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列关于南方血吸虫到达北方后相关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变化B.会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
C.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出现地理隔离D.与南方血吸虫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4.达尔文是受人工选择现象的启发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下列属于人工选择实例的是()
A.杂交育种
B.长期使用同一种外用药,小李的皮癣越来越严重
C.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类型比例上升
D.狼群的存在使鹿群中反应灵敏、奔跑速度快的个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产生
6.人类与病毒的斗争结果将是某些病毒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原因包括()
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8.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见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一种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时完成。
下列相关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因吸食花蜜的需要越变越长
9.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因包括()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0.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耐药性实验的结果是有近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抗体,提高了耐药性致病菌的比例
D.多数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了耐药菌的形成
11.已知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得到F1金鱼67只,其中雄性金鱼21只。
若让F1金鱼自由交配,则F2的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A.1/6B.1/8C.1/11D.1/14
12.体液是动物或人体内全部液体的总称,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关于淋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14.下列生化反应中,能够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麦芽糖的水解B.碳酸氢盐的形成
C.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15.将人的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的是()
A.10%葡萄糖溶液B.0.9%氯化钠溶液
C.30%蔗糖溶液D.蒸馏水
1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C.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D.内环境稳态若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7.右图是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相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可能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
C.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先通过②进入①或④,再运输到作用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可与NaHCO3作用,使pH保持基本稳定
18.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后,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需要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正常范围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19.右图表示的是人体某处的体液相互关系,下列相关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甲和丙中均存在淋巴细胞
D.丁中O2的浓度不可能比甲中高
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次性进食大量酸橘子,血液的pH也只会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C.只要人体内环境各成分保持稳态,人就能保持健康
D.红细胞内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
21.某同学由于轻微创伤导致小腿某处皮下青紫且水肿,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22.肌肉注射时,药物在人体内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23.药检所的科研人员用某种新药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的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很可能()
A、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B、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D、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24.下表是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1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
④101402.510.3525-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产生的1分子CO2到达②至少要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③和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5.某同学用清水、缓冲液和血浆来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得到了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相关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清水和缓冲液均为对照组
B.清水组的实验结果应该有错误
C.结果表明缓冲液的缓冲能力强于血浆
D.结果表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26.回答下列关于人休内环境的问题:
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细胞环境是,脑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部分血管阻塞将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化学组成和、等理化性质改变,最终导致相关细胞坏死。
可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内直接参与上述调节的系统有、、、等。
27.右图是人体体液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图中数字为该液体占体重的百分比),试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和B之间的物质交换要通过__________进行。
(填结构名称)
(2)有些时候,人的手掌、脚掌处会磨起“水泡”,这种“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填图中字母)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图中的量将增多。
(4)肝炎病人转氨酶的含量偏高,一般是取图中化验而得出的结果。
(5)A中的水分可以通过、、和消化道排出体外。
(填器官名称)
(6)B中的CO2(能/否)进入C,理由是。
28.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关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该种群的个体全为杂合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的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显示F1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比接近2∶1,最可能的原因是。
如果这一解释成立,让F1自由繁殖一代,F2中基因型Aa和aa的数量比应接近于。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人类血型的调查中随机调查了400人,但是由于疏忽,记录数据的表格发生了污损,现在只能勉强辨认出A型是180人,O型是144人,指导老师说依据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可以还原表格中的污损部分的。
按照该老师的说法,该样本中B型血的人数应该是人。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1~25DCBAC/ADCDB/CBDBD/BDDDC/ACACC/
26.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共12分
组织液和血浆组织液 酸碱度渗透压(其中一个填“温度”也给分)
内环境稳态(2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分)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27.除注明的外,每空2分,共14分
(1)毛细血管壁
(2)B(3)B(4)A
(5)肾脏肺皮肤(每空1分)(6)否(1分)C中的CO2浓度比B高
28.除注明的外,每空2分,共14分
(1)1∶11∶2∶10.5(或“1/2”或“50%”)
(2)A基因纯合致死1∶15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