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2175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

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

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

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

,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独坐敬亭山》想象画面,感知古诗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望洞庭》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三课时:

学习《忆江南》感知词大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李白吗?

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2、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

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二、会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

谁来读一读题目?

(生读)

1、学写‚亭‛字

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

看到过亭子吗?

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

2、介绍敬亭山

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

3、学读诗题

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这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课件出示课文画面)这座山就是有‚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山边的这个人肯定就是大诗人李白了。

诗人如此观望着敬亭山。

看着这幅画,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齐读)

4、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

三、读懂

1、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

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生同桌交流)

2、老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

如果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

第一个问题:

“独坐”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问题:

四句诗里面哪几个词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个人?

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读,圈出能证明他只有一个人的词。

(生边读边画)

(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当时李白是一个人的。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很多的鸟都已经飞走了)(板书:

鸟飞尽)

(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话中看出来

“孤云”是什么意思?

(一朵云)“闲”呢?

(悠闲)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在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调换一下语序,可以说成‚一朵白云很悠闲地飘去。

(板书:

云去闲)

(3)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那该是怎样的景象?

(安静的,寂寞的)

带着这种静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第三个问题‚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

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了,他和谁在看呢?

(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着)

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地看着李白。

‛‚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呢?

不厌‛是不满足‚两不厌‛可以说成是‚彼此总是看不够‛。

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第四个问题:

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拟人)

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四、诵读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五、体验

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

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

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六、积累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李白他向我们委婉地道出了心中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现在我们再来补充一首,这首诗是《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

(师板书古诗,生背诵。

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2、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谁能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

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桌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

相互和:

和谐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

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

(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

(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

(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质疑: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诗中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比喻)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调起来

1、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

交流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春天真是太美了!

此时此刻,你还想起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

生吟诵春天的诗词:

《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沉下去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指名读,指正读音。

3、全班齐读。

4、指导学法。

回顾

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

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6、分句理解诗句

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

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7、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8、播放《忆江南》歌曲。

吟读成诵。

三、放出去

(一)、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

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

自学、感悟、诵读。

(二)、我反复诵读了三首古诗词,学到了许多知识。

1.我知道《独坐敬亭山》是代诗人写的。

2.我明白了“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是形容的,“青螺”是形容的。

3.我还懂得了《忆江南》是一首,而不是诗呢。

(三)想一想,填一填。

1.从《独坐敬亭山》中的‚可以看出作者对敬亭山的喜爱。

2.“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读作。

3.“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是指,而不是指一种颜色,可要记住哟。

课后反思:

凭借课文插图,理解古诗大意,通过想象和朗读,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享受到美的熏陶。

第2课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学生:

搜集资料

2课时

掌握字词,读书课文;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一、整体感知

1、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2、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

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

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

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

危,高;

兀立,直立。

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

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5、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

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

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4)指名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

师:

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过渡语:

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

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

真静啊(nga);

真绿啊、真奇啊(呀);

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

这里为什么这样读?

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

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

你能试一试吗?

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掌握读的

4、总结学法:

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

2、指导感情朗读。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

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检测:

一、认真读了课文,我当然会填了。

1.漓江的水既又且,桂林的山不但,而且,还很。

2.这篇课文全部是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是:

3.作者写漓江水却先写和,是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写山也是如此。

二、“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成千。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B.排比、拟人C.比喻、排比

通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更容易些。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词,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去描画观察到的情况,使内容更具体。

2、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情境中,让学生在欣赏玩味中去体验感觉双龙洞。

4、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材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

认识生字,正确读词语;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

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

学生同桌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

突兀、高耸;

森郁、森林、草木茂盛。

(查字典)

盘曲而上:

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

变化多端:

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聚集:

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

②提示:

朗读较长的文章,可选自己喜欢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较难读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

③学生自由练读。

④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四、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

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

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略)

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

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

①拓展小标题法:

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连接段意法:

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后讲出洞的事。

五、课堂总结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都依次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随机板书: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那么,你们认为文中对哪些地方的景色介绍比较具体呢?

(外洞、孔隙、内洞)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洞、孔隙和内洞,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