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主体工程施工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住宅主体工程施工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主体工程施工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组成有两部分,即梯式支柱、横梁。
3.凳式里脚手架。
马凳可采用方木、毛竹以及型钢或钢筋等材料,高度在1.2~1.4米,长度在1.2~1.5米之间,马凳排放间距为1.5~1.8米。
支承在地面时,支承处应平整夯实垫放40毫米厚木板;
支承在楼板时,也应垫木板以保护地面。
应有一支凳脚顶墙,马凳横杆应与墙面相垂直。
加高时,上下马凳应对齐,并在两马凳之间加设斜撑,以保持稳定。
4.门架式里脚手架。
可用于砌墙和粉刷。
由支架和门架组成,分为套管式和承插式。
套管式架设高度为1.44米、1.7米、1.9米,承插式架设高度为1.34米、2.43米。
5.平台架。
适于作砌筑和存放材料用,使用时利用塔式起重机整体吊装到位。
常用的平台架有伸缩式和组合式两种。
伸缩式平台架可以根据不同房间的要求,将基本单元架组成平台,并能调整桁架长度和增加立杆及桁架的数目,以适应房间开间及进深的尺寸,满足使用要求,基本单元尺寸为1.75米×
1.75米。
组合式操作平台由立柱架、联系桁架、横向桁架、三角挂架及脚手板组成,可组成四柱或六柱平台架。
6.满堂红脚手架。
适用于厂房、剧院、大餐厅等顶棚的装修工程。
由钢管、杉木杆、松木杆等搭设。
立杆纵横间距松木杆为1.5米,其余为1.7米;
操作层承重杆间距0.8米;
靠墙立杆离墙距离0.4~0.5米,大横杆竖向步距纵向为1.6米,横向两边为1.6米,中间为3.2米;
四角设抱角斜撑,四边各设剪刀撑一道,于中间的纵横方向上,每隔四排立杆各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的宽度不得小于二至三个跨间。
挑脚手架
从建筑物内部通过窗洞口向外挑出的一种脚手架,主要用于外墙的局部装修。
其基本形式有两种:
1.支撑杆式挑脚手架。
不使用悬跳梁,直接用脚手杆搭设,搭设高度不超过6步,倒换向上使用,并须控制使用荷载。
(1)单层支撑杆式挑脚手架。
搭设方法有:
①从窗口挑出横杆,斜撑杆则支撑在下一层的窗台上。
当无窗口时,可预先在墙上留洞或埋设支托铁件以支托斜杆。
斜杆与墙面夹角不宜大于30°
,而且必须支牢。
架子的挑出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2米。
②横杆和斜杆均从同一个窗口挑出,架子的挑出宽度不宜大于1.0米。
(2)多层支撑杆式挑脚手架。
①单排脚手架。
将长4~5米的悬挑杆按1.5~2.0米的间距沿楼板面周边均匀布置,用3排大横杆将各悬挑杆扣结成片后推出,使大横杆距建筑物外皮1.0~1.4米,将位于楼层之上的两排大横杆与楼板固定或扣结在紧顶在两层楼板之间的立管上。
斜撑杆下端支在下层的边梁或其他可靠的支托物上,上端与悬挑杆扣结牢固。
在大横杆与楼板之间按0.乃~1米间距铺放小横杆,放上脚手板后将小横杆外端与大横杆扣牢;
搭设立杆排架并设置拉杆,沿高度方向不大于6米一道,铺设作业层小横杆和脚手板,以此类推逐层搭设。
②双排脚手架。
斜撑杆的构造方式有两种:
下撑上拉作法适合用于预先拼装好的工具式双排脚手架,撑架式法适合于用现绑扎的脚手架。
2.挑梁式挑脚手架。
是支座在挑梁之上的脚手架,在挑梁之上搭设脚手架。
当挑梁间距大于2.0米时,在挑梁上应加设横梁,以支撑处于挑梁之间的脚手架立杆。
挑梁的型式有:
悬挂式、下撑式、桁架式,在一般情况下挑梁的间距不宜超过两个柱距或五倍的立杆纵距。
横梁一般采用工字钢或槽钢制作。
脚手架立杆与挑梁或横梁的连接,在挑梁或横梁上焊短钢管用接长扣件与立杆连接,同时在立杆下部绑1~2道扫地杆,以确保脚手架底部的稳定。
吊脚手架
又称吊篮,是通过特设的支承点,利用吊索悬吊吊架或吊篮进行砌筑或装修工程操作的一种脚手架。
其主要组成部分为:
吊架和吊篮、支承设施、吊索及升降装置等。
对于高层建筑的外装修作业,采用悬挂的、自上而下的吊篮,比自下而上搭设外脚手架要经济和方便,也是高层建筑平时进行维修保养的常备设备。
1.吊架和吊篮。
其构造形式应根据脚手架的用途、建筑物结构情况和采用的悬吊方法而定。
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桁架式工作台用于工业厂房或框架结构建筑的围护墙砌筑,在屋面或柱子上设置悬吊点。
(2)框式钢管吊架适用于外装修工程。
在屋面上设置悬吊点,用钢丝绳吊挂框架。
(3)小型吊篮常用于局部外装修工程,一般为侧面开口或顶、侧两面都开口的箱形构架,长3~4米,宽0.8~1米,高2米,由两个吊架和底盘、护栏及顶盖五部分用螺栓连接或承插结合方式组装而成。
(4)组合吊篮的吊篮架由吊篮片和扣件钢管组合而成。
作业层高一般取1.8米,片宽0.8~1.2米,当阳台宽度大于1.2时,毗邻阳台的吊篮应采用与阳台大致同宽的吊篮片,以满足阳台侧面的装修要求。
2.挑梁(架)。
常采用的是在屋顶上设置,用于高大厂房的内部施工时则可悬吊在屋架或大梁之下。
没有上述两种条件可搭设专门的构架来悬挂吊篮。
挑梁的形式有单梁式、双梁式、斜撑式和桁架式、自稳式、移动式、装拼式。
3.吊篮的升降方法。
常用的升降方法有:
手扳葫芦连续升降、卷扬升降、使用倒装液压千斤顶升降、手动工具分节提升。
使用吊脚手架必须注意安全:
(1)首次使用吊脚手架时,必须进行设计和各项验算。
挑梁和吊篮的使用安全系数应大于3.0,绳索的安全系数应大于4.0,重复使用时,应复核使用荷载。
(2)严格控制加工质量及使用荷载,作业人员不得超过规定的人数。
(3)设置安全保险绳,吊篮的靠墙一侧应设支撑杆或支撑轮,用拉绳拉到结构上。
(4)吊篮中的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或安全绳,绳的另一端应系于结构上。
(5)吊篮的吊索(钢丝绳)应经常检查和保养,不用时应妥为存放保养。
有磨损的钢丝绳不得继续使用。
(6)吊篮的升降机构、限速机构、控制设备和保险设备必须完好,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7)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
安全网架设
高度在4米以上的建筑工程都要架设和张挂安全网。
安全网分安全平网和安全立网两种。
安全平网又有首层网、随层网、层间网之分。
平网是指安装平面平行于水平面,用来承接坠落的人或物的安全网。
未采用外脚手架的建筑工程,沿四周搭设安全平网,并应随结构上升而上升。
首层网应在距地面4米架设,并在整个施工期间不得拆除。
首层网伸出建筑物宽度,对于6层以下总高度不超过18米时,为3~5米;
6层以上总高度超过18米时,应不小于5米。
烟囱、水塔高耸建筑物首层网采用双层网,其宽度应达6米。
随层网是随作业层上升而搭设的安全平网,当作业层在首层网以上超过3米时应加设随层网。
大空间建筑工程应搭设联片平网,外脚手架只在一步设脚手板时,板下应设随层网。
层间网是指首层网以外的固定安全网,在首层网与作业层之间搭设,整个施工期间不允许拆除。
层间网每隔4层一道其宽度不小于3米。
对首层网宽度因某些原因不能满足时,层间网应适当加密。
安全立网安装的平面垂直于水平面,用来阻止人或物的坠落。
当采用外脚手架施工时,各种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悬挑结构和沿街建筑均应在脚手架外侧满挂安全立网或其他封闭式安全防护措施,如图4-14所示。
如采用非封闭式,则网的上口应高出施工作业面1.2米以上。
多层、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临边防护栏杆外侧应设立网。
井架、提升架、人行斜道等周围应采用立网封闭。
安全网由网体、边绳、系绳和筋绳组成。
网体由断裂力为1471~1961牛顿的网绳组成,形成方形或菱形网目,网目边长不得大于100毫米。
边绳的直径是网绳直径2倍以上,并不小于7毫米平网边绳断裂强力不低于7354牛顿,立网边绳不低于2942牛顿。
系绳是固定安全网于支撑物的,其断裂强力同边绳。
筋绳是在网体中用来增加安全网强度的,其抗拉强力不超过2942牛顿,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毫米。
要求每张安全网不超过15千克,能承受800牛顿冲击力。
平网宽度不小于3米,长度一般为6米。
安全平网架设应做成里低外高,网与网之间拼接严密,并要求网内无杂物。
木杆小头直径不小于70毫米,竹杆梢径不小于80毫米;
要求不得有腐朽、开裂、虫蛀、枯脆等缺陷。
钢管采用外径48毫米,壁厚3.5毫米的焊接或无缝钢管。
斜杆间距不超过4米,与水平面夹角为45°
。
砌体工程
指用砌筑砂浆将砖、石及各种类型砌块等组砌成一个整体,具有围护、保温、隔热、隔声等作用。
砌体工程是砖混结构的主导工种工程,是一个综合施工过程,包括砂浆制备、材料运输、脚手架搭设及砌体砌筑等施工过程。
砌体工程包括砖砌工程、石砌体工程和砌块工程。
砖砌体工程包括砖基础工程,实心砖墙工程,空斗墙工程,空心砖墙工程及砖柱、砖过梁、砖筒拱、砖挑檐等工程。
砖砌体工程包括毛石基础、毛石墙体工程,料石基础、料石墙体工程及石桩、石过梁等工程。
砌块工程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及中型砌块砌体。
砌体质量应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标准,做到横平竖直、灰浆饱满、错缝搭接、接槎可靠。
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是将砖、石、砌块等砌筑材料粘结为整体的胶结材料。
一般砌体中常用的砌筑砂浆按组成材料不同,可分为三种:
水泥砂浆由水泥、砂子、水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
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膏)、砂子、水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
石灰砂浆由石灰、砂子和水三种材料组成。
基础砌筑一般用混合砂浆,主体及砖柱常采用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有时用于砌筑简易工程。
常用的砂浆标号有M1、M2.5、M5、M7.5、M10等,工程中根据具体强度要求选择使用。
砌筑砂浆配合比一般根据不同材料情况,如砂子含水率、含泥量、粒径以及水泥标号等,由试验确定。
表4-11中所列砂浆配合比可供使用时参考。
接槎
指不能同时砌筑的相邻砌体之间的接合部位。
一般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必须留槎的部位,应砌成斜槎,实心墙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图4-15;
如留斜槎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以留直槎,但必须砌成阳槎,并设置拉结筋。
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厘米墙厚放置至少2根6毫米的钢筋,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硬厘米,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得小于50厘米,末端应设置90°
弯钩,如图4-16所示。
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接槎时必须把槎内清扫干净,浇水湿润,然后甩以灰浆,使槎缝砂浆饱满,保持灰缝平直。
临时间断处不论留斜槎或直槎;
其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架即应砌合。
实心砖墙施工
实心砖墙是普通粘土砖和砂浆砌筑而成。
砖墙的厚度有1/4砖(53毫米)、半砖(115毫米)、一砖(240毫米)、一砖半(365毫米)、二砖(490毫米)、二砖半(615毫米)等。
其施工工艺一般为:
抄平放线→立皮数杆挂准线→砌砖。
1.抄平放线。
砌前应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按标准的水准点定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找平,定出墙身轴线,据此弹出纵横墙身边线,划出门窗洞口位置。
2,立皮数杆挂准线。
在墙转角处和每隔10~12米立皮数杆,其上标出砖的皮数和灰缝厚度及门窗洞、过梁、楼板等标高。
3.砌砖。
砌筑时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操作方法。
常用的组砌方法有:
①一顺一丁,是一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相互间隔砌成,上下皮间竖缝都相互错开1/4砖长,见图4-17。
②梅花丁,又称沙包式、十字式。
梅花丁砌法是每皮中丁砖与顺砖相隔,上皮丁砖坐中于下皮顺砖,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见图4-18。
③三顺一丁,是三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
上下皮顺砖间竖缝错开眼2砖长;
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错开路4砖长,见图4-19。
④两平一侧,是两皮平砌砖与一皮侧砌的顺砖相隔砌成。
当墙厚为3/4砖时,平砌砖均为顺砖,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
当墙厚为11/4砖时,平砌砖用一顺一丁砌法,顺砖层与侧砌层之间竖缝相互错开路2砖长,丁砖层与侧砖层之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见图4一朝。
⑤全顺,全部用顺砖砌成,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见图4-21。
⑤全丁,全部用丁砖砌成,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见图4-22。
⑦砖墙的转角砌法,为了使各皮间竖缝相互错开,砖墙的转角处,必须在外角处砌七分头砖(即3/4砖),当采用一顺一丁组砌时,七分头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图4-23为一顺一丁砌一砖墙转角。
图4-24为一顺一丁砌一砖墙转角。
当采用梅花丁组砌时,在外角砌一块七分头砖,七分头砖的顺面相邻砌丁砖,丁面相邻砌顺砖。
图4-25为梅花丁砌一砖墙转角。
图4-26为梅花丁砌一砖半墙转角。
⑧砖墙的交接处砌法。
在砖墙的丁字交接处,应分皮相互砌通,内角相交处竖缝应错开1/4砖长,并在横墙端头处加砌七分头砖。
图4-27为一顺一丁砌一砖墙丁字交接处。
图4-28为一顺一丁砌一砖半墙丁字交接处。
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分皮相互砌通,交接处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图4-以为一顺一丁砌一砖墙十字交接处。
图4-30为一顺一丁砌一砖半墙十字交接处。
空斗墙施工
空斗墙是用普通砖砌成有空气间层的墙,它是由平砌砖相互交替砌合而成的,平砌层称为“眠砖”,侧砌层包括沿墙面顺砌的“面砖”和侧砌露头的“丁砖”,面砖和丁砖所形成的孔洞为“空斗”。
侧砌的砖称为“斗砖”。
依其立面形式可分为无眠空斗和有眠空斗两种。
无眠空斗墙是同一皮上有斗有丁,丁砖作为横向拉结之用,墙身内有空气间层上下连通。
有眠空斗墙是指隔一皮或数皮斗砖砌一皮眠砖,使得横向拉结更好,而使墙内空气层上下隔绝,它可分为“一眠一斗”、“一眠两斗”、“一眠三斗”等。
如图4—31所示。
墙厚均为240毫米。
空斗墙砌筑时应单面挂线,整砖砌筑,不得砍凿斗砖。
在有眠空斗墙中,眠砖层与丁砖接触处,除两端外,其余部分不应填塞砂浆。
砌筑脚手架应采用双排脚手架。
空斗墙上过梁,可做平砌或钢筋砖过梁或平拱式砖过梁。
空心砖墙施工
规格为190×
190×
90的承重空心砖,一般是整砖顺砌,上下皮竖缝错开1/2砖长。
如有半砖规格的,也可采用每皮中整砖与半砖相隔的梅花丁砌筑形式。
规格为240×
115×
90的承重空心砖,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筑形式。
180×
115的承重空心砖一般采用全顺或全丁砌筑形式。
非承重空心砖一般是侧砌的,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
空心砖墙的转角及丁字交接处,应加砌半砖,使灰缝错开。
转角处半砖砌在外角上,丁字交接处半砖砌在横墙端头,如图4-32。
砖过梁施工
1.拱式过梁。
拱式过梁有平拱式过梁和弧拱式过梁两种。
如图4-33所示。
平拱式过梁又称平拱、平,用普通砖侧砌而成,其高度有名0毫米、300毫米、370毫米,厚度为墙厚。
砌筑时,底部支设模板,中部起拱1%,其上划出砖和灰缝位置,砖的块数应为单数,从两边对称向中间砌。
弧拱式过梁又称弧拱、弧,也是用普通砖侧砌而成,外形呈圆弧形。
因此,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做成圆弧形。
拱式过梁应用MU7.5以上的砖和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又称平砌式过梁,它是用普通砖平砌,在其底部砂浆层中配置三根直径为6~8毫米的钢筋,钢筋弯成向上方钩,两端伸入墙内240毫米。
在过梁作用范围内(不少于六皮砖或1/4过梁跨度范围内)应采用M5砂浆一顺一丁砌筑,如图4-34所示。
石墙施工
1.毛石墙施工。
毛石墙是采用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砌筑的一种墙体。
毛石墙砌筑时采用铺浆法。
首先根据基础的中心线放出墙身里外边线,分皮或不分皮逐块卧砌坐浆。
石块间较大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再用碎石嵌实。
砌筑时应错缝搭砌,且每日砌筑高度一般不应超过1.2米,石墙勾缝应保持砌合的自然缝,一般采用凸缝或平缝。
2.料石墙施工。
料石墙是采用规则形状料石块砌筑而成的墙体。
其施工工艺为:
抄平弹线→立皮数杆挂准线→砌石→勾缝。
砌筑时一般采用铺浆法,砌尖有丁顺叠砌、丁顺组砌和全顺叠砌三种,如图4-35所示。
钢筋混凝土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共同受力的结构。
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与矿物质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拌合均匀,密实成型,并在规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通常是以混凝土承担压力,钢筋承担拉力。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能比较充分地利用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
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能结合在一起受力,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能牢固地粘结成整体。
当构件承受外荷载时,钢筋和相邻的混凝土具有相同变形,两者共同工作不产生相对滑动。
此外,钢筋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又较接近(钢为1.2×
10↑(-5),混凝土为1.0~1.5×
10↑(-5)),当温度变化时,这两种材料不致产生相对的温度变形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结合。
钢筋混凝土具有下列优点:
1.较合理地利用了钢筋的抗拉强度高和混凝土的抗压能力高这两种材料的性能。
2.耐久性好。
处于良好环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是随时间不断增长的,且钢筋受混凝土保护而不易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很好的,不像钢结构那样需要定期维修。
3整体性好。
现浇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因而有利于抗震及防爆。
4.可模性好。
钢筋混凝土可根据设计需要,浇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特别适宜于建造外形复杂的大体积结构及空间薄壁结构。
这一特点是砖石、钢、木等结构所没有的。
5.耐火性好。
由传热性差的混凝土作钢筋的保护层,在遭受火灾时比钢、木结构的耐火性强。
6就地取材。
钢筋混凝土中所用的砂、石材料,一般可以就地就近取材,因而材料运输费用少,可以显著降低造价。
7.节约钢材。
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钢筋及混凝土各自的优良性能,在某些情况下,能代替钢结构,可节约大量钢材,降低造价。
但是,钢筋混凝土也有一些缺点:
1.自重比钢结构大,不利于建造大跨度结构。
2.施工比钢结构复杂,建造期一般较长,不宜在冬季和雨天施工,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才能保证质量。
3.一般情况下浇筑混凝土要用模板,现浇时还要脚手架(支架),因而需要一定数量的施工用木材或钢材和其他材料。
4.补强维修工作比较困难。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如下:
1.按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结构外形可分为杆件系统和非杆件系统两大类。
杆件系统中又有受弯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等。
非杆件系统可以是空间薄壁结构,也可以是外形复杂的大体积结构。
2.按结构的制造方法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三种。
整体式结构整体性比较好,刚度也比较大,但生产较难工业化,施工期长,模板用料较多。
装配式结构可使建筑事业工业化(设计标准化、制造工业化、安装机械化);
制造不受季节限制,能加快施工进度;
利用工厂有利条件,提高构件质量;
模板可重复使用,还可免去脚手架,节约木材或钢材。
但装配式结构的接头构造较为复杂,整体性较差,对抗震不利,装配时还需要一定的起重安装设备。
装配整体式结构比整体式结构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又比装配式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
3.按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抗裂性能好,能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可以用来建造大跨度的承重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上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内浇外板工程施工
1.工艺流程见图4-36。
2.轴线和水平标高的测设。
(1)轴线的测设。
每栋建筑物的各个大角和流水分段处,均应设置标准轴线控制桩,据此用经纬仪引测各层控制轴线。
然后拉通尺放出其他墙体轴线,墙体的边线,大模板安装位置线和门洞口位置线等。
(2)水平标高的测设。
每幢建筑物设标准水平桩1~2个,并将水平标高引测到建筑物的首层墙上,作为水平控制线。
各楼层的标高均以此线为基准,用钢尺逐层引测。
每个楼层设两条水平线,一条离地面50厘米高,供立口和装修工程用;
另一条距楼板下皮10厘米,用以控制墙体找平层和楼板的高度。
另外,在墙体钢筋上应弹出水平线,据此抹出砂浆找平层,以控制外墙板和大模板安装的水平度。
3.钢筋工程施工。
(1)墙体钢筋应采用焊网片。
(2)预制楼板的胡子筋在楼板安装后,应将胡子筋理直,并与横向的附加连接绑扎牢固。
圈梁及板缝梁的钢筋,必须保证其位置准确,搭接长度符合规定。
4.大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1)准备工作:
①大模板运到现场后,应清点数量,核对型号。
②模板的组装和试装。
③抄平放线,并在大模板下部抹好找平层砂浆。
(2)大模板的安装:
①按模板编号顺序吊装就位。
采用组合式平模时,先安装横墙一侧的模板,靠吊垂直后,放入穿墙栓和塑料套管,然后安装另一侧的模板,经靠吊直后,旋紧穿墙螺栓。
横墙模板安装后,再安装纵墙模板。
采用拼装式大模板时,必须认真检查各个连接螺栓是否拧紧。
②安装组合式平模,并注意节点处理。
安装筒子模时应派专人将墙体的钢筋向外侧拉移,防止因钢筋歪斜影响就位,模板安装必须保证位置准确,立面垂直,接缝部位严密,不漏浆。
③内门洞口模板的安装。
内门洞口模板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先立门框,即在大模板安装之前,先将门框安装固定就位。
另一种是后立口,即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留出洞位置,以后再安装门框。
两种做法的施工方法是:
一是先立口。
用方木或型钢做成带有斜度的(约1~2厘米)门框套模,夹在安装就位的门框两侧,其总的厚度比墙厚大1~3毫米,然后用两侧大模板将其夹紧,并用螺栓固定。
门框的横向水平支撑加固,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和倾斜。
如果采用标准设计图,门洞位置不变,可设计成定型的门框套模板,固定在大模板上,这样更有利于保证门框位置的准确,并节约支模时间。
二是后立口。
根据门洞大小,预先做好门洞模板,外侧要带有拔销(即锥度)以利于拆模。
门洞模板采用木材的,其厚度可比墙厚大3毫米左右,以便于被大模板夹紧。
为防止发生位移,可在门洞模板两侧留出螺栓孔,用螺栓与大模板固定。
(3)楼梯间模板的安装。
利用支模平台(图4-37)安放大模板。
将支模平台稳固地置于休息平台板上,以保持大模板底面的水平一致,如不平时可用木楔调平。
当内纵墙支模时,也可将模板放在支模平台上。
(4)现浇组合柱模板的安装。
变通外墙板与内墙相交处的组合柱模板,不需单独支模,一般借助内墙大模板的角模,但必须将角模外墙板之间的缝隙封严,防止出现漏浆。
(5)大模板的拆除。
当墙体混凝土达到1N/mm↑2时,可以拆除大模板,但在冬季施工时应视冬施方法和强度增长情况决定拆模时间。
单片大模板的拆除顺序是:
先拆除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和门洞模板及组合柱模板。
每块大模板的拆模顺序是:
先将连接件如花蓝螺栓、上口卡子逐渐脱离。
脱模困难时,可在模板底部用撬棍撬动,不得在上口撬动、晃动和用大锤砸模板。
墙体筒形大模板拆除时,先将操作平台上的挡灰板收起,然后拆除穿墙螺栓等连接件,拆除外角模,松开内角模连接件,收紧模架与大模板的支撑连杆,使模板向内收缩,上端离墙面10厘米,下端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