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529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概论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15.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贝类、藻类、虾类、鱼类等。

16.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民办、民营、民受益。

17.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18.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

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加速实现技术跨越。

19.狭义的农业科技革命:

在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和制度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农业科技的重大创新而实现农业科技质的变革。

二、名词解释

1.农业生产

答: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生产时间

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第一产业

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第二产业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生态因子

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生物环境

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 

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作业(工艺)专业化。

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传统农业

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农业资源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资源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11.作物

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植物。

12.作物品种

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13.林业

是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4.经济林答: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饲料、工业原料和药物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

15.养殖业

即是动物的饲养业,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

16.饲料

能为畜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或能用于饲喂这些动物的物质。

17.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18.农业家庭经营

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其为农户。

19.农业科技

人类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又是这种活动的成果。

20.高新技术

(也称高技术)是高技术与新技术的统称,指那些对国家的军事、经济(包括农业)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简述农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作用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1).食物供应2).原料供应3).市场需求4).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改善生活环境

3.简述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

(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

(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

(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简述世界农业的分区类型

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

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简述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与整体性 

(2)地域性 

(3)持续性 

(4)动态性 

(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6.简述大田作物的分类

按用途和植物分类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法,将大田作物分类如下。

(1)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工业原料作物: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特用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紫云英、三叶草、草木樨、苕子、田菁、柽麻、绿萍等作物 

(4)药用作物

7.简述林业的作用

森林产品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多种多样。

它们包括提供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保持水土、缓解气候变化、消减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带动就业、体现文化与精神价值等。

不同的森林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同,而且不同的开发使用者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价值。

除提供木材以外,森林还生产多种食物、药物和化工原料,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繁殖、生息、庇护的重要场所。

森林具有维护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与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减少或减弱自然灾害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稳定因素。

对农、牧、渔业生产来说,林业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改善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8.简述养殖业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在农业生产中,养殖业与种植业和林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者构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都为人们提供生活和生产资料。

作用:

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为人类提供高品质的食物(如肉、蛋、奶)。

转化了大量植物饲料、秸秆等农副产品,生产大量畜产品,支持了粮食生产,而且每年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使种养结合、农牧互补、改善生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并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9.简述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与分散和独立的农户经营比较,农业合作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农业合作经济的以下主要功能上:

第一,发挥协作优势。

第二,优化要素组合。

第三,提高竞争能力。

第四,减轻自然风险。

第五,提高管理水平。

10.简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内容

(1)农业科技创新:

①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产量更高、质量更优、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②以高技术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兴起,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

③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加强农业生产与社会的联系。

(2)农业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

①农业科技体制创新;

②农业科技推广的体制创新;

③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农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四、分析题

1.分析当今我国农业的作用

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

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

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

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

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

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

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

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和舆论对行为的规范作用十分巨大,有时甚至比成文法规的约束力更强。

现代城市的社区建设开始从农村汲取营养,农村的社会功能逐渐向城市扩散。

2.分析农业内部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其他农业两部分。

林业包括林木栽培、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牧业包括牲畜饲养和放牧、家禽饲养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1)种植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

(2)林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 

(3)畜牧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 

(4)渔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

3.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都有明显的影响。

就种植业而言,又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

1).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影响2).温度升高的影响3).降水的影响4).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间接影响:

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对农产品市场平衡的影响、对人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人类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等。

4.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科学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应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也有人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界定为现代生态农业。

还有人说,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工厂化农业。

另有人说,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海洋农业。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各种农业形式在高新技术含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影响,彼此支持。

它们与城市、工商等非农产业的融合度持续提高,同时又保证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增长。

5.分析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

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其中主要的是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称之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其中尤以影响农业生产最大的气候条件如热量、水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

根据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两类。

地带性差异主要表现为热量、水分等自然条件大致沿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即纬度地带性差异。

垂直地带性差异表现为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热量和水分的数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农业区划的方法:

农业区划在进行具体分区时,方法种类较多,但总的讲主要有两大类,即定性分析分区法和定量分区法。

定性分析分区法包括主导因素分析法、区域对比法、地图叠加法、综合平衡法等。

这种方法是在掌握一定资料和数据基础上,依据区划的目的,确定分区原则和指标体系或绘制有关指标的单因子分区图,相互叠加进行分区,对分区中存在的不确定边界或有争议的分区界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

定量分区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聚类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分类单元及其指标体系所含特征量,经过数学处理,对研究地区进行分区划片。

6.分析我国大田作物的生产现状

中国作物分布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的空间分布以及年度、季节的时间分布差异。

加上地区间经济发展、社会历史条件等不一致,作物生产之间的差异更大。

①粮食作物:

单产以稻谷最高,玉米次之,小麦列第三。

东北、华北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

薯类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区有四川、河南、山东、广东、安徽、贵州、河北、湖北、湖南、陕西、福建、云南、甘肃、广西、山西、内蒙古等。

②工业原料作物:

棉花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淮河、黄河流域平原及新疆等地。

中国的麻类分区基本上是长江中上游的黄红麻、苎麻种植区和黑龙江的亚麻种植区。

五大油料作物是指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糖料作物包括南方的甘蔗和北方的甜菜。

7.分析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8.6%上升到2005年的18.21%。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

“三北”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991年以来,先后有广东、福建、湖南、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安徽、山东、吉林、江苏、海南共12个省(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荒地;

不断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各类商品林基地的建设、林产工业、经济林、竹藤花卉产业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促进了山区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

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和利用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组织、法制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累计提供木材五十多亿m3,而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12%。

8.分析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养殖业的发展,可极大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

1980年我国畜牧业比重是17%,到2003年上升到30%,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40%,畜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将更大,并将有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2004年肉类、禽蛋与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244.8万t、2723万t和2368.4万t,分别比1980年增长了5倍、9.6倍和16.3倍。

养殖业生产结构日益优化,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养殖业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可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安全的畜禽和水产品。

中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1978年分别是8.9kg、2.4kg和1.0kg,2004年分别提高到56kg、21.1kg和18.3kg。

中国人均肉类和蛋类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奶类人均占有量则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水产养殖产品总量目前已居世界首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渔业是中国农林牧副渔各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产值增长了8.2倍。

中国渔业资源开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淡水和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渔业产品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5%,而同期世界渔业增长率仅为3.1%。

9.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1) 

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

(2) 

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3) 

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5)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

(6)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10.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①组织培养;

②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③基因组学;

④蛋白质组学;

⑤转基因生物。

农药、兽药和植物生长调节物等农业生物制剂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①作物生长发育的计算机模拟和产量预测。

②作物生产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③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

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3)其他学科新技术 

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航天科学以及海洋科学等其他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农业中,进一步改进了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工具,拓展了农业生产领域,也将为农业科技创新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