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3753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加深理解,加强新知.

  1.(出示图片:

可爱的企鹅2)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五)动手操作.(展示课件3)

  三.巩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四.小结

  五.说教学方法

  1.设计教学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身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利用关于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含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

一边思考,一面执行;

既用脑,也用手.

  设计教学法不但活泼,而且也会有很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愿中学习,必然能提升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设由学生自身去思想,去拟订计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处的;

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经验,更是宝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大括号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六.说学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身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学习,热爱学习.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下组之间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不错习惯。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

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

这样引出课题。

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不错的情景。

  第二层: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身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

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身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

有的学生发目前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

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老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掌握得非常深刻。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

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知识点:

1.找朋友2.认识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3.认识无数字的整时4.小明愉快的一天,并讨论:

为什么都是8时?

  1.找朋友是一个基础巩固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

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认识,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判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

  3.出示无数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出整时。

  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并明确提出思考:

为什么都是8时呢?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

  第四层: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身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的《买铅笔》一课。

说课环节如下: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网络)

  第二环节:

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多媒体)

  第三环节:

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多媒体、网络)

  首先,我创设情境:

“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

”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明确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这一问题。

”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了解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身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

  2.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

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送小兔回家”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1多媒体整合点:

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2网络整合点:

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是由于地区、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善,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3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

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利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1—5各数的认识”。

  “1—5各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

渗透汇编、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本节课教学的: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如新课开始时,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身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

这一安排不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智慧。

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

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

  学会利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身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身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

3的后面是几?

还有可能是几?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

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不错的写字习惯。

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了解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

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买洗衣机”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倡方法多样性。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创设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了解。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来自城市,知识面比较丰富,对教材中的情境非常了解,帮小明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身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身当“管家”,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

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知识,相信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本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了解。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

  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学习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学生能灵活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通过解决“买洗衣机”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3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获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着重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导入时,我说:

“愿意帮忙解决买洗衣机的问题吗?

”这种探讨问题的资源来自于学生,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二.体现体验性[+小学教学设计网+}

  本节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动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体现合作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4人小组合作探索“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可以买一台620元的洗衣机?

”这个问题,在合作中小组长对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安排;

记录员及时记录各人的思考情况;

发言员把小组中的想法在全班中反馈。

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四.体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策略解题主要包含下面三方面:

  1)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表达多样化;

  3)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本节课中,我尊重学生自身的方法,让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但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身,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会辨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