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2022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泉山公园导游词五泉山公园导游词100字Word格式.docx

公园里有动物园,豢养各类动物上百种;

还有各种成人和儿童的游乐设施。

说到五泉山,不能不给大家讲一段传说:

西汉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

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

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

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

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饮用的重要水源。

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

其实,公元前121年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从今天的甘肃临洮出发,过焉支山,与匈奴军队鏖战于皋兰山下,这个皋兰山是今天张掖地区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的时候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毫无关系。

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的皋兰山当作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

在霍去病的传说之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五泉来历的传说:

东汉中期,汉桓帝联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贪赃枉法的大将军梁冀,论罪灭族。

梁冀子孙中有一个名叫梁晖的,侥幸躲过了被杀的劫难,从都城洛阳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据的金城县一带。

长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大头领。

当时天灾人祸,社会混乱,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晖准备率领部下迁徙他乡。

当他的部众出发来到金城南山,就是现在的皋兰山暂且驻扎时,却被敌对的其他羌人包围。

山上没有水,大家饥渴难耐,眼看就无法坚持。

情急之下,梁晖把自己用榆树枝做成的马鞭插到地上,同时宰杀了一只青羊作为祭品,祈祷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众。

这一下果然灵验,山坡上顿时有神泉涌出,他的马鞭也刹那间变成无数棵榆树,化作大片的树林。

泉水越涌越多,汇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黄河。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梁晖,就把这个神泉称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可能是从《水经注》中的故事演变来的。

人们把兰州的皋兰山误认作霍去病作战的皋兰山,于是也就把梁晖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却毫不含糊。

现在,这五眼清泉已是公园的重要景点,它们从东向西呈弧线形分布。

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

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

除了五泉之外,公园的东西两侧还有两股流水,出自东龙口和西龙口。

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

等到了实地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一讲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话说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让僧人占了,好衣服尽让女人穿了。

”五泉山也是一个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佛教殿堂。

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庆寺,俗称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

除此之外,还有千佛阁、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为兰州佛教活动的中心。

每逢佛教的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比如水陆大法会等等,每当此时,整个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了。

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字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刘尔炘先生。

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

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

1897年辞官回到兰州,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

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11年创立乐善书局,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对联。

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

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五泉山前,这个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三个大字就是刘尔炘书写的。

古人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意思是说,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人总会获得一些特别的感受,总能被激发出丰富的豪情。

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满五泉山!

我们眼前有座雄伟的门楼,高悬在上的“乐到名山”四个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

从这里开始,有东、中、西三条上山的路。

进入这个大门,走的是中路,顺山依次有许多建筑。

为了节约时间,少走重复的路,我们现在走西路,下山时从中路的这个大门出来。

现在大家请看我的右手边,这里有一道流水,石头丛中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溪流”二字,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们先来参观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寺,要进入嘛呢寺,首先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阶梯,坡度较大,登上去有点不容易,这也许能考验善男信女的虔诚。

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对杆子,上面还飘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吗?

对了,那叫嘛呢杆,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圣物,信徒们把佛经写在幡上,每当风吹过一遍,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转经筒的作用是一样的。

嘛呢杆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于藏族居住区,蒙古、土、羌、裕固等民族也都信奉。

喇嘛教以密宗为主,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的修行。

这寺前古树参天,寺旁有石桥流水,风吹树摇,泉落水响,真是“泉水响云绿,树高摇山青”。

在这寺前停留片刻,准会使你横生遐想。

两边各有一鹿,这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个标志。

进入寺院,迎面是一尊大肚弥勒佛,其前香火不断。

他的身后是韦驮塑像。

这个韦驮,金盔金甲,两脚平行而坐,十指合掌,横宝杵于两腕间。

这个形象意味着,五泉山嘛呢寺不接待外来的云游僧人。

这里有一个大经轮,僧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它,同时口中反复念诵“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脱,功德圆满。

经轮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经卷。

因此,信徒们除了在佛殿、经堂、寺院周围转动经轮外,还要在家中旋转。

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经轮,有手摇的小经轮,有旋转的大经轮,只要有空,时时摇转。

游客到此,也会旋转七圈,祈求佛爷给自己一个好运气,或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大家不妨转转,一家要顺时针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刘尔炘先生扩建的。

寺内本来辟有依依经、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园,名称形象有趣;

一些寺舍还题以迎绿、飞黛、听松、拜云等雅号,现在许多都已废弃。

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普贤和文殊三大菩萨。

西侧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曾经发过誓: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给别人的菩萨,世人称他为“大愿”。

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较旺盛,水质特别好,过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给人们带来实惠,因此被称作“惠泉”。

用它泡茶,味甘气香;

用它浇灌而成的兰州水烟和大枣,曾经是清朝贡品。

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水量变少,而现代化的抽水设施使人们大量用黄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而变成了一眼只供人观赏的泉水。

惠泉旁边的这座桥就是企桥,它的名字很有特色,而这副对联,则更有特色,看:

“想过去么?

过去便可通碧落;

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

”隐喻五泉山有世外桃源般的佳境,体现了作者追求避世隐忍的生活态度,也符合这里山水的一些特色:

远离世尘,清净空灵,恰恰是隐士的乐园。

再看那一面:

“问来来往往的人,今之云游,水意山情可乐否?

”问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又自答说,“到活活波波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

”对联都是刘尔炘撰写的,是不是别有风味?

好了,我们再往上走。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较细,据说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

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

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

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

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

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

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

此泉干涸。

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

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

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

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

泉为方形,水深0.4米。

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

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

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蒙泉在东龙口之南,与东龙潭之间只隔着一个子午亭。

清中叶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

现泉为正方形,长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

五泉山的水都有一点咸味,惟有蒙泉清纯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浓。

四川名山蒙山之巅产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与蒙顶茶媲美,故名蒙泉。

明人李文曾在诗中记载山寺里的和尚请他喝茶时就用蒙泉水泡的茶:

上人邀我烹新茗,

水汲山中第五泉。

清人刘文机,则把宋山里饮用蒙泉水烹出的可与蒙顶茶相媲美的茶水和倚树听琴当作人生的爱好和享受:

偶来倚树听琴响,

怜煮蒙山顶上茶。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周易》上说:

“山下出泉,蒙。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