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题申报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报级别:
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
其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一个单独条目列出。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
很多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育教学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用旧观念看待教育问题,不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不知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问题的表现主要是:
(1)虽然学校配备了较齐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热情不高,或想用但熟练程度不够,导致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墨守成规,不懂得怎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3)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低,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教师实现“高效教学”和“轻松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1)实现信息化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特定的方法快速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2)实现教师操作技能精细化管理:
通过校本培训、教学实践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
(3)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服务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我校全体教师的调查,了解我校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发现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是通过培训,让多媒体技术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是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革新,使学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
创设丰富、多样、美好的教育信息环境,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的二元交往,逐渐过渡到“教师—学生—电脑”相互作用的三元交往,让电脑走入教学,把乏味、抽象的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合图像、文字和声音、直观再现事物发展过程,形象说明事物之间关系。
三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为后期组织有效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二)各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2018.11—2019.2)
(1)查阅相关书籍,搜索网上资料,尽可能地了解其他地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了解熟悉本研究课题相关知识。
(2)制作各种相关调查表格、调查问卷。
(3)对参研人员进行分组分工,确定走访与调查对象和样本。
2.实施阶段(2019.3—2020.7)
(1)在掌握教师信息水平的前提下,对全体教师展开系统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水平,总结得出培训的模式和方法。
(2)鼓励教师将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相关教育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
(3)探索学校现有资源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新模式。
(4)教师总结、反思教育教学中利用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运用的模式和方法,防止滥用。
(5)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手段,最大化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6)总结出通过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3.总结阶段(2020.8—2020.11)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成功案例、教育资源汇总。
(2)完成课题的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重难点
1、基本内容:
本研究将通过对我校教师的调查,了解我校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培训的现状,发现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
针对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组织有效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科学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调查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2)分析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3)经过上述内容研究后,提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2、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分析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难点:
探究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我们提倡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首先,对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其次,对反映出的问题作归因系统分析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形成调查报告;
第三,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总结培养模式和方法;
第四,对课题实施后的教师做统一调查,得出后期调查报告,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本次课题研究工作。
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两种方式:
集中培训采用分级培训方式:
通过调查、观摩了解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然后针对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晋级考核。
然后对成功晋级者再进行更高一级的培训。
自主培训,结对帮扶:
培训过程中以好带差,加快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步伐。
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开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讨活动。
以教学资源应用为主,开展"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
的教学活动,上研讨汇报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11—2019.2)。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分析新课程教学目标和信息化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资料准备。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力争使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9.3—2020.7)。
(1)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典型教改经验,并深入实践研究。
(2)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实际课堂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运用统计学知识将其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8—2020.11)。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等。
(2)总结实验成果并釆取相关措施推广研究成果。
(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汇编成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计划在2020年11月结题。
课题可行性分析
我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主持人马成珍是学校副校长,曾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特级教师”,多年分管武当山中学的教学教研工作,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起课题的相关工作。
主要成员大多都是学校中层干部和优秀教师,均是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部分成员兼武当山特区学科教研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
每位课题成员都有电脑,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课题成员长期扎根一线教学,对课题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愿意为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而付出努力。
课题组制订了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1、课题组人员分工:
为了加强本课题的组织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工作领导组及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
课题工作领导组:
组长:
张志均(校长)
副组长:
马成珍(分管教学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
成员:
刘万有(电教主任、课题组成员)、刘勇(校办主任,课题组成员)、杨学明(教务处副主任,课题组成员)、李明(教研组长,课题组成员)、黄莹(地理教师,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马成珍:
负责课题的论证、方案制定,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安排,对课题研究实施全程指导、监控和成果汇总。
刘万有:
协助组长完成前期调查与分析,对研究过程实施全面管理,提供实验中硬、软件、网络等实验环境的正常运行。
刘勇:
做好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好阶段计划与总结,收集理论培训材料,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及整理。
杨学明、魏东有:
负责课题研究会议记录,活动照片拍摄,文字信息的收集与录入,教师课题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归类整理。
李明、胡晓静:
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公开课等录像工作,负责学生电脑制作作品的收集,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打印、归类工作。
黄莹、朱浪浪:
相关获奖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例、课件、参加相关比赛获奖证书、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奖、科研成果等。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