园里做完30分钟健身操归来,额头上汗水涔涔。

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已坚持了数年。

童老是古稀老人,但身板硬朗,说话中气十足,活动自如,没有什么大病,有时走起路来比年轻人还快。

谈到老年养生,童祥苓颇为感慨地说:

一个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每天有个好心情至关重要。

身体的各器官、各个部分都是受大脑指挥的,体内的精气神都是受情绪调节影响的。

好的心情会增加人的食欲和肺活量及其提高四肢的活动量,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抗病能力,使人延年益寿。

可以这样说:

好的心情是躯体健康的“龙头”,它胜过百帖良药。

他还说:

一个人如果经常被烦恼、忧愁、生气所包围,健康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要使自己每天有个好的心态,就必须做情绪的主人,莫做情绪的奴隶。

人生道路上主要有两类情况会使人情绪波动:

一是人生道上大量遇到的磕磕碰碰的小事。

如果每件事都要顶真对待,都要计较,那么烦心、气恼的事太多了。

“小事不计较,做人糊涂点”,这是童老人生的态度。

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脚被人踩了、与人讲话被对方喷了一脸口水等之类小事,都要去争个面红耳赤、你赢我输的,实无必要。

情绪能伤人,没有必要为这些事而气恼。

二是人生旅途中会有高潮,也会有低谷,会遇到高兴的事,也会遇到不高兴的事。

当不良情绪袭上心头时,童老总是采取一些方法,如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节目,到小区散散步;

或者做一套健身操等来排除心中的不良情绪。

他说:

“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开“无轨电车”,到处乱闯。

否则首先受害的是自己体内的脏器。

童祥苓刚退休时,常与自己辉煌的过去相比,一度有一种失落感。

后来他从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心态很快恢复了平和。

童祥苓说:

要使自己每天有个好心情,就要把退休生活安排得丰富精彩。

每天都觉得有事干,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活动中。

童老的退休生活确实安排得很丰富:

他把过去家庭及个人的老照片翻出来,写上说明,整理成几大本。

兴致来时,拿出来翻翻,颇有趣味;

与三五好友相约,聚会在茶馆、餐厅,回忆过去,畅叙友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感;

携夫人、孩子到一些名胜古迹游玩,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应一些单位、企业邀请,为他们演唱脍炙人口的《智取威虎山》唱段,看到群众对京剧如此痴迷,他又重新找回了艺术巅峰时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为了帮助儿子就业,童祥苓帮他开了一家餐馆,还协助他打理餐馆里的一些业务……这样的生活安排,童老每天都感到很开心,不再感到生活的寂寞,刚退休的那种失落感已荡然无存。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童祥苓说:

规范化的起居饮食生活,是打造好心情的基础。

生物钟人人都必须遵守,只有睡得好,吃得合理科学,每天精神饱满,好心情才能培养起来。

起居颠倒,生活杂乱无章,心中一团乱麻,何来好心情?

他希望生活无常的老年人多学点健康知识,莫要在不健康的道路上走下去。

童祥苓缘何姐弟相残

  大多数人都知道“样板戏”《海港》中“方海珍”的饰演者是著名的京剧演员李丽芳,却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个扮演“方海珍”的演员是童芷苓。

当时《海港》还叫做《海港的早晨》,“方海珍”还叫做“金素英”。

童芷苓的弟弟童祥苓则是闻名遐迩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饰演者。

姐弟俩都为“样板戏”立过汗马功劳。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姐弟俩却被同台批斗。

  昔日名伶大祸临头

  1964年6月,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上海京剧二团把《海港的早晨》带到北京继续加工,并在驻地进行过几次内部彩排,得到了北京文艺界的一致好评。

江青却一反常态,不但蹊跷地对这出经她提议改编的京剧现代戏骤然失去了热情,看也不看一眼,还对张春桥恶狠狠地说了句:

“与童芷苓在一个党内,我感到耻辱!

  江青所指是什么呢?

此时的童芷苓还不知道,在原军统特务沈醉的回忆录中,提及军统头子戴笠过生日那天曾叫童芷苓唱过堂会。

其实,在梨园行里向来有“唱堂会与政治无关”的共识,但在那个极“左”的年代,无风还起三尺浪呢,就这轻巧的一笔,日后带给了童芷苓无尽的苦难。

  1965年1月,修改完成后的《海港的早晨》经张春桥同意,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试验公演,由童芷苓、小王桂卿主演。

公演一个多月后,在观众的一片赞扬声中,江青才勉强看了演出。

当时她并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

不料,3月8日,张春桥忽然把剧组领导和创作人员召去,板着面孔说,客人(指江青)看了戏,很生气。

童芷苓等几个主创人员随后被扣上“抵制现代戏”的帽子,逐出剧组。

  自此,童芷苓被上海京剧院搁置起来,不准她上台演出。

  一天,弟弟童祥苓兴冲冲地前来看望她,并告知《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一角选中他来饰演时,童芷苓大感意外,这可能吗?

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使她兴奋得不知所措,只是一个劲儿地嘱咐弟弟要争气,拼上一切也要成功。

童芷苓心里明白,此时惟有弟弟演好《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才能洗刷童家“反对现代戏”的罪名。

  “文革”伊始,童芷苓以“美蒋文化特务”的罪名,被红卫兵抄了家,抄出的黄金被抬了出来,童芷苓披头散发地低着头。

其时,房子、汽车早已上缴国家,只留下这点黄金记录着她往日的辉煌了,可她不想对疯狂的人群解释什么。

令童芷苓想不到的是,这只不过是她苦难的开始。

  六和塔下永远的谜

  此时,身为“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大权在握,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文艺圈中有可能知道上世纪30年代自己作为“蓝苹小姐”的上海滩种种行迹的知情人,企图将了解她底细的人一网打尽。

她编织的这个网里全部是当年的旧友和同事,其中就有童芷苓。

为此,江青找到叶群,叶群又向江腾蛟进行了布置,让军人化装成“红卫兵”,于1966年10月9日凌晨,在上海兵分五路,对赵丹、郑君里、顾而已、陈鲤庭、童芷苓五家进行毁灭性抄家。

  江青要找的东西就是当年在六和塔下举行婚礼的照片和两本落入前夫唐纳手中的日记。

江青认定唐纳出国后,这些物品准是留给了他这几位好友中的某一个。

  随着弟弟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顺利排练,对童芷苓的批斗就愈加频繁和狠。

童芷苓常被勒令跪在乒乓球台上,被人揪头发、拉膀子,四周还画着暗喻童家“黑势力”盘根错节的蜘蛛网,目的就是为了刺激年轻气盛的童祥苓,让他心情烦躁,演不好“杨子荣”,继而从舞台上消灭童祥苓,消灭“童家班”。

  一封家书姐弟相残

  1966年,《智取威虎山》晋京演出,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兴奋的童祥苓在给妻子的信中,顺便也给他的姐姐童芷苓写了几句话,因为他知道,姐姐对悬系着童家人命运的《智取威虎山》剧的动向很是关心。

弟弟首先告诉姐姐,主席看了戏还改了词,然后他写道,我们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去表现工农兵,我希望姐姐若有什么问题就交代,但我相信姐姐不是坏人。

  不料,这封信落入了“造反派”的手中,就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语,竟成了弟弟为姐姐翻案的白纸黑字的铁证。

童芷苓知道糊涂的弟弟闯下大祸了,童家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果然,弟弟刚一返沪,姐弟俩就同台被批斗。

连远在北京的妹妹童葆苓也未能幸免,年迈的父母双亲更是被惊吓得主动带领红卫兵查抄早已一贫如洗的家。

  为了保全弟弟及全家人,童芷苓决定牺牲自己。

1967年的一天,姐夫陈力悄悄地进入了童祥苓的家,转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