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3595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Word文件下载.docx

6.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      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      。

(3)城市化      有待提高,城乡      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待进一步改善。

(2)城市化若滞后于工业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7.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1)

前景010年,城化进程将进入量质并重、的新阶段

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

(2)推进的主要措施

①,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

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      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        、盘活城市      、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问题磁场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南距江苏省省会南京市188公里,东北距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市135公里。

淮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经济已初具规模的城市,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烟草、食品、医药、建材八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到2005年末,全市GDP为561.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0.9%。

材料二 淮安市2001~2005年有关数据变化统计表。

①据材料判断截止到2005年淮安市的工业化进程状况。

②淮安市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如何解决?

自主核对:

  1.

(1)农业 工业 

(2)农业产值 农业就业人数 城镇人口

(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所以,单纯用工业的发展来衡量工业化就有些片面了。

2.

(1)城镇地区 农业人口 

(2)①农村人口 ②农村地域 ③城市文明

3.推动力 相互影响

4.淮河 城市众多

5.

(1)较快 

(2)中级 (3)低于

6.

(1)城市化的内涵 

(2)环境问题 (3)质量 统筹发展思路 城镇体系结构

(2)不利影响有:

①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

②影响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的合理集聚,影响了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增加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了城镇劳动就业压力,从而严重影响了现代化进程。

7.

(1)稳步提高 现代化 

(2)①调整行政区划 ②“组团式” ③小城镇建设 ④体制和政策 ⑤社会资金 存量土地

(3)①2005年淮安市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21.0%;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是40.8%;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7.5%。

而衡量一国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是: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两者对比,淮安市进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②主要问题:

劳动力结构不够合理;

传统工业为主,高新产业不足;

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太强。

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节能降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疑难探究

探究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互相推动、互相影响的发展过程。

最初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反过来城市化发展又推动了工业化。

片面发展某一过程,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感悟归纳

图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1)一般规律:

其进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城市化伴随工业化发展,时间较长,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基本适应,没有产生严重的城市问题

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速度,形成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症”,出现很多城市问题

探究二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1)实践中的失误:

(2)城市功能的理解上:

过多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

忽视了城市“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根本功能

2.产生环境问题

原因  环境治理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污染点多,面积扩大

[图表点拨] 图2-5-5 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

从图可以看出,太湖水氮、磷含量的总趋势是在不断上升,尤其是磷的含量增长更为明显,这除了与太湖周围工业排放污水有关外,还与人们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有关。

氮、磷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态环境恶化。

反过来,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到太湖沿岸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

3.江苏省的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使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匹配。

同时,积极培育特大城市,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

探究三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

地区   

推动力

区位条件

特点

存在问题

珠三角模式

对外开放、外企建立

毗邻港澳,国家政策优惠

外向型经济为主,城市化进程快

“遍地开花”,城市间企业部门重复,协调性差

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

经济基础好,城市密集度高,交通发达

生产因素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依赖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城市等级较合理

环境污染较严重,产业升级应加快

温州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区位条件较差,虽在沿海,但远离经济中心,山区丘陵地带交通闭塞

不贪大求洋,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中心城市发展快

企业经营分散,内部竞争强

东北模式

国有企业建立,重工业发展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随着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当地的钢铁、化工、建材、森林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

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境贸易迅速发展

毗邻缅甸,国家政策优惠

加快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和大西南地区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贫乏,管理薄弱

  从表中所列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云南德宏是因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之外,其他地区都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的。

误区警示

  对城市化内涵理解时常出现的误区

(1)城市规模大小并非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发展不会导致城乡差别扩大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与乡村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对点训练

(2011·

温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30年中,私营企业大发展。

“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和“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是对温州30年间城市化的写照。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

(1)由材料一可知,温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单个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郊区城市化

C.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2)温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主要体现为(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城市化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

C.城市化推动工业化

D.城市化超前了经济发展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       过程。

(4)结合上面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答案 

(1)C 

(2)A (3)城市化

(4)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在城市中非农产业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并使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解析 第

(1)题,注意材料中“村村像城镇”说明农村工业化导致乡村变为城镇,中心城市迅速发展。

(2)题,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而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第(3)题,材料二图示反映了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表示城市化过程。

第(4)题,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加速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加速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及加速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

案例研究

密歇根州的复苏

本案例以美国密歇根州为例,探讨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在经济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复苏的措施。

美国五大湖地区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美国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地区。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传统工业区面临技术落后、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基础设施紧张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传统行业规模大,就业人数多,多为城市的支柱行业,因此传统工业企业的衰退会直接导致城市衰退,失业率显著增加等问题的产生。

密歇根州复苏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行业采取适当的措施不仅能重振经济,也能使城市建设恢复活力。

密歇根州复苏采取的措施有:

①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向企业提供员工培训。

②发展生命科学等高科技产业。

③用新技术改造汽车工业。

这些措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结构多元化,从而降低了对汽车工业的依赖程度;

改造汽车工业,既发挥了现有工业基础,又对高科技提出了要求,从而刺激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密歇根州经济得到了复苏。

经济的复苏,使人口大量回流,城市的建设速度加快。

要点例析

考查要点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例1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

(1)~

(2)题。

(1)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

(1)题,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说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化水平仅为42%,明显反映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落后于经济发展,应加快城市化进程。

(2)题,一个地区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后,由于城乡差别较小,其城镇人口的增长非常缓慢,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1)A 

(2)A

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因果,互动并进

③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十分密切

④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就一定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也会反作用于工业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

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可以简单地想象,农村也照样可以发展工业,但这并没有加快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答案为A。

考查要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例2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资料 见图甲、图乙。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多项选择)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从图中可得酸雨频率1998年后大于61%,且波动上升。

(2)题,赤潮形成的原因: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封闭海域;

中低纬度海域。

第(3)题,由资料可得该地污染源为大气污染、水污染。

第(4)题,要从节水减排、治理污染、加强管理等方面说明。

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

污水污染;

地表径流污染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

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

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②兴建污水处理厂;

③农业污染防治;

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变式训练2

苏北四市调研)“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这首歌曲今天在无锡市民听来却另有一番滋味。

2009年5月至6月,太湖暴发严重的蓝藻污染事件,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认为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结合“太湖周边地区图”和“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图”(如下图),回答

(1)~

(2)题。

(1)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特点是(  )

A.氮含量逐年上升          B.磷含量逐年上升

C.氮含量比磷高           D.氮含量比磷时高时低

(2)太湖蓝藻污染的“人祸”主要是(  )

A.暖冬使蓝藻生长快,分布面积广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C.降水多,湖水多,蓝藻生长快    D.治理污染滞后,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组以图文资料为载体,以太湖水污染为例,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1)题,根据统计图中的氮、磷含量曲线的变化可直接得出结论。

(2)题,太湖水污染严重,尤其是氮、磷含量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产生蓝藻污染问题。

考题精析

例 (2009·

福建)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

(1)~

(2)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产业

解析 第

(1)题,考查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

Ⅲ走廊沿河分布,水运便利。

(2)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没有分工协作,会导致内部竞争,A项不合适。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使区域环境进一步恶化。

当地矿产资源缺乏,D项也不正确。

答案 

(1)B 

(2)C 

课堂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的三个结构性指标是(  )

A.农业产值比重<

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20%,城镇人口比重>

60%

B.农业产值比重<

20%,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C.农业产值比重<

15%,城镇人口比重>

D.农业产值比重<

50%

解析 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农业产值应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应该上升。

  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

请根据下图,回答2~3题。

2.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

答案 C

解析 江苏省南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3.近年来,外商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答案 B

解析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城市人口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 D

解析 江苏省城市化过程在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判断②为城市人口比重;

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据此可判断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③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5.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并于1990年超过第一产业;

城市人口比重增幅最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都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据此回答6~8题。

6.三大“城市圈”是指(  )

A.南京、苏州、无锡B.南京、苏锡常、徐州

C.无锡、常州、徐州D.无锡、苏州、徐州

解析 江苏省构建的三个“都市圈”是指南京、苏锡常、徐州。

7.实施该城市化战略,是针对江苏省城市化存在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过分集中

C.缺少特大型城市D.小城镇规模缩小,大城市规模相对扩大答案 C

解析 江苏省由于缺少特大城市,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建设三大“都市圈”,增强了核心城市的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

8.三大城市圈建设的意义有(  )

①增强核心城市的功能 ②不利于跨江发展 ③促进苏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