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五三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海第五三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第五三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第五三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上海第五三中学2018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当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相重合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相同
B.同一经线上各地看日出的时间相同
C.同一经线上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均为一年中最大值
D.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不同
参考答案:
B
2.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下列问题。
14.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15.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16.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参考答案:
14.C
15.D
16.C
【方法总结】本题组结合图示考查人地关系的表现,注意比较不同图片之间的差异,找出、提炼图中反映的人地关系内容;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取人地关系的表现,理解人类获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途径,联系具体案例,理解各案例的行为对人地关系的影响。
3.下列工业分散现象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使的是( )
A.“硅谷”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C.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参考答案:
A
略
4.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
三角洲平原常形成于:
(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D
5.下表所列的是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据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地点
甲
乙
地点
丙
丁
昼长
12小时
14小时
夜长
15小时
7小时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
D
表中四地昼夜长短均不同,可以判断此日非春秋分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赤道(赤道永远昼夜平分),纬度最低。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与12的差值越大。
乙地昼长为14小时,与12时相差2,丙的夜长为15小时,与12相差3,丁的夜长为7小时,与12相差5,因此丁与12相差最大,因此纬度最高,其次是丙和乙,甲位于赤道,纬度最低,因此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丁丙乙甲,故答案选D。
6.在5月10日到10月10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绵阳的昼长一直比北京大
B.绵阳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增大
C.北京的昼长一直在增大
D.绵阳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比北京的大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5月10日至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纬度高于绵阳,昼长长于绵阳,且绵阳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A错D对;在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后向南移动,故绵阳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B错;北京昼长先变大后变小,C错;
考点: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题文】
读右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下列小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此时刚刚处于日落(昏线上)
B.这一天是12月22日
C.A地可能有极昼现象°
D.C点的昼长为12小时
12.ABC三地比较( )
A.A的昼长最长
B.ABC三地昼长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相同
C.地方时B最晚
D.C的自转角速度最大
1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是( )
A.90°E和23°26′S B.90°W和23°26′S
C.90°W和23°26′N D.90°E和23°26′N
1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3.21日16时 B.6.22日18时
C.6.22日14时 D.12.22日8时
15.ABC三地昼长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C>B C.AA
【答案】
11.D
12.A
13.D
14.C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B点此时刚刚处于日出(晨线上),A错;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B错;A地纬度低于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现象,C错;C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即昼夜等长为12小时,D正确。
12.根据上题分析,因北半球为夏至,因此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位于北半球,纬度最高,昼最长,A正确;在春秋分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B错;同一日期内,越偏西的地方,地方时越晚,C错;A.B.C三点都没有在极点上,自转角速度相等,D错。
13.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直射点经度为12时,图中晨线和赤道的交点为6时,所对应的经度为0度,可推算12时所在经线为90°E,所以D正确。
14.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图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90°E上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120°E为14时,C项符合题意。
15.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赤道上昼夜平分,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
读图回答31—32题。
3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 D.热量条件
3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
参考答案:
31.D 32.C
8.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5题。
12.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
经过三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为(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3.图中①和②处相比( )
A.①温度高 B.②温度高
C.①②温度一样高 D.①②处温度无法比较
14.航行途中记载的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
A.水温和气温越来越高 B.接近目的地时遇上热带气旋
C.有时正午阳光照射时没有影子 D.过日界线时日期将增加一天
15.B处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岛上栖息着企鹅和海豹,原因是 ( )
A.赤道暖流影响 B.秘鲁寒流影响
C.南极冰山的影响 D.南半球“咆哮西风”影响
参考答案:
12-15DBAB
9.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2-34题。
32.近地面大气的能量主要、直接来自
A.①B.② C.③D.⑤
33.结合右图分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A.⑦较强 B.①较强 C.⑤较强D.②较强
34.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参考答案:
32.D 33.B 34.D
10.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8、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
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
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
9、该日北京时间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
A.南偏东 B.南偏西 C.北偏东 D.北偏西
参考答案:
8.B 9.A
11.推广精确农业、“处方”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完成下列小题
9.影响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气候B.交通C.市场D.科技
10.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程度信息”是实施“处方”农业的基础。
该技术主要是
A.RSB.GPSC.VRD.GIS
参考答案:
9.D 10.A
【9题详解】
精确农业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害等)信息,分析影响农业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措施,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该农业兴起的主导因素。
D符合题意。
故选D
【10题详解】
因为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解译或图像处理可以提取农作物的分布、类型、结构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为农业资源调查提供服务。
A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
参考答案:
A
13.人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人的( )
A、右前方 B、左前方 C、右后方 D、左后方
参考答案:
D
14.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读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38.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39.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0.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41.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 ( )
A.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D.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参考答案:
38.A 39.D 40.D 41.C
38.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根本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目前Y国少年儿童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0.目前类似于Y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属于现代型的国家,大部分为发达国家。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1.X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高,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Y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30~31题。
30.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31.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参考答案:
30.B 31.C
1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上图中②表示
A.地表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11.软流层位于
A.①的中部 B.②的上部 C.②的底部 D.③的顶部
12.下面关于a和F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是莫霍界面、F是横波 B.a是莫霍界面、F是纵波
C.a是古登堡界面、F是横波 D.a是古登堡界面、F是纵波
参考答案:
10.C 11.B 12.D
10.结合地震波传播情况,横波波速变化特点,图中②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表示地幔,C对。
不是地表,A错。
地壳在莫霍面以上,B错。
地核在古登堡面以下,D错。
11.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结合上题分析,位于②的上部,B对,C错。
①是地壳,A错。
③是地核,D错。
12.读图,横波在a处消失,是古登堡界面,A、B错。
F能够在各种物质中传播,通过了古登堡界面,F是纵波,C错,D对。
17.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9.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B.藏南谷地的地热
C.高原北部的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参考答案:
8.C 9.B
试题分析:
8.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与气候寒冷无关。
9.天然气是古代生物通过地质演化形成的,是太阳辐射能;风能是空气的运动,是太阳辐射的差异造成的;水能是水循环的表现,是太阳能为动力的;地热能是地球内能,与太阳能无关。
选B正确。
18.老少比=
×100。
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
0-14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兰
15
87
西班牙
15
113
白俄罗斯
15
93
匈牙利
15
107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
参考答案:
B
19.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23~25题。
2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
转运地点
2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2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参考答案:
D A B
20.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关于图中地壳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层是地壳 B.②层是地壳
C.①层和②层构成地壳 D.①层、②层和③层都是地壳
28.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①层和②层由岩石组成
C.②层是岩浆发源地 D.①层和②层就是岩石圈
29.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两侧的地震波波速相同 B.莫霍界面两侧的组成物质相同
C.陆地和海洋的莫霍界面深度相同 D.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参考答案:
27.C 28.B 29.D
27.图中地壳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层和②层构成地壳,C对。
①层是硅铝层,②层是硅镁层,A、B错。
③层属于地幔,D错。
28.地壳的硅铝层在海洋中缺失,A错误。
①层和②层由岩石组成,B正确。
②层属于地壳,不是岩浆发源地,C错误。
①层和②层就是地壳,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一部分,D错误。
29.莫霍界面两侧的地震波波速不同,A错。
莫霍界面两侧的组成物质不同,所以波速变化,B错。
陆地和海洋的莫霍界面深度不同,C错。
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线,D正确。
2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11-12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6小时
11小时
14小时
16小时
1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与乙地 B、丙地与丁地 C、甲地与丁地 D、乙地与丙地
12.春分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丁丙乙甲 D、甲丁丙乙
参考答案:
11.C 12.B
22.读下图,回答22~24题:
22.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23.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4.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参考答案:
22.B 23.C 24.D
【试题解析】22.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图中的地貌M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故B选项正确;
23.图中的②③水平分布,是沉积岩,②在下面,③在上面,所以②>③.而图中的岩浆岩①覆盖了②③岩层,所以岩浆岩是后形成的,因此②>③>①,故C选项正确;
24.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故D选项正确。
23.梯田是在人们在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田地。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梯田生态结构示意图,该地崇山峻岭,梯田修筑在坡度15°至75°之间的山坡上,最高级数达3000级,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不断修建留下的杰作。
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达130多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时,须首先改变( )
A.地形B.水源C.植被D.土壤
2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
22.当地种植多种水稻品种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垂直差异显著B.水热条件优越
C.水稻育种经验丰富D.市场需求多样
参考答案:
20.C 21.D 22.A
20.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要破坏地表植被,开垦梯田,故首先须改变植被。
故选C。
21.我国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梯田里的红壤由于受人类长期耕作,增施有机肥,形成肥力极高的水稻土,故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
故选D。
22.读材料可知,当地种植水稻品种达130多种,多种水稻品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随海拔增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所致。
故选A。
24.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厉害,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①图河流上游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则北岸泥沙淤积,其下游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
③图河流上下游均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河流上游、下游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不符合题意;同理可判断②④图。
故A项正确。
25.读图12“以南极为中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完成32-33题
32.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以下沉运动为主,热干
B.以上升运动为主,热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热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热湿
33.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11时
B.17时
C.次日2时
D.次日5时
参考答案:
32.A 33.B
26.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地转偏向力 B.陆地形状 C.盛行风 D.摩擦力
参考答案:
C
二、多选题(共10分)
27.下图甲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27-28题。
图乙
图甲
27.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加快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28.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ks5u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土地增加
参考答案:
BC AC
28.(双选题)蒙华铁路是国内在建的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的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815千米。
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蒙华铁路途经我国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6.蒙华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有
A.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区际联系
B.促进人口流动,缓解北方人口压力
C.开发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