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心理学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心理学任务:
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与规律
(1)意识经验的分析
(2)意识经验的复合
三、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
感觉和感情
四、对冯特的评价(重点)
⑴历史贡献:
①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创立了实验心理学③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⑵历史局限:
①理论体系庞杂又混乱②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③具有内省主义倾向④具有元素主义倾向
艾宾浩斯的研究贡献P55
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定量分析
(1)研究方法——无意义音节:
排除经验的干扰;
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2)成果——记忆定量研究的发现;
填充测验法——智力测验的前身(3)局限缺少对记忆的定性研究;
无意义音节脱离实际,实验结论难以推广;
忽略记忆是复杂的主动过程;
以自己做被试,实验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没有形成正式的体系和学派第三章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哲学基础: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联想主义
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
2.研究任务:
研究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的方式和规律
是什么:
意识经验:
感觉、感情和意象
怎么样:
寻求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接近率
为什么:
身心关系——身心平行论
3.研究方法:
系统内省法:
注意(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记录(准确性)
1、进化论对机能主义的影响P77
①适者生存②优胜劣汰③个别差异
2.1、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P84
杜威(1859-1952)
观点:
①狭义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开始(1896年):
《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心理的适应机能;
②将完整动作的机能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③把人的心理、意识看作是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工具;
④反射弧中的刺激具有情境性。
⑤“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安吉尔(1867-1947)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而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生活过程;
搜集、组织心理学资料的方法有:
内省法(基本),客观观察法(补充),实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方法;
身心一体
上述观点标志着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卡尔(1873-1954)
主要观点:
适应性行为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包括6个基本因素:
动机、动机性刺激、感觉情境、反应、刺激、联想;
适应性行为可以在意识的两个层面上活动:
自动的、无意识的Vs.认知的、意识的。
关注个体差异,认为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有多种;
提倡综合、多样的研究方法2.2、▲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P89
桑代克
一、学习理论与心理测量
1、试误说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联结分为先天的联结(本能)和后天习得的联结(习惯)。
2、学习律
(1)练习律一个联结经常使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就会得到加强(使用律);
反之则减弱(失用律)。
要提高练习的作用,练习者必须得到练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对于复杂的联结而言,简单的重复练习效果不明显。
(2)效果律如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产生了满意的效果,这种联结就会得到强化,下次在相似的情境中就易于出现;
如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产生令人烦恼或痛苦的结果,以后在同样的情境中出现这种联结的可能性不会减少。
(3)准备律如果传导单位准备传导,并且传导得以顺利实现,那么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否则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3、学习副律多重反应原则、定势原则、优势原则、类化反应原则、联合的转移律4、学习迁移问题5、对个体差异的心理测验对桑代克的评价
1、贡献首创动物学习实验,促进比较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学习律,对其他流派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心理量表的编制和运用,推动了以研究个体差异为定向的心理测验运动,突出和强化了心理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局限强调动物和人之间的连续性,将从动物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
具有机械论倾向,认为人的学习不需要观念的参与;
迁移的共同成分说缩小了迁移产生的范围;
遗传决定论者。
3、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比较P94
机能心理学构造心理学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实证主义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纯科学
关注点个体差异一般规律
取向整体论元素主义
机能心理学的局限:
1.具有折中主义倾向,理论和方法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2.具有生物主义倾向
第四章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的反映。
行为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
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使用主义等哲学思想对其行为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的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
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
华生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本能理论——华生早期并不否认本能,可后期却完全否认本能。
由“相互作用论”转向“环境决定论”
情绪理论:
认为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
思维的外周理论
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整体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
行为主义的贡献:
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2.扩张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行为主义的局限1.生物学化倾向严重2.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3.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P119
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石里克、卡尔纳普、马赫、阿芬那留斯)
坚持可观察证实的基本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但特别强调对经验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对新行为主义的影响:
突破早期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使推断有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
②操作主义的影响
创始人:
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观点:
科学概念与相应的操作同义,凡是不能与操作相联系,不能由操作定义的概念,都是没意义的。
对新行为主义影响:
如果可以用操作定义来表达,即使是对有机体内部的因素进行研究,也是可以接受的。
斯金纳的心理学主张P139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行为本身任务:
发现和描述行为的规律心理学——行为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科学研究的任务:
R=f(S,A)(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实验分析体系:
实验装置——“斯金纳箱”
二、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
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是对刺激物的回答。
操作性行为:
有机体自发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应答性行为导致“经典的条件反射”—S型操作性行为导致“操作性条件反射”—R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关键:
操作+强化建立规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
人类的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关键:
停止强化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分化:
运用渐进的方法,强化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某一特征以使动物形成选择性反应的过程。
分化原理常被用于动物和人的行为塑造中
(三)强化的种类
1、积极强化物与消极强化物积极强化物(正强化物):
与操作性行为相伴随的刺激物,可以增加操作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水、食物、奖赏等;
消极强化物(负强化物):
与操作性行为相伴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以增加反应发生的频率,如电击。
2、条件强化物与概括化的强化物条件强化物=原始强化物+伴随的中性刺激
概括化的强化物=一个条件强化物+多个原始强化物3、强化作用的模式固定时距模式;
变异时距模式;
固定比率模式;
变异比率模式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P123研究对象+特征
托尔曼:
研究整体行为时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这些行为与哪些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有关,我们要了解的是整体行为的本质特征:
①整体行为总是指向或离开一定的目标对象②整体行为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③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总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④整体行为具有可教性学习理论:
符号——格式塔P125
认为有机体习得的是关于周围环境、目标位置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而不是习得简单、机械的运动反应。
“符号”:
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
学习:
习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一)期待——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
(二)位置学习——动物在学习过程。
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
(三)潜伏学习——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
观察学习的含义/过程P148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1、注意过程:
对榜样的知觉2、保持过程:
示范信息的储存
3、动作复现过程:
记忆向行为的转变4、动机过程:
从观察到行为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
产生的哲学背景P156
哲学理论背景——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1)世界:
现象的“此岸”和本体的“彼岸”认识:
知识或经验的形式是先验的,天赋的,如时空、因果关系等。
人通过先验经验来认识现象。
(2)现象即本质:
自由公正地描述直接经验,不加修改地观察,纯粹意识。
马克斯/韦特海默的观点P159
韦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的性质不存在于部分之中,而是附于整个心理物理的情景中,因此,对部分的研究无法解释整体的性质。
从这种现象出发,韦特海默进而认为,人的一切心理现象中整体都不可分析为元素,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着部分的性质。
最大的贡献是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60–163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
主体把握到的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
直接经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直接经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二)行为——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中心点;
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心理学应研究显明行为(考夫卡);
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行为分为真正的行为、外显行为、现象的行为
第七章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主要思想:
P186–P193
▲研究对象:
无意识现象和内容——潜意识论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意识的精神活动更为重要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尤其是潜意识现象意识过程在人的全部精神过程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无意识]就像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是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从意识到前意识,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中去。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
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研究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①自由联想——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不管他们是怎样的荒唐、不重要或毫无意义,都不应该隐瞒。
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发病的最初原因为止。
②梦的分析——弗洛伊德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
显梦是指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指梦的真正含意,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
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揭示出梦的真正意义。
③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往往都有潜意识的欲望动机,都是意识和潜意识矛盾斗争的结果。
▲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
本能有四个基本特征:
①来源——本能的来源是身体状态或需要(欠缺);
②目的——本能的目的是消除身体的欠缺并重建内在平衡;
③对象——本能的对象是指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有的对象是固定的,有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
④原动力——本能的原动力决定于身体欠缺的程度。
本能:
早期性本能、自我本能
晚期生本能=自我本能+性本能死本能
▲人格论
(一)人格结构:
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Id):
人格的深层基础,它的本能冲动是整个人格系统的能量来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
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部分,能量来源于本我,为本我服务,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
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
(二)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①口唇期(0~1岁)↖
②肛门期(1~3岁)①②③属前生殖阶段
③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5~12岁)
⑤生殖期(12~20岁)
△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机:
固着和倒退
【固着(固恋)】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倒退(退行)】regression,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评价]
积极意义:
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为个体行为的深层认识提供了条件;
②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
缺陷:
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
▲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关键因素,认为焦虑主要是对不可发泄的性冲动的一种有害反应。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
①现实性焦虑;
②神经性焦虑;
③道德性焦虑。
两个阶段:
①原始焦虑②后续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
①其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趋乐避苦);
②大多数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
③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
①压抑;
②投射;
③移置;
④否认;
⑤反向作用;
⑥认同;
⑦退行;
⑧升华。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
在西方,弗洛伊德有无意识领域的哥白尼或达尔文之称。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西方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局限]
1、非理性主义倾向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
①单纯用物理学定律、生物学范畴说明人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活动的规律②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
3、学说的生物化倾向。
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荣格(1875-1961)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主要思想:
P193
(一)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在潜意识之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延长。
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情结理论】
①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机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
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③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④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情结的主要来源:
①童年期的心理创伤;
②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
(二)人格结构理论
心灵系统①意识:
自我是意识的核心②个体潜意识:
个体经验,即情结(潜意识中的情感念丛)③集体潜意识:
祖先经验和原型原型理论:
原型是先天的思想倾向,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始意象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①人格面具:
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展现出来的人格方面;
②阴影:
违背道德的体验和心灵内部最受压抑的部分;
③阿尼玛:
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
④阿尼姆斯:
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
⑤自性:
整个意识和潜意识的人格的代表,人格发展力争达到的最高目标。
(四)心理动力学P201
(1)人格结构要正常活动,需要一个动力系统;
(2)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由于能量分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3)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4)心理能量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是性本能;
(5)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6)心理能量的流动方向有前行和退行两种;
(7)心理的动力遵循因果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五)心理发展阶段理论P201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①无序阶段——婴儿期;
②君主阶段——自我开始发展;
③二元论阶段——区分主客体。
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心灵的诞生”时期
主要任务:
克服童年期意识狭窄的倾向,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量,不要过分迷恋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否则他就会在人生的后半段发生障碍,不利于实现个性化。
3、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
如日中天,事业有成,社会地位和家庭都比较满意的时期,但也容易出问题,如中年期心理危机。
4、老年时期
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中,喜欢回忆过去,更愿意考虑来世生活问题。
▲分析心理学简评P202
[贡献]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探究人类意识、心理的起源提供了理论启示。
2、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3、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荣格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
[局限]1、建立在解释学基础上,非实证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存在逻辑不一致、含糊晦涩之处;
2、具有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3、过分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
没有看到在意识起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
◎结合史实论述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的分歧P203
(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
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基本的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
2、荣格在早期曾用里比多来代指心理能量,但他的里比多和弗洛伊德的不同。
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
(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验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2、荣格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的影响。
中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
(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
1、①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
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
③他的研究方法为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等。
2、①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
②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
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
③字词联想法
(四)研究倾向的不同
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的取向。
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他把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看作某一民族独特历史的心理状态,可见其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P217
一、自我及其同一性:
㈠、自我:
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
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合理发展。
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本我和超我的压迫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相对于弗洛伊德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㈡、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自我同一性的四个方面:
个体性(individuality):
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整体性和整合感(wholenessandsynthesis):
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一致性和连续性(samenessandcontinuity):
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社会团结感(socialsolidarity):
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自我同一性的反面:
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同一性危机,指个体只具有内在零星的、少数量的同一感,或者感受不到生命向前发展,不能获得一种满意的社会角色或职业的支持。
二、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1、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展开的一个进化过程。
2、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固定地以不同顺序逐渐展开,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3、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
4、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