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钓:
钓鱼也。
作用:
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
如:
绸:
古:
缠绕。
《xx·
xx》:
“素锦绸杠。
”
今:
丝绸。
该:
完备。
招魂》:
“招具该备。
应当。
再:
指两次。
“三年再会”是指三年中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再拜”是指拜了两拜。
再一次。
而今天则是指动作重复一次,“又”的意思。
犕:
两岁的牛。
犙:
三岁的牛。
此类词是学习xx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敌:
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
《左传·
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
”——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
今天主要是指“敌人”。
凫:
是“类”的意思。
《尔雅》“凫,雁丑也。
”——有人说,“凫”是丑雁,这是错误的。
“凫”是雁的一类。
骤:
古代指“再一次”。
《楚辞·
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
今天指“急速”。
由此可见,学习古今词义的异同,重点不在于“迥别”,而在于有同有异,特别在于“微殊”。
对于“迥别”的,我们不懂,就会去查字典等工具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而对古今词义“微殊”的,如果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笑话。
因此,我们就要特别引起注意。
再如:
少:
僖公五年》“太后之色少解。
”“少”是“稍微”的意思,而不是“多少”的“少”。
这类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
既有某些相同之处,又有各种不同之处。
而这种差异有时就很容易被忽略过去,人们往往以为读懂了,结果是用今义去解古义。
所以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于“同”,而在于“异”,不在完全相异,而在于同中有异。
这一类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讨论:
这三种词在阅读理解古籍时各有怎样的影响?
总结:
第二、三种词常会成为理解古籍的障碍,第三种词最容易让人误解古籍。
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
蔬菜。
与“饭”相对。
睡——古:
瞌睡。
泛指睡觉。
脸——古:
目下颊上。
面部。
皮——古:
带xx的兽皮。
物体表层。
醒——古:
醉解也。
泛指各种醒。
兽皮。
泛指皮。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
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xx——古:
房屋。
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陶器。
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
气味。
臭味。
丈人——古:
老人。
xx。
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
《说文》把“银”称为“白金”,“铜”称为“赤金”,“铁”为“黑金”。
可见,“金”并不单指黄金。
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
‘无以铸兵。
’故以铸三钟。
”——楚王赐给郑国的“金”显然是指铜,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是用铜的。
亲戚——古:
包括父母。
《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谁与孝?
”——父母亡故了,还想尽孝,向谁尽孝呢?
因婚姻关系联成的亲属关系,不包括父母。
虫——古:
动物的通称。
虫子。
3.词义转移:
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坟:
本指大的土堆、河堤。
九章·
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诗经·
周南·
汝坟》“遵彼汝坟》”汝坟:
汝水的大堤。
在远古,人死了,埋起来,并不堆土,后来在墓穴上堆土,堆成一个大堆。
所以《礼记》上说“古者墓而不坟”,是说在墓穴上不堆土。
《史记·
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
”——不去治大坟,是想节省一点钱。
后来,“坟”由土堆转指坟墓,从《说文》到《新华字典》,“坟”都只是注“坟墓”这一层意思,但必须了解其最早的意思。
向:
本来指向北的窗子。
《诗经·
豳风·
七月》“塞向户”。
向北的窗子,引申为“面向”(面向),再引申为“方向”。
用作名词。
后来,本义废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汤:
本义指热水。
《说文》“汤,热水也。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镬:
大锅。
汤镬:
古代的一种刑罚。
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食物煮成的汤。
如“菜汤、羊汤、肉汤”等。
但在成语“赴汤蹈火”及方言中仍用其本义“热水”。
昌潍一带今天仍叫开水为“汤”。
树:
本义种植、栽植。
《说文》“树,生植之总名。
”如《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由种植、栽植引申为栽植的对象——“树木”。
寺:
本义官署、官舍。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寺,原为专指外廷职官的舍所,如:
大理寺、太常寺。
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僧侣所居住的地方也叫“寺”。
如柳宗元《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岳州大和尚终于圣安寺。
词义扩大的特点: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
今义小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
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范围方面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或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1.褒贬色彩的不同
a.有的在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
复辟、xx
古代指武臣,也比喻辅助君王的人。
那时带有赞美的意味。
小雅·
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王之爪牙”就是王的武臣,这是一个很崇高的称呼。
《汉书·
xx传》“将军者,国之xx”。
《国语·
勾践灭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这里的“爪牙”是勇猛的得力帮手的意思。
直到唐代,“爪牙”仍是褒义词,但当时,已开始引申为亲信、党羽、供人驱使的人。
后来,它排斥前义,尽一步发展为贬义词。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帮凶。
复辟:
本是指恢复君位,与今义很不一样。
《明史·
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复辟——恢复帝位。
b.也有的在古代是贬义,现在变为褒义的。
如
“锻炼”,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
xx传》“则锻炼而xx之。
《后汉书·
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注:
“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孰也。
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等。
c.还有一些词,在古代是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并不含贬义。
而现在却是贬义词。
如“犯”,
桓公五年》“若先犯之,必奔。
”——我郑国的军队若先向陈国发起攻击,陈国的军队必先溃败逃走。
讲自己的进攻用“犯”,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讲话习惯的,这说明这个词在感情色彩上古今是不同的。
谤:
《新华字典》注释为“恶意的攻击别人”,这显然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用来构成的“诽谤”“毁谤”等词也是贬义的。
通常给别人提意见是不能用这个字眼的。
然而,在古代,它不带贬义。
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
”杜预注:
“庶人不兴政,闻君过则诽谤”(普通百姓不能参与朝政,听到国君有过错就进行批评议论。
)《史记·
夏本纪》:
“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你不要当面说好话,背后又议论我)。
这两例中的“谤”都是批评议论的意思。
与今天的“毁谤”、“诽谤”大不一样,而且这种批评议论多属下级臣民对上级,并且往往不是面对面,而是背后进行地批评或议论。
《战国策·
齐策》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在这里,齐威王把“谤讥”、“面刺”和“上书谏”分别为三种情况。
也证明“谤讥”是背后议论。
所以说“闻于寡人之耳”的“谤讥”还能够受“下赏”,这也证明该词不是贬义。
2.词义轻重的不同
a.从词义的轻重情况看,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
诛:
最初只是责备的意思。
《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
”今成语有“口诛笔伐”。
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b.与此相反的情况是:
古义重,今义轻。
感激:
古义是“愤激”的意思。
《异苑·
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皆感激为云泣下”。
“感激”而至于死,而至于“泣下”,这个词的意义是很重的。
而今义则是“感谢”的意思。
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1.“古”与“今”的历史性
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是个历史概念。
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
两汉为古,则六朝是今。
古与今不是一刀分开的。
币:
(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汉以后)货币
济:
“xx伐晋,xx。
”《xx》渡过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左传》成功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xx帮助
2.xx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消息:
消散与增长。
xx《鸟赋》:
“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news
地方:
土地方圆。
妻子:
妻子儿女。
睡觉:
睡醒。
3.、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
a.根据词所处的上下文从语境上分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在古代指两次或第二次,“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
“睡”是打瞌睡,“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足以说明而不是躺下睡觉。
b.分析字形。
“醒”的古义是酒醒。
“醒”与“醉”、“酣”等字一样从酉,因此字义与饮酒有关。
再如“劝”古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力、奋力。
从“力”不从“言”。
c.从成语中去考察。
如成语“走马观花”。
“走”有跑义。
成语“揭竿而起”。
“揭”义为“举”,成语“举世无双”,“举”有全义。
d.从同义词、反义词上分析。
同义词并用如“臣虏”、“货财”、“宫室”、“辅相”。
反义词并用如“高下”、“富贫”、“进退”、“穷达”。
【思考与练习】
1.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几种情况?
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
3.举例说明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