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0865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Word文件下载.docx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有什么特点?

(1)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人物传记。

(2)来源比较广泛,既有《旧唐书》《宋史》,也有《明史》《北史》。

2.近三年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具有什么特点?

(1)题量没有变化,共4题。

(2)题型设计有调整,2014年用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而2015年,则用

文化常识题代替文言实词题。

3.历年来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哪些特点?

(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为辅。

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

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是考查的重点。

然,高考命题时也不局限于这120个实词。

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

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

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考点一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查,是2015年新增题型,从题目考查的内容来看,考查重点侧重于古代日常生活重要的和常见的文化常识,比如,字、号、谥号等名词称谓,嗣位等专有称谓。

所以在复习时要注重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积累。

[先做 后讲]

[思维建模]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记忆方案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比如:

1.诣:

到,去。

2.劝:

①鼓励,奖励;

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

教育感化。

5.按、案:

巡视,巡行;

考察,核实,查明。

6.游:

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8.坐: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9.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10.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与官职相关的常用词语(参考本节“知识清单”)

此类词语较多,涉及到官职称谓、变动,它们的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方便。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三、与人物秉性、品行相关的常用词语

耿(光明)、(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诈、阿谀、谄谗、谲(欺诈,玩弄手段)、狷介、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等。

四、与科考学校相关的常用词语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五、与水利粮食相关的常用词语

水利: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粮食: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食物: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饱饥:

饱、饥、饿、馁、馑

俸禄:

俸、禄、秩、饷

布匹: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穿戴:

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房舍:

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收、丰、饶、赡、足、给、佚

六、与食物饱饥俸禄等相关的其他常用词语

桌床:

案、几、床、榻

违背:

牾、忤、逆、倍(背)

揭发:

劾、讦、揭、擿

害怕:

畏、惧、惮、慑、骇、患

嫉恨: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诬陷:

中、谮、诬

朝见:

朝、觐

京城:

禁、阙、畿、京、京畿

皇帝:

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说话:

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劝说:

说、劝、规、讽、讥、谤、谏

责备: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宽容:

容、贷、恕、宽

刑罚:

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拜访:

造、过、访、谒(见)、顾

告别:

辞、别、谢

马匹:

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行动:

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死亡:

(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七、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

案件,案情;

监狱:

监管案件。

2.脱:

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

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

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

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八、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

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辞官。

3.用事:

掌权,主管。

4.视事:

在任,在职;

办公。

5.听事:

办公的地方。

6.逆旅:

旅馆。

7.部曲:

私家军队。

8.祖道:

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

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

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

发怒。

12.从子:

侄子。

从,堂房亲属;

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即学 即练]

考点二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形式虽然简单,考查的内容却非常广泛。

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以取得文言实词学习的最佳效果。

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出了考查范围,即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又明确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从历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同义)复词等方面。

1..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引”的字形表示本义是“拉开弓”。

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的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

带领,拉,后退等等。

如“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中的“引”解释为“带领、率领”。

2..“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

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

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4.词义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

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

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6.感情色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

今义是“迎合”,贬义。

3..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

如:

名词用作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后面跟了宾语“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可译为“救了他”。

理解了词类活用对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技法点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

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所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的意思。

(三)形容词活用

4..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

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

5..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是一个字一个词;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合成词)为主,两个字一个词。

但古代汉语中也有特殊现象,存有少量双音节词(即复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就是较典型的两类词。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

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谤讥”中“谤”“讥”都是“批评”的意思。

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虽然它在古汉语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

如何掌握呢?

一要弄清两个语素的构成方式——意义上相近或相对,二要结合语境加以揣摩、判断。

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车骑”,结合下句则可知偏在“车”义。

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

即时小练

训练 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