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2601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辽阳市集美中学最新高一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日心与地心距离发生变化B.地球的体积、质量发生变化

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发生变化D.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变化

8.在地球流浪经历的A—B—C三个过程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A.行星—行星—行星B.行星—卫星—卫星

C.行星—卫星—行星D.行星—卫星—恒星

【最新】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五号于【最新】年底前后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kg的月壤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10.“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1.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

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

图为我国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年日照时数

A.南方多,北方少B.东部多,西部少

C.西北多,东南少D.高原多,盆地少

13.成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地势C.昼长D.云量

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上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负相关B.正相关C.成反比D.无相关性

15.上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影响树木生长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

C.太阳活动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树木生长

D.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影响树木生长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

美国东部时间【最新】5月6日晩6时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通讯中断。

结合下面的太阳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线电通讯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通讯设备

B.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甲层

C.太阳活动导致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D.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

17.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耀斑爆发

C.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当前世界最主要能源

D.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距太阳最近,获得太阳辐射最多

二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奇怪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8.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地表水的蒸发B.煤炭和石油的形成

C.风能的形成D.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19.结合所学知识猜想造成雷达的干扰,其原因可能是()

A.太阳活动的影响B.雷达本身出现的故障

C.气候的干扰D.德军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

20.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对地球的影响有()

①加剧土地荒漠化②导致地表气温下降

③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④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

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

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

23.该化石所在岩层()

A.下部岩层年龄新B.多气孔构造

C.层理结构不明显D.属于沉积岩

24.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低温湿润

25.生命产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A.物理演化过程B.地质演化过程

C.生物演化过程D.化学演化过程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

2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

2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被子植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

29.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30.人类出现于()

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最新】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

3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3.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判断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3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小题。

3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36.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3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AB.BC.CD.D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38.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39.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4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B.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二、综合题

4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行星A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星与____星(写名称)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行星A属于_______行星,行星E属于_______行星。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地球位于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总星系,所以不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故选D。

【点睛】

2.A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恒星。

故选A。

3.D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正确。

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A错误。

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错误。

八大行星都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C错误。

估选D。

4.B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A错误;

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B正确;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C正确;

地球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D错误。

故选B。

5.B

包括地球与木星在内,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绕日公转方向均是自西向东,A错误、B正确;

地球的密度比木星大,但质量比木星小,C错误;

与木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因此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高,D错误。

6.A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

读统计表可知,火星与地球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A对。

地球与火星的质量体积相差很大,且目前大气成分与原始大气成分不同,BC错。

土壤和岩石不是具备生命的必备条件,D错。

7.D

8.C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7.

“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提示了影片中地球之所以要逃离太阳系是由于太阳的变化,太阳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一部分,故正确答案为D。

ABC明显错误。

8.

在A位置时,地球受到太阳的吸引力,环绕太阳公转,成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在B位置时,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受到木星强大引力吸引,而木星为行星,此时地球可近似看成木星的卫星;

比邻星是一颗恒星,到达C位置时,围绕比邻星运动,地球是比邻星为中心天体的恒星系的一颗行星。

所以A、B、D错误,C为正确答案。

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9.B

10.D

11.B

9.

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以及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均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AD错;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属于月球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C错;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脱离地球大气层,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B正确,故选B。

10.

“嫦娥五号”往返的天体系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D。

11.

紫外线属于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能对紫外线加以吸收,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影响,与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关系不大,①错;

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使得地球具有适当的引力和大气层,不是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的主要原因(当然,大气层会影响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该题中可不必考虑这一影响),②错;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

同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使得地球能够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得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③④正确,故选B。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

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水)。

12.C

13.D

12.据图分析可知,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是东南少而西北多,从东南向西北增加。

锡林浩特、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一线以西北的内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普遍在30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最多的地区,其中局部地区甚至可以达到3300~3500小时以上。

秦岭淮河以北和青藏、云南高原东坡以西的高原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都在2200小时以上。

淮河、秦岭以南,青藏和云南高原东坡以东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下,是我国少日照地区。

C正确,故选C。

13.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上海位于东部沿海,晴天多于成都,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多,影响两地年太阳辐射主要因素为云量。

D正确。

纬度基本相同、昼长基本相同,海拔差异不大,ABC错误。

故选D。

14.B

15.D

14.从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图像分析,年轮宽度的峰谷波动和黑子相对数的峰谷波动在时间上一致,所以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B项正确。

15.树木生长快慢影响了年轮的宽度,树木生长速度的变化主要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波动影响。

根据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太阳黑子的多少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候,气候又影响树木生长速度,故D项符合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树木生长受磁场、电离层扰动和极光影响较小,ABC项错误。

综合分析,D项正确。

16.D

17.A

16.

本题考查太阳结构及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对应题中的图可得,丙为日冕层、乙为色球层、甲为光球层,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爆发在色球层,B错误;

无线电通讯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通讯信号,A错误;

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C错误;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D正确,故选D。

17.

考查太阳辐射及太阳系的构成,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A正确;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但当前世界最主要能源为石油,C错误;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获得太阳辐射最多,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太阳的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得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

18.D

19.A

20.C

试题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8.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能是受太阳活动的影响,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

地表水蒸发需吸引太阳辐射的热量,A错。

煤炭和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B错。

风能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C错。

19.

由材料“这种干扰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可推测出,造成雷达干扰的原因可能是太阳活动的影响,A正确。

20.

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可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④正确,土地荒漠化和地表气温下降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所以选C。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与气候变化存在相关性。

21.B

22.C

21.据图可知,该地层含有化石,属于沉积岩。

图中①含有恐龙化石,恐龙属于爬行动物,②含有裸子植物化石煤层,③含有鱼类化石,鱼类属于脊椎动物,④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

一般情况下,底层的岩层先形成,上层的岩层后形成,因此可以推测,地层①~④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因此选项B正确,ACD错误。

22.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煤矿。

因此成煤时期的环境特点为湿润,森林茂密。

因此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D

24.A

25.D

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23.

只有沉积岩中有化石,因此该化石所在岩层属于沉积岩,D正确。

沉积岩越靠下部岩层年龄越老,A错。

喷出型岩浆岩多气孔构造,B错。

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结构,C错。

24.

由材料“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可知,该角龙存在时期植被丰富且多汁,气候应为温暖湿润,A正确。

25.

生命产生以前,地球演变主要还是物质在演变,而物质演变大部分都属于化学演变的范畴,所以地球表层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D正确。

岩石按成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特征为有层理、有化石。

岩浆岩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有气孔,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质地细密。

26.C

27.B

28.B

26.

读图可知,鱼类在古生代早期就已经出现,是选项中出现最早的生物。

故C正确,A、B、D错误。

27.

读图中信息可知,爬行类动物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有分布,但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横向宽度最大,所以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故B正确,A、C、D错误。

28.

在中生代(2亿多年前到7500万年前)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A错误;

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B正确;

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称为“海洋藻类时代”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错误;

中生代也称为裸子植物时代,D错误。

29.B

30.D

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演变过程。

考查读图能力。

29.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A错误,应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三叶虫—鱼类—恐龙,三叶虫是寒武纪的远古动物,B正确。

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排列错误,C错误。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排列错误,D错误。

30.由图可知,人类出现时间为新生代,D正确,ABC错误。

31.A

32.B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

31.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

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可判断震源位于地壳。

32.①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而不是整个地幔,故不符合题意;

②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故正确;

③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正确;

④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而岩石圈除地壳外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所以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不会缺失,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33.C

从上图可以看出,C是位于最底层,那一定是岩石圈,而位于岩石圈与大气圈中间的就是水圈,生物圈是分布最广,覆盖面最广的圈层,跨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故ABC三层代表的圈层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故选C。

3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横波到达时建筑物容易倒塌。

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符合题意;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关联度低,排除B、D;

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同一个地震释放的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不会形成“黄金12秒”,排除C。

35.D

36.D

该题考查地震波和地球内部结构。

35.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③为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④为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由图中①为莫霍面,②为古登堡面,③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消失。

③和④波传播到①时,波速突然增加。

因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图中①②之间有横波通过,故为固体。

所以选D。

36.读图可知,①为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上面为地壳,下面为地幔。

37.A

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A图中在地壳某个位置横波消失,表明该处介质变为液态,图B、图C和图D中,横波和纵波在地下都能传播,说明介质为固态,石油为液态物质,因此图A中可能储有石油,故本题选A。

38.B

39.C

40.B

38.

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

39.

读五大连池景观图,堰塞湖体现了水圈,湖边的植被体现了生物圈。

同时,该图还体现了大气圈和地壳两个圈层,一共体现出4个圈层,故选C。

40.

①为地壳,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A错。

③为外核,③与②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横波在这里突然消失,纵波波速在此突然下降,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所以该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B正确;

②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C错;

④为内核,温度高,压力大,密度大,D错;

地壳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30-70km),具有双层结构(玄武质层上覆盖有花岗岩质层);

洋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处不到5km,一般只具有单层结构(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