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6487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选择题专题练习地球与地图Word下载.docx

日界线大致是指180°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

经线.

A.

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相交B.所有的纬线长度一致

C.经线大约有180条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A、所有的纬线都是平行的,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纬线的长度是不相等的,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

4.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故C符合题意.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之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10﹣13题.

5.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绕转中心为太阳B.方向为自东向西

C.周期为一年D.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分析】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叫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B.

6.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

N、116°

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

E组成的经线圈,20°

W以东、160°

E以西为东半球,20°

W以西、160°

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

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

~30°

为低纬度地区,30°

~60°

为中纬度地区,60°

~90°

为高纬度地区.依据我国首都北京的经纬度可知,北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依据题意.

7.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河南省地图D.孟津县地图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

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河南省地图>孟津县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

孟津县地图>河南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8.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

常年河、湖B.

铁路C.

国界D.

水库

【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A项

表示河流、湖泊,故正确.

B项

表示铁路,故正确.

C项

表示未定国界,故错误.

D项中

表示水库,故正确.

9.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任何地图上都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别方向

②地形图上,等高线在陡崖处出现重合

③有了地图,就可以知道图示范围内的地形高低起伏状况

④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所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就不同.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不是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别方向;

地形图上,等高线在陡崖处出现重合;

有了剖面图,就可以知道图示范围内的地形高低起伏状况;

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所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就不同.故选项C符合题意.

10.小明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图有(  )

①导游图②地形图③政治地图④交通图.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对于旅游来说,小明选择导游图、交通图最为常用.

11.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

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

【分析】读图可得,d是春分日即3月21日,a是夏至日即6月22日,b是秋分日即9月23日,c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

3月20日或21日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即d位置,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12.我校于11月上旬举行期中考试,这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  )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

11月上旬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bc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13.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地方时的差异D.季节变化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故A错误;

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的差异是自转形成的,故BC错误;

季节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故D正确.

14.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

S﹣冬至日B.23.5°

S﹣夏至日

C.23.5°

N﹣冬至日D.23.5°

N﹣夏至日

【分析】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均没有太阳直射.

由题意“我国某地”“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现象”可得知我国是处于北半球上,故AB不符合题意;

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23.5°

N)时,是在夏至日这天.故C不符合题意.

15.在五带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寒带

【分析】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A.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故符合题意.

C.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16.下列节日中,广东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

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元旦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四季的形成.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太阳直射赤道时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前后)或秋分(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日(12月22日),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

要选一个广东省的昼比夜短的节日,就看哪个节日离冬至这天最近即可.故D符合题意.

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200米B.300米C.350米D.450米

【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山峰a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

18.b点的海拔高度为(  )

A.0米B.100米C.200米D.300米

【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等高线地形图中每条等高线上的数据为海拔高度.

读图可知,b点的海拔高度为300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

19.c,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C点的海拔高度为200米,d点的海拔为100米,c,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100米=100米.故选项B符合题意.

20.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

A.南美洲、太平洋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太平洋D.亚洲、北冰洋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依据题意.

21.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产生

B.太平洋板块和印亚欧板块挤压产生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产生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产生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故选项C符合题意.

22.关于六大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板块全部由陆地组成B.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C.印度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D.亚欧板块与亚欧大陆重合

【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3.下列关于火山、地震的分布,错误的是(  )

A.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带

B.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故A符合题意.

24.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洋的形成.

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和非洲、亚欧板块之间,大洋中间有一条生长型的板块边界线,所以它的面积将扩大.故C符合题意.

25.下列选项中,属于造成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属于造成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故选项C符合题意.

26.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

A.大洋洲B.非洲C.南极洲D.南美洲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极洲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二、解答题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一天 ,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B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D.四季变化

(2)从A点(A在赤道上)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行程全长约 40000 千米.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回归线 (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孟津县(34.6°

N,112.4°

E)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最长夜最短 .

(4)B地所处的温度带是 北寒带 .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读图可知,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选项B符合题意.

(2)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从A点(A在赤道上)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行程全长约40000千米.

(3)该图所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位于北半球的河南省孟津县(34.6°

E)昼最长夜最短.

(4)B地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位于北寒带.

故答案为:

(1)一天;

B;

(2)40000;

(3)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4)北寒带.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B 山顶 C 鞍部 E 陡崖 F 山脊 G 山谷 

(2)图中甲村庄在乙村庄的 东北 方;

小河的大致流向 自西北流向东南 .

(3)连接BD和BF,坡度比较陡的是 BD ,原因是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

(4)该地区用水很紧张,为此决定修一座水库,你认为大坝应修在 D 处.

读图可知,

(1)图中字母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E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F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G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图中甲村庄在乙村庄的东北方向;

小河大致自西北流向东南.

(3)BD和BF两处中,BD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该地区用水很紧张,为此决定修一座水库,图中D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这里最狭窄,容易施工;

且在该地作为水库大坝,水库蓄水量最大.

(1)山顶;

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2)东北;

自西北流向东南;

(3)BD;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D.

2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填写出各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

① 亚洲 ;

② 非洲 ;

③ 欧洲 ;

④ 北美洲 ;

⑤ 南美洲 ;

⑥ 大洋洲 ;

⑦ 南极洲 .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亚洲 (填名称);

四大洋中,冰雪覆盖面积最大的洋是 D (填字母).

(3)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D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是(填字母以及名称) A太平洋 .

(4)①、②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填名称) 苏伊士 运河;

④、⑤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填名称) 巴拿马 运河.

读图分析可知:

(1)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位置及轮廓,图中各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称为: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北美洲;

⑤南美洲;

⑥大洋洲;

⑦南极洲.

(2)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四大洋中,冰雪覆盖面积最大的洋是D北冰洋.

(3)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4)①亚洲、②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④北美洲、⑤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1)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2)亚洲;

D;

(3)D北冰洋;

A太平洋;

(4)苏伊士;

巴拿马.

30.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共分为 6 大板块,其中,A处为 印度洋 板块.

(2)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读图可知,

(1)全球共分为6大板块,其中,A处为印度洋板块.

(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是因为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根据题意.

(1)6;

印度洋;

(2)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