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5171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新零售”是发生在电商身上的一次自我改革,其特点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B.大牌超市与电商巨头纷纷尝试新零售方式,使得2017年成为“新零售元年”。

C.新零售通过线下线上融合,追求消费丰富性、便捷度和舒适感的极致体验。

D.新零售受消费的升级换代、物质资源的丰富、技术手段的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业界竞相试水的零售方式,突出了“新零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特点。

B.文章从革新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新零售”对于电商发展的积极意义。

C.文章从时间的维度审视零售形式,从而指出“新零售”的存在也不会长久。

D.对于“新零售”的意义,文章先分析现实,后回顾历史,最后归结到社会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的新需求可以推动零售方式的更新,而新的零售方式也会带来消费新体验。

B.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促进零售业的发展,零售业无论如何发展都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

C.相较于以往的零售方式,“新零售”更注重从商品价值方面来吸引顾客。

D.“新零售”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同时也塑造新的公共准则和发展框架。

【答案】1.A2.C3.C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新零售”不仅发生在电商身上,一些大牌超市也采取了“新零售”模式。

2.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应该是“新零售”的主流业态还没有固定。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

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试题分析:

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C项,“商品价值”与“价值消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翘望

薛培政

过了腊八,在外务工的人便倦鸟归巢般踏上返乡之路。

每到这个时节,留守在家的人的念想,就像拔了节的麦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冷清寂寞了大半年的乡间,人气也旺了起来。

不知从哪天起,村子里那群半大孩子,每到下午放学,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蹦着跳着朝村东狮子冈上奔去。

狮子冈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头,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群山环抱中的一切可尽收眼底。

到了冈上,他们便把书包胡乱扔在一旁撒起欢来了。

一阵疯玩过后,累了的孩子们或坐或站,在那块卧牛石旁停下来,一个个目不转睛地朝着通往山外的路上望着。

“姐,咱今天能接到爸妈吗?

”最小的那个男孩,撸一把鼻涕甩在脚下的枯草上,脸朝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问道。

“只要你听话,别再乱跑,就能接到。

”女孩那双清澈的眸子中充满了希冀。

于是,这群孩子中出现了少有的沉默,生怕谁多言多语,惊动了心中的念想。

起风了,呼呼的山风吹过山峦,吹过荒野,吹得周围灌木和野草发出瑟瑟的声响,又吹向远处。

寒风把孩子们的脸蛋也刮得红红的,他们边把手捧在嘴边哈着热气,边用手搓揉着冰凉的小脸,望向风吹去的地方。

“你说最远的那座山后边是哪里?

”有个孩子开腔了。

可能是广州吧?

”那个理着小平头的孩子接上了话茬。

他爸爸在广州做工,去年这个时候,就是从那个方向回来的。

“不对——是温州!

”扎着羊角辫的女孩立刻反驳道。

她父母都在温州打工,每次回来走的就是这条路。

“是广州!

“是温州!

“你俩说得都不对,是郑州!

”头戴皮帽子的那个男孩呼地站起身,底气十足地争辩道。

他爸爸在郑州做快递工作,曾对他说翻过那座山就到郑州了。

几个孩子争来争去,谁也不服谁,可谁也说不清山的那边是哪里,他们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鸿雁,你妈回来会给你带啥礼物?

”扎着羊角辨的女孩把脸扭向穿红衣服的女孩。

“我要我爸给我带辆能充电的自行车,明年去县城上中学就不费劲了!

“曼儿,你想让妈妈给买啥呢?

我啥也不要,我连妈妈的样子都记不清了,就想妈妈回来后再也不走了!

最后一抹晚霞不知不觉消失了,整个天地渐渐暗了下来。

在朝着模糊不清的路上望了又望后,孩子们心有不甘地背起书包回家去了。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半月,小年说来就来了。

这天的黄昏,怏怏而归的孩子们走进村之后,只见那一只只大小不一的柴狗,又摇头摆尾欢跳着蹿上前来。

“走开——”不知哪个孩子很不耐烦地吼了声,惊吓得几只狗赶忙闪到一旁,有只狗躲闪不及,屁股上重重地挨了一脚,叫着跑远了。

望着这一幕,那些手扶门框、翘首以盼的老人们,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入夜,山村里一片静寂。

天空却逐渐阴沉下来,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悄无声息地划过夜幕,降落在了田野和群山上。

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孩子们紧张地盯着电视看打通道路的消息,没人再提新年礼物的事,一个个在心里默默地念叨:

大雪啊,可不要挡住爸妈回家的脚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狮子冈上玩闹的情节,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寥寥数语便写活了每个孩子的性格,把他们期待父母回家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小说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关于山风和雪的描写,分别引出了孩子们的争论和对父母归家期待等情节。

C.“翘望”的不只是孩子,手扶门框的留守老人们的那一声长叹,也流露出没有等到打工子女归来的失望情绪。

D.小说以真挚动人的情感,质朴细腻的语言,层层推进,描绘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幅内蕴丰富的乡村图景。

5.小说描写了几个孩子关于“最远的那座山后边是哪里”的争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小说中孩子们在期待父母回家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A5.①表现了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的天真单纯,表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②紧扣题目“翘望”,写出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和渴盼。

6.第一问:

孩子们期待父母回家的心情由当初的充满希望到失落,再到怏怏不乐伴着烦躁,最后发展到惶恐不安的紧张。

第二问:

①小说以孩子们心情的不断变化,营造了情节发展的波澜,并推动情节最终发展到高潮。

②孩子们期盼父母回家的情感越来越强烈,突出了留守儿童渴盼亲情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量。

4.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A项,“写活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准确,“期待父母回家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不准确。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试题分析:

题干是“小说描写了几个孩子关于‘最远的那座山后边是哪里’的争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

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是几个孩子关于“最远的那座山后边是哪里”的争论,有的孩子说是广州,有的孩子说是温州,有的孩子说是郑州,……他们都认为那座山后边是父母打工的城市。

这些争论表现了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的天真单纯,表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同时,紧扣题目“翘望”,写出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和渴盼。

回答本题的作用,要从小说的标题“翘望”所反映的人物的情感和孩子们被留守大山的情况来回答。

6.试题分析:

题干是“小说中孩子们在期待父母回家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和艺术效果。

本题是两个小问,要分开分析和回答。

第一小问考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情况的分析。

小说的前三节“村子里那群半大孩子,每到下午放学,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蹦着跳着朝村东狮子冈上奔去。

”“到了冈上,他们便把书包胡乱扔在一旁撒起欢来了。

”这里写出了孩子们不顾天气寒冷,充满希望地等着父母回家的心情。

后来,半个多月过去了,没有等到归家的父母,他们的表现是:

“这天的黄昏,怏怏而归的孩子们走进村之后,只见那一只只大小不一的柴狗,又摇头摆尾欢跳着蹿上前来。

‘走开——’不知哪个孩子很不耐烦地吼了声,惊吓得几只狗赶忙闪到一旁,有只狗躲闪不及,屁股上重重地挨了一脚,叫着跑远了。

”这些语句表明了他们是怏怏不乐中伴着烦躁的心情。

最后,“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孩子们紧张地盯着电视看打通道路的消息,没人再提新年礼物的事,一个个在心里默默地念叨:

”孩子们担心大雪封山后,父母就不回来了,他们的心情发展到惶恐不安的紧张。

第二个小问考的是作品运用孩子们心理变化这种艺术手法的效果。

回答“效果”题,要从情节发展的角度、人物情感变化是角度、主题的揭示等角度回答。

本题中,这样安排是为使孩子们期盼父母回家的情感越来越强烈,这样在情节的叙述上就设置了波澜。

这样安排也推动情节最终发展到高潮,突出了留守儿童渴盼亲情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投权代表在北京签约。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分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

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个成员在亚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

理事会可根据亚投行章程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

董事会有12名董事,其中域内9名,由代表域内成员的理事选出;

域外3名,由代表域外成员的理事选出。

管理层由行长和5位副行长组成。

中国人当选亚投行首任行长,5位副行长分别来自英国、德国、印度、韩国、印尼。

——XX百科

材料二

2015年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它也成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开对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表示质疑。

该委员会对于亚投行在治理能力、环境和社会保障上是否具有行之有效的高标准表示关切。

美国是目前世界金融体系的领导者,世界银行就是美国人领导的。

而在亚洲地区,美国通过日本领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也占主导地位。

然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亚洲国家发展经济的需求。

作为补充,成立亚投行是有必要的。

亚投行只关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世行和亚行关注更广泛,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观察者网

材料三

材料四

亚投行成立两周年以来推动的所有项目,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建相互呼应。

一方面,24个项目全部集中在亚非地区,涉及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印尼等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个成员;

另一方面,项目内容涉及贫民窟改造、防洪、天然气管道建设、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宽带网络、电力系统等方面,聚焦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自身特色突出。

2017年6月,亚投行宣布与世界银行联合融资,为印度尼西亚国家贫民窟升级项目提供贷款。

印尼资深媒体人士表示,中国在推动实现全球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了表率。

成立初期,中国并未从亚投行贷款。

至2017年12月,亚投行业已批准20多个投资项目,而首个对华项目才落户北京,这是综合考虑亚投行宗旨、投资战略重点以及突出示范效应等各方面因素后审慎做出的决定。

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秉持开放包容原则,并未借此将人民币作为亚投行的主导货币。

——2018年1月16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多边开发机构。

B.亚投行是第一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C.亚投行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的成员由创始成员国推荐人员组成。

D.在亚投行中,由每个成员国的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亚投行成立两周年以来推动的所有项目,都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进行,聚焦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

B.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质疑英国的原因是亚投行在治理能力、环境和社会保障上不具有行之有效的高标准。

C.由材料三可知,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加入亚投行的成员从57个增加到84个,说明亚投行有较强的吸引力。

D.亚投行成立两周年以来推动的所有项目,都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益匪浅。

E.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亚洲国家发展经济的需求,亚投行的成立是对其有益的补充。

9.亚投行创立之初,某些国家担忧由中国倡议、中国人担任行长、最大股东也是中国的亚投行会完全按照中国意图办事,请从以上材料中找出证据,驳斥这种观点。

【答案】7.C8.CE

9.①每个成员在亚投行理事会都只有正副理事各一名。

董事会董事由成员选出:

管理层5位副行长均来自国外。

②中国在亚投行成立初期并未从中贷款。

首个对华项目至2017年12月才落户北京,该项目也是综合考虑后审慎做出的决定。

③与世界银行联合融资为某些项目提供贷款,努力实现全球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④中国并未将人民币作为亚投行的主导货币。

7.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项,“由创始成员国推荐人员组成”不正确。

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8.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A项,“都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进行”错;

B项,文中只是对这一问题表示关切,没有明确说出“不具有……的标准”;

D项,“都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

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

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

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

训武郎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妻女存。

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年所入租。

部使者以诿迥,迥曰:

“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

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

”民饥,府檄有诉闭籴及粜与商贾者,迥即论报之曰: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今强者群聚,胁持取钱,殴伤人者甚众,民不敢入市,坐致缺食。

”申论再三,见从乃已。

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

“是驱民流徙耳!

赋不可得,徒存欠籍。

”乃悉蠲之。

郡僚犹曰:

“度江后来,未尝全放,恐户部不从。

”迥力论之曰:

“唐人损七,则租、庸、调俱免。

今损十矣。

夏税、役钱不免,是犹用其二也,不可谓宽。

”议乃息。

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

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天而祝之。

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

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

调信州上饶县。

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

迥力止绝之,尝曰:

“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

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

”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

“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

”反复言之当路。

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强抚弱,导以恩义。

积年雠讼,一语解去。

猾吏奸民,皆以感激,久而悛悔,欺诈以革。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B.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排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传钱何由而得/

C.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排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D.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室,古代时有祖庙、嫡妻、嫡子等意义,这里的意思是嫡妻。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法律刑狱的机关,六部之一。

C.夏税,从唐代开始,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季征收的称为夏税。

D.斛面米,指古代朝廷征粮用斛计量时,官吏们从斛面上用手段刮取的粮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迥命途多舛。

幼年遭逢靖康之乱,迁居他乡;

十五岁时又失去父母,孤苦无依,飘泊不定,直到二十多岁才知道读书。

B.程迥体谅百姓的疾苦。

闹水灾时,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给以激烈的批评,还引用唐朝时的做法反驳反对全部免除租税的议论

C.程迥重视孝道。

有个妇人做工奉养自己的姑姑,给别人放牛的儿子也常送饭给祖母,程迥细致打听后向郡里报告,郡里给妇女送了钱粮。

D.程迥善于处理同百姓的关系。

他用恩义开导百姓,多年的争讼,有时候程迥一句话就能调解,奸猾的官吏刁钻的百姓,对他都很感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驱民流徙耳!

(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

【答案】10.D11.B12.C

13.

(1)这样作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

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记录亏欠租税的账簿。

(2)竟然不想着这种恩德,却横征暴敛虐待百姓,天地鬼神难道真的不明察人间的事吗!

10.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

“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的意思是:

细米每斗才价值九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